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有一宦官专权乱政,曾派人挖郭子仪的祖坟,最后死的很惨

唐朝有一宦官专权乱政,曾派人挖郭子仪的祖坟,最后死的很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294 更新时间:2024/1/17 15:42:17

鱼朝恩是在唐玄宗时期进的宫,安史之乱爆发后,鱼朝恩随唐玄宗逃亡四川,马嵬驿兵变让唐玄宗和唐肃宗分道扬镳,鱼朝恩开始跟随在唐肃宗身边,为唐肃宗所宠信。758年九月,唐肃宗派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领兵20万攻打退居在相州的安庆绪。但是唐肃宗又对武将并不放心,并没有在军中设置元帅一职,而是派去了鱼朝恩,鱼朝恩得到了一个新的官职,它就是观军容宣慰处置使,也就是监军,替代元帅一职,成为最高指挥,这就是典型的门外汉指挥内行。

在最开始攻打安庆绪的时候非常顺利,后来安庆绪退守邺城,唐军用水淹城,安庆绪逼不得已求救于史思明。史思明在十月就离开范阳南下,却并没有第一时间赶来救援安庆绪,而是先攻下了魏州,在魏州驻扎,李光弼提议分兵进攻史思明,但是鱼朝恩坚持继续围困邺城。邺城整整围困了四个月,疲惫不堪的不只有叛军,还有唐军,状态最好的则是史思明的大军。第二年的三月,史思明才领兵来进攻唐军。这一仗被一场大风打乱,双方都撤军。

但在撤军之后,史思明又迅速在邺城南面驻扎,后来杀死了安庆绪而接管了整个叛军。鱼朝恩将战败的责任推到了郭子仪身上,于是唐肃宗把郭子仪召回,令李光弼接替郭子仪。之后,鱼朝恩又至少两次阻扰过皇帝重用郭子仪。

763年,安史之乱结束,紧接着西边的吐蕃见河陇地区兵力空虚而攻打大唐。程元振隐瞒军情不报,等唐代宗知道的时候只能选择逃跑。鱼朝恩救驾及时,成为唐代宗的新宠,于是鱼朝恩成为天下观军容处置宣慰使,并领神策军。当时唐代宗命李光弼领兵到陕州组织对吐蕃的反击,但是李光弼害怕鱼朝恩们会排挤陷害他,于是拖延出兵,唐代宗不得不重新用郭子仪。

郭子仪对吐蕃的作战是非常成功的,但是令他想不到的是,鱼朝恩竟让人把郭子仪父亲的坟墓给挖了,众人都害怕郭子仪知道后会起兵造反。但是郭子仪入朝的时候,唐代宗特意提了这件事,郭子仪并没有责怪鱼朝恩,反而认为这是天谴而非人祸,正是他自己没有好好管理军队,让百姓家的坟墓遭到了破坏,所以他才受到了这样的惩罚。

之后,鱼朝恩设宴请郭子仪吃饭,元载派人告诉郭子仪这是个鸿门宴,郭子仪的部下也想跟去保护郭子仪,但是郭子仪最终还是只带着十几个家童去赴宴,鱼朝恩看到郭子仪带了这么少的护卫很不解,就问出了口,郭子仪就把听来的话如实相告,鱼朝恩竟感动的哭了,也没再把郭子仪怎么样。

鱼朝恩确实是胆子比天还大,把持朝政,什么事情都要经过他的同意,宰相们议事如果没有先和他说,他就会发脾气,并说:“天下之事,怎么不由我?”这是直接没有把皇帝放在眼里。他还公然谋私利,他最小的儿子鱼令徽不过十四五岁就在内殿当差,还被皇帝赏赐了绿衣。这本来就是皇帝的赏赐,但是鱼朝恩还觉得不够,尤其有一次鱼令徽竟和一个比他官职高的黄门侍郎争路,在鱼令徽往前挤的过程中,被人碰了一下,他就跑回去找鱼朝恩告状说自己被同列者欺负了。鱼朝恩知道后很生气。第二天,鱼朝恩就奏请唐代宗赏赐鱼令徽金腰带和紫衣服,这是三品以上官员的配置,唐代宗并不愿意,但是鱼朝恩根本没有等唐代宗回答就已经吩咐人去取衣服来。唐代宗只好忍下心中的不快,还要违心的说鱼令徽穿着好看。而鱼朝恩也没有放过那个黄门侍郎,很快就把他外放到岭南之地。

对于这样的鱼朝恩,唐代宗自然是很想除去,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宰相元载早就看不惯鱼朝恩了,他看懂唐代宗的心思后,就上疏秘密弹劾鱼朝恩,并请求唐代宗除掉鱼朝恩。于是唐代宗就让元载来谋划这件事。

元载先是收买了鱼朝恩的两个心腹周皓、皇甫温,让这两个人暗中监视鱼朝恩,掌握鱼朝恩的一举一动,并报告给唐代宗。在770年的三月唐代宗准备下手了。寒食节那一天,唐代宗在宫中摆宴,在大臣们都离开之后,唐代宗单独留下了鱼朝恩,说是有要事相商,鱼朝恩不疑有他,就留了下来,然后唐代宗指责鱼朝恩图谋不轨,鱼朝恩态度很傲慢的为自己辩解,结果还没有等他说完,周皓就带领几个人拿下了鱼朝恩,把他勒死了。

更多文章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为何要“跪而吮上乳”?其中原因不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在今天哪里,李世民和玄武门之变的故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原因

    李世民在我们的印象中是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这么可能会做出这种掉价的事情呢,而且他那时已经二十八岁了,做这样事情是多么的令人难为情呀,而且还当着很多人的面干这种事情,令人觉得荒唐至极。可能有很多人认为这是杜撰的,是哪个人为了抹黑唐太宗的圣君形象。但这件事情是真实存在的,就在史学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

  • 为什么李世民敢向李渊反,而朱棣却不敢向朱元璋反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对李渊李世民的评价,朱棣怕朱元璋李世民不怕李渊,为什么李世民朱棣不敢反朱元璋

    李世民发动政变的目标是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他并不是直接对准的李渊。李世民之所以走到了非发动兵变不可的地步,实际上李渊是要负很大责任的。当然部分的也是由大唐开国的特殊境况所决定的。唐朝建立是在618年,但是真正平定天下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在这条路上,李渊是掌舵者,负责内政和大的战略规划,而李世民

  • 大臣给儿子办三日宴,惹得高力士不高兴,唐玄宗:他想干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高力士唐玄宗,高力士和唐玄宗的感情,唐玄宗与高力士小时候

    所以708年,李隆基任潞州别驾的时候也带上了王毛仲。身在潞州的李隆基,身边常常跟着两个保镖,即王毛仲和李守德,两人保护李隆基的安全,也替他去做各种事情,尤其是王毛仲,人比较机灵,看到李隆基喜欢结交别人,他就没事的时候也帮李隆基结交当地的一些人,将他们笼络到李隆基身边。李隆基在潞州很结交了一些人,这些

  • 唐代隋后,隋朝皇室的命运如何,有没有后裔留存下来?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代和隋朝,历史上隋朝皇室后裔的命运如何,隋朝皇族后裔

    通常,隋朝和唐朝都会被放在一起说,即隋唐,因为这两个朝代其实是很难真正将他们分开单独存在的。而两个朝代在血缘关系上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隋炀帝杨广和唐高祖李渊是表兄弟,他们的母亲是亲姐妹。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李渊也算是隋朝的皇室成员,只是比较远而已。当然这个比较没有说服力,毕竟在古代,传承上考

  • 武则天的无字碑到底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不仅七岁的时候写了一篇《咏鹅》,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时,骆宾王曾代他过一篇檄文,檄文中罗列了武则天的罪状,层层揭露,字字如玑,连武则天看了,都禁不住叫好,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武则天生于公元624年,本名武珝,后改名武曌,祖籍并州文水,今山西省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出生于长安,

  • 此人是隋朝的皇亲国戚,平定杨玄感之乱,后成为大唐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二十年后的杨恭仁已经做了甘州(现在的甘肃省张掖市)刺史,他施政清明,为人宽和,颇受当地人的爱戴,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很好的处理胡人和汉人的关系。因此受到了隋文帝的夸赞。当时杨坚对杨雄说:“恭仁在各地做刺史,颇有政绩,这不仅是朕会用人,也是卿教育有方。”隋炀帝继位后,杨恭仁做了吏部尚书。613年,杨玄感

  • 李世民曾有三次机会得到美女,却被隐太子李建成的旧臣所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世民恢复李建成太子之位,李世民娶了李建成妻子视频,唐朝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

    第一次,李世民在魏征的劝谏下拒绝了郑女。628年,长孙皇后为李世民遍寻美女,打听到郑仁基有一个女儿,刚刚16岁,“容色绝殊,当时莫及”,可谓是倾国倾城的美女,长孙皇后就请求李世民纳之为妃,李世民自然一万个乐意,于是直接下诏书聘为充华(九嫔最末,正二品),这可了不得,要知道后来的武则天和徐惠进宫封的都

  • 李恪谋反被杀,是李世民一句玩笑话所致,还是另有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世民 李恪,李恪真的谋反了么,李世民为啥不选李恪

    四姑娘在之前的文中就有分析过,李世民说过的立李恪为太子的话实际上只是一句玩笑话,无论如何,不管有没有长孙无忌的劝谏,在当时的境况下,李世民都是不可能立李恪为太子的。李世民担心李治太过仁弱可能治理不好国家,所以才一闪而过让庶长子李恪做太子的想法,进而和长孙无忌开玩笑表示立李恪为太子。长孙无忌不可能不知

  • 武后至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南衙禁军衰微,形成了怎样的局势?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南衙禁军,南衙禁军拦下銮驾,唐开元年间兵制是什么

    当这些府兵轮流番上宿卫的时候,受十二卫大将军的领导。唐初尤其是高祖、太宗以及高宗前期,大唐对外作战是比较频繁的,最大程度的发挥了府兵制的作用,该补充的时候补充,该退休的退休,并且府兵的利益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证,均田制的实行能很好的为府兵制服务。但到了唐高宗晚期以及武则天时期,对外逐渐趋于保守,战事

  • 帝王情,红颜劫,杨贵妃真的是红颜祸水吗?她不过是太爱唐明皇,她的那个夫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杨贵妃简介及历史资料,杨贵妃一生的照片,唐明皇与杨贵妃醉酒

    她美,美得天生丽质自难弃,她媚,媚得回眸一笑百媚生。世人皆言她是红颜祸水,因了她,那大唐盛世狼烟四起,繁华不再。历史对于女子,总是莫名的多了一份苛责。她生来倾国倾城,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那人一眼,一道圣旨便从天而降,朝夕之间,她被选在了君王侧,从寿王妃,变成了万人敬仰的贵妃。这一切的发生,并不是她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