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着宋高宗的面,秦桧“无一语,惟流涕而已”,伪装出一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模样。然后,在他的授意下,他的儿子秦熺向宋高宗哭拜于地,提出一个请求:“请代居相位”,请求让他接替父亲秦桧的宰相之位。
秦桧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没想到自己临死导演的这出戏捅了大篓子。宋高宗放手重用秦桧数十年,眼看他专权擅政,已经渐生厌弃之心。但秦家父子却依旧得陇望蜀不知好歹,甚至想把大宋宰相之位搞成他家的世袭职位,公然干预皇帝的用人权,惹得宋高宗满心不悦,他毫不客气地对秦熺说:“此事卿不当与”,这不是你应当参与之事。
以秦桧之死为转折点,标志着一度权倾朝野的秦桧家族从此江河日下,逐渐淡出权力中枢。秦桧之子秦熺被赐予太子少师的空头衔,就此结束仕途,秦桧两个孙子秦埙、秦堪被授予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的闲职。烜赫一时的秦家就此全面衰落。
宋孝宗乾道五年(1170年),大诗人陆游游历天下,在建康府见到了闲居在家的秦埙。秦埙住在祖父当年购置的豪宅中,“画堂栋宇闳丽,前临大池,池外即御书阁”。但此时的秦家已经只剩下个空壳子,秦府的幕僚刘伟偷偷告诉陆游,“言秦氏衰落可念,至屡典质,生产亦薄”,秦家已经衰落不堪,入不敷出,甚至要经常靠典当过日子。
秦埙死后,他儿子秦钜,在湖北蕲州府官居通判之职。当时宋金战争战火重开,金兵屡屡南下,杀入湖北黄州蕲州一带,蕲州形势岌岌可危。宋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年)二月开始,金兵一步步逼近蕲州,大战在即。
蕲州知州李诚之,时年69岁,当时正好任满,已经打点好行装准备带着家人回老家养老。但朝廷委任的新任知州却迟迟不来,眼看即将开战,本可一走了之的李诚之,却满怀拳拳爱国之心,最终决定留下来,组织蕲州军民抗击金兵入侵。
李诚之视死如归的爱国之心,深深感染了蕲州军民。通判秦钜成为他最得力的助手,与李诚之日夜操劳,一方面向朝廷和临近州县告急求援,一方面筹集粮草军饷,组织乡勇民团上城守备,募集工匠赶制弓箭军器,准备和金兵决一死战,誓死保卫大宋疆土。
当年二月下旬,金兵开始攻打蕲州。城中军民在知州李诚之、通判秦钜的带领组织下,日夜坚守城头,与金兵展开鏖战。他们克服缺兵少将、粮秣不继、援兵迟迟不到的种种困难,硬是把金兵挡在蕲州城下寸步难进。
然而,关键时刻,城中守军军官徐挥、常用等人丧失斗志,率部哗变,在三月十六日打开城门,四处逃窜,使得蕲州城防出现大漏洞。金兵乘机一拥而上杀入城中,蕲州至此陷落。
城破之时,通判秦钜满腔悲愤,决心与城池共存亡。他先跑回衙署,命令亲随纵火烧毁府库中的粮草辎重,坚决不留给金兵。眼看金兵将至,秦钜独自步入浓烟烈火的府库中,他的亲兵急忙伸手拉住他,他却断喝一声“我为国死,汝等可自求生!”然后从容赴死。他的两个儿子秦浚、秦瀈,也与金兵战斗到最后一刻,被金兵杀害。
秦桧老贼死后66年,他的三个子孙后代,就这样为保卫宋朝流尽最后一滴血。可见,龙生龙凤生凤的俗语也不一定准确,秦钜父子作为奸臣后代能做到为国赴死,实在难能可贵。
参考资料:《宋史》《入蜀记》《辛巳泣蕲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