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黄巢一度只有2000人马,为何能突破唐朝军队的围剿,攻入长安城?

黄巢一度只有2000人马,为何能突破唐朝军队的围剿,攻入长安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064 更新时间:2024/1/15 20:23:10

从起兵作乱,到攻破长安,黄巢用了5年。这5年中,黄巢从山东打到河南,从河南打到湖北,又从湖北打回河南,再南下,经浙东入福建,攻克广东,然后回军北伐,沿湘江而下,经鄂州(今湖北武汉)东行,渡长江、淮河,取洛阳,最后拿下长安。

在造反的第二个年头,王仙芝和黄巢分兵,当时总兵力不过5000人,而黄巢仅分得2000人。此后黄巢起义军既遭受过朝廷重创,又两遇疫病,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其非但没被剿灭,且发展成燎原之势?

——大唐已经病得太深。

唐僖宗即位时,只有十二岁,专以玩乐为事,把政务全权交给宦官田令孜打理。田令孜知道小皇帝不足畏惧,便卖官鬻爵,党同伐异,大力培植自己的势力。又上下相瞒,不令皇帝知晓天下之事。“是时贤人无在者,惟佞鄙沓贪相与备员,偷安噤默而已。”

朝廷大臣则为了利益互相倾轧。公元879五月,黄巢兵围广州城,然后上表,要求担任广州节度使。宰相卢携既忌恨王铎担任诸道行营都统,又想让镇海节度使高骈立功,故欲激怒黄巢,于是坚持不同意,请求“授率府率而已”。为了这事,卢携同郑畋争论不休,竟相互谩骂,以至于被罢官。

后来,因为他保举的高骈打了几次胜仗,又复为宰相。恰好王铎吃败仗被罢都统,便由高骈代替。高骈当上诸道行营都统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清查潼关以东各州的将帅,凡是王铎、郑畋所任命,一概换掉。后来黄巢攻破淮南,张璘战死,忠武军发生兵乱,“朝廷震惧,皆归罪于携”,不是完全没道理。

公元868年七月,驻守桂林的徐州、泗州兵八百人,因久戍不能归乡,于是杀了都将,公推粮科判官庞勋为都将,自行北还。因朝廷欲诱杀,遂发动起义。最终,被唐将康承训带兵平定。康承训因此功封为河东节度使。结果就因为事后有人告他作战不力,立马被贬成恩州司马同正。

这件事影响巨大,让各将领活生生看到了什么叫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些将领为了安身立命,当黄巢等人造反时,他们一边让反贼见识自己的厉害,以向朝廷邀功请赏,一边又“养贼”,既可防止卸磨杀驴,又可为再次立功之本。因此,他们根本不可能出全力讨贼。

在王仙芝、黄巢造反次年(876年)的七月,平卢节度使宋威就在沂州城下击败王仙芝。当时宋威带着平卢全军以及三千禁军,但他非但不追杀王仙芝,还把赶来的各镇兵马遣回,并且上奏声称王仙芝已死。这一连串操作简直匪夷所思,后来在王仙芝攻击庐、寿、光等州时,宋威暗地里与曾元裕说:“昔庞勋死,康承训即得罪。吾属虽成功,其免祸乎?不如留贼,不幸为天子,我不失作功臣。”当初纵而不追也就不难理解了。

公元879年十月,黄巢北伐。次月,逼近襄阳。刘巨容与江西招讨使、淄州刺史曹全晸合兵,在荆门阻击。黄巢因为轻敌,中了二人的计,撤退到江陵的时候,军队人数只剩下两三成。吓得黄巢连忙渡江东逃。部下劝刘巨容穷追,全歼巢军,刘巨容说道:“国家喜负人,有急则抚存将士,不爱官赏,事宁则弃之,或更得罪。不若留贼以为富贵之资。”

刘巨容这么干的后果,就是黄巢逃到江西以后,很快又拉起二十万的人马。

由于强镇自留赋税,加之“连岁旱、蝗,寇盗充斥,耕桑半废,租赋不足,内藏虚竭,无所佽助”,搞得专判度支的官员居然自认才短,要辞职。公元878年,“诏以东都军储不足,贷商旅富人钱谷以供数月之费,仍赐空名殿中侍御史告身五通,监察御史告身十通,有能出家财助国稍多者赐之。”财政已经枯竭到了卖官鬻爵的地步。公元880年,“度支以用度不足,奏借富户及胡商货财,敕借其半。盐铁转运使高骈上言:‘天下盗贼蜂起,皆出于饥寒,独富户、胡商未耳。’乃止。”高骈的话可谓一针见血。虽然朝廷下诏对受灾地区减免租税,但大都成了一纸空文。百姓走投无路,朝廷为渊驱鱼,黄巢更容易招募兵卒。

攻破长安之前,黄巢虽然吃了不少败仗,但总的算起来,还是胜多败少,究其原因就是官军“承平日久,人不习战”。长安的神策军情况更严重,军士都是富家子弟,靠贿赂宦官,以充当禁军,目的是为了“厚得禀赐”。这些公子哥,根本就没经过军事训练,“但华衣怒马,凭势使气”。一听说要让他们去抵挡黄巢,“父子聚泣,多以金帛雇病坊贫人代行,往往不能操兵”。当时守潼关的军队,就是这些神策军以及齐克让的万余饥卒,“皆绝粮,士卒莫有斗志”,这如何守得住!

当然,唐朝庭纵已病入膏肓,但要攻入其都城,亦非等闲之辈就能做到,黄巢在两个决策上就很精明。

一,善于利用朝廷与节度使的矛盾

公元880年九月,黄巢北渡淮河后,自称天补大将军,向诸道官军发布文牒:“各宜守垒,勿犯吾锋!吾将入东都,即至京邑,自欲问罪,无预众人。”显然是利用朝廷与藩镇的矛盾,分化瓦解唐军,减少进军阻力。十一月,不战而下洛阳。黄巢入城以后,“劳问而已,闾里晏然”。接着,进取陕(今陕县)、虢(今灵宝),向潼关守军发檄文:“吾道淮南,逐高骈如鼠走穴,尔无拒我!”守潼关的军队本就战斗力低下且毫无斗志,所以几乎没费什么劲,黄巢就将潼关攻破。

二,渡江南征,避开中原诸镇围剿

从875年六月起事,到878年三月这段时间,黄巢基本一直在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流动作战。这些区域各藩镇的实力虽无法与黄河以北那几个藩镇相比,却是属于中等,而且比较听朝廷的话。黄巢在这三年中实力就一直没有大的发展,最多时不过几万人,何况与王仙芝分兵以后,又吃了好几次败仗。他如果继续在长江以北转悠,必然会被中原各镇联合消灭。而长江以南各藩镇实力都很弱,兵微将寡,比如浙江东道,辖台、衢、睦等八州,而其治地越州兵力还不足三百人。黄巢正是看出了其中关窍,所以瞅准机会,南渡长江,进入江西,与活动于江浙一带的王仙芝余众会合。其后虽被高骈击败,部分将领降唐,又经岭南疫病,但从广州北伐,“进逼江陵,号五十万”,可见兵力增长之巨。正是南征,为北伐奠定了基础。

唐末之世,民不聊生,盗贼蜂起,灭亡已在眼前。然而燕雀处堂,不知大厦之将焚。庙堂之上,人君嬉靡,大权掌于阉寺;朝臣非但不为民纾难,为国解困,反而倾轧得更厉害,为了对付自己的政敌,无所不用其极。藩镇则观衅求福,至于国家的安危,他们根本不管。

曾经的巍巍大唐,即将走进历史的坟墓。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若清朝有福泽谕吉一样的人物,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能否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维新变法人物介绍,研究洋务运动史的专家,戊戌新政与洋务新政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是,日本举国上下痛定思痛,很快便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强国之路,而满清统治下的中国却在“洋务运动”和“百日维新”中接连遭到挫败,延续着近代屈辱史。如今时过境迁,或者说痛定思痛,历史学者们希望能从当时中日两国的对比中找到近代化改革失败的根源,于是被誉为日本“近现代之父”、“明治维新”灵魂人物的福

  • 耻辱的话时代,清朝向列强割地赔款,为何有人说清朝皇帝无一昏庸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可也就是这样,有人说清朝十二帝,竟没有一个皇帝是昏庸的,事实是真的这样吗?这个我们要了解,昏庸不等于无能力,而有能力和无能力,是有很大区别的。比如我们都熟悉的康熙、雍正、乾隆等,这些帝王在治理国家上,拥有很强的能力。而其他的帝王,虽然能力不突出,但他们也不昏庸。在治理国家中,显得有心无力,毕竟落后的

  • 高昌国王麹文泰不把唐朝放在眼里,大唐再一次进行灭国运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万万没想到几天后麹文泰就死了,准确地说他是被吓死了。《旧唐书》“及闻王师临碛口,惶骇计无所出,发病而死!”高昌臣民目瞪口呆,前几天还信誓旦旦的国王转眼就被吓死了,于是赶忙拥立麹文泰的儿子麹智盛为国王,希望这新任的国王能带领他们抵御来兵。公元640年五月,唐军到达高昌边境,听说高昌正在为麹文泰举办葬礼

  • 老照片:真实的清朝学子考试现场,最后一张的老嬷嬷居然在荡秋千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朝女学生老照片,清朝秀才考试的照片,15张清朝学堂照

    这张图片是清朝晚期的学子们在学堂里考试的一张照片,可以说是比较罕见的了,他们中大多数都是埋头写作,不过这张照片最让人注意的是上面监考的老师居然是洋人,可见在清朝晚期,人们已经十分重视学习西方文化教育了。这张是晚清时期的公堂审案照片,图中有两名男子跪在地上头都不敢抬,中间的大臣似乎激动的站了起来,想要

  • 颇为神奇的推背图,是如何预测唐朝的灭亡的?还真是神奇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官职品级一览表,唐朝历史完整版,唐朝的三大预言

    在众多的书籍里,流传下来少之又少,但是一旦能流传下来,都是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和幸运。其中,要说最有名的还是哦推背图,这本书已经是成为了一个神乎其神的存在,因为它多次预测到了一件件重大历史事件,因此得以被人们认可。这本书是唐朝的李淳风对于未来的发展的一次推断,一直退了两千多年,还想再继续下去,但是被袁天

  • 老照片:清朝还没灭亡,清朝妃嫔的住所,别再被电视剧骗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后宫妃嫔照片,清朝宫里真实影像,古代妃嫔住的宫殿名字

    老照片:清朝还没灭亡,清朝妃嫔的真实住所,别再被电视剧骗了说到古代皇宫里面妃嫔所居住的地方,大家想到的都会是富丽堂皇,里面的装饰自然更是十分精美,这一点我们从很多的电视剧似乎都能够看到,皇后以及后宫的妃子他们居住的地方都是十分的豪华,里面有着各种奢华的装饰,而且十分的宽敞。其实并不是,清朝还没灭亡之

  • 这位节度使度过了安史之乱,完成父亲遗命,回归唐朝,功不可没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安史之乱的九位节度使,唐朝节度使分布示意图,唐朝末年福建节度使张瑾

    后来田承嗣把官职私自任命给自己的侄子,从他这里开始了节度使世袭的制度,但是朝廷毫无办法,后来,他的侄子被他的儿子田绪给杀了,田绪自立为节度使,并且在死后把位置传给了自己的儿子田继安。田继安又有一个侄子叫做田兴,他跟残暴专制的叔叔不一样,是一个性格温和并且文武双全的人,他的优秀引起了田继安的忌惮,幸好

  • 老照片:图1被俘后死在印度的清朝高官,图6火烧圆明园的凶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两广总督叶名琛,晚清著名封疆大吏、高官,自诩“海上苏武”。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叶名琛被英军俘后掳到英舰上,并被解往印度的加尔各答,他要求去英国见英国女王遭拒绝,绝食,不久病故。拍摄于约1870年的来上海的洋人水手,晚清时期清朝被迫打开商埠,外国水手经常上岸。拍摄于晚清时期,约1875年的来华外

  • 贾至写了一首诗,大小官员捧场唱和:唐朝中书舍人是个什么官?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唐肃宗乾元元年,中书舍人贾至写了一首七律《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一时间,中书、门下两省的大小官员纷纷唱和,诗中不乏对贾至吹捧、赞誉之辞。岑参在和诗中说“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就是夸贾至,你的诗写得太好了,好比阳春白雪,很难唱和。杜甫也说“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老贾啊,你的

  • 老照片 看清了清朝女性的真实容貌!原来丫头比格格还要美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现在很多人都非常的喜欢看古装剧,尤其是那些清朝的古装剧。非常的受大家的欢迎。剧中的格格娘娘,有的温柔贤惠。也有的刁蛮泼辣。他们个个勾心斗角,都是为了获得皇上的宠爱。在现实生活中清朝。真的是那个样子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来自清朝的老照片。这张老照片应该是来自宫里头的一些贵人。他们个个都穿着清朝的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