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道至简,大味必淡,为何说宋代士大夫食莼风尚,寄寓了生活理想

大道至简,大味必淡,为何说宋代士大夫食莼风尚,寄寓了生活理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030 更新时间:2024/1/16 17:07:55

宋代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最繁荣,商品经济发达,货币流通频繁,市民阶层扩大,甚至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宋朝疆域虽不及汉唐,但是物阜民丰的地区基本始终处在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

在这一时期,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饮食文化其内涵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饮食也不再是简简单单地满足身体物质的需求,而是上升成为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产生了与之一系列相关的饮食文化。

在宋代饮食文化中,又可以细分为多种文化。今天,我们就“叶青如绿莲,梗紫如紫绶;味滑若奶酥,气清胜兰芳”的食莼文化,来了解一下宋朝的社会生活。

莼菜粗细自然的形状与平素寡淡的味道

1. 以莼味之淡看士人对大道的追求

大道至简,大味必淡,宋代士大夫们追求无味之味,主张莼羹不加豆豉。再加上莼菜味淡,且清,所以与盐豉很难调和到一块去。

但这却成为士大夫阶层认为的莼菜得天独厚的优点——近于大道的至味。他们喜爱莼菜,绝大部分的原因是莼菜代表了近于大道的真味,虽然“极其美味”,但淡薄于道。

陆佃在解读《诗经·泮宫》中:“芹取有香,藻取有文,茆取有味。……及其久也,知道之味,又嗜而学焉,则采茆之譬也。”

特殊奇异的莼菜,隐于山林的真味,在宋代进入了士大夫们复杂、矛盾而又极具加工气息的日常生活与艺术。总的来说,士大夫们食莼不仅仅只是因为其具有很高的营养、药用价值,更是因为莼菜之味代表了士大夫们与众不同的生活品味,食莼文化成为一种精神境界的寄托。

通过食莼,宋代士大夫阶层能够与豪门显贵、划清与达官显宦、膏粱之徒的界限,以此来建构专属于自己的全新的境界。从味蕾上,士大夫们热衷于清淡、雅淡,受庄子影响,《至乐》中:“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不追求“厚味”。

2. 以莼形之真看士人对自然的向往

隐于山林,笑于市井。古人对于莼菜的使用从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不仅有很多关于莼菜种植、烹饪、药用的记载,还有大量与莼菜相关意象的书画创作。

北宋书画家米芾记录:画圣吴道子喜用追求自如,无意于工致的莼菜条线描笔法。他的绘画,圆润曲折、粗细自然、凹凸有型、停顿有度、天然均匀、挥洒自如,非常符合宋朝文人的价值取向:光明磊落、行事有法、明润谨细。

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集》中:“吴道子作衣纹或挥霍如莼菜条,李伯时、孙太古专作游丝。”这莼菜之形生动形象地运用于书画当中,甚至成为宋人评论书画笔法的一大标准,对宋代乃至以后文人的性情与个性产生了影响深远。

藏于深山、见于路边的莼菜,反映出了宋代士大夫的大隐于市生活取向、小隐于野的艺术品位、隐于生活的诗画风格,蕴涵了超脱自然、无欲无求的深刻的文化内涵,寄寓了宋代士大夫独特的生活理想。

这种专属于吾宗、吾儒、骚人、文章家的雅好、清供,得到文人画的赏识。宋代的文人画像莼菜一样淡雅超然、独树一帜,画中显现文人超然物外的情趣,画外流露文人隐于山林的情感。“春深买得一丝莼,绝胜农家碧涧芹。”

几千年前,宋人们品着清淡的千里莼羹,眺望窗外的山水墨画,开了一场视觉盛宴,进行了一场感官的审美体验,收获着一首莼鲈之诗,品味着美妙的食莼人生。这绝对是一种“艺术的生活化”,也是一种求道、淡泊、悟思、追忆的生命体验。

莼菜眷家恋乡的真情与衷情孝义的真意

1. 以莼乡之梦看士人对家乡的思念

“莼菜滑,白鱼肥。浮家泛宅不曾归。”辛弃疾《水龙吟》中:“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就是借用游子思乡的主题典故,让张翰千里归思的美食——莼菜鲈鱼。

《世说新语·识鉴》中:“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怎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

这一故事后来被传为美谈,“莼乡之梦”也就成了思乡念家的代称。自此,莼菜作为一种思乡念家的代表,来表达在外漂泊的游子对母亲、对故乡、对自己所熟悉的一切的深深眷恋。

同时,由于不同地区生长的莼菜品质不一,所以莼菜的栽培、采收和食用的季节也有所不同。例如,吴地的莼菜一般在秋季采撷食用,所以才有“见秋风起而思莼鲈”的典故。

2. 以莼情之哀看士人对亡者的祭奠

《文心雕龙·祝盟》中:“祭奠之楷,宜恭且哀。”除传统的莼鲈合羹以表思乡之情外,宋代在友人去世后,宋人也要以莼鲫祭奠,以诉衷情。祭奠是中国古代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是对死者表示哀悼、敬意,向死者贡献祭品。

莼菜就很好地表达了对往生者的追忆、思念;以莼菜作祭品也是非常好的致敬,非常能安抚死者的在天之灵,表达“思时之敬”。祭祀之时同样有时也会摆放莼菜,《仪礼》《礼记》中认为,服丧期间不得食用荤食,这是古时的孝子彰显孝心与孝行的强化体现。

莼菜对宋代文人之风的影响

1.莼菜对饮食结构的改变

莼,又名茆、凫葵、水芹等,《本草汇言》中:“莼菜,凉胃疗疽,散热痹之药也。”《医林攥要》中:“除烦,开胃益气。”

在宋朝,并不是所有人都喜爱这种“野菜”,食莼作为一种社会风尚主要在士大夫阶层盛行。莼菜的使用范围也逐渐扩展,不仅能用于营养、药用,还被用来成为礼品、祭品、贡品。

但莼菜主要作散热之用,其性寒凉,不宜久食。所以宋人看重的并不只是莼菜的食用、药用价值,更重要的是其浓厚的文化内涵。宋代食莼文化的盛行,其背后代表的素食文化也标志着中国古代素食文化体系的初步形成。

食莼文化符合宋代士大夫们养生、医药、食疗的潮流,所以绿色、营养、新鲜的莼菜就大踏步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除了文人阶层,宫廷阶层也对莼菜“鼎力相助”。

赵宋宣扬佛道之教,推崇莼菜不仅是因为佛道对素食的虔诚推行,还有对祖宗以食素来显示自己的孝顺,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宋朝节俭简约的社会风气。

莼菜文化使人们的饮食结构更加合理,也促使人们不断追求饮食文化的精神层面,注重饮食的营养、健康,丰富了宋代的饮食文化,也为后来追求饮食的节俭打下良好的基础。

2.莼菜对士人风骨的表现

在莼菜漫长的食用历史中,尤其受到宋朝皇帝、士大夫的尊崇,迁客骚人更是对对莼菜青睐有加,“食莼文化”盛极一时,有关莼菜的记载大幅度地增加,深化了我们对于宋人食莼的认识,莼菜甚至成为江南清供的代表,寄托了江南士人的品格与风骨。

俗话说,得文人者得天下。宋代更是把“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作为根本治国理念之一。文人吃货们喜爱莼菜,自然也是在诗文中赞誉得到较多的。

莼菜软滑宜羮、品质上佳、味甘道美,“茎细如钗股”,而且莼菜的使用空间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都有所拓展,为宋人食莼风尚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也为宋代的食莼文化扩展了对宋人的影响。

所以,食莼文化对宋代士大夫的生活追求影响深远,也泛及后代。元、明、清三朝时期的文人士大夫,他们的饮食、诗赋、绘画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传承了这种文化。

总结

民以食为天。在人们对吃的执着的追求过程中,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饮食文化。美食在中国可绝不会少,中国人能吃、会吃,还吃出了花样,成为了世界三大美食国之首。在我国的饮食文化发展的进程中,宋代的饮食文化是一个发展巅峰,是一个里程碑。

宋代的宫廷御膳、宴会、节日等场合,几乎都存在着莼菜的出席。食莼文化是沉淀在宋朝历史长河中的宝贵饮食文化财富,对宋代饮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革故鼎新、推陈出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本草汇言》

2.《诗经·泮宫》

3.《洞天清禄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水浒传:宋江为何认为武松已经成了废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征方腊结束后,宋江准备带着兄弟们回京领赏,享受封官赐爵,光显门闾的待遇。于是拿着册子统计一块儿回京的人数。武松不愿意回京:武松对宋江说道:“小弟今已残疾,不愿赴京朝觐。尽将身边金银赏赐,都纳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闲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册,休写小弟进京。”宋江看武松,虽然不死,已成废人。于是对

  • 公元前80年5人集团密谋“鸿门宴”,准备伏击霍光,一门客听到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87年农历二月十四,汉武帝刘彻驾崩,第二天,8岁的皇太子刘弗陵继位,是为汉昭帝。刘彻临死前,为刘弗陵设置了辅政大臣:霍光、金日磾、桑弘羊、田千秋、上官桀。因为刘弗陵太小而当皇帝,他的三哥燕王刘旦不服。昭帝五年(前82)夏天,长安忽然来了个奇怪的人,他自称是汉武帝的长子刘据,来自湖县(今河南省灵

  • 中国历史上单挑最牛的5个人,宇文第5,吕布第2,第1果然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吕布和赵云谁厉害,历史上真实的吕布有多厉害,历史上的吕布有多强

    宇文成都,隋唐十八好汉中排名第二。为大隋丞相宇文化及之子,隋文帝封为镇殿大将军,号天宝大将,御赐“天下第一横勇无敌”金牌。身长一丈,腰大十围,金面长须,虎目浓眉。头戴一顶双凤金盔,身穿一件锁子黄金甲,坐下一匹能行黄花千里马。使一条镏金鎲,重四百斤。上界雷声普化天尊临凡,单臂举三千斤金狮上殿。。四明山

  • 《大明风华》中:朱瞻基一生挚爱孙若微,符合历史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孙皇后入宫历史上的孙皇后,是山东邹平人,在少年时期容貌就已经惊人,《明史》记载:宣宗孝恭皇后孙氏,邹平人。幼有美色。其父孙忠,是永城县的主簿。而一个县簿的女儿可以入宫,一来,是因为明朝的皇后出身大多不高,二来,是因为的母亲,也是永城人,她时时出入宫廷,经常夸赞张忠的女儿品貌上佳,于是,孙皇后得以入宫

  • 司马懿陵墓被盗,出土一块书法碑刻,惊艳了整个书法界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懿影视剧形象并且盗墓者,从司马懿的墓中发现了一件刻有书法的石碑,碑上的书法精妙无双,甚至可以说胜过了欧颜柳赵。北魏《元怿墓志》(文末附全部资料)此碑便是著名的《元怿墓志》。很多人不知道“元怿”是谁,此人乃是北魏时期的宗室大臣,是北魏宣武帝的弟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超级大帅哥。北魏《元怿墓志》(

  • 一个战略错误和两个错误战略:关羽攻襄樊孙权偷荆州,曹丕为何沉不住气?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这计划很好,但是里面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刘备成就霸业与汉室复兴之间是否有矛盾?刘备成就霸业,那就是要当汉朝的齐桓公、晋文公,而把汉献帝当成式微的周天子,刘备就是刘卓、刘操。如果诸葛亮的战略构想变成现实,在刘协看来,一切也还是换汤不换药,刘备兴而汉室衰。诸葛亮愿意帮助刘备成就霸业,这也是跟春秋策士学的

  • 曹操妻妾成群,却始终放不下一人,临终前仍在惦记她,她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曹操的妻妾全部殉葬了,大乔小乔被曹操锁在铜雀台,曹操老婆美图

    《魏略》:后太祖病困,自虑不起,叹曰:“我前后行意,于心未曾有所负也。假令死而有灵,子脩若问‘我母所在’,我将何辞以答!” 根据《魏略》记载,曹操临终前曾言,此生行事没有觉得对不起谁,但真若说有那也只有一人,这人就是子脩的母亲。曹操为此还这样叹道:“倘若人死后真的会化为灵魂回归黄泉,到了黄泉见

  • 汉武帝要推恩削藩,兄长生下120多个儿子,多年后才知他的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汉武帝巧妙削藩的措施,汉武帝推恩令削爵夺地,汉武大帝武帝削藩

    起初“郡国并行”的制度的确存在其积极意义,但到了汉武帝时期大局面已经发生变化,为了改变诸侯对中央政权的威胁,汉武帝刘彻在前人的基础上实行了“推恩令”。就这样,中央集权不断的加强,地方诸侯的权力不断被削弱。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当削藩的政策向下推行的时候,下面的地方官员又会怎样应付呢?有一个人

  • 深刻剖析唐代球场建成与应用,以及对后世体育事业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十大古老球场在哪里,唐代马球场遗址,唐朝体育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文|依壹Talk编辑|依壹Talk有关唐人马球的基本特征,主要是通过正史、笔记和诗歌的记载,并通过陕西乾县张淮王墓《马球图》的出土,得到了初步的认识,但关于球场的情况,由于史料的残缺不全,且没有图画作为佐证,人们对唐人球场的了解还很有限。球场不仅是马球运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了解唐代社会生活和风土

  • 一名汉军将士,项羽被分尸时抢到一块而被封侯,后代出了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杨喜生年和出身不详,楚汉战争爆发后,他投靠刘邦一方,被任命为郎中骑(一类武官),随刘邦南征北战,立了一些战功。根据史料记载,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乌江边自杀后,并没有留下全尸,而是死无全尸,因为刘邦曾经下令,谁能取得项羽的首级带到他面前,赏赐千金,加封万户,所以每个汉军将士在跟项羽交战时,都像不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