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竹简包括了许多先秦古籍,内容上还和一些史书记载大相径庭。
考古学家在研究与孙膑相关的竹简时,发现其中有些内容颠覆了《史记》上关于围魏救赵的记载,因此,有学者感慨:难怪在后来的马陵之战中,庞涓会选择自杀,而不是投降;而且,即便庞涓想苟活,可能也难逃一死!
[var1]
战国之时,魏国首先采取变法,以李悝变法掀起了战国群雄变法的序幕,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首,把后来的虎狼之国秦国打得大败。
不过战国各国变法,除了秦国外,虽然都曾经强横一时,但最终都像春秋五霸一样被后来者居上,没能重新让天下归于一统。
当时纵横家鬼谷子的两个弟子,庞涓、孙膑先后下山,庞涓在魏国混得风生水起,权倾一时,孙膑准备投靠这位师兄,结果反而被庞涓陷害,被施加了膑刑,后半生只能和轮椅作伴了,几经辛苦才从魏国逃到齐国。
[var1]
这就拉开了围魏救赵这个故事的序幕,魏军进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像齐国求救,孙膑就出谋划策,让齐军进攻魏国都城大梁,迫使魏军回返,以逸待劳,击破魏军。
但是,在《史记》里,庞涓的名字根本没有在这里出现过,在山东的这批竹简出土前,不少人都以为这次魏国被齐国大败,但庞涓和孙膑恩怨了解,还要等到添兵减灶的马陵之战了。
而在出土的《孙膑兵法·擒庞涓》上面却明明白白地说了,这次围魏救赵行动,魏国没有伤到筋骨,反而是庞涓因为带少量部队鲁莽出动,被孙膑给擒了下来。
[var1]
而根据后面学者的分析,因为魏国实力犹在,而且后面还大败齐军,所以在楚国的调停下,庞涓被放了回来。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勾勒出马陵之战为何庞涓要自刎而死了。
庞涓本来就是败军之将,魏国废了不少代价才把他从齐国救回来,但是这次他不仅又败给了孙膑,还让魏国军队伤筋动骨,实力大损,怎么看,这次魏王都不会再去救他了,而师弟孙膑也不可能放过自己了,与其被孙膑折磨而死,还不如自刎而死,保全尊严。
[var1]
这竹简的记载,也彻底颠覆了我们对围魏救赵这个故事的印象,很多人都觉得围魏救赵是孙膑一次成功的复仇预演,也是齐国一次重要的胜利,可实际上,赵国邯郸当时还被魏国占着,桂陵之战也没让魏国有多大的损失,达成了战略目标的魏国在这一次其实才是胜利一方。
这份竹简其实也更符合历史,如果魏国大败的话,齐国怎么可能不趁机进攻,反而要等到13年后的马陵之战才把庞涓和魏国大军击败?
[var1]
你觉得真相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