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嘉靖皇帝怎么后期成了昏君?

嘉靖皇帝怎么后期成了昏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362 更新时间:2024/3/19 8:20:33

嘉靖皇帝怎么后期成了昏君?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自明朝正德皇帝驾崩以来,明朝的皇位就一直悬而未决,因为正德皇帝朱厚照生性爱玩,行为荒唐,并没有留下子嗣,因此此时皇帝究竟选谁就成了权臣杨廷和最为为难的问题。

昔日西汉权臣霍光也曾面临过这样的抉择,最后他选择了海昏侯刘贺,结果海昏侯刘贺荒淫不堪,不仅只顾玩乐,而且还任用宵小,强加赋税(这倒和正德皇帝很像),很明显大汉的未来不可能交给这个昏庸的刘贺,因此霍光冒着天下之大不韪废黜了刘贺,令立刘询为帝,这才解决了这件事。

此时的杨廷和并不想做下一个霍光,毕竟冒天下之大不韪这个事实在是风险太大,因此这个皇位继承人必须的好好选,用心选。不仅要选择一个聪明仁慈的,还要选血统相近的,年龄较小的(方便管理)。这实在是一个难题,最终选来选去选到了兴献王朱厚熜身上。

当时的朱厚熜虽然只是一个少年,但是已经聪明异常,在还在藩地的时候,朱厚熜看着他堂兄胡作非为,就暗暗发誓,如果自己做皇帝,一定会有所作为。但是他没料到大权竟然真的落在了他身上。

一、 少年皇帝不一般

明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朱厚熜带着满怀的憧憬来到了京城,但是他没有料到治理天下的考验居然来的这么快。

按照当时的规矩,皇帝登基时走的路应该是从大明门进,然而还未等朱厚熜走到大明门,就被大臣拦住了。大臣们告知他,大明门可不是他走的,给朱厚熜安排的路线是从东安门进宫,到文华殿暂住。

这下朱厚熜就不乐意了,毕竟他是来当皇帝的,不是来给朱厚照当儿子的,而且他朱厚熜和朱厚照明显是一个辈的,凭什么给人家当儿子,于是对于这个问题,朱厚熜和大臣们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很显然只有十五岁的朱厚熜是玩不过这些老奸巨猾的大臣的。于是朱厚熜使出了杀手锏:老子不干了(这招类似于现在砍价时的老子不买了),大臣们见事情眼瞅要闹大,只好同意了朱厚熜的要求。

通过这个事情,朱厚熜明白了一个道理:必须自己强硬起来,才能压制所有的大臣,要不然就只能做傀儡被大臣掌握。

少年皇帝朱厚熜带着这个理念,坐上来大明皇帝的宝座,立年号为嘉靖,史称"嘉靖皇帝"。

二、 前期的励精图治

嘉靖帝朱厚熜在位时的第一件事就是收拢权力,于是搞了一个轰轰荡荡的"大礼议"事件,将自己本不应该入宗庙的老爹"名正言顺"的搬入了宗庙,确立了自己的正统地位,而且还借着这个由头整治了一堆不服从管理的前朝旧臣(如杨廷和),经过嘉靖"大礼议",嘉靖帝终于将权力都收归己有,准备着干大事。

嘉靖帝改革的第一件事就是废除弊政,他清理了皇亲国戚非法圈占的田地,罢黜了靠关系尚未的官员,改革了科举制度,革除了外戚的爵位。当时改革内容广泛,成效显著,嘉靖帝也获得了朝野上下的一致赞誉。明朝在正德时期腐败的吏治因此获得了根治。可以说此时的嘉靖皇帝彻底完成了他年少时的梦想,此时的大明帝国正在他的治理下蒸蒸日上,呈现出了中兴之势。

此外嘉靖帝朱厚熜还采取了"御外侵、修边墙、抗倭寇、安海疆"的对外方针,秉承着祖训,绝不对外敌妥协。另外嘉靖帝还重视农桑,体恤农民,他不仅减免赋税,赈济灾民,还亲自到京城南郊耕田鼓励农民,当时的皇后和众嫔妃也都参加了这个仪式,取得了较为积极的影响。

嘉靖帝也是一个重视文化的皇帝,他"兴文化,建学堂",曾拨款三十多次来兴建学堂和书院,在他的带领下当时的社会都颇为尊重读书士子。在嘉靖帝朱厚熜统治时期,文化艺术也获得了长效的发展,如《三国志通俗演义》和《忠义水浒传》等都是在嘉靖时期出版的,另外像《宝剑记》等小说也是在嘉靖时期成稿的,此时的嘉靖皇帝风评极高,当时无论是大臣还是百姓都认为嘉靖帝朱厚熜是大明的中兴之主,如果朱厚熜英年早逝的话确实可称为大明中兴之主,但凡是往往没有"如果",有"但是"。

三、 沉迷炼丹的荒唐皇帝

在嘉靖帝统治前期,帝国繁荣昌盛,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嘉靖帝朱厚熜累了,当年他进京当皇帝,并不仅仅是为了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他还为了享乐,为了享受王爷享受不到的资源和权力,于是嘉靖帝堕落了。

首先嘉靖帝开始沉迷于道教,他开始信任道士,很多国家大事都取决于上天的旨意(后来徐阶用这一特性干掉了严嵩),另一方面嘉靖帝开始大兴土木,修建宫殿(用来炼丹用),实在是劳民伤财之举。

在"壬寅宫变"(宫女想要勒死他)之后,受到惊吓的嘉靖帝与上朝便彻底绝缘了。但是不上朝怎么控制朝政呢?聪明的嘉靖帝自然有他的办法:找一个朝廷代言人(也就是内阁首辅),开始的时候,这个代言人是夏言,夏言其人虽然为人古板,但是在治理朝政方面还是很有一套的。

可惜后来这个代言人换成了著名的严嵩严大人,于是朝政开始慢慢地变得混乱,这也是嘉靖帝最为人所诟病的地方。

但其实嘉靖帝后期只是不上朝并非不理政,作为明朝最聪明的皇帝,当时的朝廷大权都被嘉靖帝握在手里,别人不能取得一分一毫。总的来说,朱厚熜是一个孤独的人,自从他父母死后,他便真正成为了一个孤家寡人。他聪明,任性,大权独揽,但仍然会恐惧害怕,因为他不仅仅是一个九五至尊的皇帝,他也是一个平凡的人。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

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朱厚熜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康熙为何年近七十突然去世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为何年近七十突然去世了?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第一个原因,打猎骑马得了伤风,康熙皇帝喜欢骑马,他年轻时候骑马平天下,是何等的威风。因此,他对马有着深厚的感情,在狩猎过程中,他自然会选择速度更快的马。正是在这次狩猎中,康熙皇帝感冒了,当天晚上就发烧了,一直好好坏坏,病情反复到十一月。这段

  • 从昏君到明君,此人经历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从昏君到明君,此人经历了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根据甲骨卜辞记载:一日,第二十七任商王武乙为了祭祀第四任商王太甲,毕恭毕敬地对天气进行占卜。面对着上苍,武乙虔诚地询问道,祭祀太甲那天会不会下雨,仿佛在表达,阴雨天气祭祀,会让对太甲不尊敬。从商王武乙的行为举动中,我们可

  • 秦国被晋国压制了200多年 秦国为何始终重创不了晋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对秦国和晋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什么秦国被晋国压制了200多年,一直无法重创晋国呢?在春秋时期,晋国、秦国、楚国、齐国并称为“四大强国”。其中,就秦国来说,虽然在战国时期崛起,并且最终统一天下。但是,在春秋时期,秦国则遭遇了晋国的长期压制。晋国在晋献公时期崛起,“并国

  • 同样是皇帝的儿子,为何皇子分属各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同样是皇帝的儿子,为何皇子分属各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看过清宫剧的人都知道清朝是有八旗制度,比如大贪官和珅就是隶属于正红旗,通常情况下父亲隶属于哪一旗,那子女必定就属于这一旗,那么在清朝皇帝的儿子也就是皇子们却都不是如此,他们大多分属不同的旗籍,同样作为皇帝的儿子为何他们会分属不同旗

  • 三公九卿到底是有多少官职?三公大还是九卿大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公九卿,汉朝,历史解密

    三公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傅、太师、太保为三公。秦不设三公。西汉初承秦制辅佐为三公。汉武帝刘彻为了加强集权制而削弱了丞相的权力。昭帝时,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的职位辅政,以

  • 宋仁宗出游要喝水看到龙辇上没有水为什么不吭声,回宫之后一次性喝了几壶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仁宗,宋朝,历史解密

    “拿着鸡毛当令箭”,古来有之,绝非今人之发明。这里讲几个似是有关的小故事,以博一乐。宋仁宗出游,屡屡回头在龙辇上找饮水物什,没找到,但也不出声。回到宫里,端起水壶,就“咕咚咕咚”喝了几壶水,看来一定是渴极了。宫人问:皇上,你都渴成这样了,路上干嘛不说一声呢?仁宗回答:如果朕说了,一定会有人因此获罪(

  • 揭秘:知识分子为何曾经被称为“臭老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臭老九,元朝,历史解密

    知识分子何以被称为“第九种人”,这要追溯到13世纪的元帝国时期。中国虽然是一个等级制社会,但历朝历代的政府并没有象印度那样明文划定公民的社会等次。由政府出面用文件形式界定帝国公民社会等次则是元帝国的独创。蒙古蛮族入主中国后,依据和蒙古人亲疏关系的远近及当亡国奴的“资历”,把帝国臣民分为四等:第一等是

  • 古代皇帝死后嘴里为何要放东西 这个风俗有什么讲究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古代,风俗,历史解密

    还不了解:古代风俗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皇帝驾崩后,古人为什么要在嘴里“含”东西?这里边有什么说法吗?不管是古代还是我们现在都免不了跟自己的亲人分别,离世其实是我们最能接受也是最不能接受的一件事情了,毕竟这种事情是我们没有办法阻拦的事情。在古代的时候我们能够发现一些

  • 勾践灭吴称霸后,如何对待战败者与智囊团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在范蠡和文种的辅佐下,勾践终于在公元前473年第二次战胜吴国,昔日强大的吴国如大厦一样倾倒。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面对如此骄人的战绩,勾践自是洋洋得意,不过在处理战败者夫差的问题上,他似乎还是很慈悲的。对待敌人夫差:心慈手软按理说,对待让自己卧薪尝胆吃尽苦头的夫差,勾

  • 针对荆州之地,庞统与诸葛亮有何不用的见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三国,就不得不提到荆州.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隆中对》选自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是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去邓县隆中拜访诸葛亮时的谈话内容(促成三国鼎立的战略决策)。在《隆中对》中,诸葛亮主张刘备势力首先需要“跨有荆、益,保其岩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