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讲透宋朝三百年(第一讲):赵匡胤,乱世中穷困潦倒的一根草

讲透宋朝三百年(第一讲):赵匡胤,乱世中穷困潦倒的一根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366 更新时间:2024/1/25 14:24:17

许多人的思维里有一个固有的认知,在中国的朝代更迭中,唐宋元明清是一路踩着肩膀下来的,其实不然。

这种说法,不过是中原地区汉文化圈的自说自唱,因为在古代汉人眼中,只有占领“中原”才称得上王朝霸业。

宋太祖赵匡胤

事实上,在这片中华大地上,同时期存在的王朝非常多,自从朱温灭掉唐朝后,短短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五个朝代接连而起,十个国家相继成立。

这一时期,历史上称之为“五代十国”。而我们即将登场的主角赵匡胤,就出生在这样一个乱世春秋之中。

后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二月十六日,在洛阳城的一个马营内,赵匡胤呱呱落地了。他的父亲赵弘殷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军官。

据说,赵匡胤出生那天,产房中满是璀璨的金光,整整照耀了三天三夜,而且,他的身体奇香无比。

用现代的眼光看,感觉赵匡胤不像是个婴儿,倒像是个会发光的空气清新器。

此外,他的母亲,也就是后来的杜太后对外宣称,在怀赵匡胤的时候,梦见了一条龙钻进了自己的肚子。

说实话,这个梦一点都不独特,也不新鲜,在中华民族广袤的土地上,顶多过不去半个世纪,就会有龙钻一回女人的肚子。

当然,现在大多数人都已经知道,这不过是后人编写的一些传奇故事,一些惯用的伎俩罢了,目的当然是不言自明。

随着赵匡胤一天天长大,他的传奇故事也越来越多,像一部没完没了的电视剧,日日更新。

《宋史》记载,少年时,赵匡胤想要驯服了一匹烈马,他不装马鞍,也不套缰绳,就这么直接裸骑了上去,结果这马一路狂飙到城门下,赵匡胤躲闪不及,脑袋直接撞上了门楣。

杜太后像

众人听得一声巨响,赵匡胤应声倒地,趴在那儿一动不动了。好家伙,这么大动静,这人就算不死,估计脑袋也开花了。

结果,令所有人始料不及的是,没过一会儿,赵匡胤就从地上爬了起来,拍了拍身上的泥土,继续驯马去了。

这当然不是为了证明,赵匡胤是一位优秀的驯马师,而是为了证明他有神明护体。还别说,这件事听上去至少比出生时的那道金光要靠谱得多。

其实,要说神奇,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则更加不可思议,随着王朝不断更迭,他竟然总能在军中找到工作,不可不谓一个竞聘高手。

赵弘殷像

当然,历史上也极少有像赵匡胤这般成长于多个朝代的帝王,他出生在后唐,成长在后晋,在他20岁那年,他又见证了后汉的诞生。

后汉成立后,皇帝刘知远颁布了一道圣旨:凡是接受过前朝封号的官员,一概官职不变,而且俸禄翻番。

这道圣旨,让原本属于后晋军官的赵弘殷一下子就把心放进了肚子里,并续写着平安无事的“传奇”。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传奇?要知道,在那个烽烟四起的年代,作为军人,历经三朝还能毫发无损,简直就是祖坟上冒青烟的事。

而且,不光是赵弘殷,整个赵家这一大家子人,从老到小,在那个极其动乱的日子里,每天东躲西藏、流离失所,居然每个人都毫发无损。

后汉高祖刘知远像

不得不说,单凭这一点,就绝对需要命运的加持。

成为后汉的军官后,日子一天一天过,赵弘殷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始终保持着自己不大不小的军中职位,总算是落了个安稳的生活。

可是大大小小的战乱并不会因为新王朝的建立而停止,随着工作越来越危险,物价越来越高,赵弘殷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此时,作为赵家的次子,赵匡胤已经21岁了,也娶了老婆,但他却是一个标准的啃老族。

可以想象,家人与街坊的闲言碎语,他应该是没少听。当然,说起来也是人高马大的大小伙子,整天好吃懒做,谁看见不会在背后戳他几下脊梁骨?

“赶紧出去闯闯吧,好歹给自己赚份家业,别再留在家里啃老了!”这大概是当时赵匡胤听到最多的话。

于是,赵匡胤不得不提着自己的宝剑,收拾行囊,告别父母妻子,毅然走出家门,闯荡江湖去了。

也正是这次离家出走,开始了赵匡胤传奇的人生,也开始了一个时代的辉煌。

不过,在成就这些辉煌之前,这位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必须要先领略这世间的世态炎凉,遭遇穷困潦倒,尝遍人间百味。

赵匡胤离家后的第一站,就是复州,也就是今天的湖北天门。

复州的防御史王彦超,曾是赵弘殷的下属和至交,为人十分豪爽。在经过再三斟酌后,赵匡胤决定先去投靠父亲的这位旧交。

果不其然,这为王彦超简直比赵匡胤想象中还要痛快,见赵匡胤来找自己,立刻办了一桌酒宴,好好款待了一番。

王彦超像

这一下,反倒整得赵匡胤诚惶诚恐、受宠若惊,本来自己是来投靠的,怎么搞得像是反了过来。

按照常理来说,这种反常的状况一定有诈,果然,酒过三巡,王彦超命人端上了一个装满十贯铜钱的托盘,大概等同于今天的一千块钱。

至此,王彦超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人我招待了,饭我请了,礼数都到了,拿上我的钱,赶紧滚蛋!

这……还真是痛快。

这件事给赵匡胤的印象极为深刻,以至于成为皇帝后,赵匡胤在一场宴会中又遇到了王彦超,他决定小小打击报复一下。

他走到王彦超面前,对他说:“当初在复州,朕去投靠你,你为何不接纳朕呢?”

这句话可把王彦超吓坏了,其实这事也不能怪他,当时兵荒马乱的,多养一个人就多一份费用,再说,谁知道他赵匡胤将来竟会成为九五之尊。

王彦超颤颤巍巍地说道:“陛下,复州地方太小了,就是一勺子水,怎能容下您这真龙天子呢?陛下当年没留在复州,那是天意。”

好家伙,这马屁拍得真叫一个响!

赵匡胤听后哈哈大笑,皇帝自然要有容人的肚量,这件事就算是一笔勾销了,毕竟当年面子上的事,算是十足地找了回来。

好吧,不管赵匡胤未来多么风光,现在我们还是要先把这位未来的皇帝拉回到现实,毕竟王彦超不要他,他还要继续找“饭辙”。

第二站,赵匡胤选择了湖北随州,这里也有一位父亲的老朋友——随州刺史董宗本。

必须要说,相较于武将出身的王彦超,文人出身的董宗本就要“识货”得多了。他见赵匡胤高大威武、气宇轩昂,甚是喜欢,于是就把他留了下来。

史书上对于赵匡胤留在随州之后的工作,没有任何详细的记载,我们暂且可以理解为“秘书”之类的职务,说白了,就是完成领导临时交代的各种工作。

虽然工作听上去很不高级,但相较于在家中饱受白眼,赵匡胤在这里,第一次体会到了受人瞩目的感觉。

自小生活在大城市的赵匡胤,无论见识还是言谈举止,都远胜于这个小小随州的各色人等。

在随州,他结交了一大帮新朋友,可以说,他就是随州城里一颗耀眼的新星。

不过,出风头在大多时候都不是一件好事,赵匡胤亦是如此,因为他抢了一个人原有的风头,这个人就是董宗本的儿子——董遵海。

都说强龙不压地头蛇,这话绝对有道理,在当地得罪了这么一个地头蛇,赵匡胤的好日子也算过到头了。

半年后,赵匡胤就因受不了处处看别人脸色的日子,卷铺盖走人了。

要说赵匡胤这人记性是真好,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称帝之后,赵匡胤第一时间就召见了董遵海,又把当年的往事给他回味了一遍。

都说不怕皇帝骂你,就怕皇帝跟你回忆往事,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他要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哪句话就会踩到坑上。

赵匡胤像

董遵海吓得直接跪在地上,只顾着磕头,一句话都不敢接。赵匡胤看了,心里积压多年的这口气算是消了。不仅没有惩罚他,还提拔了他。

现在大家对赵匡胤的性格有一些了解了吧,帝王之术的个中滋味,大家自行品味。

当然,“不计前嫌”的次数越多,越说明赵匡胤在当时不受待见,可见在成就帝业之前,他经历了多少世态炎凉。

从家里带出来的盘缠早就花光了,王彦超给的那十贯钱也就只够到随州的路费,现在,赵匡胤没有收入,又要吃饭,怎么办呢?

于是,一个意志坚韧、为了生存而“不择手段”的形象,就频繁地出现在了各种史料之中。

我们来看一下,史料中那些关于赵匡胤匪夷所思的记载。

据说,有一天赵匡胤实在饿极了,他太想好好吃一顿大餐了,无奈囊中羞涩,于是,他想到了一个主意——赌钱。

俗话说十赌九输,赢钱本来就是一个概率很低的事,可赵匡胤是谁?那是有神明护体的九五之尊啊,所以一上场就赢了很多钱。

不过,他忘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跟一群陌生的人赌钱,已经是一件危险的事了,赢了钱还不收手,那就是自找倒霉了。

最后,他被人狠狠地揍了一顿,不仅把赢得钱丢了,自己的本钱也被抢走了,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可见,陷入“贪”这件事中,神仙也救不了。

后来,赵匡胤流落到襄阳,一天,他突然发现一座寺庙里有很多大白菜,这位“饿狼”见四下无人,便径自跑到菜地里,抱着啃了起来。

等赵匡胤吃饱了这顿“白菜大餐”,才突然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的身后站着一位老和尚,正在和颜悦色地看着自己。

赵匡胤心里打起小鼓,毕竟是偷了人家的菜,还不知道这和尚打的什么主意,要怎么和自己算账呢。

结果,老和尚对赵匡胤说:“我刚刚做了个梦,梦见一条金龙从天而降,正好落到自己的菜地里,原来是你。”

老和尚认定赵匡胤绝非凡人,所以不仅愿意传授给他武功,还愿赠送他一件绝世兵器——盘龙棍。

在练成绝世武功后,老和尚告诉赵匡胤,不要继续待在南方了,你的事业在北方,那里才是你建功立业之所。

于是,在老和尚的指点迷津下,赵匡胤一路风尘仆仆地回到了北方。

《宋史》中,赵匡胤类似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现在大家都知道,这和他出生时产房中满是璀璨金光的事如出一辙,是的,事件的真假并不重要,关键一定要“传奇”。

其实,稍对历史有研究的人就会知道,即便没有老和尚的指点,赵匡胤也会回到北方,因为当时的襄阳已经是后汉的边境了,再往南走,就只能办签证出国了。

好吧,不管怎么说,经过老和尚的指点,赵匡胤算是有了人生的奋斗方向,要回到北方,建功立业。

至于建什么功?立什么业?其实赵匡胤自己也是一知半解,但在乱世之中,他总算有了要干一番大事的决心。

不过,就在赵匡胤想要奋发图强时,这个世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刚刚建立三年的后汉王朝,这时又换了一个新的主人。

(待续)

更多文章

  • 明明是汉家王朝,最重要的封疆大吏,节度使的任免,却看不到汉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朝末期地方官为啥会有兵权,汉朝新疆都护府,历史上最高级的封疆大臣

    天宝十节度使势力范围权势滔天的军事统帅唐朝的节度使初置时,节度使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而没有管理州县民政的职责,后来渐渐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又常以一人兼统两至三镇,多者达四镇,掌握天下劲兵。他们相当于现在的大军区司令,还兼任一省或者数省的省长于一身。他们权势滔天,俨然就是自己地

  • 讲透宋朝三百年(第三讲):郭雀儿,这才是原汁原味的黄袍加身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鲜花、奖金、升职的刺激下,郭威很高兴,赵匡胤很高兴,三军也很高兴;平定了这么一场大叛乱,大臣们很高兴,百姓也很高兴。然而,在全国人民灿烂笑容的背后,有一个人却始终高兴不起来,他就是后汉的皇帝——刘承祐。也许有人会感到奇怪,仗都打赢了,还有什么不高兴的?这不正是他所盼望的么?郭威如果大家换位思考一下

  • 解读宋太宗第一次北伐,为什么宋朝能统一中原却打不过契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太宗为什么进攻契丹,赵匡胤北伐契丹,宋朝辽国契丹地图

    当时,宋朝的将士皆疲惫不堪,“皆不愿行,然无敢言者”。只有殿前都虞崔翰力主伐辽,他说:“此一事不容再举,乘此破竹之势,取之甚易,时不可失也。”宋太宗深以为然,即令枢密使曹彬调集各路兵马,决意北伐。由于将士无意北伐,出现了“扈从六军有不即时至者”,宋太宗大怒,“欲置于法”,由于赵延溥的极力劝阻,宋太宗

  • 西晋,宋朝,清朝,最后为什么却轮流到这种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最窝囊的两个朝代宋朝清朝,西晋与两宋的关系,宋朝vs清朝

    历史上,每个王朝都有崛起和没落的时候,最鼎盛的时候,就是建国。任何一个国家在建国前都要经过一场大战,历代的开国帝王,都是带着自己的将军南下的,吃尽了苦头,吃尽了苦头。所以他们明白了自己的艰难,也明白了自己的帝国是由多少人的生命和生命建立起来的,所以他们一旦坐上了王位,就会勤勤恳恳的为自己的帝国发展,

  • 五代十国:南汉,一个非正常官员执政朝廷的落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晚唐之际,遭到安史之乱重磅一击的中原王朝陷入了风雨飘摇的衰弱境地,四海之内各地节度使纷纷称王,自黄巢起义后,地方割据势力由暗潮涌动转变为波涛四起,北方随即进入到乱世争雄的混沌时期,与此同时,再偏安一隅的岭南地区各方势力也在暗中摩拳擦掌,为乘势争得立足之地,积蓄实力。我是一名读书人,也是一名官员,但是

  • 蒙古组建的王朝,元朝,你知道元朝的大将都有谁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蒙古建立的元朝是中原王朝吗,元朝时期有哪些政权,蒙古四大汗国与元朝

    1.董文炳元朝名将,1217年生到1278年终,董文炳是大将董俊的儿子,六岁的时候董俊死了,儿子少年老成,1259年忽必烈中路军伐宋,董文炳随着忽必烈一路征战立下战功累累,1260年忽必烈继位成立元朝,他认山东东路的 宣抚使,忽必烈的侍卫亲军,他在里面被任命为待卫亲军的指挥使,佩戴虎符。参与平定李檀

  • 为解决科举弊端,武则天发明了一方法,看似不显眼却沿用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武则天科举制度做出的主要贡献是,武则天科举改革的特点,科举制度武则天

    ▲武则天的一项小发明,对于后世有巨大的影响。(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乍看之下,可能对于“糊名法”这个名词有些陌生,但只要当过学生历经过大考试,就很有机会看过。“糊名法”源于科举制度,又称弥封、封弥,是科举一种遮掩考生的名字以减少批卷者认出撰卷人的机会的做法。▲如今考试常用的密封概念,就是源于武则天

  • 经济和军事都很强的宋朝为何打不过金人 岳飞之死并不是主要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岳飞与宋朝的历史事件,岳飞皇后和金人吻戏,岳飞与金人作战的地点

    宋虽然经济和军事实力都不差到哪,但是国内一盘散沙,保守派和激进派的争夺更让整个宋朝陷入混乱。在战场上,岳飞为首的四大名将等让宋的实力不容小觑,他们的军队在打仗的时候战斗力也很强,比如“黄天荡大捷”还有岳飞收复襄阳等等。而金在和宋对抗的时候,自己本身实力并不是很强,他们的老大完颜阿骨打带兵打仗的时候,

  • “二十四史”之一的《魏书》为什么将东晋称为“僭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太康元年(280年),西晋灭亡东吴,统一天下。虽然西晋在后世的评价并不高,但所有人都无法否认西晋是秦汉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朝代。正因如此,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都承认西晋为正统,以西晋的后继者自居。然而对于东晋的正统地位,各个政权的态度就不同了。东晋自然是以西晋正统后继者自居,十六国中的部分政权(如前凉

  • 此职业,唐朝出现,明朝女人对其恨之入骨,但如今赚钱如流水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有一类人,他们吹、拉、弹、唱、跳样样都精通,当时被称作伶人或者优伶。她们有的是奴隶有的是战败国宫中的宫女,由于她们地位低下却又多才多艺,于是就被安排在宫中表演歌舞供皇帝欣赏,以此作为皇帝的一项娱乐节目,这仅限在宫中表演。到了唐朝,李世民特地为这些伶人设立教坊部门用来专门培养这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