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文公重耳的“五贤”及其后代结局?

晋文公重耳的“五贤”及其后代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268 更新时间:2024/2/3 4:48:01

文/魁说历史

导语:大型历史剧《重耳传》即将播出,讲述了在春秋时期时局动荡的背景下,一代霸主晋文公以信治国,以义待士的复国传奇。晋文公重耳是春秋继齐桓公之后的第二位霸主,一生命运坎坷。因骊姬之乱他从43岁开始流亡各国,流亡长达19年,直到花甲之年62岁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晋怀公,自己当了国君。

流亡的这19年,重耳遇到了很多艰难险阻,有时连饭都吃不上,有时被人追杀,可再苦再难,他的团队“五贤”一直跟随者,不离不弃,替他遮风挡雨,披荆斩棘。那么重耳回到晋国,是怎么报答他的团队“五贤”的?“五贤”及其后代的结局又怎么样?

重耳流亡小分队的“五贤”分别为赵衰、狐偃、贾佗、先轸魏武子。下面按这五人的贡献依次介绍。

[var1]

1、赵衰,就是赵成子,后勤部长,和重耳是连襟。

赵衰[cuī],大家是不是和小编一样读错,读成[shuai]了。重耳一伙吃的、喝的、穿的都是赵衰掌管的,流亡小分队名副其实的后勤部长。赵衰和重耳从小一起长大,流亡到了重耳娘家翟国的时候,他俩分别娶了翟国的一对姐妹花,所以,这两个人还是连襟。赵衰不但保障后勤,还负责把安于享乐的重耳叫醒,继续革命。在齐国时,重耳安于现状,不想复国,就是赵衰把他灌醉拉走的。

结局:晋文公回国,赵衰任上卿,封原地。晋襄公六年(前622年),赵衰去世。赵衰战国时期赵国的祖先。

[var1]

2、狐偃,晋文公重耳的舅舅,心灵鸡汤大师

作为重耳的舅舅,狐偃跟随重耳流亡时已经60多岁了,重耳的首席谋士,在重耳灰心丧气时,鼓励他。在流亡途中,重耳一行经过卫国,饥饿难耐,于是向种地的农民乞求食物,农民却给了他土块,重耳大怒。狐偃给重耳喝了一碗心灵鸡汤,说:“农民献土,说明公子要得到土地啊,重耳大喜。”

结局:狐偃帮助晋文公成为霸主,狐偃为上军将,是晋文公的首席谋士。他的儿子狐射姑扶植公子乐失败,被赵盾追杀,逃亡北狄和潞国,最后死在潞国。

3、魏犨,即魏武子,一介武夫,负责重耳一行的安全。

魏犨只是一介武夫,基本就是靠拳头吃饭,在流亡小分队中扮演重耳保镖的角色。

结局:魏武子没有得到重用,只是被封为大夫,他的子孙后来很厉害,最终和韩、赵瓜分晋国。魏武子就是后来魏国的始祖。

[var1]

4、先轸,军事家,晋文公霸主地位的支柱。

先轸,春秋时期晋国名将、军事家。打败了当时晋国霸主的绊脚石楚国和秦国的城濮之战和崤之战,都是先轸指挥的。

结局:先轸冒犯了晋襄公,感到自责,遂发动自杀性攻击,以死明志,可悲可叹。公元前596年,先轸的后代先榖犯了罪而逃奔狄国,并且阴谋伐晋,最终被灭族。

5、贾佗,记载很少,活得时间最长。

史书只是记载着,贾佗是晋国公族,很有学问还谦谦有礼,像兄长一样辅佐重耳。

结局:一直到重耳的孙子晋灵公当政的时候,贾佗还担任太师。

[var1]

总结:重耳流亡小分队,赵衰和魏武子分别为赵国、魏国的祖先,由此可见,三家分晋,从这时候就奠定了基础。赵衰和魏武子跟随重耳流亡19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更何况,他们功勋卓著。在重耳流亡小分队中,赵衰是后勤部长,掌管大家的吃喝;狐偃是首席谋士,指点迷津,出谋划策;魏武子是保镖,护卫重耳一行的安全;先轸是杰出的军事家,为后面争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贾佗是重耳的长者,严格执行重耳的命令。

[var1]

没有流亡小分队,就没有秋第二位霸主重耳。当然,这个流亡小分队不只这五个人,还有颠颉、介子推、胥臣等贤才。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汉武帝宠妃赵婕妤,她的宫殿为何叫“钩弋殿”,只因一个生理缺陷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史记正义》引《括地志》:"少好清静,姿色甚佳。"这座宫殿早已找不到了。尽管它的“形”消失了,可“神”仍然存在着,而这里所说的“神”便是在它的身上产生过的这些桥段。它到底是谁?题目里早已给大伙儿写了汉朝钩弋殿!“钩弋”?这听起来并不是一种金属材料吗,为什么会有宫殿取此类大老粗的名字。实际上有关“钩弋

  • 妒忌真要命:著名统帅庞涓伤害好友师弟最后却毁了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var1]当年魏国国君魏惠王以优厚待遇招求天下贤才时,庞涓耐不住深山学艺的艰苦与寂寞,决定下山,谋求富贵。而孙膑则觉得自己学业尚未精熟,还想进一步深造;另外,他也舍不得离开老师,就表示先不出山。于是庞涓一个人先走了。临行,他对孙膑说:“我们弟兄有八拜之交,情同手足。这一去,如果我能获得魏国重用,一

  •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草船借箭,但历史上不是诸葛亮,而是这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演义诸葛亮草船借箭,三国演义草船借箭诸葛亮立军令状,为什么诸葛亮草船借箭不用火箭

    罗本一部《三国演义》,把诸葛亮描述成了“神”。罗本笔下的诸葛孔明:多智近妖,神机妙算,简直有鬼神不测之术。但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一位精于内政而不太擅长军事奇谋的管理人员。罗本在《三国演义》里把“草船借箭”这一幕描述的惟妙惟肖,子敬简直被孔明戏耍的不行不行的,以为船快要反了,子敬趴在舱内的地板上附着身

  •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五大刺客排行榜,高渐离排第五荆轲没有进前三!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var1]中国早期的刺客,其行刺动机较为单纯,往往因感激委托人的恩德而去行刺,因此带有一些侠的气息。秦朝以后的刺客,行刺动机多为金钱、名声、仇恨、政治等各类原因。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古代中国五大著名刺客排行榜。[var1]第五名高渐离:比荆轲更悲壮[var1]高渐离是荆轲的好朋友,秦王因为高渐离击筑

  • 选官用人之策:“功臣政治”到“贤臣政治”,稳定汉朝统治的基石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朝选官制度一览表,汉朝和唐朝的选官制度和用人标准,汉武帝时期选官措施

    这本是一桩赏识人才,不忘恩惠的好事,但也正是因为这一政策的实施,导致居于庙堂之高的人全都是一些创业的功臣或者是那些功臣的家人,这朝堂上的政治局面也就变成了“功臣政治”。由此一来,对于刚开朝还不稳定的汉朝,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大社会问题,朝廷用人问题。朝廷的可用人才日趋贫困,而且

  • 假如孔子掌控了战国七国中的任意一个国家,历史会如何演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战国时期孔子是哪国的,孔子是春秋人还是战国人,孔子在战国影响

    [var1]乱世之时,兵家、法家、纵横家是让国家生存下去的保障。而治世之时,内法家外儒家是让社会稳定的基石。战国时期,是群雄割据,互相征伐的时期,这时候,讲究所谓的“礼仪道德”是自取灭亡的节奏。比如春秋五霸中的宋襄公,这是一个很讲究“礼仪道德”的君主,结果却率兵去征伐不支持自己称霸的郑国。“礼让”也

  • 曹操一直标榜‘唯才是举’,却杀了孔融等多名才子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为什么没有杀孔融,曹操为何诛孔融九族,曹操孔融

    三国争霸时期,曹操之所以能给脱颖而出,就是因为他高度重视人才的作用。一方面“唯才是举”。如鬼才郭嘉,因弃母求学而在乡间留下不孝之名,曹操依然“爱怜其オ”,弃瑕启用;另一方面“不计前嫌”。官渡之战前,陈琳做《讨曹操檄》,言辞辱及曹操父祖,但曹操不仅饶恕他,还留他在身边工作。曹操虽然是一个惜才如金、不计

  • 汉末曹操杀了孔子二十世孙孔融三族,为何后世还有“衍圣公”?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var1]孔融全家被曹操所杀,那为什么历朝历代还有“衍圣公”?这个一点都不难理解,因为孔子的子孙很多,“衍圣公”的传承是孔子的嫡系子孙,而孔融并非衍圣公一脉。衍圣公是古代专为孔子的嫡系后裔所设置的世袭封号,这个称号始于北宋时期。而在衍圣公的爵位之前,孔子嫡系子孙还有很多其他的封号。战国、秦,以及汉

  • 汉文帝登基之初因何没有被架空?除了权术,还多亏了刘邦会留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在当时朝代更替的那么的频繁不外乎是因为两种情况,第一种就是那时候的皇帝大部分都是谋朝篡位的,他们上位的第一件事情当然就是分封自己的家族,然后在把当年扶持自己的有功之臣嘉奖,封异姓王。而且他自己是怎么上位的是非常清楚的,为了避免自己重蹈覆辙,就会努力的把兵权尽量的握在自己的手中,但是等到第二代上任

  • 马超的先祖竟然是战国名将赵奢,那他为什么不姓赵?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奢居然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胜与赵奢关系,马超是赵奢哪个儿子后代

    [var1]当然了杂号将军的位置不一定低,职权也不一定小,但是确实难以鉴定。有人就把赵云从这个蜀汉天团中开除出去了。不管怎么说,《三国志》把他们合为一传,“五虎上将”的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var1]马超是扶风茂陵人。他的父亲也很有名,叫做马腾,是东汉末年的群雄之一。马腾的父亲叫做马平,曾经是一个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