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守城最强的五位大将,司马懿位列第四

三国守城最强的五位大将,司马懿位列第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195 更新时间:2024/2/10 2:18:01

在这几十年间的大小战事中,涌现出很多名帅猛将。

孙子兵法云: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面对比自己还强大的敌人,守住城池就是胜利。

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三国守城最强的四位大将。

5、文聘

文聘是一位被低估的三国猛将。

文聘原本是刘表的部将,后来刘琮投降曹魏后,曹老板亲自去见文聘,才招降文聘。

虽然曹老板之前从没见过文聘,但他一直都很欣赏文聘的忠义和能力。

文聘归降曹魏之后,曹老板让其继续负责江夏方面的军务工作。

文聘镇守江夏堪比张辽镇守合肥,简直就是牢不可破,对孙吴都造成了很大的阻力。

226年,孙权率兵五万包围文聘,文聘的守军不足一万。

但文聘善守,利用地形,利用战法,孙权久攻不下,只得撤退。

孙权在撤退时,反被文聘带兵追击,东吴士卒被打打得大败而逃。

不过关于这一处史载,在《魏书》的记载略有不同。

话说孙权来攻,刚好下大雨,江夏城栅很多都坏了,需要赶紧修补,但大兵压境,修补又来不及。

文聘就忙令城中人全部躲起来,而自己则在府中睡觉。

孙权来到城外,见城中如此异常,对他部将说:“听说文聘是曹魏的大忠臣,所以才让他镇守如此重要的城池,而今我大军压境,他却默然不动,如此情况,若不是他早有阴谋,那就是必然有援军。”

孙权害怕,不敢轻易进攻,竟领兵退去。

4、司马懿

司马懿是三国有名的防守大将。

诸葛亮后面几次兵出祁山时,都是司马懿坐镇曹魏边境,防御诸葛亮。

司马懿也的确防守住了诸葛亮的进攻,诸葛亮每次都是打到粮草不足后退兵,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战功。

那为何把司马懿放在第四位呢?

因为司马懿的曹魏兵力是诸葛亮的四五倍有余,粮草也远比诸葛亮的多。

司马懿拥有如此充足的资源,却不敢主动进攻诸葛亮,只能被动防守。

这也说明,诸葛亮完全压制住了司马懿。

司马懿仅有的一次在诸葛亮退军时追击蜀军,却被蜀军埋伏,曹魏三朝老将张郃被乱箭送到了西天。

司马懿的防守,就是简单的避而不战,消耗诸葛亮的粮草。

诸葛亮没有粮草了,只能撤军。

司马懿一旦按捺不住,要跟诸葛亮正面打,那他就赢不了。

3、陆逊

陆逊,东吴大都督,个人认为陆逊实力不亚于周瑜。

221年,关羽命丧东吴之手后,刘备不顾诸葛亮、赵云等文武群臣的劝谏,执意率领大军征讨东吴。

孙权则拜陆逊为大都督,统领东吴三军,迎战刘备。

陆逊知道东吴步军战力不如蜀军,所以他一直坚守不战,诱敌深入。

蜀军开始时兵峰强劲,势如破竹,但在陆逊的顽强防守下,双方逐渐形成对峙相持之势。

任由蜀军如何挑战,陆逊都坚守不出。

陆逊就这样防守了有半年之久,直到他找到了蜀军的破绽。

刘备军为了避暑,扎营树林中,陆逊抓住战机,火烧连营七百里,一把大火烧毁了蜀汉争霸天下的雄心壮志。

陆逊的防守反击,堪称惊艳。

2、郝昭

郝昭,曹魏著名将领,少年时就多次立下战功,在司马懿的举荐下当了曹魏的将军。

228年,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在街亭击败马谡,诸葛亮粮道已断,只好撤军。

但曹真认为诸葛亮下一次肯定会出兵攻打陈仓,于是派郝昭驻守陈仓。

果然,曹真的眼光不错,229年初,诸葛亮率领蜀军攻打陈仓。

诸葛亮率领的蜀军有三四万人,而郝昭守城的士卒只有一千多人。

但郝昭硬是凭借地形优势和自己出色的指挥能力,守住陈仓20多天,让诸葛亮寸步未进。

诸葛亮想尽了办法也打不下陈仓城,后曹魏援军赶到,诸葛亮只能撤军。

郝昭跟诸葛亮的兵力差距很大,但也不能因此小看诸葛亮。

因为陈仓是座小城,诸葛亮的优势兵力也无法全面铺开。

1、曹仁

曹仁,曹魏麾下内姓第一将,个人认为他也是三国中的守城第一将。

曹仁的防守,已经不是战役层面,而是上升到了战略层面。

曹操平定吕布时,曹仁防守句阳的刘何;

曹操官渡战袁绍时,曹仁防守在一边蠢蠢欲动的刘备;

曹操赤壁大败后,士气低落,曹仁守卫江陵,阻拦周瑜的乘胜追击;

曹操攻打西凉马超时,曹仁防守西凉的另外两个诸侯田银、苏伯。

曹仁永远是曹操身边最强的铁卫,有了曹仁铜墙铁壁一样的侧翼防守,曹操才敢在前线大展手脚。

曹仁经典的战役防守应该就是樊城守关羽。

无论关羽如何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但就是打不下襄樊。

心为气城,兵为城城,心固则气固,兵固则城固。

曹仁之守樊,郝昭之守陈仓,皆是也。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孔子-权谋大师的帝王御人之术,为何无人赏识,死后却成为圣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御人之道,御人之道与驭人之道,孔子八大经典智慧

    孔子这个人出生的时候,相貌就很奇特,他的头顶凹陷,长相非常怪异,所以父亲给他取名为孔丘。[var1]一、孔子小时候,家里很穷,经常挨饿,社会地位低下,所以,他梦想出人头地,想脱离现实环境。于是,他寻找高人拜师求学,当时老子的名气最大,孔子不辞辛苦,走了几天的路程,去向他求教。老子对对孔子说:“我听说

  • 历经曹魏三帝的猛将,硬战马超张飞,死后司马懿为他抬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司马懿马超背景故事,马超司马懿cp同人文,司马懿抬棺原版视频

    魏蜀吴三国以曹魏的实力最为强大,这与曹操麾下有一群能征善战的武将有很大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曹操麾下的一员猛将,他历经曹操、曹丕、曹叡三帝,战功卓著。这位曹魏猛将后来战死沙场,但他的死因也成了千古谜团。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曹魏大将,就是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三国演义的形象三国演义的张郃算不上绝顶武将,

  • 中国历史上最大胆的西征,刘邦如何用5000人灭亡强大的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邦为什么能打败秦国,刘邦怎么灭秦国的,刘邦如何打败秦国

    [var1] 引子: 秦朝末年,起义遍地。楚怀王与各位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他派出了两路军,一路向北救援赵国,由宋义带队,兵力为五万楚军精锐。后宋义被项羽所杀,项羽成为北路军统帅。还有一路是西征军,由刘邦统帅,战略目标是入武关,直取咸阳。这路人马的任务艰巨,但所分配的兵力着实太少,主体是刘邦的五千沛

  • 三国死得最可惜的绝世名将——他们不死,能否改变历史格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在《三国演义》中,有许多英雄人物和广为流传的话,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他们留下的一段段传奇故事。将军最好的宿命也许不是解甲归田,而是在最壮烈的战斗中战死沙场。但是三国中有几位绝世名将,死的非常可惜,如果他们不死,也许可以改变历史的格局。1、周瑜三国演义结结实实的黑了周大都督

  • 一代战神吴起:明明智勇双全,为何会“人人恨”最终被乱箭射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吴起为什么被箭射,吴起耿文忠,吴起刘天才视频完整版

    [var1]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春秋战国时期人才辈出犹如过江之鲫,除了诸子百家在思想文化上对后世影响深远,一些璀璨的将星在那个时代也绽放着自己的光彩。 一代战神三易其主早年的吴起还是一个默默无名的富家子弟,为了给他谋个一官半职,本是富户的吴家散尽家财,但仍然没能为吴起谋个一官半职,吴家倾家荡产为

  • 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究竟因为啥?只是害怕她将来后宫干政?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这让当时的群臣更是唏嘘不已!皇上这是担心当年的吕后专权再次降临到他儿子的身上啊!因为当时的太子刘弗陵年仅8岁,将来登基后,钩弋夫人难免会以太后身份干涉朝政,这样的理由,让当时的朝臣也十分信服。然而,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难道只是害怕她将来干涉朝政吗?大错特错!说到汉武帝的宠妃钩弋夫人,她本是太监之后,

  • 假如孙权不偷袭荆州,关羽单抗曹魏,耗不赢?单抗东吴,打不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网上聊三国,三国迷们基于已出现的历史事实能聊得热火朝天,基于猜测的未知历史事件同样也能聊得热火朝天,聊天聊天,天都不知道的事大家也能侃。“假如孙权不偷袭荆州?”是其中一个比较能聊的话题,本文也就此问题侃一侃。展开的问题是: 假如孙权不偷袭荆州,关羽单抗曹魏,能拿下襄、樊吗? 假如孙权不偷袭荆州

  • 一代名相,一句话就促成了秦国一统天下结局,为何他自己没能看到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国一统天下谁功劳最大,秦国一统天下完整版,白起死后多久秦国一统天下

    [var1] 范雎 范雎是战国时期魏国人,自幼家境贫寒。但范雎却不甘于平庸,立志要干出一番事业来。可他在魏国却一直没能得到重用,空有一身才华却难以施展。范雎也曾周游列国,希望能找到自己的伯乐。但最终也没能成功找到,无奈之下,他只能回到魏国,成为了魏国中大夫须贾的门客。直到魏王命须贾出使齐国,范雎才有

  • 三国时期,战死沙场的名将有哪些?谁最令人惋惜?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一、华雄华雄(?-191),东汉末年董卓部下的武将,为董卓帐下都督。公元191年,关东诸侯联合讨伐董卓,董卓派大将胡轸统率华雄等进攻时任长沙太守的孙坚,结果被孙坚大败,华雄在此战中被孙坚枭首。二、颜良颜良(?~200年),东汉末年袁绍部将。颜良性格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为一夫之勇。公元200年,曹操

  • 子路为何会被砍成肉酱?因为他在战斗前,做了孔子教他的一个动作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孔子是怎么收服子路的,孔子让子路低头弯腰的故事,孔子为什么教导子路知之为知之

    孔子的弟子七十余人,大部分都是儒雅淡然的翩翩公子。不过,有一位与孔子仅相差九岁的弟子,却是一个江湖莽汉。他就是子路。[var1]子路早年曾是街头混混,后来他遇到了孔子,受到了点拨。决心远离江湖,跟随孔子学习儒家思想。可是,即便一直跟随孔子学习,他身上的那股英雄豪气也从未消失。经常在孔子身边行侠仗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