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闭关锁国:清朝之错,还是明朝之过?乾隆为朱元璋背锅

闭关锁国:清朝之错,还是明朝之过?乾隆为朱元璋背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814 更新时间:2024/1/15 18:03:38

闭关锁国,是一个成语,也是国人之痛。

翻看教科书,清朝盲目自大,自诩天朝,愚昧闭塞,拒绝交路,导致国力衰败,落后挨打……闭关锁国,遂成近代耻辱之罪魁祸首。

闭关锁国,愚民误国,当无异议。

然而,闭关锁国从何而起?到底谁该为此埋单?

很多人印象中,大明盛世,开明开放,七下西洋,扬威海外,万国来朝,清朝则截然相反。

然而,这是一个误会。

追根溯源,明朝才是海禁之始,做出这一决策者是大明开国皇帝——洪武大帝朱元璋

?1,洪武海禁的形成

提到倭寇,自然想到嘉靖年间的抗倭名将戚继光

但倭寇为患,骚扰中国,从元末明初就开始了。

元末明初,正值日本诸侯割据,互相攻伐,战败的封建领主失去土地,无处谋生,便打起了走私抢劫的主意,他们的目标就是富庶的中国。

最初的倭寇,由封建领主、武士、商人、浪人组成,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破落户,都喜欢来钱快的生意。

最初的倭寇,都是游兵散勇,他们到中国沿海进行武装走私和抢掠,虽给东南百姓带来一些骚扰,但充其量不过是一群流寇,不足以造成大的困扰,因而并未引起统治者足够重视。

尽管元朝统治者多次实行海禁,但海禁主要是海外贸易,并未形成基本国策,而且时松时紧,主要目的不是防范倭寇。

洪武年间,朱元璋建立明朝。

此时,大明还未完全统一天下,统治重心在南方,南方尚不稳固,一些军阀余党盘踞沿海,与海盗勾结,为大明腹心之患。

朱元璋颇有远见,为防反叛势力私通倭寇,维持社会稳定,针对海事实施了一系列“禁令”:

洪武三年(1370年), “罢太仓黄渡市舶司。”

市舶司,是唐宋时期管理海外贸易的常设机构,太仓黄渡市舶提举司,俗称“六国码头”,是朱元璋亲自设立的,然而这一年朱元璋亲自下令取消了。

为什么呢?《万历野获编》载:

“海夷狡诈无常,迫近京师,或行窥伺,遂罢不设。”

因为太仓位于江苏,临近京师(南京),一些狡诈的蛮夷会打着贸易的幌子,来京师窥伺虚实,所以干脆就罢除不设。

这个理由很可笑,就因为有个别蛮夷打探虚实,就废罢市舶司,放弃海外贸易的巨额利润,简直是因噎废食。

但对朱元璋而言,这个思路很合理。

太仓市舶司废后,效果应该不错,无非就是海外商人少赚点钱,这跟大明江山稳固比起来,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于是朱元璋再接再厉,再严海禁。

洪武四年(1371年)十二月:

“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敢有私下诸藩互市者必置之重法。”

洪武七年(1374年):

撤销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市舶司,关闭全部市舶司。

洪武十四年(1381年):

“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不许渔民私自与外商做生意)

洪武十七年(1384年)正月:

“禁民入海捕鱼。”(连渔民出海捕鱼都被禁了)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

“今两广、浙江、福建愚民无知,往往交通外番,私易货物,故严禁之……纵令私相交易者,悉以治罪。”(严禁百姓与外国人做生意,认为是愚昧无知之举)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正月:

“禁民间用番香、番货。”(禁止老百姓使用外国货,够狠)

可以说,从建国伊始到撒手人寰,朱元璋的海禁政策一年比一年严厉,从来没有放松过。

?2,洪武海禁的原因

中国是传统农业国,且小农经济为主,老百姓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关起门来过日子,无需对外交流,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整个国家,自然也可以如此,这便是“海禁”的经济基础。

中国拥有广阔的疆域、闭塞的空间、丰富的资源、高额的人口、灿烂的文化,长期处于世界文明顶端,因此一向鄙视外国,视异族为蛮夷,即便不与其交往,也无甚损失。

朱元璋生长在佃农之家,自然“重农抑商”,他深受程朱理学影响,自建国开始便致力于建立一个层次分明、秩序井然、社会稳定的帝国,他实施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制度都是如此,一切以“预防为主”,甚至是“预防为王”——既然有弊端,我干脆一禁了之。

简而言之,朱元璋试图通过“海禁”,将中国封闭起来,打造一个固化的、“与外人间隔”的桃花源世界,这里民风淳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洪武海禁的影响

朱元璋极度自信甚至自负,他认为自己所有政策都是正确的,都是为了大明好,后世子孙必须奉行不易,才能保大明江山永固。

尽管老朱家的子孙不是个个都听话,尽管明朝后期曾出现过“隆庆开关”,但明朝整体上对“海禁”还是没有太过放松,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片板不许入海”的“祖宗之法”。

明成祖朱棣,算是开明帝王,他支持郑和七下西洋,却是为了宣扬国威,纯属官方政治活动,仍严令民间海外贸易:

“不许沿海军民人等私自下番交通外国,遵洪武事例禁治。”

朱元璋及整个明朝“海禁”政策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为了防范海盗和倭寇侵扰,一定程度也起到了保护作用,但究其根本,却反映出统治者极端保守的封建思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这种思想的盛行是与明朝强化君权的政治需要分不开的。

4,清朝的海禁

明亡清兴,尽管是异族入侵,但清朝制度却是沿袭明朝,在“海禁”上更是如此,其君主专制比明朝更为强化,“海禁”禁令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清朝“海禁”承袭明朝,清初便实行“海禁”,号称盛世的康雍乾三代,也是“海禁”最为严厉的时期,尽管康熙曾有“开关”之举,但民间海外贸易仍受到极大障碍。

乾隆自称“十全老人”,经过康熙、雍正等先祖们的艰苦奋斗,大清达到鼎盛,疆土广阔,富有四海,天下升平,乾隆的夜郎自大也达到巅峰,“海禁”也达到顶峰。

当清朝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闭关锁国”时,西方正在剧烈变革,等有识之士想要“睁开眼睛看世界”时,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已经被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开,接下来就是天朝的美梦破灭,耻辱的噩梦开始。

结语

闭关锁国,始于明初,终于清末,贯穿整个明清,它不是哪个人一时兴起的发明,也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权宜之计,而是一个持续数百年、不断强化的过程,不能把锅扣到一个人头上。

朱元璋也好,乾隆也罢,为江山也好,为百姓也罢,出发点都是好的,说不上谁给谁背锅。

综观明清两代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衰败落后的历史,带给我们的是一个无比沉痛的教训:

自信可以带来强大,自大则会带来衰败,自闭只会带来灭亡!

更多文章

  • 银川人文:明朝那些事之四,万历宁夏之役中,银川将士的生死抉择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万历宁夏之役,明代银川城池图片,西夏时期的银川

    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帝朱翊钧(1573~1619)年间平息叛乱的宁夏之役、播州之役和支援朝鲜抗击日本侵略的朝鲜之役。说到这个万历皇帝,真的有点意思,他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任皇帝,但是,他又曾28年不上朝听政,被后人认为是中国历代帝王中最懒惰的。可是,他在三大征的决策中,又显得是那样的果断,一点

  • 德国潜水员发现古老沉船,打捞走6万多件唐朝文物,赚得盘满钵满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世界海洋中约有300万艘未被发现的沉船。这些沉船较为集中的地区,大多是历史上海上交通较为发达的区域,比如地中海海域、欧洲到北美的航线、中国到东南亚的航线,以及中国到日本航线的海域等。按照教科文组织的认定,凡距今100年以上的沉船都属于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在国际海事组织

  • 引发安史之乱,将唐朝拖入泥潭的安禄山,竟是一个眼界短浅之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而这场叛乱就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主要的发动者便是安禄山和史思明,安禄山和史思明在一个地方做官,安禄山担任平卢节度使而史思明担任平卢兵马使一个掌握行政大权,另外一个掌握军事大权,两个人的关系又非常好,所以一拍即合便一同发起了叛乱。而且因为安禄山被唐玄宗十分宠爱,所以安禄山的权力也是十分的大。因为前有奸

  • 锦衣夜行飞鱼服,八荒独握绣春刀!聊聊明朝的飞鱼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结合【明史】和一些其他史料来说说飞鱼服的历史故事。01【飞鱼服的起源】所谓飞鱼服是明朝的四大赐服之一,所谓赐服就是皇帝赐给臣子的服饰。四大赐服有高到底依次是蟒袍(一品官员)、飞鱼服(二品)、斗牛服(三品)和麒麟服(四五品)。其中蟒袍和飞鱼服极为相似,在有些朝代朝廷管理松懈,很多官员官员按规定只能

  • 淝水之战后,北魏为何能迅速崛起?因为其首领做过俘虏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淝水之战对东晋的影响,淝水一战,淝水一战告诉人们的道理

    一、亡国之余鲜卑分为许多部落,其中比较先进的是慕容部,因为他们进入中原的时间比较早,而且较早接受了汉文化。相比而言,拓跋部非常落后,他们长期在北方游牧,接触的汉文化比较少,所以依然采用的部落制。西晋末年,拓跋部的首领拓跋猗卢被西晋封为代王,之后的历任首领都承袭了这个爵位,不过他们依然无法与十六国政权

  • 金国用多久征服了北宋?对宋朝文化经济造成哪些破坏?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随着宋金联合灭辽国之后,金国却不肯按照约定归还燕云地区。于是宋徽宗派人催促金国履行条约的内容,但是被金国敲诈了一笔钱,并且只归还了部分地区。宋徽宗再次派人去索要西京地区(山西大同),却又被讹诈了一笔钱。使得本来就紧张的宋朝财政更加吃紧(由于宋徽宗奢侈无度的生活和蔡京等奸臣的贪污,宋朝财力已经大不如前

  • 白居易一首词,是中国朦胧诗鼻祖,竟然引来那么多人模仿!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可见这俩人的友谊深厚。元稹的感情经历特别丰富,一生谈过不少恋爱,还把自己的恋爱经历,写成爱情传奇,虽然假装用了张生的名字,其实明眼人一看便知,这个张生就是元稹本人,那个莺莺就是他的初恋女友。不得不说,崔莺莺真的是元稹

  • 郑州市中原区孙庄孙氏溯源:元朝军户后裔,不是洪洞县移民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根据明朝兵部《武职选簿》、明朝嘉靖《荥阳县志》、广西柳州市柳江区里雍镇立冲村河表屯孙氏家谱资料和清朝顺治八年(1651)荥阳县《孙家坡土地庙碑记》等资料,孙庄孙氏考证如下:元朝之前的孙氏历史没有考证。元朝,孙氏在荥阳县不是显贵,史籍鲜有记录。现在能找到的记录为明朝嘉靖《荥阳县志》记载的槐东保孙成、孙

  • “玄武门之变”前的李世民拥有多少权势?真相令人咋舌!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资治通鉴》中有记载,李渊在太原起兵,首谋是李世民和刘文静,李世民骁勇善战,每战必胜。李世民为唐朝的开拓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且李渊许诺事成之后立李世民为太子。但登帝后立建成为太子,既失信于李世民,让其有怨气。又使太子心生惶惶,怕自己的太子地位不保,开始处处对付李世民。以致后来发生玄武门之变。那我们来看

  • 郑和下西洋收获很大,为何他一死,航海行动就被明朝皇帝叫停?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尺寸在古代是什么水平呢?在几百年后,北洋水师号称是亚洲第一水师,其“定远”号军舰长度为91米,宽度为19米,较郑和的宝船整整小一大圈。而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舰,日本的“凤翔”号,飞行甲板长168米,比郑和宝船稍长,但其宽度仅有22米,远远小于郑和宝船。可见,郑和率领的明朝海军,无论是在舰队规模,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