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忠贤对明朝究竟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他一被杀,明朝就灭亡?

魏忠贤对明朝究竟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他一被杀,明朝就灭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910 更新时间:2024/2/16 12:13:44

我们认识历史很多都是通过史书,但是史书也是由后朝官员所写,肯定是受到当朝统治者的理念影响,很多时候并不全面。魏忠是一名

祸乱朝政的太监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魏忠贤是怎么一步步走到能够祸乱朝政的地位的呢?

魏忠贤的谋划

魏忠贤出生于一个普通的

市井家庭,又好赌博

,因此成年之后

无所事事

,整天就是痴迷赌博。在日以继夜的赌博中,魏忠贤终于再也拿不出钱还赌债了,于是就自宫进入

宫中当太监

魏忠贤也是个聪明人,一进宫就巴结了一位老太监,,靠着这位老太监在宫中

站稳了脚跟

,不会轻易受到其他太监的欺负。原本只是想着靠着老太监在宫中的生活好过一点,没想到老太监的对食是

朱由校

的乳母。

朱由校

依赖

这位乳母,历朝的乳母都是在皇子长大后就必须离开宫中。但是这位乳母刚被派出宫去没有半天,朱由校就下令要乳母回宫,对于朝中群臣的劝阻直接拒绝,并且还让朝臣不要再提

将乳母放出宫

去的事情。

魏忠贤觉得只要将

老太监

的对食抢过来,那么离皇帝就更近了,自己也能过得更好。于是魏忠贤就对老太监下手,通过

假传圣旨

的方式将老太监

流放出去

,并且雇人在路上将老太监

杀掉

,就这样将

对食

抢了过来。

魏忠贤朝政伸手

在成功将这位乳母抢到手后,魏忠贤时常能接触到朱由校,

朱由校

正式登基后,魏忠贤借着朱由校的乳母当上了

司礼秉笔太监。

此时魏忠贤在太监中已经是最高地位了,但是魏忠贤的野心并

不止于此

虽然作为一名太监,但是也希望自己能够

有权势

,因此在朱由校登基之后,魏忠贤便分析目前朝中的

局势

。在朝中

东林党

的权势是最大的,如果自己能够拉拢东林党,那么就能很好的实现自己的目标。

但是东林党都是一群

高风亮节

的读书人,自然不可能接受一个太监。魏忠贤对此感到

非常生气

,因此就开始拉拢

非东林党

的官员。那些官员被东林党排除在外也是很难受,看魏忠贤拉拢了他们,于是便加入其中,慢慢地

魏忠贤

的党派人数越来越多。

除了拉拢官员,魏忠贤还想将东林党

除之后快

。于是便每次在朱由校专心玩木工的时候,请示朱由校“批红”,由于朱由校玩心正起,自然就让魏忠贤代笔了。通过这样的方式,魏忠贤将一个又一个的

东林党

官员除掉。

慢慢地整个朝中几乎都是魏忠贤的人马,官员们为了能够

仕途通畅

,还在各地建起了

魏忠贤生祠,

魏忠贤的朝中势力也近乎膨胀。

魏忠贤的作用

魏忠贤的行为让整个朝政都

混乱

了,对于东林党更可以说是

灾难

,为朱由校却不管不顾呢?首先东林党派权力那么大,对于朱由校来说不是好事。虽然魏忠贤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势力,但他也只是一个

太监

,解决太监会比解决一大堆官员更加简单。

其次但是我们看魏忠贤所在时的战争,虽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是在军事上的

财力投入

一直不少。魏忠贤还是知道要保住一个国家,对于军队的物资军饷是

万万少不得

的,正因为魏忠贤的努力当时朝廷的国土才一直

不被敌人占去

而在魏忠贤被扳倒后,东林党开始重新把握

朝中权势

。这一群读书人

纸上谈兵

都是能手,但是在实战中完全没有经验。而且这群读书人也是只顾获得更多的权力和钱财,于是就导致搜刮

民脂民膏

依然存在,但用于军队的支出被全被东林党分了。

军队物资得不到保证,对外战争便

一败再败

,并且

连年战争

,朝廷不断

增加赋税,

导致百姓过得

苦不堪言

农民起义

就开始爆发,不同于朱由校时的小规模农民起义,此时的农民起义是大规模的。最终朝廷支撑不下去,被一支农民起义军所覆灭了。

魏忠贤确实是十恶不赦不假,但是魏忠贤也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他只是想要得到更多的权势,但也是为国家的存亡做实事,这是不同于东林党的点,只是可惜最后留给后人都是魏忠贤极其不好的一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世民广招天下豪杰,唯独漏了此人,他气不过两次将唐朝逼上绝路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世民临死前得罪一个惹不起的人,易中天评价唐朝李世民,唐朝太宗李世民与李渊

    据史料记载,李世民几乎揽尽了当时最会打仗的一批猛将,像是尉迟恭、秦琼这种家喻户晓的门神,还有白衣战神罗成,程咬金、薛仁贵、徐茂公也都为李世民效命。瓦岗寨就更多了,裴元庆,单雄信,李密,王伯当等等不胜枚举。可以说是广揽天下英雄,天下只是囊中之物。并且,李世民收服这些猛将时,并不是采用的武力蛮攻,用暴力

  • 魏忠贤在明朝权势滔天,为何斗不过一个刚登基年仅17岁崇祯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1627年年仅17岁的崇祯帝继位,这位亡国之君在后世留下刚愎自用生性多疑的印象,却为何能在登基之初马上雷厉风行的除掉了权倾朝野的九千岁魏忠贤呢,今天我们来分析分析一番。明之宦官一开始只是替皇帝分担政务的亲信存在,土木堡之变后,文官集团开始坐大,宦官被皇帝抬高地位借此打压文臣集团,保证皇权的稳固。天启

  • 李世民广揽天下英雄,漏掉了一人,结果此人两次把唐朝逼上绝路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名震千古的军神李靖,原来是一个死囚,被押赴法场斩首之际,被李世民从刀下救了出来。名将薛万彻,曾经是太子建成的心腹,在玄武门之变中猛攻秦王府,差点让李世民一家子全部报销,但因为骁勇善战,被李世民视为难得的人才,百般加以安抚留用。著名的直臣魏征,原来也是太子建成的嫡系人马,多次出谋划策陷害李世民,李世民

  • 魏忠贤临死前对崇祯说的一番话,本能挽救明朝,可惜崇祯没听懂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他的印象,人们总是用上很多的负面语言叙述!当然,魏忠贤落得这么一个名声是他罪有应得,毕竟他一生作恶多端,引得满朝文武痛恨于此。这不,刚上任的新皇帝崇祯帝就想着来治理他了!但是很有意思的是,崇祯帝因为想要杀魏忠贤迷了心智,一时没有听从魏忠贤的一番言语,最后也是落得凄惨的结局。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 李世民做下3桩事,奠定大唐朝王朝之锤,后世没有一个皇帝办到!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这第一件事就是生吃蝗虫。在古代农业社会,老百姓最怕什么?当然是天灾人祸,这天灾以水灾、旱灾、雪灾、蝗灾为主,其中蝗灾是很恐怖的,漫天飞舞的蝗虫像风暴一样席卷农田,所过之处,农田为之一空。蝗虫把粮食都吃光了,农民就没粮食吃了,因此蝗灾一般都伴随着饥荒。要说这吃蝗虫,在我国的部分地区还是一个习俗,饲养的

  • 魏忠贤对明朝的作用有多大?为什么魏忠贤一死,明朝就垮台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崇祯刚杀了魏忠贤,大明为什么就垮台了?这里边到底有什么故事存在?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朱元璋身为明朝开国皇帝,为了防止唐宋时期外戚干政问题,立下祖训,严禁外戚参政。朱元璋虽然说断绝了外戚干政的隐患,但宦官擅权的乱象依旧没有完全杜绝。朱元璋生前留下严禁宦官干预朝政的旨意,但后世

  • 有多少人知道:唐朝有3次玄武门之变,但根本不在一个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李世民)01改变唐朝命运的3次玄武门之变,在3个不同地点发生众所周知,公元626年6月,李世民发起的杀害他哥哥与弟弟的玄武门之变,是第一次玄武门之变;公元705年,由宰相张柬之发起的杀死张易之、张宗昌兄弟,逼武则天让位于李显的玄武门之变,是第二次玄武门之变;公元710年,由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发起的消

  • 魏忠贤为什么能得到那么大的权势?他的死加速了明朝灭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在封建王朝当中皇帝如果想下达什么命令,必须通过朝廷当中的决议,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的命令下发下去,在大部分情况下朝廷当中的官员和皇帝都能够一起为了百姓的福祉和生活做努力,但是当朝廷当中发生严重党派斗争的时候就会出现特例,因为在这个时候,所有的官员都在为自身的利益考虑。正是由于这一个原因所以导致当时皇帝

  • 有人说“终唐一朝,盛不及隋”,唐朝真的不如隋朝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隋朝为什么叫隋唐,隋唐指隋朝还是唐朝,唐朝全盛时期人口不及隋朝吗

    唐朝开国20多年了,还在吃隋朝的粮食,这20多年过了保质期的粮食也不知道唐朝哪个会去吃。至于世界公认最强,我也不知道是哪个世界公认的,是不是在那个世界里面,海外侨胞住的地方都不叫唐人街,叫隋人街!这几年隋朝吹捧的莫名其妙的有点多,这套逻辑也是网上满天飞。“终唐一朝,盛不及隋”,这个论点非常炸裂,但是

  • 魏忠贤临刑之际告诉崇祯了一件事,能延续大明朝,可是他不明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崇祯是怎么搞倒魏忠贤的,崇祯杀了魏忠贤的后果,为什么说崇祯杀完魏忠贤后悔了

    所以就会有着很多的疑点,接下来就由小编带领大家,用手中现有的钥匙去开启古代的历史大门。明朝末期,由于先帝突然驾崩,崇祯皇帝登基。据史书叙述,朱由检登基之前就非常痛恨魏忠贤,觉得他是大明王朝最大的蛀虫,早有干掉他的意思。在他登基之后,果然马上就开始了对魏忠贤的行动。在崇祯帝登基的第二天,他就让魏忠贤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