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明风华》中:朱瞻基一生挚爱孙若微,符合历史吗?

《大明风华》中:朱瞻基一生挚爱孙若微,符合历史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547 更新时间:2024/2/22 10:32:20

孙皇后入宫

历史上的孙皇后,是山东邹平人,在少年时期容貌就已经惊人,《明史》记载:宣宗孝恭皇后孙氏,邹平人。幼有美色。其父孙忠,是永城县的主簿。而一个县簿的女儿可以入宫,一来,是因为明朝的皇后出身大多不高,二来,是因为的母亲,也是永城人,她时时出入宫廷,经常夸赞张忠的女儿品貌上佳,于是,孙皇后得以入宫,且,入宫时年仅十余岁。

进宫后,教导孙皇后礼仪的是朱高炽的正妃张氏(也就是后来的明仁宗诚孝张皇后)。可是,不久后朱瞻基大婚,配有正妻胡氏,孙皇后在当时只能为嫔。

公元1426年,朱瞻基登基。按照礼制,他的正妃胡氏被立为皇后,而孙氏被立为贵妃。按照明朝的礼制,皇后册封配有金宝、金册,而贵妃以下只有金册,无金宝。但是,因为孙氏和朱瞻基自小相处,感情甚笃,朱瞻基特意向当时的张太后请旨,破例赐金宝于孙氏。开了明朝贵妃册封赐金宝的先河,可见朱瞻基的确是宠爱孙氏。

孙氏位列中宫

而朱瞻基继位后,他的嫡子一直没有出生。胡皇后曾生下女儿顺德公主、永清公主,孙贵妃生下女儿常德公主。终于,在宣德二年十一月,孙贵妃顺利产下了一个男婴,也就是后来的明英宗朱祁镇,产子之后,朱瞻基对孙氏宠爱更甚,恩宠直接超越了胡皇后。甚至,为了孙氏,朱瞻基曾屡次逼迫胡皇后逊位。

甚至将此事,直接拿到了朝堂上议论。朱瞻基和重臣说:"朕年过三十了还未有儿子,现在孙贵妃有子,母从子贵,古亦有之。但皇后应该何如处置?"经过商议,朱瞻基以胡皇后屡次犯错,并且多年无子,废其后位,让她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而孙氏则顺利的从孙贵妃,晋升为大明的孙皇后。朱瞻基如此操作,完全可以看出来他对孙皇后的深情。

孙氏被尊为太后 ,力挽狂澜

公元1435年,朱瞻基去世,朱祁镇继位,孙皇后被尊为太后。之后,在大明王朝出现危机时,她曾力挽狂澜,可见孙皇后并非是单纯的傻白甜,有着一个成熟政治家的手腕。

1.土木堡之变

公元1449年,朱祁镇御驾亲征瓦剌,明朝军队大败,史称土木堡之变。结果皇帝朱祁镇被俘,与之随行的五十名文武官员全部战死,大明驻地的大量财物被抢。而且明成祖朱棣辛辛苦苦建立的五十万主力军全军覆没,大明的国之重器——神机营的几大营官兵全部被杀,连武器装备也在此战中毁于一旦。

大明土木堡之战的失败,极大的助长了大明敌军的士气,敌军一鼓作气,兵临北京城下。京师告急,明朝陷入建国以来的最大危机,此时,孙太后站出来,和当时的监国朱祁钰一起主持朝政。在朝臣提出迁都南京时,孙太后当机立断支持于谦守卫京都的想法,还支持朱祁钰查抄了朱祁镇的大太监网真的家,以及他的党羽,极大的激发了大明文官,因为土木堡之战而深受打击的信心。

同时,在于谦打赢了京城守卫战后,当机立断的站在大明王朝的角度,以太后之尊,同意了于谦等人请立新君的意见,以朱祁镇百年之后必须传位于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为条件,另立监国朱祁钰为新帝。在大明家国社稷遭遇威胁时,孙太后放弃了自己对朱祁镇的舐犊之情,忍痛以大局为重,另立新帝,匡扶了大明混乱的政治局面,让大明在朱祁钰的治下没有亡国,对维护明朝统治和国家安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夺门之变

可是,朱祁钰成为帝王之后,在朝臣们的坚持下,将英宗朱祁镇迎回了大明。可是,久居帝位的朱祁钰不想放弃自己的帝位,在朱祁镇回到大明后,将他软禁了七年之久。不仅如此,他还废弃了之前的太子朱见深,违背了和孙太后的约定,立了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可是,好景不长,朱祁钰的儿子很快不幸去世。储君去世,让原本对就朱祁钰监禁朱祁镇的做法不满的朝臣们生了异心。

又过了一段时日,在朱祁钰重病之时,又执意拒绝朝臣重新立太子的奏议、明朝皇位面临传承危机的关键时刻,一些大臣迎回朱祁镇,拥他复位。之后朱祁钰离世,被褫夺了庙号,还赐给他谥号"戾"字。相当于不承认朱祁钰的帝位合法性。可是,如此做法,并未被朝臣诟病,这些都是因为孙太后在朱祁钰继位前,曾和他与于谦等大臣约定好传位于朱见深,随意,复位之举才更加的名正言顺。

不仅如此,朝臣们在拥立朱祁镇复位之前,还特意讨了孙太后的懿旨,孙太后明确支持部分朝臣实施“夺门之变”,拥戴作为皇室嫡长的太上皇朱祁镇重新复位,为此事挣得了正名!之后,朱祁镇复位后,大明也没有因此而陷入皇位交接的慌乱,这和孙太后的前后两道旨意,有很大的关系,又一次消除了明朝政治上的一大危机。《明史》中“石亨谋夺门,密白于太后,许之”,就充分说明了孙太后的作用。

并且,孙太后还督促朱祁镇下诏书,废弃了有史以来的嫔妃殉葬制度。,使得大明再无后妃殉葬的残酷事件发生。回首孙太后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她身为封建社会政治家的一面,危难时刻,当机立断,拯救家国于水火,一次又一次的稳定了大明的社稷,这样的女子是值得朱瞻基深爱的,这样的女子也不会是毫无心机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司马懿陵墓被盗,出土一块书法碑刻,惊艳了整个书法界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懿影视剧形象并且盗墓者,从司马懿的墓中发现了一件刻有书法的石碑,碑上的书法精妙无双,甚至可以说胜过了欧颜柳赵。北魏《元怿墓志》(文末附全部资料)此碑便是著名的《元怿墓志》。很多人不知道“元怿”是谁,此人乃是北魏时期的宗室大臣,是北魏宣武帝的弟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超级大帅哥。北魏《元怿墓志》(

  • 一个战略错误和两个错误战略:关羽攻襄樊孙权偷荆州,曹丕为何沉不住气?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这计划很好,但是里面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刘备成就霸业与汉室复兴之间是否有矛盾?刘备成就霸业,那就是要当汉朝的齐桓公、晋文公,而把汉献帝当成式微的周天子,刘备就是刘卓、刘操。如果诸葛亮的战略构想变成现实,在刘协看来,一切也还是换汤不换药,刘备兴而汉室衰。诸葛亮愿意帮助刘备成就霸业,这也是跟春秋策士学的

  • 曹操妻妾成群,却始终放不下一人,临终前仍在惦记她,她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曹操的妻妾全部殉葬了,大乔小乔被曹操锁在铜雀台,曹操老婆美图

    《魏略》:后太祖病困,自虑不起,叹曰:“我前后行意,于心未曾有所负也。假令死而有灵,子脩若问‘我母所在’,我将何辞以答!” 根据《魏略》记载,曹操临终前曾言,此生行事没有觉得对不起谁,但真若说有那也只有一人,这人就是子脩的母亲。曹操为此还这样叹道:“倘若人死后真的会化为灵魂回归黄泉,到了黄泉见

  • 汉武帝要推恩削藩,兄长生下120多个儿子,多年后才知他的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汉武帝巧妙削藩的措施,汉武帝推恩令削爵夺地,汉武大帝武帝削藩

    起初“郡国并行”的制度的确存在其积极意义,但到了汉武帝时期大局面已经发生变化,为了改变诸侯对中央政权的威胁,汉武帝刘彻在前人的基础上实行了“推恩令”。就这样,中央集权不断的加强,地方诸侯的权力不断被削弱。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当削藩的政策向下推行的时候,下面的地方官员又会怎样应付呢?有一个人

  • 深刻剖析唐代球场建成与应用,以及对后世体育事业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十大古老球场在哪里,唐代马球场遗址,唐朝体育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文|依壹Talk编辑|依壹Talk有关唐人马球的基本特征,主要是通过正史、笔记和诗歌的记载,并通过陕西乾县张淮王墓《马球图》的出土,得到了初步的认识,但关于球场的情况,由于史料的残缺不全,且没有图画作为佐证,人们对唐人球场的了解还很有限。球场不仅是马球运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了解唐代社会生活和风土

  • 一名汉军将士,项羽被分尸时抢到一块而被封侯,后代出了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杨喜生年和出身不详,楚汉战争爆发后,他投靠刘邦一方,被任命为郎中骑(一类武官),随刘邦南征北战,立了一些战功。根据史料记载,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乌江边自杀后,并没有留下全尸,而是死无全尸,因为刘邦曾经下令,谁能取得项羽的首级带到他面前,赏赐千金,加封万户,所以每个汉军将士在跟项羽交战时,都像不要命

  • 每天一个围棋小故事(刮骨疗毒---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我叫华佗,一直仰慕君侯的英雄气概,今天特地来帮君侯治伤。来人报上姓名。众将士连忙把他接到中军帐内,华佗仔细地检查关羽的伤口,时而摇头,时而蹙眉。“先生有什么方法能医好我的伤吗?”关羽问道。华佗回答道:“君侯的伤口,只有割开皮肉,用刀子刮去骨头上的毒才可以治愈。我需要立一根柱子,在柱子上吊个环,把君侯

  • 孙权沦为守门将,刘备墓貌似衣冠冢,唯有曹操墓至今仍未真正找到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是孙权的墓;孙权于公元211年将政治中心从京口迁到秣陵,次年建石头城,改“秣陵” 为“建业”,由此揭开了南京建都史的第一页。252年,孙权死后葬于钟山南麓的高岗上,葬处得名“孙陵岗”,后人又称“吴王坟”,上世纪四十年代,孙陵岗改叫“梅花山”,但孙权是否真的就葬在梅花山,学术界尚无定论。 蒋陵

  • 黄梅蔡山的传说(四)李世民巡游江心古寺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蔡山简介,黄梅县蔡山李定娥,黄梅县中山寺的故事

    (梅亚东、梅学书根据民间传说搜集整理)供稿:梅学书 责编:秋歌

  • 郡县制今天看来顺理成章,其实在当时,对于秦朝来说脑洞是很大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朝的郡县制内容,秦朝实行郡县制是为了什么,秦朝的郡县制主要内容和特点

    其实野心并不大,刘邦才是秦始皇式的人物。华夏文明延续了千年的分封制,老百姓已经惯了独立,突然有一天说要实行中央,是逆大众思维的,“始”皇名副其实。在秦统一六国之后,朝廷实际上发生过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议,王绾与时任廷尉李斯各执一词。于是秦始皇把天下分为三十六郡,每郡设置守、尉、监,这在当时都是创新,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