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代,有这样一个女子,她身份贵重,武艺超群,长得十分美貌,但是她却没能嫁给一个与自己年龄相当、才貌匹配的男子,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古来都说美女爱英雄,这位美女倒是嫁了一个英雄,但是她与自己这个有名无实的老公关系很紧张。
最后,哥哥派人把她接回娘家,从此史书中就再也没有了关于她的记载。
她就是荆州第一夫人,东吴第一郡主孙尚香。
她有着丝毫不逊色于须眉男子的抱负,性格也和兄长们有很多相似。
但是她人生的悲剧,似乎又是那个时代注定了的。
那么更接近真实历史的孙夫人是什么样的?
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她无可挽回的人生悲剧?
一、电视剧《三国演义》与戏曲中孙尚香的形象
央视版《三国演义》对原著的再造想象是十分成功的。
央视版《三国演义》在孙刘联姻时的场面既喜庆又壮观。《子夜四时歌》的配乐演唱,把孙夫人嫁给刘备时,那种坚贞的气节,美好的希望和柔情似水的期待表现得淋漓尽致。
刘备与孙夫人结婚之后,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如胶似漆。周瑜甚至想用美人计困住刘备,让刘备忘记回荆州,忘记自己的功名大业。
而刘备在这段感情中,也付出了真心。
通过电视剧中特别表现刘备和孙夫人一起练剑的场景,我们可以看到孙尚香和刘备虽然年龄差距很大,但是精神上也有非常相似的一面。
在这段感情中,一向对自己十分有信心的刘备,变得很没有信心。
在洞房中看到带着刀剑站立两侧的侍女,刘备会心惊肉跳;下人退去,刘备看到孙夫人的绝世美颜时,又不禁感叹:我刘备不知何时修得此等福分呐!”
刘备觉得自己配不上孙尚香,问孙尚香嫁给自己是否觉得委屈。
不料孙尚香不但不觉得委屈,还认为自己能嫁给刘备,这样的英雄此生之愿足以。
在“美人计”的作用下,刘备差一点就真的忘记自己的使命了。
在刘备回荆州的途中,孙夫人又多次出面,帮助刘备摆脱危局。
等到真的要离开东吴回到蜀国时,刘备不禁怀念起自己当初刚来东吴时,受到欢迎的时光,和离开时的狼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孙夫人劝他:“大丈夫志在天下,何必留恋于温柔之乡?”短短的一句话,体现了孙夫人巾帼英雄的形象。
之后,孙权想取荆州,所以先派人把妹妹骗回东吴。电视剧中交代了孙尚香最后是郁郁而终的。
在《三国演义》原著中,刘备夷陵之战后,在白帝城病危,孙夫人得到刘备的死讯,就投江自尽,为刘备殉节。
戏曲作品中,既有讲述刘备与孙尚香结亲的《龙凤呈祥》,也有交代孙夫人归处的《别宫祭江》。
一个刚烈、忠贞的孙夫人形象就这样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据史书记载,历史中真实的孙夫人形象,是与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孙夫人形象,有很大反差的。
孙夫人与刘备之间,不但没有爱情,在日常相处中,还是一种很紧张的状态。
二、关于孙尚香的谜团
在真正的历史中,这位孙夫人是一个面目非常模糊的形象,她的姓名、年龄、身份都没有清晰的记载。
孙夫人的名字据说叫做孙仁或仁献,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孙仁是孙坚众多儿子中的一个。
孙坚虽然有女儿,但这个女儿的名字,并没有留下来。
孙尚香这个名字,是晚清文人在编写《刘备招亲》这个戏曲故事时,给她起的名字。
因为这个名字既有古典气息,又非常别致,所以很快就被广大观众朋友接受了。
至于孙夫人的年龄,普遍的说法是:她比孙权小十岁左右,所以我们基本上可以确定孙夫人出生于191年左右;要么是在孙坚去世当年出生,要么是孙坚的遗腹女。
《三国演义》 记载,孙夫人是吴国太的女儿,但这个吴国太是《三国演义》虚构出来的。
根据《三国志.吴夫人传》记载:当初孙坚听说吴氏女才貌双全,于是就去吴家求亲。
吴夫人的亲戚们觉得孙坚轻佻狡诈,所以就不同意这桩婚事,孙坚为此很记恨吴家,后来还是吴夫人自己觉得,不应该让整个家族的人为了自己遭到孙坚的报复。
她觉得孙坚可以嫁,而且还说:“如果真的不能遇到好的夫君,那就是她的命不好。”
因为吴夫人自己的出嫁都是不被吴家众人看好的,所以吴家不可能再搭上一个女儿嫁给孙坚。
吴夫人的运气果然不差,她与孙坚结合后,生了四男一女。
在夫君和儿子孙策相继死亡之后,吴夫人为了辅佐年少的孙权,也开始参与政事,吴夫人聪慧有见识,临机处事,于军国大事多有裨益。
吴夫人在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去世,临终前,把国事托付给了张昭和周瑜,把家事托付给了与自己关系很好的孙坚妾室丁夫人。
这个丁夫人,就是《三国演义》中吴国太的原型。
一些学者认为这个丁夫人为孙坚生过一儿一女,这个女儿就是孙尚香的原型,但是在正史中,这位丁夫人只生了一个儿子,并没有生女儿。
所以,孙尚香的原型很可能还是孙权的同母妹妹——吴太夫人的亲生女儿。
再结合孙尚香出嫁时的排场,出嫁后桀骜不驯的态度来看,她真的很不像是孙权庶出的妹妹。
三、正史中孙尚香的表现
根据史书记载:孙尚香是一个“才敏刚猛,有诸兄之风”的奇女子,她非常聪慧,作战时又很勇猛。
随着刘备事业的日益发展,孙权感到了威胁,于是孙权主动提出要将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刘备娶孙尚香时,甘夫人刚刚去世不久,孙尚香正好可以做正妻。
诸葛亮一开始极力劝刘备不要去东吴娶亲的,但是刘备思索再三决定冒这个险,因为他相信孙权是顾大局的,曹操是孙刘两家共同的敌人。
刘备这一次东吴之行是很危险的。当时还在孙权那里效力的庞统,就曾经建议周瑜和孙权杀掉刘备。
刘备冒险成功,娶到孙尚香,本来确实是为了孙刘联盟更加稳固的,但是没想到孙权这个妹妹还真是刘备降服不了的。
刘备纵横沙场大半生,居然被孙夫人和一群侍女钳制,不能行使做丈夫的权力,而且孙夫人还仗着有孙权撑腰,让她带来的人,在荆州做出骄横不法之事,这可真让刘备头疼。
于是,刘备只好让赵子龙做他的警卫队长,又让诸葛亮时时留心孙夫人一伙人的举动,才没有闹出什么乱子。
孙尚香与刘备之间既没有感情,更谈不上有实际的夫妻生活。
孙尚香嫁给刘备后不久,就自己筑起孙夫人城,与刘备长期分居。
刘备平日要外出打仗,要处理政事,对孙尚香疲于应对,只能远离她。
公元211年刘备入蜀,此时孙尚香与刘备结婚已经三年,但夫妻关系依旧不好,趁刘备入蜀,孙权就说动妹妹以回东吴探亲为名,带上阿斗,作为胁迫刘备归还荆州的筹码。
在真实的历史中,刘备向孙权借的并不是荆州,而只是隶属于荆州的南郡。
也许,这时候孙权已经在想如何从刘备手中夺回自己的地盘了,所以他要先把妹妹接回来。
由于诸葛亮和赵子龙的密切注意,孙夫人自然不可能把阿斗带走。
孙夫人回到东吴后,孙刘两家关系虽有裂痕,但联盟关系还在持续。
公元214年,刘备平定益州后,娶了益州同宗刘瑁寡居的妻子吴氏。
刘备与吴氏夫人的婚姻虽然也是政治联姻,但是娶了吴氏做正妻,孙尚香即使再回到刘备身边,身份也会很尴尬。
四、孙尚香的结局与悲剧命运的成因
野史传说:孙尚香回到东吴后,再嫁陆逊。陆逊的妻子恰好是陆孙氏,但是这个陆孙氏,史书上有明确的记载,说她是孙权的大哥孙策的女儿,一定不是孙尚香。
在《三国演义》中,孙尚香最后是为刘备殉节投江而死了,其实孙尚香与刘备既然没有感情,自然不会为刘备殉节。
事实上,孙尚香几乎不可能再嫁。因为孙尚香当初离开刘备,是自己回去的。
刘备并没有明确和孙尚香解除婚姻关系,即便刘备再娶,在孙刘联盟没有破裂之前,孙夫人名义上还是刘备的妻子。
甚至在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时,孙权一度还是想把孙夫人送回刘备身边,重新修好的,只不过这时裂痕太大,刘备没同意,孙权也做好战斗的准备了。
孙刘联盟经过短暂的破裂后,又被修复。在刘备这里时,孙尚香被认为是东吴的人。
当她出嫁后再回到东吴,除了知道内情的家人,很多人应该会觉得,孙夫人现在是刘备的妻子。
刘备去世之前,孙夫人改嫁会激化孙刘两家的矛盾,会给刘备提供更多对东吴用兵的借口。
实际上,刘备后来指责孙权,其中一个理由就是:孙权既然把妹妹嫁给自己,又在刘备不知情的情况下,把妹妹接回去,等于指责孙权主动建立盟约,又单方面撕毁盟约。
刘备死后,蜀汉高层没人能替已经去世的刘备做出让孙夫人改嫁的决定。
而孙权这里,就算对这个妹妹有再多的愧疚,也还是无法让身份敏感的蜀汉第一夫人改嫁。
虽然,三国时代有很多女性改嫁的现象,但是只有一个女子此前的丈夫是小人物时,女子改嫁才不会引人注意。
如果这个女子的前夫是刘备这样的人,那么她基本上是不能再改嫁的。
孙夫人的身份尴尬,内心又何尝快乐过呢?
她本是纵马奔驰的巾帼英雄,虽然理智上愿意为了哥哥的千秋功业,奉献自己的青春,但是感情上却怎么也无法接受刘备。
她本来梦想要嫁一个天下数一数二的英雄,可是当真嫁了,却因为政治原因和年龄差距毫无幸福可言。
对于孙夫人的悲剧,孙权要付主要责任。
孙权应该了解自己妹妹的个性,知道她与刘备结合不会幸福,就应该不做此种打算。
既然做了这样的打算,就应该好好地巩固孙刘联盟,坚持共同对付曹魏。
这种既想和刘备修好,又想让妹妹替自己监视刘备的矛盾心理,让孙夫人过得非常拧巴。
也许,孙权就算再疼爱这个妹妹,也还是把她当做一枚棋子。
对于刘备来说,娶孙夫人之前,刘备根据自己和甘糜两位夫人相处的经验,判断自己应该是可以控制孙夫人的,没想到世上还有孙夫人这样的女子。
所以,娶到孙夫人的刘备,一定是很后悔的。
早知道娶个妻子,不但没能加固孙刘联盟,还搞得自己精神紧张,防不胜防,刘备当初一定不会答应娶孙权的妹妹。
政治婚姻经营得好,可以加固联盟;经营不好,双方都是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