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名臣:充满争议的袁崇焕

明朝名臣:充满争议的袁崇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716 更新时间:2024/1/21 22:51:32

我们先看他的简历,1619年中进士,分配工作,福建邵武知县,三年期满,考核三项全优,升兵部主事。放弃兵部主事的位置,前往山海关人监军,后来被孙承宗看重,派往宁远收成。

1626年,努尔哈赤来攻,锦州望风而逃,袁崇焕坚守孤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升任辽东巡抚。1627年五月皇太极围攻锦州,袁崇焕驻调山海关总兵满桂驰援锦州,赵率教和满桂里应外合击退皇太极,取得“宁锦大捷”,但表彰名单上没有他的名字,于是他上书辞职,回到东莞老家。

才过一年,起复,被崇祯任命为蓟辽督师,这一次没有再创奇迹,先杀了毛文龙,又放任皇太极打到北京城下,局势崩塌,袁崇焕因此获罪,被凌迟处死。

纵观袁崇焕的一生,除了最后以凌迟的方式收场有点不正常之外,其他都很正常。做三年县令,考核三项全优,说明袁崇焕还是有能力的,有能力就该提拔重用,于是袁崇焕由七品知县升任六品兵部主事。

一般人做了京官,也该享福了,但袁崇焕连办公室都不坐,主动申请上前线,说明他不仅胆子大,还以天下为己任,作为监军,敢于否定辽东巡抚王在晋的对山海关的防守策略,并且有着充分的理由,袁崇焕的军事才能不容置疑,虽然不是天赋异,但要比大多数文官都要强。

那么他被孙承宗看上也就顺理成章了,经过几年的历练,有了带兵打仗的经验,才能在后来的宁远之战中战胜努尔哈赤,这一仗打破了“后金不可战胜”的神话,从萨尔浒之战被打破胆以后,明军碰到后金军基本上是望风而逃。虽然觉华岛上七千军民被杀,十几万石粮食被烧毁,但这些都是细枝末节,不影响这一仗的重大意义。袁崇焕凭借这一战奠定了历史地位,迅速被提拔为辽东巡抚。

发生1627年5月的“宁锦大捷”主要归功于赵率教和满桂。当时满桂是山海关总兵,归辽东经略王之臣节制,赵率教是锦州守将,归辽东巡抚袁崇焕节制,皇太极攻打锦州时,袁崇焕驻守宁远,他第一时间派出援兵,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些援兵到底死了还是逃了也不懂,接着满桂受命率领三千精锐前往救援,和赵率教里应外合赶走皇太极。

虽然袁崇焕不出力,但手下打胜仗,可以说袁崇焕用人得当。然而袁崇焕在这一仗过后不仅没有被表扬,反而连巡抚的职位都被拿下,似乎有点不正常。

我要告诉你,其实很正常,因为此前魏忠贤和东林党的斗争达到了高潮,袁崇焕和东林党走得近,他能从福建邵武知县走到兵部主事,那是东林党大佬的功劳。所以他被魏忠贤拿下是可以理解的,政治斗争从来都是对人不对事。

皇帝去世以后,东林党重新掌权,辽东督师这么重要的位置,肯定要握在手里,有才能又对辽东事物很熟悉的袁崇焕就成了最合适的人选。至于袁崇焕向崇祯吹嘘五年平辽,估计太兴奋了,脑海里yy的念头脱口而出,这话连他自己都不相信,钱龙锡问他:“怎能在皇上面前吹牛呢?”袁崇焕说:“我就哄皇上高兴而已。”

崇祯是十七岁的少年,不仅很高兴,还热血上涌,立誓要大干一场,对袁崇焕有求必应,要钱给钱,要人给人。登莱、蓟州辽东、和山海关都是他的管辖范围,换句话说,从南到北,从西到东,几十万平方公里都是他的防区,在这里袁崇焕说一不二。

袁督师意气风发,到辽东,先干掉不听话的毛文龙,不要问为什么,这也很正常,仅仅因为毛文龙不听话,到了晚明时期。文官集团已经掌握了所有的权利,连皇帝都要退让三分,何况一个小小的毛文龙,迟早都要被收拾掉,袁崇焕胆子大,所以他赶上了。

但是锦州和皮岛互为犄角,可以后金上形成夹击之势,皇太极攻锦州,毛文龙可以从背后偷袭,攻皮岛,锦州可以从背后拦截,所以杀掉毛文龙是自废武功。毛文龙被干掉,皇太极很高兴,后果很严重,是明朝后果很严重,也是袁崇焕悲剧的开始。

几个月后,皇太极绕过关宁防线攻打蓟州,这一次动静闹得很大,连坐在京城的崇祯都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下旨斥责袁崇焕,袁崇焕连忙想崇祯保证,绝不让皇太极一兵一卒越过蓟州,他自己本人带着几千关宁铁骑跟在皇太极后面,意图在蓟州城下里应外合击溃后金兵。

皇太极并没有配合袁崇焕表演,他直接越过蓟州城,从长城喜峰口南下,气势汹汹的奔向北京,北京城的大老爷们坐不住了,请孙承宗出马收拾乱局。孙承宗命令袁崇焕在昌平县拦截皇太极,但是袁崇焕的反应却让人很意外,他没有拦截皇太极,而是直奔北京,到了北京还要求带兵入城,崇祯拒绝了袁崇焕的要求。

这时候城里已经流言满天飞,说袁崇焕投敌大有人在,袁崇焕是不可能投敌的。他放皇太极到北京城下决战的原因很简单,他想凭借北京的坚城利炮大量的消灭后金的有生力量,在宁远他就是靠这招打赢努尔哈赤,对这一招他很拿手,但也只会这一招。

袁崇焕想在北京玩一次宁远大捷的升级版,但是北京不是宁远,北京是国都,这里不是由袁崇焕说了算,所以他玩脱了。那么袁崇焕不清楚放皇太极到到北京的严重性后果吗?

我认为他是清楚的,只要爱自己国家的人,都明白国都的地位,但袁崇焕是胆大包天的人,没有什么事他不敢干的,从他一言不合就干掉毛文龙的事就可以看出来,他认为只要灭了皇太极,一切都可以商量。袁崇焕的结局我们都清楚,虽然他在德胜门杀伤了大量的后金兵,但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

因为你袁崇焕本该御敌于国门之外的,现在居然让敌人跑到京城兴风作浪,不在第一时间把你拿下已经很宽厚了。从金兵到达北京城的那一刻起,袁崇焕的命运就已经注定。法官在审判一个人是否犯罪的时候,不会考虑他立功的,只是在量刑上有所权衡。袁崇焕最后无论怎么都逃不了一个“死”字,只是死法有所不同而已。

有人说袁崇焕死得冤,我说,袁崇焕死得并不冤,只是死的方式有点冤,作为巡守四方的统帅,竟然给敌军越过防线,打到国都,不论在哪个朝代,都不可饶恕的。

因为这样敌人的气焰更加嚣张,“你看看,明国就是那样不堪一击。”估计女真人打到北京城下的时候心里就是这样想的,他们已经开始计算明朝还能活多久。后金围攻北京还造成一个严重的后果,那就是全国各地的兵马被抽调一空,地方政府对流氓盗匪没有了威慑力,这些盗匪是农民起义军暴乱的先锋部队,虽然袁崇焕被处决的时候还没有发生,但已经埋下祸患。

还有一个小问题,那就是袁崇焕暗中和皇太极来往的问题,其实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如果袁崇焕真的做到五年平辽,那这件事就是袁崇焕示敌以弱,现在袁崇焕输了,那就是违法犯罪,这件事的性质是以结果为导向,和是否经崇祯同意关系不大。

到这里,我们可以对袁崇焕作一个总结了,袁崇焕是有军事能力的,是有功于国家的,但过失也不少,他既不缺少对敌的胆量,又经常使用这种胆量去破坏规矩。他心中有自己对人对事的衡量标准,他是一个可以为达成目的而奋不顾身的人,最后结果的好坏,不仅要看能力,还要看运气。那袁崇焕是英雄吗?谁知道呢?袁崇焕当时的想法也许只有他自己清楚,我们的标准不足以衡量他的尺寸。

事情尚未盖棺定论,一切待与后人评说!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康熙王朝:康熙要干掉双簧管的计划,班布尔善趁机捣乱,康熙展现大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鳌拜和班布尔善各有心思鳌拜被顺治任命为援相。此时,索尼和苏克沙哈已经死去,朝廷的大权全部掌握在鳌拜手中。班布尔善是努尔哈赤的孙子,地道的皇室成员。奥拜和班布尔善联手照顾年仅16岁的康熙。鳌拜想废掉康熙,另立贤君。他的本意是找一个傀儡皇帝,实现自己继续掌权的目的。鳌拜一直以忠臣自居,但鳌拜还真没有叛逆

  • 明朝冷知识13则:朱棣忌日当天,竟有1118人放了皇帝鸽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配图 清明上河图 明 仇英 局部01明朝工业很发达,但是因为没有打假部门,所以造假也做的很不错,有的人可以用纸伪造成皮革制品,造假技术炉火纯青,从外表看和正品一模一样,只是不能见水,一下雨就完蛋了。02当今打工人,不论996还是007,考勤是少不了的,指纹打卡、面部识别总有一种方式会提醒你:别睡了,

  • 都是清朝割出去的地,为何香港可以回归,海参崴却难以收回?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一个国家在时间的磨砺之下,往往会经历建立或者是灭亡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一个国家也往往会丢失掉自己的一些国土。比如古代再强大的中国在近代面临西方国家的时候,也免不了被他们宰割一番的厄运。不过虽然当时的中国丢失掉了不少的国土,但是好在现在我们的国家十分的争气,在近几十年的时间中一直为收复我国领

  • 明朝哪一位皇帝代替崇祯,才有可能挽救危局?国人答案出奇一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崇祯后人邹启贵,崇祯哥哥,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

    在分析开始之前咱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当年的崇祯帝面临着怎样的烂摊子?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定然是“内忧外患”,而且还是典型的那种,此话从何说起呢?且听我慢慢道来。首先是东林党的问题,崇祯帝在位期间,东林党一家独大,皇室对他们竟然只能起到压制性的作用,根本无法去除这块顽疾。你可能就要问了,明太祖朱元璋都

  • 嘉庆皇帝虽然很努力,但是却失败了,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要说大清皇帝里面谁比较勤快一些,相信绝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嘉庆皇帝。他真的是一个非常勤快的皇帝,而且他把所有的内容都想进去了。他在皇帝这个位置里面待了25年的时间,几乎是把所有自己能够做的事情全部都做了。一直希望大清能够继续发展下去,而且也希望他们能够一直繁荣下去。可是现实好像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 明朝凤阳守备太监,敢在朱元璋龙兴之地放肆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一、包揽词讼压迫军伍成化十八年,“中都留守指挥郭玉,亦上言:‘(凤阳)守备中官,徇奴隶之言,掣诸司之肘,决狱惟货,多不以情,请罢勿设。’”却被“下巡按御史,逮问妄奏之罪,”理由是“临濠乃祖宗根本之地,特命中官往镇,寄以守备之权,循祖制也。玉何人,敢议罢革”《明宪宗实录》对该事亦有登载,内容稍有异同:

  • 大清一等带刀侍卫:五步之内格杀勿论,一刀毙命,佩刀是宫廷特制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他们是奉旨办事,陌生人一旦靠近存在对皇帝造成危险之人,果断出手;一刀毙命是他们的特点,腰板挺直是他们的作风,他们就是御前带刀侍卫。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保证首脑的人身安全都是安保的一等大事,尤其在古代集权社会,皇权更替无不血雨腥风,所以他们的作用就至关重要,连佩刀都是宫廷特制。如何去做一个带刀侍卫?

  • 明朝川蜀之战:7位名将上阵,“大夏”国君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投降名将一览表,明朝时期的抗倭名将,明朝开国最惨战役

    1368年,明军北伐,燕京之战、太原之战、庆阳之战、兰州之战,王保保的蒙古骑兵损失惨重,元气大伤,不敢再来招惹徐达。明军连战连胜,北方边境比较安定,却未能彻底解决问题,而西南地区还没纳入版图,对朱元璋远征漠北造成极大的困扰。云南、贵州、四川一带,有两个“政权”存在。一个是忠于元朝的梁王,麾下兵马十几

  • 工业革命:对清朝的续命还是催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工业革命对清朝产生了一定的催命作用。清朝在18世纪末期和19世纪初期,已经渐渐陷入了一个衰落的状态。由于封建经济的落后和农业生产的低效,国家财政一蹶不振,士兵的装备和训练水平严重不足,国防能力大幅下降,这也让外国势力开始向中国领土发起侵略。#工业革命#此时,工业革命的到来给予了清朝一次重大的机

  • 明朝大厦将倾,崇祯皇帝找算命先生测字,连测三字后,失魂落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明末时,内有闯王李自成反叛,外有满洲女真侵略,大明朝内忧外患,身为一国之君的崇祯皇帝眼看大厦将倾,实在有说不出的苦闷和无能为力。一日他乔装出宫,碰见一个算命先生,心里念着明朝的将来,想自己的江山到底前途如何,不如问一问神仙。于是崇祯对算命先生说:“你帮我测个字。”先生:“测什么字呢?”崇祯皇帝本命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