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为什么作为汉人的张宾,会辅佐这么一位富有争议的胡人雄主呢?其实从张宾早年的出仕经历就可以知道一二:张宾从幼年时便熟读经史,长大后曾经出任中丘王帐下的都督,不过因为其出身不高,仕途不顺最终因生病被免官。于是,有着雄心大志的张宾,便对自己的兄弟感叹道:“吾自言智算鉴识不后子房,但不遇高祖耳。”
郁郁不得志,可见一斑。
这其实能够窥见当时西晋朝堂的一角,西晋末期争权夺位,宗室、外戚、士族等势力醉心权谋,朝堂内外昏聩异常。并且,西晋自晋武帝司马炎开始,便任人唯亲,不举贤能,让张宾这样没有士族背景的人才,得不到重用。
张宾
等到永嘉之乱后,这样的情况更加严重,晋室朝堂自身难保,更加难以让志向远大的张宾实现抱负。于是,张宾选择了一条看似充满争议的路——投奔胡族雄主。
在西晋末期朝局黑暗的局面下,张宾自然会对晋室充满失望,于是将目光投向了众胡族雄主当中。当时石勒为匈奴刘渊帐下的将军,正率领部众攻打山东。当时张宾便对亲朋说:“吾历观诸将多矣,独胡将军可与共成大事。”
意思就很简单了,包括晋室的各将领在内,都没有能够与他张宾一同成大事的人物,唯有当时率领部众劫掠各地的石勒才是他张宾应该去辅佐,实现经世治国抱负的主公。于是,张宾便投奔了石勒,成为石勒帐下的谋士。
从张宾辅佐石勒,其实能够看出当时汉人谋士们的困境,如张宾这般没有家世,无法在西晋朝廷受到重用,更没有底蕴可以到江左朝堂任职,留给他们的路或许非常有限。但如张宾这样,自幼便充满远大抱负之有才之人,怎会甘心平凡一生?于是,张宾便选择辅佐胡族雄主石勒,以此来实现晋室无法帮他实现的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