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这一生,是壮烈而又可悲的。他勇武有加,却在谋略心法上棋差一着,他的能耐一方面成为了他角逐天下的底气,却从另一方面成为了制约他发展的绊脚石。他太自负了,以至于遮住他观察天下局势的目光,令他目光一切,盲目自大。
项羽的自大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显露了出来。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项羽小的时候跟项梁学艺,却仗着自己力气大,不愿意学写字,也不愿意学剑法,他说:“读书识字只能记住个人名,学剑只能和一个人对敌,要学就学万人敌。”项梁因此教他兵法,但项羽也只是学了个大概就不肯学了,后来兵法谋略却成为了制约他发展的最大障碍。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起义,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唤醒了被暴秦所磋磨的广大百姓。项梁抓住机会,令项羽杀了会稽太守,发动了吴中起义。项梁带着江东子弟渡江而西,居巢人范增前来投奔。
如果说项羽前期全靠项梁这运筹帷幄,那么中后期则全是靠着范增这个“亚父”来出谋划策。一年后,陈胜被杀,项梁在范增的建议下,找到楚怀王后人熊心,从此有了名正言顺的起兵借口。但随着项梁被秦国大将章邯所杀,能够制住项羽的人一下子去了一半,他开始越发膨胀起来。
刘邦征战天下所倚靠的著名大将韩信,最开始其实是在项梁麾下,项梁身死,就归于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提出计谋,但项羽全都不予采纳。韩信看清项羽自大的本性,弃他而去转投刘邦,最后成为了逼死项羽的主力。
而上文所说的范增,算得上是项羽帐下第一谋臣,在公元前208年的那场“鸿门宴”中,范增多次示意项羽趁机斩杀刘邦不留后患,但均因项羽自大拒绝了。最后刘邦果然成为了项羽最大的对手,并且成功干掉项羽一统天下。
范增看出来了刘邦不可留,刘邦的谋臣陈平也看出了范增对项羽的影响。范增就相当于项羽的“脑子”,如果范增在,项羽就是一位有勇有谋的某将,何愁不能重整江山?但只要范增一死,项羽就只剩翼墙蛮力,不足以为患了。于是陈平利用反间计使项羽疑心范增,导致在公元前204年愤然辞去,最终病死在半路上。
范增刚离世两年,项羽就被打得节节败退,最终被韩信大部队逼在乌江边。但不得不承认,项羽此人的确非常猛,哪怕身边只剩残兵败将,却能凭一己之力怒杀上百敌军,每杀一个就大喊一声“还有谁!”
尽管最后一代霸王的结局是无奈乌江自刎,但他临终前的这句霸气满满的“还有谁!”却流传了下来,现在小年轻们打游戏时每干掉一个敌人,总喜欢学着项羽一样,霸气大喊一声“还有谁!”
参考资料:《《史记·项羽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