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水匪出身的华高,成为巢湖义军首领廖永忠麾下的水军头目。公元1355年,朱元璋准备渡江与元蒙展开决战。当时,元蒙水军的人数是大明水军的三倍,短时间内朱元璋还可以自保,但长时间僵持下去,士气低落的大明水军必然会因缺粮而战败。此时廖永忠给朱元璋出了个主意。廖永忠建议朱元璋,让一员将领率领大明水军从双方对峙的北岸横渡长江,偷袭西岸的芜湖。芜湖是元蒙主要的粮食产地,只要朱元璋率军突破元军封锁,攻占芜湖。明军不但能士气大振,还能解决缺粮的问题。到那时掌握主动权的朱元璋,便能以逸待劳剿灭元蒙水军,统一中原。
廖永忠的主意很不错,但对于朱元璋来说却面临一个问题:自己需要一位熟悉长江且水性极佳的将领,统率大明水军渡江去偷袭元军。此时华高毛遂自荐,他声称自己可以统率死士渡江为明军打开一条通道。最终华高果然偷袭成功,为明军打通了进入芜湖的通道。芜湖被明军占领,不但解了朱元璋的燃眉之急,形势也变得对元蒙极为不利。此后华高更是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了无数战功。
因华高先后率军攻占了常州、淮东、浙西,朱元璋便将其封为平章政事。公元1370年,已经在南京称帝的朱元璋将华高封为广德侯。但不知为何,大明建立后,昔日的猛将华高却突然变了性情,变得怯懦无比。《明史华高传》记载:明军虽然将蒙古人赶出了中原地区,但元末帝却在草原上重新集结力量威胁大明。朱元璋想要坐稳江山,就必须继续北伐。而朱元璋也曾多次表示,希望能够由作战经验丰富的华高率军北上。没人能够想到,面对朱元璋的殷切期盼,华高却多次装病拒绝。当时的华高只有四十多岁,为何他要装病拒绝朱元璋呢?
眼见华高不想率兵北伐,朱元璋只好让他重拾老本行,负责操练大明水军。朱元璋降下让华高操练大明水军的旨意后,华高却以自己年老体弱,早已无法在水上驰骋为由,再度拒绝了朱元璋。朱元璋内心已经忍无可忍,但看在华高履立战功的份上,朱元璋最终还是选择了宽待。后来,朱元璋大肆清洗功臣武将,华高因为多次装傻充愣,反而躲过了朱元璋对功臣武将的清洗。但是,锦衣卫却秘密禀告朱元璋,华高不但身体强壮,从未生病的他还经常带着随从外出,骑马打猎。
听完锦衣卫的禀报后,朱元璋觉得有必要敲打一下华高了。公元1371年,朱元璋降旨,派华高前往琼州修建当地城防。当时的琼州可以说是一处远离繁华的穷山恶水之地。虽然不想赴任琼州,但华高也知道,屡次违背朱元璋旨意的自己,已经被对方记恨。如果再违背朱元璋赴任琼州的旨意,自己不但会性命不保,家人也会遭到朱元璋的清算。无奈的华高只好带着家人前往琼州赴任,但即将到达琼州时,华高却因受不了当地潮湿且多蚊虫的环境,突染疟疾暴毙而亡。
《明史》对于华高的评价极其不好,甚至直言华高是一个胆小的懦夫。但从实际来讲,《明史》对华高的评价有失偏颇。元末乱世,为了生存,华高自然会不惜性命的拼搏。但大明建立后,华高又怎会愿意舍弃用性命换来的富贵生活,而重临险境呢?虽然华高通过耍小聪明,保住了富贵生活,躲过了朱元璋对功臣武将的清洗。
但他却忘了,并非庸主的朱元璋又怎能容忍他多次抗旨呢?朱元璋活着时颁布的圣旨,华高都能找借口抗旨不尊。朱元璋死后,谁又能保证华高会继续忠于朱家子孙呢?朱元璋让华高赴任琼州,并非是想要除去他,而是想要敲打他,让他听命于朱家子孙。参考资料:《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