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武帝,建立雄图霸业,离不开文臣武将,更不能忽略他?

汉武帝,建立雄图霸业,离不开文臣武将,更不能忽略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007 更新时间:2024/1/16 16:43:49

我国历史上每一个盛世的朝代都有很多著名的文臣武将,秦朝武将有著名的蒙恬王翦白起;文臣有李斯张仪、韩非等。唐朝武有李靖、秦琼、尉迟敬德;文有魏征,房玄龄,狄仁杰等。汉武帝时武有“帝国双壁”卫青、霍去病,文有董仲舒、祖主父偃、东方朔。

说了这些名人,大家都忽略了一个帝国背后重要人物。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个庞大的帝国要想富裕强大,背后必一个皇帝所依靠的经济改革家。秦朝经过“商鞅变法”强大起来的,盛唐有魏征、刘宴这样懂经济的改革家。那么连续多年穷兵黩武,以掏空国库的代价给我们建立强大民族自信的汉武帝有谁呢?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桑弘羊

古代经济家,大多有着朴素的经济思想,善于理财。他们所有的方法各不相同。春秋时期,齐国靠着管仲改革富国强兵,管仲改革最大特点就是重视商业盘活了经济。秦国靠着商鞅变法,才有了一统六国的实力。商鞅变法最大特点是重农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发挥农业的生产力,拥有粮食才是最大的根本。

那么桑弘羊是怎样改革的呢?桑弘羊面临困境比他俩都艰难,汉武帝的连年征战,早就掏空了国库。我们先了解一下桑弘羊,洛阳首富之子,当时“重农抑商”很严重,汉武帝慧眼识珠还是选中了具有心算天赋的桑弘羊。桑弘羊出身于商业世家,对商业具有天生的敏锐性,他最早提出不靠农业富国的经济学家。

他提出的主要措施极具前瞻性,第一进行国有企业改革,也是就盐铁经营权归国家垄断,盐铁酒不仅有可观的利润,也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命脉。文景之治,国库充盈,汉武帝连年征战,让国库空虚。桑弘羊把盐铁经营利润紧紧地抓到国家手中,为汉武帝征战匈奴提供了有力财政支持。

第二进行农村改革,对土地实行租售并举,把官田以极低的价格租借给农民。重新调整税收政策——“算缗告缗”,就是从大工商业者和富翁征税,有点类似于现在的高额征税,对偷税漏税者采取高额惩罚。这是一把双刃剑,打消商业活动的积极性。却能为汉武帝增加国库收入。非常时期非常之方法,刚开始推行时受到了阻力,用五年时间才在全国推行下去。

第三个金融改革和“均输法”把各诸侯国进贡的物品按照当地物价折合合算后,由朝廷指派特定官员“均输官”接收,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流通环节从中牟利现象,减少运输成本,为朝廷增加收入。在货币政策上,推行五铢钱,打击私铸钱币行为。

不桑弘羊的改革虽然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唯一目的就是为汉武帝筹集足够的用军经费。在那个年代能够有如此远见和卓越的经济才能也是不多见的。桑弘羊这些举措增加了财政收入,为武帝征战匈奴建立雄图霸业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丝绸之路立下汗马功劳。是汉武帝开创大汉盛世不可或缺的一个人物。

汉武帝,能够北破匈奴,南征百越,西拒大宛,东并朝鲜建立一个具有强大疆域的经济强国,离不开征善战文臣武将和理财天赋的桑弘羊,更与其雄雌大略有关。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宋朝有王安石、司马光变法经济是富裕了,但是缺乏武将和有力的国君终究成不了大一统王朝。明朝的张居正一心变法图强,奈何满朝没有武将,也缺少一个有魄力的君王,张居正只为明朝续命了四十年。

汉武帝南征北战建立雄图霸业离不开文武大臣,更不能忽略桑弘羊?大家是不是有不同的看法呢?欢迎关注,留言交流!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围魏救赵的孙膑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 354年),庞涓率魏军 8万包围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以田忌为将率兵 8万救赵,孙膑为军师随军行动。田忌打算进军赵国。孙膑认为,魏攻赵已一年,主力消耗于邯郸周围,国内空虚,不如避实击虚,直趋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迫使魏军撤围回救,然后在其归途攻击之。田忌按计而行,果然

  • 春秋大国争霸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大国争霸战争西周灭亡,平王东迁,历史进入春秋时代( 公元前 770至前 467年) 。这时,周王室力量一落千丈,已无力控制各诸侯国。但各诸侯国发展很不平衡,大小强弱各不相同。大国向外扩张企图控制小国,小国则纷纷寻求大国保护,结果,争战不休。春秋初年,郑庄公依靠经济实力,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征服宋

  • 大规模歼敌的长平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周赧王四十六年,秦在阏与被赵国打败后,东进中原受挫。秦昭王采用范雎远交近攻之策,结好齐国,先攻韩、魏,逐次推进。秦先后攻取了韩地少曲(今河南济源东北)、高平(今济源南)、南阳(今河南王屋山南)、野山 (今河南沁阳) 等地,切断了上党郡与韩国本土的联系。韩桓惠王大惧,急忙派人向秦国献上党求和。上党郡守

  • 汉武帝时期,因一场敬酒引发了两大外戚势力的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内戚外戚区别,汉武帝为什么杀了外戚,窦氏外戚

    灌夫的发迹源于平定七国之乱时的一次鲁莽军事行动,那时灌夫还是军中的一名下级军官。为了给阵亡的父亲报仇,灌夫带着手下十几个士卒硬闯敌阵,斩杀敌方数十人,最后只有灌夫一人活着回来,并且还身负重伤。稍好之后,灌夫认为自己已经摸清了敌营的路径,又主动要求重返前线。太尉周亚夫钦佩灌夫的勇义,将其树立为全军战

  • 长平之战后,赵国是怎么逃过一劫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262年,战国时期规模最大、战况最惨烈、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在长平举行。对阵的两边,一是秦国,一是赵国。两边都是战国七雄中实力最为雄厚的国家,史称“长平之战”。 这场继续近两年的战争,最终以秦国成功、赵国失败而告终。秦国主帅白起残暴地将40万赵国降卒尽数坑杀,只放了240个年纪小的降卒回去报信

  • 汉武帝年幼继位,为掌大权用一场辩论计诛表叔、除舅舅,高明至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141年,十六岁的汉武帝登基。对于这位皇帝,后人评价道 “功莫大于秦皇汉武”,能与秦始皇并肩,汉武帝自然有其卓然之处。在位五十四年期间,他开察举制,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攘夷拓土,可以说比肩秦皇的评价实至名归。 但是,就在他登基初期,事实上年幼的他亦是难以摆脱外戚的困扰。这一局面也

  • 负荆请罪将相言和,故事未曾结束,蔺相如和廉颇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句话用在廉颇身上可以说是非常恰当了。说到廉颇,大家应该都能联想到负荆请罪这个成语。毕竟作为小学课本上的文章,多少人也曾被二人所感动。可是大家都知道负荆请罪,也知道故事的发展,但有多少人知道蔺相如还有廉颇最后的结局呢?故事典故相传在战国时期,廉颇是著名的赵国猛将,战功赫赫很早就被

  • 汉成帝一个推汉朝下悬崖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成帝刘骜下一个皇帝,汉朝皇帝顺序表完整版,刘备算不算汉朝皇帝

    汉成帝继承皇位也有一定的坎坷之路,经历跟他爹差不多。汉元帝刘奭还只是太子的时候汉宣帝是准备将他废了,因为刘奭过于仁柔的缘故,元帝刘奭没被废的是因为他母亲许平君,许平君是汉宣帝刘询最爱的女人,看在自己最爱女人份上还是没忍心废了元帝刘奭。还有一个原因,那便是汉元帝刘奭的儿子刘骜深受汉宣帝喜爱,当年也因

  • 韩复榘抗战时为什么要放弃山东,导致被处决的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眷恋故土是真,眷恋权力更真,离开了东北的张学良领着东北军到处流浪,无以为家,看到他的窘状,后来的阎锡山、宋哲元、韩复榘们才引以为鉴,下定了抵抗决心,组织了顽强抵抗。淞沪会战打响后,正是看到蒋介石的嫡系中央军几十万几十万的往战场上填,地方军阀们才摒弃前嫌,川军、桂军、晋军、东北军、才源源不断的走向战场

  • 汉初三杰,张良凭什么高列其中?刘邦称帝,张良至少8大功劳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高祖本纪》) 有人说,韩信战必胜攻必取,萧何是刘邦后勤大总管,功劳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