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出生于并州雁门郡马邑县,今天的山西朔州,在当时所处的位置是汉朝的边陲小镇。因为距离匈奴较近,所以当地人善骑射。张辽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并且在少年时就成为当地的一个小官。
张辽是曹操手下五子良将之首,然而他在跟随曹操前,追随的人很多,有丁原、何进、董卓等。堪称三国时期的“跳槽达人”,他的每一次跳槽都让他的地位越来越高,可他却没有像吕布一样被骂。
丁原是在担任并州刺史期间发掘了张辽这一人才,他发现张辽武力过人,便让他前往京城追随大将军何进。然而何进却被宦官所杀,于是张辽又到了董卓麾下。人品崩坏的董卓去世后张辽又成为吕布军中的一员。吕布后来又遭到董卓残余势力的排挤,在各地流浪,在这样的环境下,张辽依然追随着吕布。直到吕布被曹操击败,张辽成为降将归顺曹操,他的事业才彻底稳定下来。
也正是在跟随曹操期间,他的军事才能才为世人熟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北击乌桓和南抗孙权。曹操面对的异族是北方强大的少数民族乌桓和鲜卑。当时乌桓首领蹋顿与袁绍交好,在袁绍兵败病死后,袁绍的继任者能力不足,于是蹋顿决定进军中原。曹操一方面为了解决袁绍残余势力,一方面蹋顿的入侵属于异族入侵,曹操攻打乌桓也就成为正义之师。于是亲率数万人马,孤军深入游牧民族的地盘。
然而面对人生地不熟的作战环境,不仅在前进途中失去方向,甚至为了“兵贵神速”,连物资、大量士兵等都舍弃了。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熟悉道路的人,穿过人迹罕至的小路后,正是人困马乏的时候却遭遇了整装待发的乌桓军。曹操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均不占优势,这一仗,曹操一方只能强打精神背水一战。因为这一仗一旦输了,不仅这一小部队人马全军覆没,曹操的命运甚至曹魏集团都将面临危机。
在这个危急存亡之际,张辽站了出来,壮气奋发表示要在乌桓军还没做好准备时立刻交战方能获得一线生机。曹操甚至将指挥全军的权力临时交给张辽,张辽没有辜负曹操的这一份信任。不仅战胜了数倍于己的乌桓军,还擒获敌军主帅蹋顿。这一仗虽然艰险,但曹操最后收获颇丰,帮助曹操彻底平定了北方隐患,这一仗也成为张辽的立威之战。
张辽的高光时刻,是与孙权的合肥之战中的一场战役——逍遥津之战。在这场战争中,张辽以八百人击退孙权十万人。因为与刘备湘水划界,解决后顾之忧的孙权便开始集结十万兵力势要夺取合肥。合肥作为曹操地盘的南大门,对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此时曹操的主力部队在汉中,合肥的兵力比较空虚,仅有七千守军。张辽面对的不仅是敌军人数多,还有孙权亲自坐镇以及众多名将云集。
张辽也没有被吓怕,而是有勇有谋,善于把握作战时机作战方阵也足够大胆。挑选八百精兵趁着孙权军队还没起床时杀进去突袭了孙权。八百人冲进十万人的队伍,光是心理素质就很强。然而十万人也不是摆设,孙权命令手下包围张辽等人时,张辽选择突围。
这时张辽选取的八百精锐发挥了作用,战斗从日出战到正午,孙权部队士气开始低迷,于是孙权赶忙下令撤退。在孙权撤退的路上张辽甚至还差点儿活捉孙权。
有人欢喜有人忧,张辽的封神一战却让孙权落了一个“孙十万”的帽子,合肥之战也成为孙权一生作战的污点。直到坐镇合肥的张辽去世,孙权都没能攻下过合肥。这样漂亮的一仗令曹操十分开心,授予张辽“征东将军”,这是曹氏集团唯一一个获得此殊荣的外姓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