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时期,这三支特种部队究竟谁更强?个人认为是第三个

三国时期,这三支特种部队究竟谁更强?个人认为是第三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216 更新时间:2024/2/9 20:32:01

1、先登营——袁绍

其实三国早期,盘踞东北的公孙瓒实力还是极强的,尤其是其骑兵部队,组建八千白马义从,在对东北少数民族战争的时候,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为稳定东北边疆立下了赫赫战功。

公孙瓒好战,与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胡人的上司刘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渐激化,发展到互相攻打,公孙瓒靠自己的军事才能以少胜多,杀死了刘虞,并挟持朝廷使者得到了总督北方四州的授权,分派刺史,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侯之一。

但是公孙瓒在反攻中原的时候,第一个对手就是袁绍,起初袁绍几无还手之力,虽然袁绍当时也有骑兵,但是比起公孙瓒的绝大部分都是骑兵来,还是逊色太多。

但是后来,龙凑之战之时,形势逆转,公孙瓒锐气顿减,采取自保的自私战略,逐渐失去了部下的信任,被袁绍击败,最终被困于自己修建的高楼之中,引火自焚,势力被袁绍吞并。死后,袁绍斩下他的首级,送到许都彰功。

史载《龙凑之战》:绍令义以八百兵为先登,强弩千张夹承之,绍自以步兵数万结陈于后。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蹈之。义兵皆伏楯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雷发,所中必倒,临陈斩瓒所署冀州刺史严纲甲首千馀级。瓒军败绩,步骑奔走,不复还营。义追至界桥;瓒殿兵还战桥上,义复破之,遂到瓒营,拔其牙门,营中馀众皆复散走。 绍见瓒破,不为备,独以常从百余人出,卒为瓒二千余骑所围,赖义救得免。

但是由于麴义居功自傲,被袁绍所斩,相信先登营会在后期对曹操的战斗中,成为曹操的噩梦,虽然不知道那时候曹操开始训练虎豹骑了没,如果训练了虎豹骑,那先登营就是虎豹骑的噩梦。

2、陷阵营——吕布

陷阵营是东汉末期一支独特的部队,人数不多,但作战极为勇猛,它的指挥官是吕布手下的大将高顺。人称高顺“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全军仅有七百余人,个个骁勇善战,装备配制精良。

高顺其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收贿”,可以说是典型的刚正不阿,以忠诚闻名。吕布被平灭之后,一言不发而引颈受死,这在反复无常的吕布阵营中颇为难见:在吕布的手下当中,曹操无法劝降的也只有他和陈宫

“陷阵营”曾经击败过拥有关张的刘备军,可见一斑。狐疑的吕布唯一信任的大将是高顺,他唯一放心的部队就是“陷阵营”。

吕布没有帅才,对高顺不能很好使用,但深知陷阵营的战斗力,故此“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从郝萌反后,更疏顺。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吕布的悲剧,也是这支精兵的悲剧!

3、白毦卫——刘备

三国时期蜀汉的精锐部队,也是刘备麾下的近卫军,归陈到统帅,此军曾多次救刘备于危难之时,后又镇守蜀汉东部,立下赫赫功勋。

史书对“白毦兵”的记述不多,仅一句,《诸葛亮集》:到所督,则先帝帐下白毦,西方上兵也。

值得一提的是白毦兵的指挥官陈到,陈到,汝南人,在刘备在豫州时成为刘备属下,随刘备转战四方,名位常亚于赵云,都以忠勇著称。 蜀后主初期(223、224年左右),陈到被任命为护军、征西将军,封亭侯。 226年,诸葛亮准备北伐,欲移军汉中,于是在永安驻守的李严移屯江州,留下陈到驻守永安。陈到被任命为永安都督,仍归李严统管。诸葛亮在与兄诸葛谨的信中提到:“陈到所督,是先帝帐下的精锐,蜀国的上等部队。”

《三国志》称“征南(赵云)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这里的“统时选士,猛将之烈”,指的是统率挑选的白毦兵,个个都是猛将之流。而这位蜀国猛将在《三国演义》里面居然连名字都没有,实在奇怪,因为他本来是刘备帐下仅次于赵云的悍将,这可能是因为罗贯中给蜀国写出的猛将之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史实,只好委屈陈到了,另外陈到在历史上“名位常并赵云,俱以忠勇之将称”,有了一个赵云已经够典型,罗贯中可能在构思的时候将二人合并了,于是演义中陈到的威猛只好在赵云的影子里闪现了。

白毦兵曾多次救刘备于危难之时,刘备猇亭战败以后,陈到亲率数百白毦死士(一说七百)击退上万东吴追兵的数次进攻,为刘备败退白帝城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可以看出这支白毦的战斗力之强悍。白毦兵是蜀汉的主力部队,且守卫蜀汉东部大门,这也是魏、吴不敢犯蜀汉东部边境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军见证了蜀汉的兴盛与灭亡,陈到亡后30余年,白毦军精英所剩无几,蜀汉亦走向末路。

更多文章

  • 杨贵妃为瞒住自己偷情的事情,发明了女性至今还用的贴身物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杨贵妃为什么受宠野史,杨贵妃高清视频免费看,杨贵妃tvb

    那么杨玉环是真的爱唐玄宗吗,这个我们不得而知,但两人是差了一个辈分的人,相差30多岁,杨玉环进宫,不管是自愿还是被迫,这都已成事实,但后世的野史就流传有杨贵妃偷情之事。安史之乱中的安禄山其实本来是一个普通的突厥人,但却屡屡受到唐玄的提拔,后面直接成为了节度使,管理着一方的军队。其实他的提升,有一部分

  • 武则天为何要立下无字碑?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陕西乾县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前,矗立着两块高大的石碑。一为唐高宗梓宫入陵后所立《述圣记碑》,记述唐高宗生平的圣德与功业;另一块便是武则天合葬于乾陵后,所立的"无字碑"。其碑高大宏伟,却未书一字。碑上无字,立碑意图何在? 是武则天自知生平是非功过无法评定,只能留待后人评说,还是武则天自知篡

  • 此人是雍正的儿子,看似装疯卖傻,实际上大智如愚,最后中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雍正的最小的兄弟,装疯卖傻得善终,雍正的五个儿子都是谁

    而在夺嫡之战的胜出者,也就是著名的雍正皇帝,他的一个儿子却一生痴傻,这个人就是爱新觉罗·弘昼,难道雍正皇帝是真的生出了一个傻儿子吗?事实不是这样的,所谓“众人皆醉我独醒,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弘昼便是这样一个活得比任何人都清醒的人,他一生痴傻,不是因为傻而傻,相反,正是因为他聪明才要“傻”

  • 康熙第一次见到孙子乾隆,为何惊得放下了酒杯,他发现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乾隆与康熙见过几次面,乾隆小时候见康熙,乾隆为什么尊敬康熙

    最终,皇四子雍正成为了皇位的继承人。但康熙之所以将皇位传给雍正,可能是因为他有一个备受瞩目的儿子——乾隆。那么,乾隆究竟为何能在康熙35个儿子和97个孙子中脱颖而出,被康熙特别器重呢?大家对于清朝的历史肯定非常熟悉了。我们经常听到那段让人心情沉重的近代史,那时我们的民族屈辱,遭受了一系列的丧权辱国之

  • 曾国藩:傲乃败亡之道,言多贻害无穷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榜样不一定一出生就是榜样,现在很多人都在学习曾国藩,我们听过太多曾国藩的事迹,可曾思考曾国藩是如何从普通人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的呢?曾国藩给曾国荃的信中曾写道,普通人的两大凶德和弱点:傲慢和话多。咸丰八年,曾国藩给曾国荃的信中说:“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两端:曰长傲,曰多言。丹朱之不肖,曰傲曰嚣讼,即多言

  • 汉朝和唐朝哪个更强大?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汉朝与唐朝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同样灭了二世而亡的朝代,同样经历过易主换代,但又同样的回归宗室正轨发展,而且这两个朝代又同样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这两个朝代的存在意义非凡,直接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于是就有好奇的人产生了一个问题,汉朝和唐朝哪个更强大呢?汉朝军威,匈奴灭亡汉朝建立的时候是

  • 雍正王朝:想成大器,学会雍正的处世之道,悟通此道,一定大逆袭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雍正王朝中的谋略排名,雍正王朝最大的成功之处,雍正王朝权谋斗争的最高境界

    雍正皇帝靠什么处世之道,能够实现大逆袭,成功继承皇位的呢?在九位皇子中,要说实力,胤禛排不上名次。大阿哥胤褆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早年得到权臣纳兰明珠的支持,康熙御驾亲征葛尔丹,大阿哥就是先锋大将。太子胤礽是嫡长子,排名是二阿哥,胤礽出生就被立为太子,有外公索额图的支持。胤礽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在朝中根

  • 东晋十大名将,刘裕仅排第二,第一曾挽救东晋于生死存亡之际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TOP、10 沈田子 沈田子在刘裕起兵时参刘裕军事,409年,沈田子随刘裕北伐南燕,其时他率偏师与龙骧将军孟龙符担当前锋,并于临朐四十里外的巨蔑水与公孙五楼所率的南燕军作战。当时孟龙符初战即击退燕军,夺得水源,但不等上随行骑兵就轻率追击,最终战死。由于沈田子力战,终击破南燕军。410年,刘裕成功灭南

  • 它是清朝时期最大的监狱,里面的酷刑让人闻风色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时期最大的监狱叫做道里监狱,位于哈尔滨市。跟其他监狱不同的是,这个监狱是由俄国人设计建造的,建于光绪年间。道里监狱占地一万多平方米,最多的时候关押了三千多名犯人。事实上,监狱里的犯人不光有中国人,还有外国人。然而中国囚犯和外国囚犯的待遇是完全不同的。外国囚犯在监狱里吃的是大米,而中国囚犯吃的则是

  • 唐太宗死于韩国人还是印度人?闻听两国开吵,李世民的棺材板发出了震动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太宗去世的影响,唐太宗李世民张丽华跳舞片段,唐太宗李世民高清版手机在线

    朝鲜半岛的人民一致认定,唐太宗是死于外伤,具体就是箭伤复发。箭伤是怎么来的?朝鲜半岛历史专家也好,普通百姓也罢,均认为是当年唐太宗御驾亲征高句丽时,由渊盖苏文亲手射伤的。朝鲜中学历史书对外翻译版唐朝历史当时只记载了太宗首度征高丽时,确实是染病而回,并无病情具体记录,来自朝鲜半岛的传说听上去似乎是有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