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五霸最具争议的宋襄公,留下千年笑柄,蠢猪式的仁义

春秋五霸最具争议的宋襄公,留下千年笑柄,蠢猪式的仁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259 更新时间:2024/1/28 2:41:32

[var1]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经常出现为争夺位而兄弟相互残杀的情况。但是宋襄公与哥哥子瑜不但不争权,而且还相互谦让。宋襄公任命哥哥子瑜为相国。哥俩团结一心,宋国也进入一段稳定发展期。

[var1]

公元前643年一代霸主齐桓公去世,他的那帮不孝子直接开干,齐国顿时乱成了一锅粥。太子昭逃到宋国,宋襄公联合曹、卫等国帮助公子昭回国继位,史称齐孝公

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齐桓公惨死之后,中原各诸侯国一下子失去了强有力的统一领导,顿时成为一片散沙。长期被齐桓公遏制的南方强国楚国终于抓到了机会。准备趁虚而入,进军中原。中原诸侯小国惶惶不安,宋襄公看到齐孝公软弱无能,根本无法继承齐桓公的霸业,而南蛮楚国又对中原虎视眈眈。一向自我标榜仁义的宋襄公本着舍我其谁的精神,决定接过齐桓公那杆尊王攘夷的仁义大旗。

[var1]

可宋国毕竟国力有限,他只能单纯的模仿齐桓公的做法,以仁义为政治,号召各国诸侯会盟。在他的强烈要求下,以楚国为首的郑、陈,以宋国为首的曹、卫等国在地进行了首次诸侯会盟。为了彰显自己的仁义,宋襄公定下规矩,所有参与会盟的诸侯不能带一兵一卒,大家和和气气,来一个衣裳之会。哥哥子瑜告诉他,南蛮楚国是出了名的不遵守周朝礼仪的国家,建议带上兵马,以防万一。可宋襄公却说,寡君宁可战死。也决不失信于天下。

[var1]

第二天会盟开始时,楚成王说自己是王爵,宋国只是公爵,当由他来当盟主执牛耳。宋襄公大怒道,你是假王,我乃是天子分封的公爵,假王不能压我这真公。

楚成王微微一笑,随即让埋伏的兵马把宋襄公擒住,并下令大军向宋国国都睢阳发起进攻。楚军很快将城池围困,并把宋襄公押到城下,让宋军趁早献城投降,才能保全国君性命。宋国大将公孙固说到,我们已另立相国子瑜为新君,城下的这位生杀任你,但是休想夺我宋国城池。楚成王听到宋国已经另立新君,宋襄公这个人质就没用了,现在杀又不能杀,放也没理由。

[var1]

正犯难时,属下来报告鲁国国君要见大王。楚成王大喜,鲁宋两国关系一直较好。鲁僖公定然是来求情,正好可以顺势放了宋襄公。鲁僖公果然是为宋襄公相楚成王求情,楚成王便顺水推舟地放了宋襄公。被释放以后,哥哥子瑜带着群臣来迎候,宋襄公委屈巴巴的说,我不回去,你们既然都已经不要我了,我还回去干什么?哥哥子瑜对他解释道,楚人挟持国君,我不得已采用了立新君之计,否则宋国不知要丢掉多少城池。宋襄公这才知道哥哥的良苦用心,答应回宋国。

[var1]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为报上次被辱之仇,决定攻打楚国的盟友郑国,以此向楚国示威,挽回自己的面子。

郑文公得到消息后,赶紧向楚成王求援,楚成王也亲率大军救援,大将公孙固想趁楚军过河时出击,打他们措手不及。谁知宋襄公内心毫无波动。一抬手拦住了士兵,公孙固这才发现自家国军要犯傻,当即上前说道,敌军在渡河,现在正是我军进攻的好机会,宋襄公轻蔑道,我们乃堂堂仁义之师,怎么能攻击正在渡河敌人呢?大将们的苦苦请求,宋襄公不为所动,看着楚军上了岸,阵型都列好,这才大声说道,把仁义大旗给我扛来。寡人为了仁义,宁可战死疆场,随后带队冲锋,结局毫无悬念。宋军大败,自己也被楚军射伤,那杆仁义大旗也被楚军缴获,众将士拼命救援,宋襄公才逃出重围。

[var1]

经此之战,宋国在诸侯间的影响力大大削弱,逐渐沦为二流国家。公元前637年,宋襄公病逝,结束了他短暂而又不甘平凡的职业生涯。宋襄公总共在位了14年。

纵观宋襄公的一生,他为残酷血腥的春秋争霸平添了一丝搞笑气氛。宋襄公只看到齐桓公称霸的威风八面,却没看到齐桓公身后强盛的齐国。他也是颇受争议的人物,赞美者说他仁义有信,有贵族精神,批评者认为她愚蠢虚伪,是假道学的典型。与楚国一战也证明他只会夸夸其谈,蠢猪式的人一留下千年笑柄。虽然他也被评为春秋五霸之一,可他也是最名不副实的,大家如有不同见解。欢迎留言讨论。

更多文章

  • 孔子为什么会被称为“孔老二”?原来是有依据的,并非是胡乱叫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上饶孔宗亮儿子为什么叫孔老二,孔老二个人简介,孔老二小号

    [var1]“孔老二”这个称谓,不是古代的产物,而是近现代的产物,更准确的是这个称谓就是特殊时期的历史产物。当时,整个儒学不被社会所接受的,被儒家就是封建腐朽思想的化身,社会上掀起了“批孔”的狂潮。而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直接首当其冲地受到了波及,而“孔老二”就成为了人们对孔子的一个蔑称了。当然,

  • 十万敌军进犯,众将主张先捏软柿子,韩先楚却说:先打最强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蒋军名将、东北“剿总”司令长官杜聿明,把他手下的第13军、新6军及第93军各一部约10万余人调集到南满,向临江发动进攻。杜聿明的如意算盘是,先解通化之围,再夺柳河等县城,然后迫使我三、四纵队在通化地区与其决战,最后攻占临江。这一形势对于东北联军来说无疑是极其严峻的。因为敌人的总兵力有11个师、共计1

  • 尊王攘夷!逐鹿中原?齐国为什么敢那么大野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齐国兴衰史,驭王攘夷,外攘夷狄指的是什么事件

    为了开拓东方,太公姜尚“劝其女工,极技巧”,引进先进的手工纺织技术;又“通利末之道”,发展商业,并以商促工,以商促农,搞活经济;“通渔盐,而人物归之”;因势利导发挥地方渔盐生产的优势;引进人才。经济发展使得“人物辐凑”,这样就为东方的进一步开发打下了良好的经济、文化基础。春秋以后,东夷人也逐渐融合到

  • 此人将一物随手一扔,竟得到4800两黄金,还改变了战国历史走向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国墓出土的半两钱,传说故事藏金与寻金,西汉巨额黄金下落之谜

    夏无且是谁?有必要先说明一下,这个“且”字是古字,它的读音不是qiě,而是jū。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古代人。没错,他是战国末期秦国宫廷中的一名医生,确切地说是侍医,其医术是否很高明无从得知,因为史书上从未提及。即便从他在宫廷当差这个角度可以推断他至少是秦国官方认可的正牌医生,但侍医这个职位在

  • 春秋名将战场上骁勇善战,却被车夫拉去敌营,只因分羊忘给车夫!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春秋10位名将,车夫把国君拉去敌营是什么成语,车夫开车到敌营

    在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当中,出现过不少骁勇善战的将领,很多人喜欢用名将这个词来称呼他们。在众多的名将当中,春秋时期宋国名将华元算是当时一个比较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曾在昭公、文公、共公、平公这四位君主的手下当官,算是一个“四朝元老”。[var1]历史上关于华元的出生年不详,只知道他出生于宋国都城商

  • 吕布到底长啥样?专家用AI将其样貌还原后,网友:难怪貂蝉会爱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貂蝉吕布的故事,吕布真的是个莽夫吗,吕布与貂蝉吻戏视频片段

    ▲吕布尸骨(图/翻摄自百科词条)话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小说中的吕布,一个人可以力拼刘、关、张三兄弟,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吕布,身型外貌到底长的如何呢?据史书记载,吕布出身汉朝边疆九原郡,或有游牧民族血统或熟悉胡骑战法,故弓马娴熟且勇猛善战,被认为堪比西汉名将李广,同样有“飞将”的美誉。《三国志平话

  • 唯一攻无不破的猛将,为何无兵权?杀他曹操问了四字,刘关张无语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关于高顺的记载并不多,根据现存史料,高顺至少有三个特点让人印象深刻。一是统帅“陷阵营”。陷阵营,顾名思义,即为冲锋队,冲锋必陷阵,“每所攻击无不破”。历史上少有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部队,高顺的陷阵营按其逻辑并非没有打过败仗,吕布兵败白门楼,高顺即跟着陪葬。战争胜负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高顺的陷阵

  • 孙膑被挖掉膝盖骨太冤?1964年临沂出土一竹简,真相终于揭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var1]在早期,孙膑和庞涓都在鬼谷子的门下一起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先下山在魏国找到了工作,魏王将庞涓任命为大将。根据史料记载,庞涓早就知道自己的能力不如孙膑,又因为庞涓这个人非常的小气,所以因为妒忌贤能,害怕在之后孙膑超过自己的成就,于是庞涓就对好友孙膑下了毒手,将孙膑的膝盖骨给挖了下来,除了这些

  • 再谈关羽:《三国演义》中本是一个有褒有贬、能征善战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之所以被后人称之为“武圣人”,究其根本还是“忠义”二字,以至后来历代封建君王用其来教化子民。但是成为封建统治的工具,这并不是关羽的过错,“文革”时期就被批倒批臭了,然而今天我们必须以辨证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阐述。抛开文学作品,仅从历史上看关羽,其“忠”的确被史书所记载,《三国志》有记:『……建安五年

  • 司马懿灭曹氏三族,曹操旧部为何都不管?原因令人玩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尤其在关键的“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诛杀了曹氏子弟和他们的亲信7000多人,司马氏正式全面掌权,但令人不解的是,司马懿灭曹氏三族,曹操旧部为何都不管、不反抗?这原因令人玩味!▲司马懿韬光养晦,每次都让危机变成转机,化险为夷!(图/翻摄自百科词条)话说魏明帝曹睿于景初三年(239年)逝世,遗诏由年仅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