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脖子冷嗖嗖的一定不止我一个,网民们调侃的刘专家的脖子估计都冻僵了。
说刘专家指认曹操墓里的儿童头骨是小时候的曹操,这个倒是有点过了,不管是来自网友们的安排,还是确实源于刘专家本人的调侃,这点专业精神,大概还是无需置疑挂着“国”字头的考古所所长名衔的考古专家的。
为什么9年来,置疑的声音从未断过,固然有刘专家们的断言太过神速,又拒绝复旦大学人类遗传学实验室建议的DNA验证这些反常举动的原因,更反映了人们对掺杂地方经济利益的考古学界学术良心的担心。
人民网的观点频道在“曹操墓”短时间内被发掘和即时盖棺论定的神速表达了态度:“曹操墓真伪之争,为真理还是为钞票?”,文章结论是:“离真理和事实近一些,离权力和资本远一些,学术研究才会有独立的品格,也才能获得社会的尊重和信任。”
我们来看看人民网的担心是否多余。
早在2009年12月底的“惊天发现”的5年前,2005年春节,该墓被真正的盗墓贼团伙光顾过,从那时候起,墓地跟菜市场一样热闹,小股盗贼、本乡村民、业余考古人员、专业考古人员不停进入,后来就搬空了,以至于再后来“惊天发现”中的很多物件早已经在市面上露过面。“惊天发现”中的很多物件据说都是从民间收缴上来的,甚至还催生了一个石碑造假窝点的畸形繁荣,至于墓穴里“惊天发现”挖掘出来的石碑是否“回迁户”文物,以及收缴上来的是真品还是高仿,那就只有专家说了算了。
“倒曹派”的另外一些调查结果也耐人寻味,很多质疑指向了当地文物部门和其他部门的事前动态,早在“惊天发现”之前几年就已经与北京专家频频公关互动,分析其出发点,无非是为了政绩和旅游经济。
在这种前提下的挖掘出的“曹操墓”,里面埋的究竟是曹操和他的两位后妃,还是曹操与他的绝代双骄女护卫,又或干脆是大小二乔,还是吕布和貂蝉的8岁女儿,其实统统都不重要,因为只剩下一地鸡毛和娱乐属性了。
无意支持“拥曹”、“倒曹”任何一派,这事也与专家们的专业度无关,说到底,是个经济利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