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成祖朱棣对太子朱高炽多方防范,为何从永乐15年开始逐渐放松

明成祖朱棣对太子朱高炽多方防范,为何从永乐15年开始逐渐放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244 更新时间:2024/1/27 16:09:54

朱棣与其长子朱高炽是明朝的第三任和第四任皇帝。朱高炽是朱棣的嫡长子,也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册封的燕世子,其继承权本来是毋庸置疑的。

不过由于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了侄子建文帝的江山,得国不正,因此心中始终惴惴,加上天生多疑的性格,对可能威胁自己皇帝宝座的人时刻提防、出手残忍。朱高炽身为燕世子、皇太子,是可以取朱棣而代之的二号人物,因此也成为了朱棣重点防备的人物之一。

永乐初期,朱棣百般不愿立朱高炽为太子

朱棣登基之初,虽然朝臣先后4次上书请求册立太子,但都被他以种种借口堂而皇之地拒绝。直到两年后的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四月,明成祖朱棣才正式册立长子朱高炽为皇太子。但册立不久,朱棣就规定:“凡百官朝谒东宫,偕进偕退,不许独留私见”,也就是禁止百官私自与太子见面。

此外,朱棣还抬高次子朱高煦以牵制朱高炽,行平衡之策。早在“靖难之役”时,骁勇善战的朱高煦率领骑兵屡屡充当关键先生,多次扭转战局,救援朱棣于危难,立下了赫赫战功,以至于朱棣曾亲口许诺:将来如果得了帝位,一定立其为皇太子。最终,皇太子归了朱高炽,但朱高煦也被封为汉王,而且享受的礼遇不仅大大高于普通亲王,也超过了皇太子。

永乐初期,朱高炽受到朱棣及兄弟的打压

永乐中期,朱高炽长期受到朱棣的打压,朱高煦等人也是一个接一个下绊子,最后朱高炽甚至“忧惧成疾”、面无人色,而朝臣们虽然心中同情,也不敢为其辩护。朱棣征战在外,还专门派人回来对留守监国的朱高炽强调:功臣犯罪、高级官吏的任免以及调拨将士等重大事宜,都需由他亲自过问并同意才行,此外,朱棣还安排人汇总朱高炽日常办公的情况,逐月详加记录,每件事都要因果俱全、毫无隐瞒地向其报告。

同时,一心想抢夺太子之位的朱高煦及其追随者,也充分利用朱棣对哥哥的猜疑,勾结朱棣左右的宦官散布谣言,中伤陷害,不断激怒朱棣关押和处死太子的东宫官属,以此来打击和削弱太子的势力。如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八月朱棣第二次北征回京时,朱高煦借太子迎驾来迟和奏疏措施上的失误而进谗言,导致辅助监国的大批官员被逮捕下狱,直到东宫首臣金忠“免冠顿首流涕,以连坐保之”,朱棣方才未加深究。

永乐后期,朱棣逐渐放权

这种情况持续到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终于出现了转机。咄咄逼人的汉王朱高煦因企图策划武装夺位,引起朱棣的警觉和愤怒,多亏了太子朱高炽涕泪力保,这才堪堪保住了朱高煦的亲王爵位,只是被削去两支护卫,遣送山东封地。到了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6年),朱棣第三个儿子、赵王朱高燧也因夺位活动败露而遭到严惩,这两人的离去,基本消除了朱高炽太子之位的竞争者。

此时,朱棣虽然依然动辄逮捕处置朱高炽的东宫官属,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长期重病缠身,多数时候已经不能临朝办公,不得不放权,“中外事悉太子处分”,“军机重务则令五府六部商议至当,启汝而行,不必奏来”。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7年)七月,在最后一次北征途中,朱棣感到十分疲惫和力不从心,对待臣说:“东宫历涉年久,政务已熟,还京后军国事悉付之。朕惟优游暮年,享安和之福矣。”

不久,朱棣在归途中病死于榆木川,朱高炽多年的太子终于苦熬成了皇帝。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他历经四朝,是乾隆最信任的人,乾隆甚至为了保他假装赐他毒药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人就是阿桂,阿桂的来历可就大了,他从雍正时期就入朝当官,一直到嘉庆才退下来,可以说是三朝大臣,但是很少有人提到这个厉害的大臣,阿桂的一生贯穿了乾隆的整个盛世,虽然在此期间乾隆没有什么大的麻烦,但是阿桂的存在让乾隆少了很多烦恼,而阿桂也是为数不多的让皇帝深深信任并且没有一点怀疑的大臣。就用一件事可

  • “靖难之役”的策划者,三教皆通,被世人称为“黑袍妖僧”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挥师南下,反抗建文帝朱允文的削藩措施,史称"靖难之役"。这是明朝历史上第一次统治阶级内部夺权斗争,最终燕王称帝,建文帝下落不明,大明格局发生根本改变。然而,这次战役的主要策划者,也是最大功臣的姚广孝,居然是一个和尚,人称"黑袍妖僧",他三教皆通,历史上却饱受争议,有人说,他和

  • 曾国藩不敢称帝,原来是实力不济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曾国藩称帝能成功吗,左宗棠劝曾国藩称帝,曾国藩 称帝

    曾国藩,晚清最著名的中兴之臣,他创立的湘军集团一举剿灭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太平天国起义,暂时挽救了风雨飘摇中国的清王朝。当湘军攻克天京时,曾国藩为什么没有顺势一击,覆灭腐朽的满清王朝呢?从思想根源看,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的典型知识分子,满脑子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具有

  • 西辽皇帝耶律大石在消灭十万穆斯林联军后,为什么没有继续西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耶律大石,辽末契丹贵族,生于幽州,自幼精通古籍经典,进士出身,善骑射,弓马娴熟,可以说这是一个既会舞文也能弄棒的文武全才,在大辽的贵族里那也是了不得的存在。辽末年天祚帝在位之时,东北的女真兴起,北宋也来占便宜,落井下石,耶律大石带领愤怒的辽南京(今北京)军民想开了挂一样的把宋朝十几万大军打得落荒而逃

  • 她才是历史上的长公主,乾隆姐姐,雍正的皇长女,生母却不是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记载,雍正总共有四个女儿,其中最大的女儿就是嫔妃宋氏生下来的孩子。宋氏不是在雍正登基以后选上来的妃子,她是雍正还是皇子的时候就被选上的,当时每个皇子在成婚前或者在娶福晋的时候。皇帝就会给他们选一些妾室,而当康熙皇帝在给还是皇子的雍正选妃子的时候,就选择了宋氏。其实宋氏的出身不好,但是可以当个皇

  • 明朝初年,朱棣等众皇子为何得以掌握精锐军队指挥权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棣和12皇子关系,明朝朱棣起兵原因,明朝朱棣时期的将军

    朱元璋为了维持朱家王朝的长治久安,屡兴大狱,滥杀功臣,以至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内无出谋划策之良臣,外无能征惯战之骁将。同时,太祖封王建藩,以屏帝室,造成尾大不掉之势。对功臣宿将渐起杀心朱元璋即位之后,一方面,他希望“代天理物,威炳自操。”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他觉得,诸开国元勋是他的绊脚石。朱元璋戎马

  • 大儒黄宗羲为父报仇,锥刺魏忠贤党羽,崇祯赞叹:忠臣孤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黄宗羲简介,黄宗羲个人资料,黄宗羲经世致用

    黄宗羲是学术大家、教育家和思想家,学富五车,见闻广博,与顾炎武和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他一生著作等身,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鲜为人知的是,黄宗羲并非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他手持铁锥,为父报仇,更是在历史上留下一段荡气回肠的英雄传奇!黄宗羲的父亲名叫黄尊素,是“东林七君子”之一。天

  • 工程队无意挖出两具巨棺,震惊了考古界,有人猜测和建文帝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经过文物部门的调查核实,这是两具用“三合土”制作的棺椁。两副棺椁应该为夫妻墓葬,此次发掘的棺椁较小,只有约一吨重,较大的棺椁约为五吨重,体积约为小棺椁的两倍。根据这两座“三合土”墓葬制作的形状,初步推断,属明代时期的墓葬。并还断定,以“三合土”为外椁的这两个墓葬,在“三合土”椁内必然存在有棺木。按照

  • 曾国藩的湘军是如何挑兵选将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1853年,丁忧在籍的曾国藩奉旨办理湖南团练,创立湘军,征战11年最终镇压了太平天国革命。曾国藩以一介书生从戎,历经磨难,最终以儒生为将,农夫渔民为兵,练就了闻名天下的湘军。但是湘军成军之初,仅1.7万人;全盛时期也不过12万人。与它的主要对手太平军动辄数十万人的规模根本无法相比,但两军交战,同样有

  • 明朝中期规模最大的起义,波及8省,正德皇帝调边军平乱!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提到明朝时期的起义,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明末李自成和张献忠起义,前者甚至攻入北京城,推翻了明朝,但鲜为人知的,在他们之前,明朝也爆发过一次声势浩大的起义,义军转战八省,给明朝造成沉重打击,这就是正德年间的“刘六、刘七起义”。刘六本名刘宠,刘七本名刘宸,兄弟两人是河北文安县人,出身贫寒,无法维持生计,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