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记者获悉,在商丘市睢阳区宋国故城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大片桑树枝及东周水井。
[var1]
白鹏摄
据了解,宋国故城是中国历史上两周时期的宋国都城遗址,面积约10.5平方公里,是最后一个被考古发掘找到的两周时期的大诸侯国都城。2021年5月20日,宋国故城考古发掘启动,这是继上世纪90年代中美联合考古队在商丘地区进行考古田野调查和考古发掘之后,正式开展的豫东大型考古勘探发掘项目。为保护文物本体不受雨水侵袭,宋国故城考古发掘项目在今年7、8月份暂停发掘,转入防汛工作及室内资料整理阶段,于今年9月重新开启。今年6月底开始,考古人员在城墙夯土墙发现近200平方米的桑树枝及少量柏树枝,且树枝保存较为完好,纹理结构清晰。经过鉴定,大面积的树枝约为宋代遗存,主要用于城墙地基的保护。
[var1]
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
据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岳洪彬介绍,近200平方米的树枝之所以在地下保存较好,与当地的地质结构是分不开的。树枝一直被封存在地下10米深处,现在这里从地表以下2米左右就有地下水,整个这些桑树枝被封埋在水里面,再加上黄河泛滥时候淤土里面的渍泥土、红胶泥土起到很好封护作用。
[var1]
白鹏摄
在考古挖掘过程中,考古人员还在桑树枝下方发现了一处水井。经过对水井包含物及周边文物的年代鉴定,分析为东周时期的遗存,由此也可以证明这座城至少在东周时期就已经使用。下一步考古人员将开启宋国故城东南门的考古发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