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读《明朝那些事儿》:看历史沉浮,风云翻覆

读《明朝那些事儿》:看历史沉浮,风云翻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196 更新时间:2024/2/6 5:05:42

由末世战火流离中起,到末世内外交困中寂。

一个传奇又普通的王朝,就此偃息。

传奇。

是因为有抗倭名将戚继光,有组织京城保卫战的于谦(写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有创立了阳明心学的王守仁,有云游半生著述《徐霞客游记》的徐宏祖;

有开创万历中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有两袖清风敢痛骂皇帝的海瑞

有七下西洋的郑和,有常胜将军常遇春……

还有《桃花扇》《西厢记》《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

有28年不早朝的万历皇帝朱祤钧,有常年沉迷修丹仙风道骨的嘉靖皇帝朱厚熜;

有被逼出逃不知所踪的建文帝朱允炆,有亲上战场兵败被俘的明英宗朱祁镇;

李自成入关后于景山自尽写下“任贼分尸,勿伤百姓一人”的末代皇帝朱由检……

普通。

是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不容阻挡,一代王朝的兴起和衰落总有规律可循,也许是暴政,也许是腐败,也许是一代枭雄的崛起,也许只是末世的腐朽气息找上门来……

总之,历朝历代都会经历这样的中兴和困顿。

这是封建王朝的桎梏,也是命运之神的捉弄。

我们能看到,农民出身的朱重八(朱元璋)从各路雄豪中杀出重围,意气风发好不威风,无人能挡。

也能看到,兢兢业业勤恳半生的崇祯皇帝,苦心孤诣地维系着大厦将倾的王朝,却终不敌内忧流寇李自成与外患后金皇太极的双重攻势,气数已尽,同样无人能挡。

该出场的人物都出场了,不该出场的人物也出场了。有些铺陈好的角色却戛然而止草草收尾,有些耳熟能详的英雄却只是寥寥几笔带过。

作为一本历史普及读物,还是推荐的。

更多文章

  • 他本是菊花诗人,结果却成了唐朝的掘墓人,起兵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黄巢掘墓,为唐朝开疆拓土的十大名将,古代历史上有哪些自掘坟墓的人

    这是黄巢科考落榜后写下的《不次第赋菊》,黄巢已经参加了好几次科举考试,可就是没能考上。但是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看得出,黄巢是个有才华的人。黄巢喜欢写诗,喜欢菊花,所以人送外号菊花诗人。这样一位菊花诗人,并不是以诗词闻名于世,而是以起兵造反的事迹名留史册,这倒是挺让人意外的。黄巢是个少年天才,五岁的时

  • 误我中华600年?明朝和清朝,究竟谁才是导致落后的罪魁祸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明朝和清朝的确有一定责任,但我们也不能一杆子打死,把过错都推给他们。封建王朝的过错在于思想过度保守,很难开化,但这只能说是中国近代落后的一部分原因,其真正的问题所在,还得是下面这两点。首先,就是最基本的农耕文明。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相对于当时罗马、希腊等国以海洋贸易为基础的海洋文明而言,农

  • 讲透宋朝三百年(第一讲):赵匡胤,乱世中穷困潦倒的一根草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郑恩死后陶三春反赵匡胤吗,赵匡胤演义100回完整版,张悦楷粤语讲古赵匡胤

    许多人的思维里有一个固有的认知,在中国的朝代更迭中,唐宋元明清是一路踩着肩膀下来的,其实不然。这种说法,不过是中原地区汉文化圈的自说自唱,因为在古代汉人眼中,只有占领“中原”才称得上王朝霸业。宋太祖赵匡胤像事实上,在这片中华大地上,同时期存在的王朝非常多,自从朱温灭掉唐朝后,短短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五

  • 明明是汉家王朝,最重要的封疆大吏,节度使的任免,却看不到汉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朝末期地方官为啥会有兵权,汉朝新疆都护府,历史上最高级的封疆大臣

    天宝十节度使势力范围权势滔天的军事统帅唐朝的节度使初置时,节度使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而没有管理州县民政的职责,后来渐渐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又常以一人兼统两至三镇,多者达四镇,掌握天下劲兵。他们相当于现在的大军区司令,还兼任一省或者数省的省长于一身。他们权势滔天,俨然就是自己地

  • 讲透宋朝三百年(第三讲):郭雀儿,这才是原汁原味的黄袍加身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鲜花、奖金、升职的刺激下,郭威很高兴,赵匡胤很高兴,三军也很高兴;平定了这么一场大叛乱,大臣们很高兴,百姓也很高兴。然而,在全国人民灿烂笑容的背后,有一个人却始终高兴不起来,他就是后汉的皇帝——刘承祐。也许有人会感到奇怪,仗都打赢了,还有什么不高兴的?这不正是他所盼望的么?郭威如果大家换位思考一下

  • 解读宋太宗第一次北伐,为什么宋朝能统一中原却打不过契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太宗为什么进攻契丹,赵匡胤北伐契丹,宋朝辽国契丹地图

    当时,宋朝的将士皆疲惫不堪,“皆不愿行,然无敢言者”。只有殿前都虞崔翰力主伐辽,他说:“此一事不容再举,乘此破竹之势,取之甚易,时不可失也。”宋太宗深以为然,即令枢密使曹彬调集各路兵马,决意北伐。由于将士无意北伐,出现了“扈从六军有不即时至者”,宋太宗大怒,“欲置于法”,由于赵延溥的极力劝阻,宋太宗

  • 西晋,宋朝,清朝,最后为什么却轮流到这种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最窝囊的两个朝代宋朝清朝,西晋与两宋的关系,宋朝vs清朝

    历史上,每个王朝都有崛起和没落的时候,最鼎盛的时候,就是建国。任何一个国家在建国前都要经过一场大战,历代的开国帝王,都是带着自己的将军南下的,吃尽了苦头,吃尽了苦头。所以他们明白了自己的艰难,也明白了自己的帝国是由多少人的生命和生命建立起来的,所以他们一旦坐上了王位,就会勤勤恳恳的为自己的帝国发展,

  • 五代十国:南汉,一个非正常官员执政朝廷的落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晚唐之际,遭到安史之乱重磅一击的中原王朝陷入了风雨飘摇的衰弱境地,四海之内各地节度使纷纷称王,自黄巢起义后,地方割据势力由暗潮涌动转变为波涛四起,北方随即进入到乱世争雄的混沌时期,与此同时,再偏安一隅的岭南地区各方势力也在暗中摩拳擦掌,为乘势争得立足之地,积蓄实力。我是一名读书人,也是一名官员,但是

  • 蒙古组建的王朝,元朝,你知道元朝的大将都有谁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蒙古建立的元朝是中原王朝吗,元朝时期有哪些政权,蒙古四大汗国与元朝

    1.董文炳元朝名将,1217年生到1278年终,董文炳是大将董俊的儿子,六岁的时候董俊死了,儿子少年老成,1259年忽必烈中路军伐宋,董文炳随着忽必烈一路征战立下战功累累,1260年忽必烈继位成立元朝,他认山东东路的 宣抚使,忽必烈的侍卫亲军,他在里面被任命为待卫亲军的指挥使,佩戴虎符。参与平定李檀

  • 为解决科举弊端,武则天发明了一方法,看似不显眼却沿用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武则天科举制度做出的主要贡献是,武则天科举改革的特点,科举制度武则天

    ▲武则天的一项小发明,对于后世有巨大的影响。(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乍看之下,可能对于“糊名法”这个名词有些陌生,但只要当过学生历经过大考试,就很有机会看过。“糊名法”源于科举制度,又称弥封、封弥,是科举一种遮掩考生的名字以减少批卷者认出撰卷人的机会的做法。▲如今考试常用的密封概念,就是源于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