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立国五百年各位君王不断图强为最终一统天下奠基

秦国立国五百年各位君王不断图强为最终一统天下奠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660 更新时间:2024/1/16 5:39:35

当然,在这六个国君中,也并不都是有作为的能君或者明君,至少孝文王和庄襄王享国之日太浅,两人加起来在位时间还没有四年,谈不上对秦国有什么贡献,如果真要说他们的贡献,大约就是保证了权力的顺利过渡。

如果真要说秦国的有为国君,除秦始皇之外,还真有不少,但要从他们中挑选出一个最有作为的国君,那就只能是一家之言了,谁也无法说服谁。实际上,秦国之所以能够立五百余年而最终攻灭六国一统天下,除却秦始皇的能干之外,还有数代秦国国君的共同努力,这里就将其中立下大功的几位国君拿出来说上一说。

这第一位自然就是秦国的立国之君秦襄公。秦襄公继位的时候,秦国尚不上一个诸侯国,仅仅只是西垂大夫,奉周天子命在西部护佑周王室而与西戎开战,长此以往,秦人的损失是极大的,而且吃力不讨好。

不是诸侯国,自然也就没有自己真正的地盘,而秦襄公自然也认识到了秦人的处境,故此一直在寻找机会改变秦人的被动局面,这机会很快就到了秦襄公眼前,即周幽王与申国开战,引来了申国、缯国、犬戎的合力围击。

[var1]

秦襄公

秦襄公知道这是立功的机会,遂领兵救援周幽王,虽然周幽王最终还是死了,但秦襄公救驾的行为以及随后护送周平王东迁都给秦人带来了莫大的好处,因为周平王让秦国成为了一个诸侯国,虽然秦国的土地需要从西戎手中抢,但至少周平王放话:“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这对善战的秦人来说虽然困难,但可以一步步图谋。

自秦襄公之后,数代秦国国君与西戎为争夺土地而战,虽然有胜有败,但总体来说,秦国的土地在增加,秦国的实力也在增强,直到一百余年之后,秦国再次出现一位了不起的国君,即秦穆公。

秦穆公继位的时候,正是齐桓公在中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时候,齐桓公的经历,让秦穆公不甘心一直龟缩在西方,他认识到,要让秦国再前进一步,就必须东进,参与到中原纷争中来,尊王攘夷争霸天下。

但秦国要想东进并不容易,比和西戎争夺土地还要困难,秦穆公广纳贤才,得百里奚和蹇叔等人,在百里奚的辅佐下,秦穆公在国内倡导文明教化,重施于民,内修国政为的是外图霸业。

[var1]

秦穆公

秦穆公图谋霸业的第一步就是处理和晋国的关系,因为秦国东进最大的障碍就是秦国,所以秦穆公主张秦晋结好,也因此,秦穆公求娶了晋献公的女儿穆姬,后来更是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晋怀公、晋文公,先后护送两人回晋国继位。

只不过,晋怀公是个过河拆桥的主,而晋文公又是一个强悍的主,都不是秦穆公能掌控的,秦国数次向东发动战争,但基本都以失败而告终,秦穆公遂在百里奚等人的辅佐下转而向西发展。

他在由余的帮助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甚至还得了周天子送去的金鼓,成为西方诸侯之伯。秦穆公“广地益国,东服彊晋,西霸戎夷”,为秦国的发展长大立下了相当大的功劳。

但秦穆公去世之后,殉葬人数达到了177人,其中还包括秦国的可用之才,给秦国造成了不小的损失。《诗经》里的《黄鸟》就是秦国人讽刺秦穆公以人殉葬,悲惋秦国子车氏三子的挽诗:“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维此针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而且之后秦国未有大作为的国君,以至于秦国在未来二百多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什么作为,一直到秦献公出现。

[var1]

李悝

秦献公在继位之前曾流亡魏国,对魏国进行的李悝变法有一定的认识,因此当秦献公回国继位之后,决心改变秦国的处境,遂在秦国国内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比如废除了人殉制度,向东迁都栎阳,让秦国的东进又进了一步,然后又扩大商业活动,增强秦国国力,同时编制户籍,推广县制,让秦国的国力逐渐增强。

秦国实力有所增加,然后秦献公又开始将眼光看向国外,秦献公曾在韩魏联合攻打洛阳的时候出兵勤王,打败了韩魏联军,解了周显王的围。两年之后,秦献公又出兵攻打魏国,夺取了曾被吴起夺去的河西之地,斩首魏军六万之众。

接连两次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秦国人,同时秦献公还得到了周显王赐下的黼黻之服,更是让秦国在诸侯国间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但秦献公时期,秦国并没有什么人才,秦献公虽然进行了改革,但改革并不彻底,不过,也正是秦献公的努力,其子秦孝公和商鞅的变法才能够彻底进行,让秦国彻底强大起来。秦孝公继位之后立即发布求贤令,招贤纳士来寻找富国强兵的方式,商鞅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来到秦国的。

[var1]

秦孝公

秦孝公得到商鞅之后就开始在秦国实行变法,两人的目的就是实现富国强兵,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先后进行了两次变法,变法之彻底是列国间最强悍的,而且又有秦孝公的坚定支持,秦国以最快的速度实现了富国强兵,后期商鞅在对魏国的战争中取得了不小的胜利。

可以说,秦国经过二十余年的变法,最终实现了富国强兵,秦国的崛起已然势不可挡。秦孝公去世之后,其子秦惠文王继位,惠文王继位之后将商鞅处死,在变法已经深入人心之后给了秦国的贵族一个交代,惠文王这一招极大地缓和了秦国内部的矛盾,又将秦国的强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秦惠文王时期,秦国人才济济,既有张仪这样的纵横家在列国间行连横之术为秦国牟取利益,又有公孙衍、樗里子、司马错等武将对外征战,为秦国开疆扩土,文臣武将在惠文王的统领下北伐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国攻灭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只不过惠文王去世之后,其子秦武王太过着急,伐宜阳定三川,进入洛阳举鼎,结果绝膑而亡。秦武王去世之后,其弟昭襄王在赵武灵王、芈八子和魏冉的筹谋下成为秦国的国君。

[var1]

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时期也是能人辈出,首先有已经成为宣太后的芈八子和魏冉把持朝政,让秦国按照既定的轨迹往前走,还兵不血刃地解决了义渠这个大麻烦,等到范雎又有白起、司马错这些武将为秦国开疆扩土,更是让秦国更加强大,而昭襄王一直没有试图真正亲政,范雎入秦之后,辅佐昭襄王驱逐秦国四贵,逼着宣太后交出了权力。

等到昭襄王将王权全部握在手中之后,范雎为其定下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一个长平之战就将赵国彻底打垮了,此时,秦国灭六国已经具备了条件,如果再给昭襄王几年时间,或许六国提前就没了。但昭襄王毕竟已经超长待机了半个世纪有余。

昭襄王去世之后,秦国有一个比较平稳的时期,对外的征战相对较少,因为孝文王和庄襄王两位国君先后去世,要知道昭襄王在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1年)去世,秦王政则在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继位,这中间的四年就有孝文王和庄襄王这两位国君。

也正是因为时间太短,所以秦国的大业出现了短暂的停滞,而秦王政继位之后年仅13岁,不能亲政,又延长了秦国灭六国的时间,等到后来秦王政真正亲政之后,秦国正式开始为攻灭六国做准备,并在十年内拿下了六国,秦王政最终统一天下,成为始皇帝。

可以说,在秦始皇之前,秦襄公、秦穆公、秦献公、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都是秦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国君,他们在不同时期都为秦国的强大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因此很难说这些国君中谁最有作为,只能说正是他们的存在,秦国才得以强大起来,为秦王政攻灭六国统一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更多文章

  • 秦国的军事制度和完善的后勤保障是秦军横行天下的重要因素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国的后勤战争,秦国如何解决六十万大军的后勤的,秦国被灭秦军主力在哪里

    秦国的军队之所以那么厉害,有几个重要的原因。第一,秦国的军事制度与其他国家有明显区别,有一套促成彪悍的秦人作战的军事规制。首先,秦国实行普遍征兵制度,凡适龄男子都必须登记造册,并开始服徭役。年龄从17岁开始,到60岁止(有军功爵位者止于56岁)为服徭役的时间,一般服徭役者一律先服兵役二年,一年在本郡

  • 王翦在秦国平定内乱攻灭数国并自污保身,六国被灭后其再无踪影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王翦灭了几个国家,王翦打败了哪六国,王翦救驾雍城完整版

    王翦作为秦代杰出的军事家,一生战果辉煌,他平成蟜之乱,协助铲除吕氏,破赵都邯郸,消灭燕、赵,攻灭楚国,而他的儿子王贲俘虏了齐王建。可以说,秦始皇灭六国的大多数战役是由王翦父子完成的。王翦一生经历了诸多战事,他很有韬略而不残暴,极有胆识而不鲁莽,与白起相比,他用兵有度,没有杀戮无度,显得更冷静,更有人

  • 战国时期列国均筑有长城,秦朝统一后将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史隆长城和北冕长城,战国七雄中哪三个国家筑起长城,战国七雄的哪三国修筑了长城

    战国长城:为防止外敌侵略,各诸侯国多修有长城长城作为古代防止敌人侵略的有效手段,春秋战国以来由于战争频发,各诸侯大国皆在敌国来犯的交通要道修筑有长城,其中尤以“战国七雄”修筑数量最多。我们分别来介绍一下:1、秦长城。秦长城主要有两段,其中东部长城修筑于秦简公嬴悼子在位期间,秦国由于丢失河西,只得退守

  • 孟尝君得罪齐闵王后担任魏相,甚至领导五国攻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齐国孟尝君简介,冯客孟尝君,孟尝君大道地图

    那么问题来了,他们是怎样驾驭这些门客的,难道只是砸钱吗?其实没这么简单,以孟尝君为例,他对人性的了解、利用,几乎达到了极致。在战国时,“诸侯之子称公子”,诸侯国君主的儿子,都能被称为公子。在“战国四公子中”,齐国的孟尝君田文比较特殊:第一,他跟其他三位并不是同辈,而是早了整整一代。第二,他不是齐王的

  • 孟姜女故事战国时即已流传,经历千年后被修改得面目全非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孟姜女的故事简要,孟姜女简史,孟姜女故事简介30个字

    原型早于秦始皇三百年,且与修长城毫无关系“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原型,乃是“杞梁之妻”,最早见于《左传》,其中记载了“莒子亲鼓之,从而伐之,获杞梁。莒人形成,齐侯归,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吊之”一段故事,这段故事不仅比秦始皇早了三百年,而且发生与秦国并无关系。春秋时期,周灵王二十二年(前550年),齐国大

  • 晋国皇帝不满足后宫佳丽,恋上女童,最后“宠爱”致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晋国的第二代皇帝,晋国皇帝被爱妃毒死,晋国小老妹相片

    [var1]但是成为了皇帝以后并没有那么的潇洒,在处理事情的时候都是要经过多方面考虑,如果做出了错误决定,自己的国家可能都会面临着死亡,那么从此之后自己就不是皇帝了。一个好的皇帝除了要得到民心以外,还要有属于自己的军队,一个国家的军队的实力强大了以后才不会遭到其他邻国的欺负,这样才能使得国家稳定起来

  • 对秦国最重要的一场战争并不是长平之战,此战后秦军再也无法阻挡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国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秦国先攻上党还是长平,秦军攻长平

    [var1][var1][var1][var1]前604年,秦共公薨,子荣立,是为秦桓公。桓公不恤国政,人民怨声载道。前597年,楚庄王大败晋师于邲,晋国霸业骤衰,桓公阴攻晋之肋,不想却被令狐文子大败于辅氏。哀哉!泱泱大秦,竟不及于晋国一魏氏之族。[var1][var1]前578年,秦桓公背弃盟约,

  • 齐国最厉害的外交官,仅凭三句话,让楚国上下无一人敢站出来反驳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齐国vs楚国,楚国和齐国的情况,齐国最厉害的武将

    [var1]今天跟大家介绍一段晏婴出使楚国,楚王故意再三刁难晏婴,而发生的一段有趣的历史典故。齐景公时期,也是晏婴在位的最后一个时期,齐景公派晏婴出使楚国,齐国论实力来说,并没有比楚国厉害多少,两个国家实力实际上是相当的,楚王得知晏婴要访问本国,对于晏婴此人并不太了解,但是传闻中晏婴是一个非常有才华

  • 秦始皇一统天下时,如何处置六国的亡国之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始皇为什么能一统天下灭六国,秦始皇扫灭六国一统天下,秦始皇一统六国的音乐

    [var1]一、韩王安首先,按照时间顺序来看,韩国是最先被秦国消灭的。公元前230年,秦国派遣内史腾进攻韩国。此时,韩国的大部分疆域已经丢失,更不能指望魏国、赵国等诸侯国相助。于是,韩王安开城投降。在被秦军俘获后,韩王安一开始被软禁起来,也即秦始皇没有打算赶尽杀绝。但是,公元前226年,韩国宗室发动

  • 老子列传(一):历史上这样记载老子,孔子如此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迁写的《老子列传》非常简单,用了不足500字就简单勾勒了老子的生平,其中还包括孔子向老子问礼时的问答,以及孔子对老子所做的评价,即“犹龙之叹”。虽然司马迁的《老子列传》记载简单,但是在其他典籍,比如《庄子》、《孔子世家》等作品中,也可以找到关于老子的记载,于是这位古代思想家的形象就逐渐生动丰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