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国藩不敢称帝,原来是实力不济

曾国藩不敢称帝,原来是实力不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969 更新时间:2024/1/25 15:43:39

曾国藩,晚清最著名的中兴之臣,他创立的湘军集团一举剿灭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太平天国起义,暂时挽救了风雨飘摇中国的清王朝。当湘军攻克天京时,曾国藩为什么没有顺势一击,覆灭腐朽的满清王朝呢?

从思想根源看,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的典型知识分子,满脑子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具有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封侯拜相、光宗耀祖就是他的最高追求,因而其造反的思想动力不足。同时,曾国藩文士出身,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浸染,曾饱读史书的他深知,如果起兵造反,将会给黎民百姓带来更大的灾难,也会给虎视眈眈的英法列强提供更大机会。

从兵力对比看,湘军虽名义上有30万,但他的嫡系部队仅仅12万人,而且湘军连年在长江下游的富庶地区征战,昔日淳朴憨厚的三湘农夫,早已成了当兵混饭吃的老油条,早已不复当年之悍勇。大清王朝虽已穷途末路,却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广阔疆域尤其是长江以北地区依然拥有坚实的社会基础,京城附近有十余万八旗兵,在各地驻扎着近60万绿营,连番惨败后已经开始重新整训精练,镇村有大量防备捻军的团练,这都不是局限于东南数省的曾国藩可比。

从军队战力看,此时的湘军连年在长江下游的富庶地区征战,昔日淳朴憨厚的三湘农夫,早已成了以当兵为职业的老油条,战斗力明显减弱,早已不复当年之神勇。而在他们身后的中原地区,备受清廷倚重的蒙古亲王僧格林沁正率领大军在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南下。僧格林沁的军队以蒙古骑兵为主,曾经剿灭了林凤祥李开芳的北伐军,并在第二次大沽口之战与英法联军较量,战斗力非常强悍。

从集团内部看,湘军、楚军、淮军虽然同出一系,互为声援,但基本是各自为战,各级将领和基层官兵之间并没有十分亲密关系。在湘、楚、淮三巨头中,曾国藩和左宗棠已经渐生嫌隙,李鸿章虽然表面对曾国藩十分恭敬,但从后来追剿捻军的战况看,也仅仅停留在表面,淮军各部对曾国藩敷衍应付以致追剿失败,不能不说受李鸿章影响。

更多文章

  • 西辽皇帝耶律大石在消灭十万穆斯林联军后,为什么没有继续西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耶律大石,辽末契丹贵族,生于幽州,自幼精通古籍经典,进士出身,善骑射,弓马娴熟,可以说这是一个既会舞文也能弄棒的文武全才,在大辽的贵族里那也是了不得的存在。辽末年天祚帝在位之时,东北的女真兴起,北宋也来占便宜,落井下石,耶律大石带领愤怒的辽南京(今北京)军民想开了挂一样的把宋朝十几万大军打得落荒而逃

  • 她才是历史上的长公主,乾隆姐姐,雍正的皇长女,生母却不是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记载,雍正总共有四个女儿,其中最大的女儿就是嫔妃宋氏生下来的孩子。宋氏不是在雍正登基以后选上来的妃子,她是雍正还是皇子的时候就被选上的,当时每个皇子在成婚前或者在娶福晋的时候。皇帝就会给他们选一些妾室,而当康熙皇帝在给还是皇子的雍正选妃子的时候,就选择了宋氏。其实宋氏的出身不好,但是可以当个皇

  • 明朝初年,朱棣等众皇子为何得以掌握精锐军队指挥权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棣和12皇子关系,明朝朱棣起兵原因,明朝朱棣时期的将军

    朱元璋为了维持朱家王朝的长治久安,屡兴大狱,滥杀功臣,以至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内无出谋划策之良臣,外无能征惯战之骁将。同时,太祖封王建藩,以屏帝室,造成尾大不掉之势。对功臣宿将渐起杀心朱元璋即位之后,一方面,他希望“代天理物,威炳自操。”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他觉得,诸开国元勋是他的绊脚石。朱元璋戎马

  • 大儒黄宗羲为父报仇,锥刺魏忠贤党羽,崇祯赞叹:忠臣孤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黄宗羲简介,黄宗羲个人资料,黄宗羲经世致用

    黄宗羲是学术大家、教育家和思想家,学富五车,见闻广博,与顾炎武和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他一生著作等身,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鲜为人知的是,黄宗羲并非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他手持铁锥,为父报仇,更是在历史上留下一段荡气回肠的英雄传奇!黄宗羲的父亲名叫黄尊素,是“东林七君子”之一。天

  • 工程队无意挖出两具巨棺,震惊了考古界,有人猜测和建文帝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经过文物部门的调查核实,这是两具用“三合土”制作的棺椁。两副棺椁应该为夫妻墓葬,此次发掘的棺椁较小,只有约一吨重,较大的棺椁约为五吨重,体积约为小棺椁的两倍。根据这两座“三合土”墓葬制作的形状,初步推断,属明代时期的墓葬。并还断定,以“三合土”为外椁的这两个墓葬,在“三合土”椁内必然存在有棺木。按照

  • 曾国藩的湘军是如何挑兵选将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1853年,丁忧在籍的曾国藩奉旨办理湖南团练,创立湘军,征战11年最终镇压了太平天国革命。曾国藩以一介书生从戎,历经磨难,最终以儒生为将,农夫渔民为兵,练就了闻名天下的湘军。但是湘军成军之初,仅1.7万人;全盛时期也不过12万人。与它的主要对手太平军动辄数十万人的规模根本无法相比,但两军交战,同样有

  • 明朝中期规模最大的起义,波及8省,正德皇帝调边军平乱!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提到明朝时期的起义,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明末李自成和张献忠起义,前者甚至攻入北京城,推翻了明朝,但鲜为人知的,在他们之前,明朝也爆发过一次声势浩大的起义,义军转战八省,给明朝造成沉重打击,这就是正德年间的“刘六、刘七起义”。刘六本名刘宠,刘七本名刘宸,兄弟两人是河北文安县人,出身贫寒,无法维持生计,就

  • 为何双方都围绕天京布局兵力占优的太平军反而败给湘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湘军攻破天京有多惨,陈玉成不死湘军能打下天京吗,为什么湘军要攻打太平天国

    太平军于1853年春攻克南京,面临西征、北伐、东进三个方向的战略选择。太平天国前期,向北向西不向东当时,东南沿海有小刀会到处起义响应,兵锋正盛的太平军完全可以挥师席卷苏、浙、上海等富饶之地。但当时的全军统帅东王杨秀清决定避免与占据上海商埠的外国军队发生冲突,命令太平军东线以镇江为界,尽量争取以上海为

  • 从“一田二主”到“一田多主”,宋朝永佃制如何在继承中发展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一、统治阶级大力鼓励农业发展,缓解私有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紧张关系,奠定了永佃制度产生的基础自宋王朝建立以来,统治阶级就大力鼓励农业的发展,颁布了大量的措施鼓励国家农业的发展,其中有一项重要的政策就是允许人们开垦荒地。这些原本没有主人的土地被开垦出来,促进了宋代土地私有化的进程。后来,土地私有化程度越来

  • 讽刺和珅坐着冲天炮竹升迁的江西巡抚,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四十一年,是和珅飞黄腾达的一年,是名副其实的“和珅年”。在这一年之内,得到乾隆宠信的和珅屡获升迁:二月,升任命户部右侍郎;三月,升军机大臣;四月,总管内务府大臣;八月,任镶黄旗满洲副都统;十一月,任国史馆副总裁,赏一品朝冠;十二月,任总管内务府三旗事务,赐紫禁城骑马。其中,紫禁城骑马是极为难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