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渑池之会的博弈:暴露的是秦国的野心以及赵国的战略失误

渑池之会的博弈:暴露的是秦国的野心以及赵国的战略失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905 更新时间:2024/1/25 1:31:35

就在赵惠文王这两面为难的情况下,赵惠文王身边的一个贤宦缪贤就向赵惠文王推荐了蔺相如

于是蔺相如就身负着重要的使命作为赵国使者出使秦国。果然如赵王所预想的那样,秦王在得到和氏璧之后决然不提以城换璧之事,蔺相如就使计拿回了和氏璧。

总之在这之后的事历史课本上估计都有讲,因为篇幅原因便不多做介绍了。总之蔺相如很好的完成了这次的出使任务,完璧归赵也由此产生,而蔺相如也因为此次功绩从此得到了赵惠文王的重用。

但是蔺相如虽然出色的完成了历史使命,但是却也引起了秦国的记恨,总之完璧归赵之后的赵国并不太平。以前秦赵之间鲜有战事,因为一块和氏璧,秦国对赵国发动了进攻,这期间,秦国夺取了赵国几座城市,赵国虽然不算损失太大,但也算伤筋动骨。

但是就在秦赵关系即将陷入进一步恶化之时,秦国竟然主动抛出了橄榄枝,主动和赵国议和,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渑池之会。

[var1]

渑池之会中秦国看似咄咄逼人,实际上是拉拢赵国的烟雾弹

一开始赵惠文王也有点害怕不敢去,因为毕竟当年楚怀王一事令他心有余悸。但是此时还是蔺相如出马,劝说赵惠文王如果不去就会显得赵国又软弱又怯懦。当然也是怕秦国再一次出现类似楚怀王那样的事件,假设赵王三十天没有归来,那么就立太子为王,以免秦国要挟赵国。

在渑池之会上,秦王果然极尽力量来羞辱赵国,一会要赵王为秦王鼓瑟,又要赵国贡献十五座城,多亏了蔺相如在那据理力争,才让赵国不会受到更大的损失。

总之在这次博弈之中以赵国的胜利而告终,这些都是我们从表象看到的。可是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不,今天再一次回过头来看,赵国在这次博弈之中是胜在现在却输在未来,而秦国虽然输在一时却赢在未来。

或者说,这次渑池之会只是秦国投放的一个烟雾弹。表面上这次事件中秦国对赵国咄咄逼人,但是秦国此举恰恰针对的不是赵国,做这一切除了打压一下赵国以外更是让赵国在慌乱之中手足无措麻痹赵国来掩盖秦国的真实意图。秦昭襄王做这一切已经看到了赵惠文王不敢得罪秦国,所以盟赵的目的最终能够胜利达成,那么他拉拢赵国和自己站在同一战线上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var1]

渑池之会前的战国形势

那么秦国为什么要与赵国签订盟约呢?自然是免除攻楚时的后顾之忧,以免秦国攻楚之时赵国从背后捅一刀给秦国造成致命打击。那么秦国为什么要针对楚国做这一系列的行动呢?首先便来讲讲当时战国的形势:

赵国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国力大增,而且赵武灵王适时的从中原乱战的局面之中抽开了身向胡人之地扩地千里,更是灭掉了中山国这个心腹大患,也因此赵国得以在战国中后期开始崛起,无论秦国愿不愿意看到,赵国已经成为了山东六国之首。

[var1]

渑池之会前几年,齐国因滥用武力导致五国攻齐,连国都邯郸都被攻破,齐湣王被杀,虽然在这之后田单火牛阵成功复国,但是此时的齐国已经元气大伤早已经无力领导山东六国了。而燕国虽然因为灭齐之战强极一时,但是燕国毕竟是借五国之力才灭的齐,自身底子毕竟太过单薄,所以在强盛一时之后也很快衰落下去。而韩魏两国更不用说了,在秦国大放舞台的时候他们早就已经没落了。

所以当时在国际上对秦国直接威胁的有赵国,对秦国有间接威胁的还有楚国。楚国虽然在怀王时期政治日益腐败,蓝田之战更是让楚国精锐尽失,所以楚国后期不得不和秦国交好。但是楚国毕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其广袤的地域还是能给秦国造成威胁的。而且因为楚怀王事件,所以导致楚国对秦国一直心存芥蒂,虽然表面亲密,但是楚国也实际上不介意在背后捅秦国一刀子的。

渑池之会的前两年,楚国曾一度想要联合齐国、韩国合纵攻秦,最后却是不了了之,但是此事被秦国知道了。因此为了敲打一下楚国,在渑池之会前一年,秦将司马错率领军队从陇西郡出兵,攻取了楚国的黔中郡,楚襄王被迫割让上庸和汉江以北的土地给秦国,由此秦国获得了攻击楚国的前哨基地。

为了进一步打击楚国则必须要向楚国继续施压,当时秦国虽强但是还没有到长平之战后可以力压群雄的实力,尤其是毗邻秦国的赵国,其军事实力较之秦国也不遑多让。因此为了保证攻楚战争的顺利所以才有了这次渑池之会。

[var1]

渑池之会后赵国成了秦国削弱山东六国的马前卒

那么为什么说赵国这次渑池之会是一次大的战略失误呢?

因为在这之后赵国便和秦国成功结盟,之后赵国就将战略重心对准了同为三晋的魏国和稍稍恢复实力的东海之滨的齐国,赵惠文王和秦国签订盟约期间两次伐齐,一次伐魏。虽然为赵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夺得了大量的土地,可是却极大的削弱了山东六国的实力,以至于在这之后自己只能独立抗秦,将自己置于抗秦的第一线,因为此时的山东六国唯有赵国才能扛起这个大梁。

[var1]

而秦国因为没有了赵国这个后顾之忧,因此对楚作战可谓无往不利,秦国名将白起仅仅用了数万人以水灌鄢城的方式攻破了鄢城。最终鄢城失守,郢都彻底失去了屏障。白起长驱直入率领秦国的虎狼之师攻破了郢都,接着又用三年的时间占领了楚国大片土地。经过鄢郢之战的打击,楚国稍稍恢复的元气被秦国再一次打落谷底,楚国的有生力量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之后楚国虽然又设法夺回了一些土地,可是却再也无法恢复之前的疆域了,之后的楚国等同于苟延残喘。

赵国醒悟,诸侯列国实力大衰已无力回天

在和楚国经过了三年的战斗以后,秦国对楚国的打击已经见到成效了,继续和楚国纠缠已经没有多大意义,因此秦国适时的从楚国的战争泥潭之中抽出了身。

此时楚国已经被彻底打垮,再也无法对秦国造成威胁,因此秦国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三晋。秦国曾在五国攻齐之时得到了陶邑,但是陶邑虽属秦国,却不和秦国本土相连,中间还隔着一个魏国。于是就在这种情况之下,秦国再次东出猛攻大梁,此时的魏国怎么可能是秦国的对手,因此无奈之下只得向诸侯列国求救。秦国在猛攻大梁的同时击退了来自韩国方面的援军,无可奈何之下魏国只好再用老法子:割地求和。

[var1]

直到此时,赵国才醒悟,因为之前赵国做的一系列举动已经极大的削弱了列国的实力。赵国自身虽然强大了,可是除了自己周边再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和秦国相抗衡,自己不得不走在抗秦的第一线,也就是说把赵国置于最危险境地的竟然是自己。

因此醒悟后的赵惠文王及时的改变了战略方向,从之前的打压列国转而和他们再次联盟以图抗击秦国。但是周边诸国要么被秦国打怕了,要么早已经屈服于秦国的淫威之下。以至于赵惠文王在位的最后几年间,赵国只能以一国之力独自抗秦。

[var1]

虽然错误已经犯下,但是赵惠文王在这之后的一系列措施的确有效的制止了秦国的扩张,阏与之战中更是斩首秦国八万余人。

渑池之会堪称是赵国的一个大的战略失误,秦国在打击楚国的同时也借了赵国的手打压其余的山东诸国。秦国看似什么都没得到却已经达到了其战略目的,而赵国看似什么都没丢失,却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最危险的位置上。也由此开了战国后期秦赵相抗衡的局面,直到长平之战的爆发。

更多文章

  • 花园野果无数,秦昭襄王宁可放坏也不给灾民,之后给秦国带来昌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昭襄王收复赵国了吗,秦昭襄王领土变化,秦昭襄王民间故事

    废什么话啊,当然是赶紧救灾了!我想这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事实上,历史的选择和大多数人的选择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赶紧赈灾。如果赈灾不力,那么百姓大面积饿死,或者发生李自成这种农民起义,不说朝廷要焦头烂额,最起码在史书上肯定会留下一笔骂名。但是总有那么一些“牛马”与众不同,他们的选择就是让你看不懂,以至于感

  • 吴越争霸背后的“国际力量”:春秋末年的局部战争与大国博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吴越争霸后的历史,吴越争霸是局部战争吗,晋楚争霸与吴越之战

    晋楚争雄:美女引起形势逆转春秋时期,周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争霸,其中晋楚争霸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成为吴越争霸的滥觞。[var1]公元前636年,晋献公长子重耳在秦军护送下,带领狐偃、赵衰等心腹回国,除掉了侄子晋怀公和一干佞臣。重耳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晋文公。晋文公大权在握,封赏功臣,建立三军

  • 孔子被人偷走一只鞋,小偷仔细一看,马上送到国库,被珍藏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孔子临死前预言,孔子金言10句,历史人物故事50字孔子

    我们都知道孔子会拽文,但倘若让他来习武,必定也是可造之才,为啥?因为孔子的身材高大威猛,不是一般人所能享有的。《史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七尺男儿都够魁梧的了,而孔子却有九尺六寸,相当于2.21米,如果去掉单位换算的误差比,怎么也有两米以上,所以孔子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山东

  • 大秦一统天下的道路上秦国国君都做了哪些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国一统天下谁功劳最大,秦国错过的一统天下之机,秦国什么时候有一统天下的能力

    首先秦孝公无可厚非,让秦国变强的第一人。他即位时正值秦国最积贫积弱的时候,而且又在河西之战遭遇新败割地赔款给魏国。此时的秦国不适合再和中原六国交战,只有强大国力方位上策。于是才有了之后的秦孝公的求贤若渴,各国才俊纷纷前来投靠,其中商鞅就是最著名的。秦孝公重用商鞅奉为上宾,正是因为国君都无条件信任秦国

  • 魏国的特种兵魏武卒到底有多厉害,竟然能以五万击败五十万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魏国武卒为什么厉害,魏国魏盾,魏国最厉害的部队

    当时魏国处于四战之地,魏文侯就在吴起的建议下组建魏武卒。但是魏武卒装备精良,并且都以重装步兵为主。据《荀子·议兵篇》说:“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简单的来说就是士兵披上三层的重甲和头盔,并且带一张弩,地上五十枝弓箭,而且拿

  • 看看战国最具盛名的特种兵,赵国、秦国、齐国、魏国尽皆上榜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魏国打赵国,战国后期赵国军,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所有资料

    秦之锐士秦国锐士是一种称呼,详细点说是铁鹰锐士。据说当时司马错做上将军的时候创立了铁鹰锐士,这种锐士要求不单剑术要好,且马战步战样样精通,选拔标准步战以超越魏武卒为准,上马骑战以超越赵齐骑士与与匈奴胡骑为准。当时秦国有新兵二十多万人,铁鹰锐士就选出了一千六百人,想一下什么概念。而且当时铁鹰锐士有一大

  • 那些和老子、孔子同时代的外国人,他们的成就不低于老子、孔子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孔子弟子对孔子评价,孔子的学生感恩孔子,老子和孔子谁的智慧大

    2600年前,中国进入了所谓的百家争鸣的时代,那个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上第一次这么繁荣了。出现了好多伟人,那个时代的所有人的思想都深深影响着我们。道家、儒家、墨家、法家等等,所有人都在思考着人类的未来。尤其是当时的孔孟老庄等人,真的是影响到我们现在。我们公认那是我们思想迸发的时代,不过我们知道当时的

  • 从李牧破匈奴连却秦国说起,看赵国名将李牧在军事指挥上的艺术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牧和李牧是什么关系,李牧抗匈奴发言稿,李牧破匈奴读后感100字

    由于李牧的性格和军事上的高度导致很多人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外加上赵王迁的昏庸无能,最终这个赵国良将无端身死。历史对他更加不公的是,如此良将竟没有其单独列传,对于他的事迹我们也只能从《资治通鉴》、《战国策》以及别人的列传之中才能找到其生平的少部分事迹。从这有限的史料之中看其生平事迹,可以说李牧的一生都

  • 简单描述春秋战国四百年所发生的大事,带你理清这段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春秋战国十大历史事件,春秋战国到现在的重要历史事件,关于春秋战国的历史记录

    [var1]之后齐恒公,以“尊王攘夷”为号令九合诸侯,制止了狄人的侵扰,这是第一个霸主。之后齐恒公死后,晋文公有做了霸主,当时各国开始了加速兼并小国。这个时候战国的雏形就出来了,中原的晋国、东方齐国、西方秦国、北方燕国、南方楚国吴越等。之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吞并了吴国,成了一时的霸主。但是中原的晋

  • 战国时期的宋国,因为实力太过强大最后被瓜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战国宋国去哪了,战国宋国顶峰时版图,战国时期宋国的位置

    [var1]宋国是商朝后人建立的国家。西周初期,周公旦辅佐周成王平定三监之乱,遵循“兴灭继绝”的传统,于公元前1114年封商纣王的兄长微子启于商朝的旧都商丘,建立宋国,特准其用天子礼乐奉商朝宗祀,与周为客。宋国地位特殊,被周天子尊为“三恪”之一。所以宋国是为数不多的公国之一,我们知道泓水之战的宋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