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李世民几乎揽尽了当时最会打仗的一批猛将,像是尉迟恭、秦琼这种家喻户晓的门神,还有白衣战神罗成,程咬金、薛仁贵、徐茂公也都为李世民效命。瓦岗寨就更多了,裴元庆,单雄信,李密,王伯当等等不胜枚举。可以说是广揽天下英雄,天下只是囊中之物。
并且,李世民收服这些猛将时,并不是采用的武力蛮攻,用暴力让他们臣服。而是用的收买人心的方式,以德服人,这也是为何李世民能笑到最后的原因。
不过,有这样一位能人异士,李世民却疏忽忘记将其纳入麾下。这个人是个关键人物,他有多厉害呢?李世民没有揽到他,他却差点两次把唐朝逼到绝境,可见其能力远在另几个大将之上。
这个人就是盘踞陇西的薛举,隋末时期,眼见大厦将倾,李渊和李世民率先起兵建立政权。他们攻下了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的关中,作为他们开国的基地。关中这个地方无疑是当时整个隋朝的交通枢纽,四通八达,土地肥沃,十分适合建立政权。这样一个地方必然是兵家必争之地,尤其还是在群雄割据的隋朝末年。
而在陇西的“西秦霸王”薛举也看中了这块地方,说起薛举,他是隋朝末年十八路反王里最具实力的。不同于普通的农民起义,薛举家是陇西的豪门望族,不但资金雄厚,薛举还自幼习武,家里门徒无数,简直就是为了起义而生。
最重要的是,薛举手下有一个叫郝瑷的谋士,他堪称初唐诸葛亮。曾为薛举献过两计,而这两计都差点成功,几乎 把唐朝扼杀在了摇篮。
其中一计是让薛举联手北边的突厥部落一起对抗唐朝,那会李渊和李世民势力初具规模,能够对他们造成致命打击的,也就只有北边势力更为强大的突厥一族了。他们的实力远在十八路反王和李渊父子之上,即便是唐朝建立9年后,面对北方突厥,李世民也只能“倾府库贿以求和”,即破财消灾解决问题。
薛举当时正准备派说客去突厥部落商量结盟相关事宜,未料到,李渊父子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抢先一步,李渊派大臣刘文静、宇文歆等人携带大量金银财宝前往突厥议和,导致郝瑷第一条计谋彻底落空。
还有一计是浅水塬大战,李世民不低薛举的大军,被杀了个七零八落,狼狈撤军。当时薛举正准备鸣金收兵之时,郝瑷又给他提了一计,就是乘胜追击,不要给李世民任何喘息的机会,防止其东山再起。于是,薛举听信郝瑷的计谋,一路所向披靡,距离唐朝都城长安仅一步之遥。
奈何人算不如天算,正是这个时候,薛举却身染重病,突然暴毙。一下群龙无主,军心涣散,薛举的部队失去了战斗力,而郝瑷也因此郁郁寡欢,不久后相继病死随薛举而去。李渊父子的长安和唐朝才得以侥幸存活。
这之后,李渊父子重振旗鼓,东山再起,恢复了昔日的元气。而唯一能和他们抗衡的薛举势力,也逐渐没落下去,最终薛举的儿子薛仁杲没能扛起大旗,被李世民的部队一一降服,这个差点扼杀唐朝两次的豪强,就这样湮灭在了历史之中。
看来,古人所说的成就一番大业,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哪个条件缺失了,都是会留下隐患的啊。
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