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的青年
欧阳修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除了《醉翁亭记》之外,其实还写过很多诗文,据骆驼不完全查证,这个数字应该在1300篇之上。而在这些诗词中,有几首非常有意思,咱们先来说第一首《临江仙》:
这首诗骆驼就不从文采上给大家细分析了,光看最后一句的字面的意思:“床上放着俩枕头,枕头旁有放着她头上遗落的发钗”,我们就不难知道,这是欧阳修写的首诗比较香艳。不过和这首诗背后的故事比起来,这首诗就要“黯然失色了”。
据《钱氏私志》记载(该书是欧阳修曾经的上司钱惟演后人所作),欧阳修在钱惟演手下工作时,曾因为和一个妓女私下交流,而在宴会上迟到。然后等他俩姗姗来迟以后,有人就问他俩忙什么去了。头发还没整理好的妓女就说,是自己的发簪掉了,然后一直在找。而欧阳修则说,自己是在思考新词,好让这个妓女来唱。
参与聚会的人都是花中老手,自然知道他俩人言语不实,于是就对欧阳修说“你刚才不是一直在想诗吗,现在给大家说来听听吧”,欧阳修也有急智,直接就把上面的这首诗给整了出来。除此之外,在《钱氏私志》中,钱氏后人还曾记载,欧阳修因为和钱惟演争风吃醋,还曾公然诋毁吴越。(钱家是吴越王之后)
从这些记载,以及欧阳修当时的一些香艳词作上看,欧阳修年轻时,应该却有“洛阳花下客”之嫌,不过以古代文人的一些习惯来看,其实这也不算什么大事。真正要命的还是接下来的两个“锅”。
不伦和扒灰
在说下面两者时间之前,先给大家上一手欧阳修的诗作:
这首诗虽然写得含蓄,但是即使不是老司机,也能从这首诗中看出一些端倪。(诗词本身骆驼就不分析了,容易被和谐)看完这首诗,我们再来说下这首诗歌背后的一些事。
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有人向宋仁宗检举,说欧阳修和自己的外甥女有不伦之事,而且还是在她外甥女年龄不大时,而且还把上面这首诗拿出来作证据,名声扫地的欧阳修随后被贬,(《醉翁亭记》就是这次被贬所做)不过这件事在正史中并没有明确记载。
不过骆驼认为这件事应该不是真的,因为欧阳修被贬恰好是发生在“庆历新政”被停下之后,而当初推动“庆历新政”的范仲淹,欧阳修、滕子京等人先后被贬(有关欧阳修和滕子京的事,可参看骆驼前两天的文章,有详细论述,滕子京被人诬陷“贪污”差点遗臭万年)。
如果欧阳修和他外甥女的事是真的,在这种节骨眼上,他一定会被政敌摁在地上摩擦,而不是可以轻松地写出“醉翁亭记”。除了这件事之外,欧阳修在伦理上还有一“劫”,老规矩,我们还是先看一首诗:
有关这首《醉蓬莱》,骆驼也是不敢给大家翻译其中的内容,大家能来看骆驼文章的,相信已经有了一些生活经验,仔细读两遍,或者上网查下也行。这首诗虽然写得香艳,但是如果单独拎出来,也只能说欧阳文采风流,但是,这首诗当时只是作为证据,它还另有详细案情:
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已经到了花甲之年的欧阳修,此时正在辅佐他的第三位老板宋神宗赵顼。有一天欧阳修突然得知,自己因为和儿媳不清不白(扒灰),所以被人告到了皇帝那里,而上面那首诗就是证据。欧阳修当时立刻就不干了,立刻叫皇帝清查,并表示,如果真的查有此时,自己随神宗发落。
宋神宗当时也刚继位,而欧阳修又是元老勋臣,所以就亲自下令彻查。结果一查出来,却惊呆了很多人的眼睛。原来造欧阳修的不是别人,正是欧阳修的小舅子薛宗孺。薛宗孺因为自己做官不正被人清查,所以曾找欧阳修说清,希望能“从轻发落”,但是欧阳修却一身正气地给拒绝了。
薛宗孺恼怒之下,就开始想办法编排自己的姐夫,他还特地把这个谣言说给了欧阳修的政敌,而欧阳修的这个政敌又在“无意”中,把这事给散播的人尽皆知。于是和欧阳修不和的御史中丞彭思永(御史允许风闻奏事),以及欧阳修曾经举荐过的蒋之奇,就开始炮制攻讦欧阳修的黑材料。等到了宋神宗理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不光还了欧阳修清白,还把彭思永和蒋之奇给贬出了中央。
那么这些人和欧阳修有什么大仇,非要诬陷欧阳修呢?史书中没有细写,但是骆驼却发现了一个端倪。欧阳修曾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蒋之奇后来不光被调回中央,还成了王安石的改革的马前卒,所以骆驼认为欧阳修这所以被诬陷,很有可能和王安石变法有一定关系。有人可能会说骆驼牵强附会,但骆驼想说,您可以去看下这篇文章之前的两篇文章,尤其是滕子京的那篇,您就能理解骆驼这样猜测的原因了。
小结
有关欧阳修的绯闻,骆驼今天就说到这里,想必大家看完上面的文章都已经清楚,欧阳修写艳诗是有的,年青时风流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他在伦理上却是清白的。
这是骆驼的第719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