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5年5000万两:明朝太监捞钱的水平,让人叹为观止!

5年5000万两:明朝太监捞钱的水平,让人叹为观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131 更新时间:2024/1/19 8:24:38

刘瑾是明朝著名太监,依仗明武宗宠信,一生作恶多端,罄竹难书,但他最擅长的还是敛财,据2001年《亚洲华尔街日报》报道:过去1000年全球最富的50人里,刘瑾赫然名列其中。

刘瑾有多少财产呢?按照《亚洲华尔街日报》的说法,从他家里共抄出黄金1200万盎司(大约37万公斤),白银2.59亿盎司(大约805万公斤),当然,这个数字有些夸张,不够准确。

据清朝赵翼考证较为详实的《二十二史札记》记载,刘瑾被抄家时有黄金250万两,白银5000万两,另有其它珍宝细软无数,同样是一个天数字!

刘瑾的钱是怎么搜刮来的呢?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1,索贿:

凡入觐、出使、升迁的官员都要刘瑾献上一笔钱,美其名曰“贺印钱”;到京城述职的地方官,每人也要献给刘瑾1000两-5000两不等的白银,不肯掏钱的就会遭到贬斥。

比如御史南金、大学士吴俨等人清廉正直,不肯行贿,都被贬回家乡,一位叫周钥的给事中,因为没钱行贿,最终被刘瑾逼得自杀。

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刘瑾令各地布政使送银子20000两,一些官员没拿不出这么多钱,只能向京城的富人借钱,明朝全国十三个省的都指挥使司和按察使司的正副职,也被刘瑾索要每人5000两白银。

刘瑾贪婪狡猾,往往将贿款几万两说成几“方”,几千两说成几“干”,直到现在有些地方还保留这种说法。

当时1000两白银的购买力大致相当于今天40万人民币,可见,仅索贿一项,刘瑾每年就能将一笔巨款收入囊中。

2,卖官鬻爵:

刘瑾将各级官职明码标价,公然售卖。拿到钱之后,刘瑾只要在小纸条上写下“某授某官”,吏部就会立即照办。

内阁刘宇焦芳、礼部尚书张彩、兵部尚书曹元等人,都是刘瑾卖官的帮凶。

3,赎罪:

明朝赎罪制度和清朝的“议罪银”有些相似之处,只要犯罪的官员缴纳一定的罚款,就不会被追责。

明朝赎罪制度起源洪武年间,明太祖认为:“六卿贵重,不宜以细故辱。命以俸赎罪。洪武三十年制定了赎罪事例:“凡内外官吏,犯笞杖者记过,徒流迁徒者”,可以“俸赎之”。

明初官员的俸禄是大米,因此罚俸即是罚米,如明太祖规定:犯死罪者纳运米一百石,自备口粮三十石可免死。

赎罪制度的出发点是好的,对犯罪者、统治者都有好处,但到了刘瑾这里,这项制度成了他疯狂敛财和打击异己的一种手段。

官员被罚的米,有相当数量折银落入刘瑾及其党羽的私囊。史书记载,仅正德三年九月,就有一百四十多名官员被罚米,甚至出现“文武官罚米者,鬻产不能偿”的局面。

可见,刘瑾在赎罪制度方面,也能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

除了以上三种手段外,刘瑾还增加各地银矿的税收、清查户部账目、清查军屯田亩等,有些事情尽管对明朝有些积极意义,但无人敢于监督和约束的“立皇帝”刘瑾,自然乐此不疲地将大笔白花花的银子收入自己的小金库。

正德五年,权倾一时的刘瑾以涉嫌造反的罪名,被凌迟处死。刘瑾“乘木驴往来剐于东、西市“,整整被割了三天,共3357刀,随后被斩首示众。

刘瑾受刑时,围观者人山人海,凡被刘瑾迫害的人家,都出钱买从他身上割下的一小片肉,回家祭奠被他害死的家人。

参考资料:《明史·卷三百十四》、《明通鉴》、《明史纪事本末》

更多文章

  • 清朝此王爷,多次请求处死亲生儿子,最后终于如愿以偿,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范疆张达被处死,康熙死前为什么要处死两个儿子,陈承瑢为什么被处死

    明末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代善封贝勒不久,嫡福晋李佳氏为他诞下一子,这个儿子就是硕托。硕托很小的时候,生母李佳氏便因病去世。父亲代善很快娶了继福晋叶赫那拉氏。从此,硕托的不幸开始了。叶赫那拉氏一直视硕托为拖累。她生下儿子萨哈璘后,更是视硕托为眼中钉肉中刺,在代善面前多次数落硕托的不是。代善因宠

  • 从明朝各时期的监国事件,探究明朝的监国制度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一、明朝以前的监国制度发展早在西周时期中国就出现了监国制度,西周时期,周王室会选取部分亲信下派到分封的各个诸侯国,代替中央王室监视诸侯的动向,用这种方式来加强对诸侯国的控制,防止诸侯分裂割据。这种“监国”和后世的监国并不是同一概念,历史上的监国普遍解释为君主外出,太子代替皇帝治理朝政。三国时期也有多

  • 此人号称乾隆的七代孙子,每年都要做几天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乾隆皇帝后代一览表,乾隆的第几个儿子当了皇帝,乾隆是康熙的儿子还是孙子

    据说,他出身于吉林,自称是乾隆王的后裔,是第七代子孙。但是如今我们中国离清朝已经过去200多年,他的话无从考究,所以就引起了大家的热论,很多人纷纷质疑他的身份的真假性。又有人问他,如果他是皇族的后裔,家里一定会有许多价值连城的宝贝珍品吧!不过说来,他出生的吉林,以前清朝时期那个地方的确是满族的原来居

  • 被誉为“古今第一战具”的火器,为何在明朝时期从鼎盛走向没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火器发展历程,明朝火器专家赵士祯,明朝火器万人敌

    但在西方人对于兵器发展革新产生飞跃与进步的时候,中国人却因为思想上的反差,不见没有进步,反呈现出倒退的迹象。明朝的时期,中国对火器的生产和应用的程度上大大超过了之前的历朝历代。“本朝以火器御虏,为古今第一战具”然而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来形容整个明朝火器的发展一点也不为过。明朝的火器技术也在发展中

  • 明朝皇帝姓朱,明朝人怎么称呼猪呢?敢不敢吃猪肉?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这就是“国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回避帝王的名字,如果遇到非要提不可,一般就用下面几种情况:用同义字或者近义字来替代;用同音字来代替;将这个字隔过去不写等等,举几个例子,避宋太祖赵匡胤讳,“匡”字少最下面一横;避汉高祖刘邦的讳,“邦”字改为了“国”。可是朱元璋的姓氏却非常巧合的和“猪”相对。所以更是要

  • 战神白起骁勇善战,戎马一生,赵匡胤:此等狂徒,也配进武庙?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开元年间,战功显赫的白起作为姜子牙的陪祀被供奉于庙内,与韩信、诸葛亮、张良等人被称为武庙十哲,被历代后人祭祀供奉。但随着时代的不同,文化的变迁,后人对白起的认知和评价也是褒贬不一的。白起是战国时期的秦国人,他是有名的将领,是战国的第一大将。他把一生都奉献于秦国的统一大业上。三十多年来,白起作战深谋远

  • “易风俗”与“守本位”二者兼备,朱元璋如何通过戏曲正礼法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元璋礼仪要求,正礼,朱元璋套路最深的一招

    “洪武初年,亲王之国,必以词曲一千七百本赐之。”明代建立之初,太祖朱元璋从元代的覆灭中汲取经验。为了巩固明代政权,太祖采取通过戏曲进而实行反“胡俗”的政策,以正礼法。洪武初年,在分封的亲王前往封地之前,赐之千余曲,因此得名“洪武赐曲”。在实现统一后,太祖更是不遗余力的推行反“胡俗”的政策,从诏书,诰

  • 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虽养大了努尔哈赤这只猛虎,但不失为一代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李成梁简历,李成梁祖籍,刘慧敏李成梁结局

    李成梁是明朝后期的著名将领,少年时代就英毅骁健,大有将才,后来加入了辽东地区的明军,因屡建战功一直升迁到辽东总兵,使素来为蒙古各部轻视的辽东边兵“军声始振”。据《明史》本传记载:李成梁“镇辽二十二年,先后奏大捷者十”屡次击败扰边的蒙古骑兵当时,正值边备废弛之秋,蒙古骑兵不时越境侵扰,李成梁莅募四方健

  • 康熙的这个大儿子,很少有人知道,软禁26年,却偷偷留下29个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康熙的第13个儿子,康熙的最小的子女,康熙的晚年有几个子女

    因为前面四个皇子的早逝,儿子中排名第五的胤禔就被称为皇长子,也就是大阿哥,我们都知道古代皇位的继承都是长子或者是贤能者得之,这位大阿哥的出生没有那么高贵,庶出之子,而二皇子胤礽的生母是高贵的皇后,贵族之后,再生二皇子的时候不幸难产过世,康熙悲痛万分将胤礽立为太子,作为大哥的胤禔因为出生比自己的弟弟差

  • 这支军队入侵清朝,要回国被国王拒绝,因为这件事觉得他们丢脸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清朝女性犯人照片,清朝最可怕的100张照片,英军入侵清朝真实情况

    当时尼泊尔就是这些小国家之一,尼泊尔看到我国在列强面前低了头,也就想学他们走扩张道路,于是他们就把目光放到了清朝,但是他们还是没有胆子直接向大清提要求的,所以他们只敢组织军队在西藏的边界进行小型的骚扰活动,因为他们认为大清是无暇顾及他们的,再者山高皇帝远,他们欺负欺负西藏地带的百姓也不碍事。西藏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