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的角落:楚国国力雄厚,为什么不能像秦国一样称霸天下?

历史的角落:楚国国力雄厚,为什么不能像秦国一样称霸天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00 更新时间:2024/1/20 4:37:48

楚国,这个被西楚霸王项羽打出赫赫威名的国家,其实很早就已经立国了,虽然中间遭遇了不少挫折。

[var1]

但在战国中期,它都一直是当时力量最强大的诸侯国。

1.楚国的心酸崛起

春秋早期,楚国便已经成为了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了,它与晋国之间在关于中原霸权的问题上征战了整整一百多年。

之后,楚国国运不顺,遇到了许多“困难”。

首先是春秋末期,像打了鸡血一样的吴国。

面对强敌,楚国差点被打的连个“毛”都没剩下。

[var1]

后来到了战国初年,晋国没了,但他们最强大的“三家”韩、赵、魏还在。

面对来势汹汹的“三晋”,楚国包括大梁在内的许多富庶地区都被夺走了。

后来,能人吴起开始了变法,楚国一度开始了发展,但奈何国内旧贵族势力实在是过于强大,所以最终变法不了了之。

但就是这样的楚国,在楚怀王时期,仍然是最强大的诸侯国。

楚国要是一心和某个诸侯国“过不去”,谁也吃不消楚国的怒火。

[var1]

齐魏死战之时,大败魏国的齐威王还没来得及风光多久,就在徐州被楚国泼了盆冷水,被打了个大败。

楚怀王继位初期,楚国的战斗成绩非常出色,在与魏国的战争中获得了巨大的胜利。

襄陵之战胜利后,在短短一个月内夺取了魏国整整八个城池。

这个时候的楚国,风光无限,真有几分可以和秦国决胜天下的样子。

而且楚国还拥有另一个巨大优势。

2.良好的“国际国内局势”

[var1]

虽然当时的齐国、楚国、秦国都是有名的强国,但由于秦国风头过大,“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国际”上,公孙衍、苏秦等人的“合纵抗秦”大行其道。

而且由于秦国已经从魏国的手中夺走了“河西之地”,因此韩国和魏国的中心地带很不安全。

这个时候,已经“山穷水尽”的两国有两个选择:

其一、不愿意受制于人,联合齐国和楚国,“合纵”在一起,让秦国难堪。

其二、与秦国“狼狈为奸”,成为秦国的“狗仔队”,但由于三国的势力过大,齐国和楚国一定会有防备,联合对抗。

这也就是当时著名的论调“横则成秦帝,纵则在楚王”的由来。

[var1]

但在这里,秦国和楚国的待遇是不同的,楚国的待遇要更好一点,占据了更多的“优势地位”。

因为这时的六国眼中,楚国是更“安全”的存在,因此他们也更愿意和楚国联合在一起。

这个时候的楚国,硬实力可以和秦国对抗,“软实力”外交地位又很好,形势对楚国极其有利。

可惜的是:面对强敌,楚怀王一系列“骚操作”,让楚国的优势荡然无存。

3.楚国的憋屈“血泪”

“伐交”的开始,是楚国最不愿意明说的噩梦。

张仪成为秦国丞相之后,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吓破了韩国和魏国的胆子。

之后,张仪又开始“恐吓”楚怀王,让楚国和自己一起攻击齐国。

[var1]

为此,张仪还下了血本,把秦国商屿地区600里的土地给了楚国。

虽然上一代楚王早已看出:秦有取巴蜀与汉中之野望,乃虎狼之师,不可亲近。

但楚怀王显然没有他的父亲楚威王的战略眼光,他眼里只有这600里地的眼前利益。

为了彻底断交,楚怀王不急书面断交,而且还派人以“宋国兵符”之事大骂齐宣王,让两国之间再也没有了合作的可能。

与秦国高明的“伐交”政策相比,楚怀王的政治智慧实在是欠缺。

[var1]

4.楚怀王的“政治野望”

断交之后,六百里地也没了踪影。

楚怀王知道自己被骗了之后,大怒,兴兵攻打秦国。

可面对准备万全的秦国,匆忙集结的楚国显然不是对手。

丹阳、蓝田两次战争之中,楚国都被打的落荒而逃,极为狼狈。

不仅如此,楚国不仅没有得到秦国的土地,自己的汉中郡反而被秦国夺走了。

[var1]

之后的楚国并没有因此“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而是“祸不单行”。

早就对楚国不满的齐国趁机出兵,在垂沙地区给了楚国迎面重击,夺得了方城。

齐国前脚刚走,秦国后脚又开始了发力,新城一战中,秦国杀掉了两万多名楚军精锐,夺取了八座城池。

之后,秦昭襄王嬴稷又用计策把楚怀王骗到了秦国,让他落得个客死他乡的下场。

在这么多的连番受挫之下,楚国迅速衰落了下来。

之后,战神白起横空出世,一举攻占了楚国的国都,迫使楚国迁都。

后来要不是因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崛起,秦国开始以赵国作为首要敌人,才给了楚国喘息的机会。

只不过,此时的楚国虽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却早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威风。

[var1]

5.楚风不在

楚国的没落,从表面上看是因为楚怀王等楚国高级领导人在内政、外交上面的低级、浅显,但从根本上说只因为楚国的国体。

吴起就曾经鞭辟入里的指出了楚国的问题:封臣太多,贵族权重。

在其他诸侯国都在广纳贤才的时候,楚王还在“好细腰”,楚国的朝政也一直都是那么几个家族在把持。

[var1]

这导致楚国的政治决策集团根本不能和其他国家相提并论。

也正因为楚国政治集团的昏庸,才有了屈原“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叹。

贵族权重,导致底层人民作战积极性大大缩减,这样负重前行的楚国,又怎么能够争霸天下呢?

[var1]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战国策》《左传》《春秋》《吕氏春秋》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朝鲜第14代君王宣祖因压力引起的消化不良使用韩方的病史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甲山韩医诊所院长李尚坤朝鲜第14代君王宣祖即位后,心情极度紧张。作为中宗的私生子德兴郡的第三子,他成为朝鲜王朝第一位旁系国王,从一开始就被正统性问题所困扰。李栗谷、李湫、李舜臣、李恒福、李德亨、许俊、柳成龙是朝鲜历史上活跃于那个时代的最杰出的人才,但他们一直在努力教祖宗,持之摇之。来自高傲仆从的压力

  • 汉武帝,建立雄图霸业,离不开文臣武将,更不能忽略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我国历史上每一个盛世的朝代都有很多著名的文臣武将,秦朝武将有著名的蒙恬、王翦、白起;文臣有李斯、张仪、韩非等。唐朝武有李靖、秦琼、尉迟敬德;文有魏征,房玄龄,狄仁杰等。汉武帝时武有“帝国双壁”卫青、霍去病,文有董仲舒、祖主父偃、东方朔。 说了这些名人,大家都忽略了一个帝国背后重要人物。俗话说兵马未动

  • 围魏救赵的孙膑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 354年),庞涓率魏军 8万包围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以田忌为将率兵 8万救赵,孙膑为军师随军行动。田忌打算进军赵国。孙膑认为,魏攻赵已一年,主力消耗于邯郸周围,国内空虚,不如避实击虚,直趋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迫使魏军撤围回救,然后在其归途攻击之。田忌按计而行,果然

  • 春秋大国争霸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大国争霸战争西周灭亡,平王东迁,历史进入春秋时代( 公元前 770至前 467年) 。这时,周王室力量一落千丈,已无力控制各诸侯国。但各诸侯国发展很不平衡,大小强弱各不相同。大国向外扩张企图控制小国,小国则纷纷寻求大国保护,结果,争战不休。春秋初年,郑庄公依靠经济实力,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征服宋

  • 大规模歼敌的长平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周赧王四十六年,秦在阏与被赵国打败后,东进中原受挫。秦昭王采用范雎远交近攻之策,结好齐国,先攻韩、魏,逐次推进。秦先后攻取了韩地少曲(今河南济源东北)、高平(今济源南)、南阳(今河南王屋山南)、野山 (今河南沁阳) 等地,切断了上党郡与韩国本土的联系。韩桓惠王大惧,急忙派人向秦国献上党求和。上党郡守

  • 汉武帝时期,因一场敬酒引发了两大外戚势力的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内戚外戚区别,汉武帝为什么杀了外戚,窦氏外戚

    灌夫的发迹源于平定七国之乱时的一次鲁莽军事行动,那时灌夫还是军中的一名下级军官。为了给阵亡的父亲报仇,灌夫带着手下十几个士卒硬闯敌阵,斩杀敌方数十人,最后只有灌夫一人活着回来,并且还身负重伤。稍好之后,灌夫认为自己已经摸清了敌营的路径,又主动要求重返前线。太尉周亚夫钦佩灌夫的勇义,将其树立为全军战

  • 长平之战后,赵国是怎么逃过一劫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262年,战国时期规模最大、战况最惨烈、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在长平举行。对阵的两边,一是秦国,一是赵国。两边都是战国七雄中实力最为雄厚的国家,史称“长平之战”。 这场继续近两年的战争,最终以秦国成功、赵国失败而告终。秦国主帅白起残暴地将40万赵国降卒尽数坑杀,只放了240个年纪小的降卒回去报信

  • 汉武帝年幼继位,为掌大权用一场辩论计诛表叔、除舅舅,高明至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141年,十六岁的汉武帝登基。对于这位皇帝,后人评价道 “功莫大于秦皇汉武”,能与秦始皇并肩,汉武帝自然有其卓然之处。在位五十四年期间,他开察举制,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攘夷拓土,可以说比肩秦皇的评价实至名归。 但是,就在他登基初期,事实上年幼的他亦是难以摆脱外戚的困扰。这一局面也

  • 负荆请罪将相言和,故事未曾结束,蔺相如和廉颇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句话用在廉颇身上可以说是非常恰当了。说到廉颇,大家应该都能联想到负荆请罪这个成语。毕竟作为小学课本上的文章,多少人也曾被二人所感动。可是大家都知道负荆请罪,也知道故事的发展,但有多少人知道蔺相如还有廉颇最后的结局呢?故事典故相传在战国时期,廉颇是著名的赵国猛将,战功赫赫很早就被

  • 汉成帝一个推汉朝下悬崖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成帝刘骜下一个皇帝,汉朝皇帝顺序表完整版,刘备算不算汉朝皇帝

    汉成帝继承皇位也有一定的坎坷之路,经历跟他爹差不多。汉元帝刘奭还只是太子的时候汉宣帝是准备将他废了,因为刘奭过于仁柔的缘故,元帝刘奭没被废的是因为他母亲许平君,许平君是汉宣帝刘询最爱的女人,看在自己最爱女人份上还是没忍心废了元帝刘奭。还有一个原因,那便是汉元帝刘奭的儿子刘骜深受汉宣帝喜爱,当年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