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申君是怎么死的?他在楚国树大根深,竟然被一夜之间连根铲除!

春申君是怎么死的?他在楚国树大根深,竟然被一夜之间连根铲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115 更新时间:2024/1/21 11:12:06

上一讲谈到,就在楚考烈王病危,楚国即将发生权力交接的当口,朱英去找春申君进言,说了一堆“无望之福”、“无望之祸”、“无望之人”的怪话。一连串的福、祸、人都是不期而至的,特别显得世事无常,人心难测。但是,从各个角度来看,局面明明对春申君有利,原先存在的隐患会自然消弭于无形,那么,朱英又何必危言耸听呢?

春申君果然无法理解,请朱英挨个做一下名词解释,先说说看什么是“无望之福”。

[var1]

朱英答道:“您担任楚国总理20多年,名义上是总理,其实跟国王一样。楚王现在发了病,迟早要死,等到楚王死了,您来辅佐幼主,全方位主管国家大政,这不就是无望之福吗?”

春申君再问:“那么什么是无望之祸呢?”

朱英答道:“李园并不掌握国家权柄,却能跟您平起平坐;不执掌兵权,却蓄养死士。等到楚王一死,李园一定会抢先入宫夺权,杀您灭口,这不就是无望之祸吗?”

朱英原话说“李园不治国而君之仇也”,“仇”的意思不是仇人,而是对等的人。古汉语里的“仇”和“敌”经常都是这个意思。在《战国策》版本里,朱英说李园是“君之舅”,是说李园是春申君的大舅哥。也就是说,李园和春申君并没有结仇,大舅哥和妹夫一直和睦相处,也难怪春申君对李园毫无提防。

春申君再问:“那什么是无望之人呢?”

朱英答道:“您安排我去做楚王的宫廷侍卫,等到楚王一死,李园一定会抢先入宫,那时候我替您杀掉李园,我自己就是那个无望之人。”

朱英都这么自告奋勇了,春申君却相当不以为然:“您多虑了。李园是个柔弱的人,我待他又不坏,哪至于你杀我,我杀你呢?”

[var1]

春申君的态度很有代表性,凭功劳上位的人往往会轻视那些凭关系上位的人,不觉得搞关系也要凭本事。至于朱英,见春申君听不进良言相劝,生怕祸患殃及自身,很明智地离开了楚国。

很难判断朱英和春申君的这番对话有几分真,几分假,是囊括了全部重点还是仅仅撷取了一个片段,但如果这就是全部内容的话,显然不怪春申君冥顽不化,而要怪朱英没能把利害关系剖析清楚。即便是可以旁观者清的我们,假如不采取上帝视角,不知道春申君的结局的话,同样很难相信朱英的话,甚至会怀疑他在挑拨离间。

李园和春申君,再加上那一对母子,4个人明明是一个牢固的利益共同体,而且在这个共同体当中,春申君对李园的依赖远小于李园对春申君的依赖。一旦楚考烈王过世,太子继位,只有春申君才有实力帮助孤儿寡母共度时艰,让李园得享荣华富贵,而如果没有了春申君,以李园在楚国约等于零的政治资历,能怎么镇住场面呢?

从《史记·楚世家》的记载来看,李园的妹妹至少给楚考烈王生了两个儿子,太子悍是春申君的骨肉,弟弟犹,这总该是楚考烈王亲生的吧。犹还有一个名叫负刍的庶兄,也就是楚考烈王和其他嫔妃生的孩子,比负刍年长,但无法确定他和悍到底谁大谁小。

这样一看,楚考烈王并不是真的存在生理缺陷,太子也并非没有竞争对手,也就更难理解,李园为什么非要除掉春申君这个再可靠不过的政治盟友兼亲妹夫了。也许关于重要阴谋,史料难免存在缺环吧。

无论如何,事情确实朝着朱英预料的方向发展下去了。仅仅17天之后,楚考烈王就驾崩了,李园果然抢先入宫,安排死士在棘门埋伏。所谓棘门,是王宫的一座宫门,春申君入宫的必经之路。今天依据考古发现复原的寿春古城,棘门被定为内城南门,也是内城的正门。等到春申君赶来之后,死士们左右夹击,轻松得手,然后把春申君的头颅抛在棘门之外。

[var1]

这还只是李园阴谋的第一步,接下来,李园以官方名义出手,把春申君灭了门。

然后太子继位,是为楚幽王

实在想不到,以春申君在楚国的树大根深,竟然能被李园一夕之间连根铲除。

在《史记·春申君列传》的结尾,司马迁抒发了两句感慨,说自己曾经亲临楚地,目睹春申君故城,宫室巍峨壮丽,遥想当年春申君说服秦昭襄王,又力保太子归国,明明是个智识过人的杰出人物,哪想到后来竟然受制于李园,真是老糊涂了。老话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春申君没听朱英的劝,正应了这句话啊。

后人咏叹这段历史,以唐朝诗人张祜的一首绝句最为尖锐:

“薄俗何心议感恩,谄容卑迹赖君门。春申还道三千客,寂寞无人杀李园。”

春申君养了三千门客,给尽了他们荣华富贵,结局竟然是树倒糊孙散,连一个为主君报仇的门客都没有。

对照“三家分晋”时代,豫让毁容吞炭,抛家舍业,一心刺杀赵无恤,报答主君智瑶的知遇之恩——不说那么远了,哪怕对照一下同时代的信陵君,侯赢老人家“向风刎颈送公子”,马上就能把春申君的三千门客衬托得灰头土脸。

[var1]

随着春申君的遇刺,风华绝代的“战国四公子”全部退出了历史舞台,每一位都以自己的人生起落给后世留下了教训。提到孟尝君田文,我们会想到鸡鸣狗盗、狡兔三窟;提到平原君赵胜,我们会想到不识大体、利令智昏;提到信陵君魏无忌,我们会想到窃符救赵、不耻下交;提到春申君黄歇,我们会想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资治通鉴》讲到这里,司马光引用汉朝学者扬雄的《扬子法言》,做了一段简短的总结,内容是问答体。有人提问:“‘战国四公子’对国家有益处吗?”回答是:“只是国君处理不好政务,奸臣窃取了国家权柄而已,哪有什么益处呢?”

显然,扬雄对“四公子”相当不以为然,司马光偏爱扬雄,借扬雄的话阐明自己的立场。但我们既然看过“四公子”那么多脍炙人口、可歌可泣的事迹,自然很难接受这种评价。回顾汉朝,在扬雄之前,贾谊的名文《过秦论》里对“四公子”充满盛誉,说他们“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怎么到了扬雄和司马光那里,一切都反过来了?

[var1]

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贾谊生活在西汉初年,关心的是如何汲取秦朝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难免对反秦阵营赞美过度。而扬雄生活在西汉末年,宦官和外戚轮番当权,皇帝沦为摆设,马上就该王莽篡位,建立新朝了,所以在扬雄眼里,“四公子”不论人品好坏,客观上都在左右朝政,削弱君权。

到了司马光的时代,前边讲过,宋朝很有迷惑性,看上去充满宽容精神,但在制度建设上,其实把中央集权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峰。那么从“资治”意义来看,“四公子”也就必须被当成反面教材了,无论他们是不是“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等到朱熹编修《通鉴纲目》,褒贬立场更加鲜明,在“纲”的部分只有4个字:“盗杀黄歇。”不但贬李园为“盗”,对春申君更是既不提封号,也不提官职,而是直呼其名。前边讲过,“盗杀”是个很特别的措辞,就这么被朱熹学过来了。

就在春申君遇刺的同年,吕不韦也面临着一场杀身之祸。

我们下一讲再谈。

上期回顾: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春申君和李园的恩怨,楚国继承人怎么来的?

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下期再会!

更多文章

  • 杀神白起和战神韩信到底谁更厉害?有两个方面,韩信略胜一筹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韩信跟白起谁强,韩信碰上白起能胜吗,韩信和白起谁带兵厉害

    白起是战国时候的名将,也被称为是当时四大名将之首。而白起的军事能力也一直被人推崇,但是,就是这么一位天才将领死后,却被后世贬低,这是怎么回事呢?说白起不配称为名将的人,正是汉朝的大将韩信。如果别人说这话,估计会被人嘲笑,但是韩信军事能力不在白起之下,而且立下的战功也未必不如白起。那么,韩信为什么这么

  • 吕后的人彘算什么?武则天的醉骨比她更残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在后宫的血腥争端中,最为著名和典型的就要属吕雉皇后的“人彘”之刑法了。刘邦晚年时,宠爱戚夫人,很少搭理吕后。刘邦甚至还准备废掉吕后儿子刘盈的太子位,转而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这可彻底把本来就善妒的吕雉惹毛了,刘邦一死,吕雉就开始了自己的复仇计划。吕雉首先毒死了刘如意,然后把戚夫人抓起来,剪掉长

  • 战国四公子名扬天下,为何强大的秦国,却没有公子名列其中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战国秦国十大名将,战国陈轸是秦国间谍吗,战国时期秦国历代国王

    [var1]士人随之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并逐渐为各个国家或者统治者所看重,那是一个动乱的时代,是一个有着统一与强大需求的时代,也是一个碰撞着不同思想火花的时代。士人与统治阶级各有所需,一个是为了功成名就,一个是在弱肉强食的时代,一个更为强大的国家不仅仅是称霸中原的需求也是保存自己的迫切需求。因此对于人

  • 司马懿发动政变的时候,领兵十万的夏侯玄为啥没一点动静?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司马懿夏侯玄怎么死的,司马懿政变完整版,新三国司马懿政变视频

    第一,夏侯玄消息被封闭夏侯玄虽然说带领着十万大兵,可是他毕竟不在城里,这十万兵都在长安成的外围,城里发生了事情,没有皇帝的命令和大将军曹爽的兵符是不能调动军队的,而司马懿发动政变在城里,兵符又在曹爽的身上,把曹爽一活捉,谁也不会给他去传达命令,夏侯玄没有命令,消息封闭,所以这十万大兵跟摆设一样,没动

  • 赵国换了件衣服就变强了?真实的胡服骑射,没有书上写得那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var1]就如故事的主人公,赵武灵王赵雍不鄙弃胡人,反而认真学习胡人军队的优点,以此来改善自己军队的弱点。从前听故事的时候,便知道赵雍是个军事天才,能够能够说一不二,迅速改善士兵服饰问题。可随着年纪渐长,逐渐才懂得胡服骑射这个故事,远不是课本上看的那样简单。[var1]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一

  • 空城计,诸葛亮在城楼上抚琴焚香,为什么司马懿没有一箭射下来?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空城计诸葛亮为什么能骗过司马懿,司马懿抚琴,诸葛亮空城计真实情况

    首先,诸葛亮是处于攻势。他出祁山,攻北魏,但不想被马谡失了街亭,不得已退兵。在司马懿攻到西城时,诸葛亮身边只有两千余人的兵力,而司马引兵十五万。《三国演义》在这里的描写是”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我觉得非常好,这句话点明了魏军与蜀军交战时的心里状态。诸葛亮初攻

  • 大秦赋:吕不韦连续两次失策,一次看错了赵偃,一次小看了她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大秦赋吕不韦偷笑镜头,大秦历史人物吕不韦,赵高与吕不韦的关系

    《大秦赋》自热播以来,备受好评。由段奕宏饰演的吕不韦更是展现出了其慈眉善目,同时又老奸巨猾的商人本色。不得不说,吕不韦幽默的谈吐,和他那张永远和颜悦色的面孔着实吸粉不少。何况作为丞相的他,一直一心一意地为大秦和秦王做各种谋划。因此这个角色在剧中也是难得的有着大格局的正面人物。[var1] 吕不韦从一

  • 他刀法箭术堪称双绝,射退关羽,砍杀妙才,死因却令人哭笑不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五虎将关羽真实死因,十大箭术,历史上的黄忠箭术真的那么高超吗

    他,出道很早,成名很晚。他刀法过人,箭术更是顶级。他,武力值神秘莫测,有人认为他若年轻十岁足以轻松败关羽,也有人认为他的武力值几乎可以和吕布相抗衡,但同样也有人认为他的武力没有那么高。总之,他的武力和年龄成为被争议不断的话题。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个三国第一老将——是的,单论老将,他绝对是第一,而且

  • 大秦赋:他是大秦四朝元老,就连吕不韦对他也是恭恭敬敬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白起和王翦,但其实在大秦帝国中,还有一位四朝元老级的人物,他一样为大秦帝国立下了不朽的功绩-蒙骜。[var1] 蒙骜的一生前前后后共效忠了秦王朝四世: 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和秦始皇。要知道任何一位将军能够在四朝皇室的更换中都得以重用,这是十分罕见的,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

  • 三国最无耻的人,陷害赵云,气死大哥,脸皮比王朗还厚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最惨的武将赵云,老三国诸葛亮骂死王朗,王朗太史慈

    他的脸皮应该有多厚?夸张一点,拿锥子都戳不破,就算是射上几箭,也都是点事儿没有,而且这个人不光脸皮厚,还整天害人,无论是赵云,还是关羽都被他坑过,并且最后连大哥都被气死了,也弄得刘备亡国,但是他也是没有办法,毕竟这可是自己的大舅哥,而坏人能够做到这个地步也是绝无仅有了。既然说他脸皮厚了,我们就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