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被晋国压制了200多年 秦国为何始终重创不了晋国

秦国被晋国压制了200多年 秦国为何始终重创不了晋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362 更新时间:2024/1/19 10:04:35

对秦国和晋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什么秦国被晋国压制了200多年,一直无法重创晋国呢?

在春秋时期,晋国、秦国、楚国、齐国并称为“四大强国”。其中,就秦国来说,虽然在战国时期崛起,并且最终统一天下。但是,在春秋时期,秦国则遭遇了晋国的长期压制。晋国在晋献公时期崛起,“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晋献公在奉攻茅津后不久,即“假途灭虢”,一举兼并北虢、虞两国。控制了茅津渡口及桃林、崤函,控制了秦国东进中原的重要通道。自此之后,也即从晋献公到晋国被一分为三的200多年时间中,秦国在和晋国的较量中几乎一直处在下风。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秦国被晋国压制了200多年,一直无法重创晋国呢?

首先,根据《左传》、《史记》等史料的记载,秦国和晋国在兵戎相见之前,曾经结为了“秦晋之好”,比如晋文公这位君主能够成功即位,就离不开秦穆公的帮助。基于此,在晋文公想要称霸中原时,秦穆公可谓鼎立支持。不过,在城濮之战后,秦穆公感到晋秦联合结果只利于晋,遂开始背叛晋国,转而和楚国结盟,以此共同对抗晋国。但是,在秦晋争霸的战争中,秦国胜少负多,在整体上明显处在下风,比如在崤之战中,秦军的精锐力量就遭到了晋国军队的歼灭。在辅氏之战、麻隧之战等战役中,晋国基本上取得了胜利,这促使秦国一直被晋国压制,也即无法东进中原。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秦国被晋国压制了200多年,一直无法重创晋国呢?对此,在笔者看来,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秦国在整体实力上和晋国存在明显的差距。根据《左传》、《史记》等史料的记载,晋国鼎盛时期,其疆域横跨了今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多个省份。与此相对应的是,就秦国的疆域,在春秋时期主要为今陕西、甘肃一带。由此,在疆域面积上,除了楚国,无人可以和晋国相提并论。更为关键的是,晋国所占据的疆域,属于中原核心区域,所以人口密集、经济文化繁荣,这远远不是秦国、楚国的偏远之地可以比较的。

基于此,在春秋时期,晋国可以和秦国、楚国的联盟相抗衡。另一方面,晋国之所以能长期压制秦国,也在于晋文公之后,晋国依然除了多位英主。众所周知,在战国后期,秦国连续出了多位英主,这才由秦始皇来剪灭六国,统一天下。与此相对应的是,春秋时期的晋国,也是英主辈出,甚至学者全祖望评春秋五霸时,晋国占四席,分别是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而就秦国来说,在秦穆公去世后,秦国反而长时间没有什么非常有作为的君主,直到秦献公秦孝公即位后,秦国才在战国时期发愤图强。

最后,秦国的人才远远不如晋国,也是前者无法重创后者的重要原因。秦穆公继位后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谋臣,得以增强了秦国国力。而就百里奚、蹇叔、由余等人才,基本上都是秦穆公从中原之地,费尽心思挖来的人才,也即这些人才都不是秦国土生土长的。与此相对应的是,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晋国,则拥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比如晋文公在位期间所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人才,基本上都是晋国人。至于之后的晋国六卿,虽然导致了三家分晋,但是,六卿所在的家族都是人才辈出,这让晋国拥有春秋时期最丰富的人才。而这,帮助晋国在对秦国、楚国、齐国等大国的战役中胜多败少。综上,在春秋时期,晋国实现了对秦国长达200多年的压制。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同样是皇帝的儿子,为何皇子分属各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同样是皇帝的儿子,为何皇子分属各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看过清宫剧的人都知道清朝是有八旗制度,比如大贪官和珅就是隶属于正红旗,通常情况下父亲隶属于哪一旗,那子女必定就属于这一旗,那么在清朝皇帝的儿子也就是皇子们却都不是如此,他们大多分属不同的旗籍,同样作为皇帝的儿子为何他们会分属不同旗

  • 三公九卿到底是有多少官职?三公大还是九卿大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公九卿,汉朝,历史解密

    三公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傅、太师、太保为三公。秦不设三公。西汉初承秦制辅佐为三公。汉武帝刘彻为了加强集权制而削弱了丞相的权力。昭帝时,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的职位辅政,以

  • 宋仁宗出游要喝水看到龙辇上没有水为什么不吭声,回宫之后一次性喝了几壶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仁宗,宋朝,历史解密

    “拿着鸡毛当令箭”,古来有之,绝非今人之发明。这里讲几个似是有关的小故事,以博一乐。宋仁宗出游,屡屡回头在龙辇上找饮水物什,没找到,但也不出声。回到宫里,端起水壶,就“咕咚咕咚”喝了几壶水,看来一定是渴极了。宫人问:皇上,你都渴成这样了,路上干嘛不说一声呢?仁宗回答:如果朕说了,一定会有人因此获罪(

  • 揭秘:知识分子为何曾经被称为“臭老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臭老九,元朝,历史解密

    知识分子何以被称为“第九种人”,这要追溯到13世纪的元帝国时期。中国虽然是一个等级制社会,但历朝历代的政府并没有象印度那样明文划定公民的社会等次。由政府出面用文件形式界定帝国公民社会等次则是元帝国的独创。蒙古蛮族入主中国后,依据和蒙古人亲疏关系的远近及当亡国奴的“资历”,把帝国臣民分为四等:第一等是

  • 古代皇帝死后嘴里为何要放东西 这个风俗有什么讲究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古代,风俗,历史解密

    还不了解:古代风俗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皇帝驾崩后,古人为什么要在嘴里“含”东西?这里边有什么说法吗?不管是古代还是我们现在都免不了跟自己的亲人分别,离世其实是我们最能接受也是最不能接受的一件事情了,毕竟这种事情是我们没有办法阻拦的事情。在古代的时候我们能够发现一些

  • 勾践灭吴称霸后,如何对待战败者与智囊团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在范蠡和文种的辅佐下,勾践终于在公元前473年第二次战胜吴国,昔日强大的吴国如大厦一样倾倒。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面对如此骄人的战绩,勾践自是洋洋得意,不过在处理战败者夫差的问题上,他似乎还是很慈悲的。对待敌人夫差:心慈手软按理说,对待让自己卧薪尝胆吃尽苦头的夫差,勾

  • 针对荆州之地,庞统与诸葛亮有何不用的见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三国,就不得不提到荆州.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隆中对》选自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是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去邓县隆中拜访诸葛亮时的谈话内容(促成三国鼎立的战略决策)。在《隆中对》中,诸葛亮主张刘备势力首先需要“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 尼克松访华背后还隐藏着什么秘密 中途期间还发生了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尼克松,中国,历史解密

    关于尼克松访华已经有诸多的文章说明过,今天对于这部分内容就先不说。但对于尼克松之行背后的故事,还是很值得各位了解一下的。美国总统访问任何一个国家,都一定会有先遣人员先期前往,除了安全事务外,还包含了前期的外交、新闻、住宿、饮食等方面的准备。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一样如此。美国总统尼克松在西方新年开始

  • 蓝玉的死是因为自己作死吗?朱元璋为什么要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蓝玉,明朝开国名将,有胆有谋,勇敢善战,为明朝的建立与发展屡立战功,但他最后却以谋反罪被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次,蓝玉见朱元璋乘舆远远经过,便指着说:“那个乘舆的人已经怀疑我了!”此话一出口,大祸即来。锦衣卫听到了这句话,立刻告及朱元璋说蓝玉谋

  • 一生辅佐三位帝王的帝师,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一生辅佐三位帝王的帝师,最终结局如何?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经过“四镇之乱”“泾原兵变”后,唐德宗变得小心翼翼,对吐蕃的无理要求一再满足,给钱给粮,“许每年与赞普彩绢一万段匹者”,原本就不富裕的国库更显囊中羞涩。当唐德宗决定把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迳州、灵州四地让给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