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除了京杭大运河,隋炀帝还有一项壮举,让后人佩服不已

除了京杭大运河,隋炀帝还有一项壮举,让后人佩服不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717 更新时间:2024/2/2 8:44:16

到底有多宏伟,《汴河怀古二首》就说得很形象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但也因此消耗的人力物力之多,世所罕见,据说隋炀帝征用了三百多万民夫,耗时六年之久才得以竣工,期间不知多少人累死和饿死,因为在古代背景里男人是家中主要劳动力,这也让百姓无力耕耘田地,以致“天下死于役而家伤于财”

不过也像诗中所说,这是一项罪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壮举,此运河不仅地跨八个省,还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当然,隋唐大运河除了对历史有巨大贡献,如今更是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可见隋炀帝虽无道,却极具魄力。

其实隋朝之所以如此迅速败亡,是隋炀帝在位期间不仅开凿了隋唐大运河,还整了另一项大工程,就是回洛仓。根据《隋书·食货志》的记载:

回洛仓建于大业初年,以尚书令杨素为营作大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在东都洛阳挖地窖。也就是说隋炀帝刚登基,就下令修建了这个粮仓。

之后隋炀帝又下令,洛州以及天下诸州富商大贾,都得迁来洛阳,因为巨量财富以及数万商人涌入这个城市,让洛阳成了当时全国性的商业城市,也因此让回洛仓积累了大量粮食。

题外话,也正因为隋炀帝无限制的滥用民力,大搞建筑工程,不仅耗尽了国库多年积累,还劳民伤财,失了民心,到了隋炀帝执政中期,便各地义军四起。

回洛仓位于河南洛阳市小李村,是隋炀帝专门为国家而建设的粮仓,不过当时主要给洛阳皇室供应粮食。根据史料,回洛仓建成后,称仓城“周回十里,穿三百窖”,可见仓内堆积的粮食之巨,按理来说国家应该很富足才对,然而事无绝对。

到了隋炀帝执政后期,仓府库储存的粮食与财物,几乎被隋炀帝消耗殆尽,史料说当时“百姓疲劳,府藏空竭”,这估计是隋炀帝频繁发动战争而导致的。

根据《隋书》是的记载:“国用不足,并贷社仓之物,以充官费,故至末涂,无以支给。”——也就是说隋朝国库空虚,给不出军饷钱粮,便公器私用,将回洛仓的财物都预支出去了,但最后却没能力归还,最终把国家拖垮。

回到正题,2004年回洛仓被发现后,开始了保护性挖掘,但专家没想到,用了足足8年时间才完成挖掘,到了2013年,此时的回洛仓城已经整个“浮”了出来。

根据专家的勘察,得出的数据是,整个回洛仓城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355米,相当于50个国际标准的足球场。仓城里都是内径10米,外径17米,深10米的仓窖,东西成行、南北成列,约有700座,可谓是规模庞大、气势恢宏。

根据计算,每个仓窖可以储存约50万斤粮食,整个仓城可以储粮3.55亿斤,并且专家还表示,回洛仓不仅储量惊人,保存粮食的技术同样高明,让人钦佩不已。

根据元朝农学家祯所写的《农书》,让我们得以知道回洛仓的粮食储存方法:“夫穴地为窖,小可数斛,大至数百斛,先令柴棘,烧投其土焦躁,然后周以糠,稳贮粟于内。”

当初匠人先是挖好仓窖,然后在仓底和仓壁上再铺上厚厚的棘草,用木棍压实,再点燃仓窑里的棘草,以此去除仓壁内湿气,使仓窑壁、底的土质形成板结。

这就相当于有了一层混凝土,并起到阻断虫害、潮气的作用后,再抹上一层青膏泥,起到进一步密封的效果,此法能防止外面雨水的渗漏。

并且根据回洛仓的位置,不仅地理位置干燥,而且此地土层较厚,即使下雨也不用担心渗水问题,加上此地离漕运点最近,便于快速周转粮草,即使城池被围,回洛仓位于后方,只要不丢失,就能长期固守,可见先辈们考虑的极为周全。

可惜这么好的粮仓,在隋亡后便弃用了,并随着时间渐渐被遗忘,直到如今才重见天日。

2014年,在卡塔尔召开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上,回洛仓以“中国大运河”核心组成部分,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也算维护了古代劳动先辈的智慧结晶。

更多文章

  • 古人胖了如何进行减肥?赵飞燕吃仙人掌瘦身,明朝就有塑身衣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而唐朝更是一度以丰腴为美,想想都是很幸福的事。但事实上,古代女子对于自己身材的烦恼丝毫不亚于现代人。最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女子为了能有好身材而开始绝食了。春秋时期的楚灵王,因为“好细腰”而出名。他非常欣赏细腰的女子,越是盈盈不堪一握,他越是喜欢。为此宫中的妃嫔乃至宫女,都不得不减少饮食,想要把自己

  • 1岁小屁孩,涂涂画画写下1字,李世民看完惊叹:下一任皇帝就是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世民绘画,唐太宗简笔画儿童,李世民与书法故事

    文|溯说历史唐朝可谓是古代中国的鼎盛时期,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军事方面都是前所未有的繁荣。当时的百姓也都生活得很富足。现在的中国虽然急速发展,但恐怕也还没能达到唐朝盛世时的那个高度。唐朝的其中几位皇帝可谓流芳百世,让后人称赞不已。接下来要讲的这位,就是一位不平凡的皇帝。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个皇子,从小

  • 十六个字中却包含两个精准预言,至今无人得知辛弃疾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十六个字中却包含两个精准预言,至今无人得知辛弃疾是如何做到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

  • 一代中兴之主唐武宗,为何会默认“河朔三镇”的割据?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纵观一百五十余年的中晚唐历史,除唐宪宗李纯以外,最有能力的皇帝当为唐武宗李炎。这是因为,唐武宗在位的时间虽然仅仅只有六年,但就是在这六年的时间里,唐武宗却能够使唐王朝显露出中兴的迹象,这从中晚唐时局艰难的角度上看,实属不易。以至于,史料对于唐武宗也给予高度的评价,认为其继承的是唐宪宗的衣钵。而后面的

  • 朱元璋和朱棣都禁海,嘉靖又为什么开海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棣为什么要禁海,嘉靖跟朱元璋什么关系,朱元璋朱棣嘉靖

    在元朝末期、明朝初期,日本正处在诸侯割据、攻伐战乱的时期,很多在战争中失败了的大名等人,就会组织手下的武士、浪人,到中国的沿海地区劫掠,导致当时的朝廷和百姓都不胜其烦,朱元璋为了防止海盗滋扰,就下令海禁,而且是绝对的海禁,就是“片板不许下海”。严禁海边的官民“交通外藩,私易货物”。其实这个时候,朱元

  • 李世民贴身女侍卫的命运,墓碑上真实记载,学者:改写了史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所谓刀人,在隋朝时候就设置了宫中女官名。刀人、采女,皆服宫衣,无印缓(《隋书》卷1、2《礼仪志七》记载)。刀人在廷宫内男性不方便的时候,专门设置的女性侍卫,刀女是用来负责君主宴寝起居的贴身女侍卫。它是史上难得的一块宫女的墓志,在历史上,对刀人的存在,也是一个实物佐证。刀人高氏,名叫惠通,是渤海人。父

  • 半生漂泊一代词人李清照,她还写过强硬的爱国诗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清照如梦令三首,李清照活了多少岁,李清照我与春风皆过客全文

    不久,青州发生了兵变,李清照在兵荒马乱中携带部分文物仓皇离开青州,南奔建康。同年底,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和丈夫苦心收藏留在家中的大批文物惨遭兵火,全部化为灰烬。他们夫妇带到南方去的文物,后来在战乱中也大部丧失。这对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李清照来说,无疑是一个沉的打击。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29年),赵

  • 何为“骨醉之刑”?武则天专为后宫嫔妃发明,只有这俩人深受其害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武则天使用骨醉之刑,骨醉之刑是什么,武则天发明三种刑罚

    毕竟历史离我们太遥远,就算是史书有记载,也是短短几个字,加上一些传说,明间趣闻和野史,对于她的印象只能停留,不能妄加揣测。在古代,后宫争斗是非常残酷的,不像影视剧中这般“你侬我侬”,现实中,没有能力的人根本活不了几天,连皇帝都没有见到,就去世了。何为“骨醉之刑”?武则天专为后宫嫔妃发明,只有这俩人深

  • 岳飞第一任上司刘韐之子,忠义许国,功高一时,遭奸人陷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转载岳飞第一任上司刘韐之子,忠义许国,功高一时,遭奸人陷害,遗恨千古 建炎四年,金兵南侵。南宋川陕宣抚制置张浚调五路大军40多万人马与金兵决战,不幸失利,宣抚司被迫退保兴州(今陕西略阳),民心涣散,因为退得太仓皇,宣抚司竟然和陕西军中断了联系。宣抚司没能协调指挥各路军队,军队更以为宣抚司已被打散,军

  • 谁是大宋第一名将世家,杨家将、岳家将还是吴家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大宋第一名将世家既不是杨家将,这是评书虚构的,也不是岳家军,我个人认为大宋第一名将世家是吴玠,吴璘为首的吴家军。大宋第一名将世家既不是杨家将,这是评书虚构的,也不是岳家军,我个人认为大宋第一名将世家是吴玠,吴璘为首的吴家军。吴玠(公元1093—1139年),军事家,著名爱国将领。主要成就:在仙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