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纵身投江”只为祭屈原,网友口诛笔伐,你怎么看?

“纵身投江”只为祭屈原,网友口诛笔伐,你怎么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480 更新时间:2024/1/19 12:16:58

历史

2020-06-26 11:35:02

“国无人莫我知兮,又怀乎故都!”在一句悲壮的大声疾呼之后,“屈原”身穿黑色汉服带着悲愤之气,大义凛然地跳入了四川省西昌市海河里。

看到这里肯定会有人跳出来指正,屈原当时跳的是汨罗江,明明是在湖南省境内,怎么会跑到了四川?

没错,这个在四川跳河的“屈原”,并非我们每年端午纪念的,那个2000多年前因为忠贞爱国,因不得志而跳入汨罗江的屈原。

[var1]

这个“假屈原”名叫贾志勇,这已经是他连续第四年用跳河的方式来纪念屈原了。

贾志勇这一行为充满了争议,很快传遍了网络,并引发了大量的讨论。有人说他这种做法是纪念屈原尊重古法。但更多的网友则是一面倒的对他产生了质疑,认为他是为了出名,哗众取宠。

据贾志勇自己说,他今年跳之前也有点犹豫。一来是因为网上对他的行为有争议,二来跳河始终有危险,他不希望有人模仿而发生意外。但他始终坚称自己不是在作秀,这仅仅是他个人纪念屈原的方式。

不论贾志勇的初衷是什么,但他的行为是应该坚决被制止的。首先,贾志勇的行为存在着强烈的安全隐患,我们不能因为他连续4年侥幸没有发生意外,就认为意外发生的可能性不存在。

我们都知道,河水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涨有落,下面泥沙石子的布局也会随之而变化。在没有专业人员提前探测的情况下,这种跳河的行为无异于自杀(而且是整个身体和面部朝下)。

[var1]

其次,我们不能因为这是贾志勇的个人行为,还没有引发大量的模仿和跟随而造成社会影响,就置之不理。

蜀汉昭烈帝刘备遗诏中曾有一句名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能因为其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还比较小,所以就放任自流。一个贾志勇这样做你不管,那一千个模仿者这样做你管还是不管,如果管的话,那依据是什么?

不对的行为,就应该及时被制止,而且要防患于未然,不能等其产生恶劣后果之后才亡羊补牢。

第三,屈原的忠贞爱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时代精神,这一点无可非议。但屈原在绝望之以投江自杀的行为来报国,这一点是否应该去推崇,还是有待商榷的。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影响,这是一个人生观的问题。

在绝境中,到底是应该发扬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精神迎难而上,不妥协,不放弃!还是应该像屈原一样,仰天长啸,以自杀殉国呢?

[var1]

现代中国随着国家的综合国力提升,我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但小孩子的生活环境好了,抗压能力却低了,受挫能力却差了,媒体上动不动就见到小孩子抑郁甚至自杀的新闻,这是可悲的!

我们更加应该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从小树立积极上的人生观,树立他们面对挫折、面对失败解决问题的乐观精神,这才是中国下一代崛起的希望!

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从西周开始到清朝:想要治理好人民,就需要先治理好官员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里面,每个朝代都不可避免的涉及到的问题,就是权力的划分。从古至今,中国都是出于一种官员政治的治理之下的,这样就使得权力在官员之间更加的明显。权力是会让人感觉到膨胀的,如果不加以约束的话,很多的官员可能就会被诱发处自己内心的贪婪,从而导致一系列负面的影响。从西周开始,直到清朝,甚至到

  • 长平之战后,站在白起与秦昭襄王的位子上来讲,谁的眼光更独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以来各诸侯国之间的局势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或许下一刻某些国家将会不存在。局势就是这样的走向,到了战国中后期天下局势与其说秦对山东六国,还不如说是秦赵之间的对决。有关秦赵对决中的转折点想来大家也是十分的明白的,就是战国末期重要的战役之一——长平之战。[var1]其实在这场战役中白起与秦昭襄王两人

  • 他是明朝大汉奸,自称是孔子后人,为清朝打下江山后惨淡收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孔子最高境界的一句话,孔子祖籍是哪里人,历史人物故事50字孔子

    实际上汉奸并不是近代才有的,也不是哪一个时期特有的角色,而是每一个朝代都存在。有很多汉奸甚至是一个朝代覆灭的罪人,比如满清,之所以能够成功入主中原,明朝的汉奸们功不可没。有很多人都以为满清是吴三桂引进关内的,实际上并非如此,而是名气远比不上吴三桂的孔有德。为什么要下这个结论呢?咱们今天就来聊聊此人。

  • 为什么在秦朝会有“亡秦必楚”的传言?看看秦国对于楚国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哪个省是正宗楚国人,楚国47位君主列表,楚国vs秦国

    而他们为什么要采取这个名号呢?《史记项羽本纪》中也有言论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将楚作为一个旗号来推动他们的政治诉求。[var1]那么为什么以楚反秦,天下人就能够响应,六国旧人就能够接受呢?否则就没有这种效果呢?这还要从战国晚期的历史说起,特别是当时秦国与楚国的斗争。[var1]在战国晚期,楚国

  • 战国七雄中,除了最终胜者秦国,也曾辉煌的其余六国是如何衰落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战国七雄秦国篇,秦国600年纪录片,秦国十大漂亮美女

    [var1] 魏国:曾为战国初期霸主,“马陵之战”后迅速衰败 “三家分晋”后,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改革,同时汇集各国刑典,著成《法经》,巩固变法成果,从而使得魏国国力大涨。魏文侯死后,其子魏武侯又任用吴起进行改革,使得魏国军事实力大涨,继而确立了魏国战国初期霸主的地位。[var1]魏国经历变

  • 西周史密簋出土,铭文揭秘夏朝失踪真相,网友:西方双重标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老梁讲夏朝完整版,夏朝的真正祖先,夏朝一级文物图片

    但遗憾的是,确切自证夏朝的文字目前并未发现,即使是在被认为是夏遗存的二里头遗址,也没有找到“夏”作为一个朝代标记出现。而众所周知,商朝这一朝代的得名,正是源自甲骨文中商人自称“大邑商”。所以,西方学者在描述中华文明时,往往将商朝算作中国文明的起源,而把夏朝算作神话。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夏朝不存在呢?当然

  • 扒一扒甘罗12岁拜相的黑幕:这小子原来狐假虎威,吕不韦才是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甘罗个人简历,甘罗和吕不韦关系,神童甘罗到底有多厉害

    与朋友谈天,说起给领导写报告需要小心谨慎,不能给头儿挖坑。比如有位秘书准备的报告十分精彩,但分页没弄好,结果里面有句引用语录的话,领导看了,拍桌子加重语气道:“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众哗然之下,领导翻到下一页,愣了片刻,道:“……吗?”[var1] 说到这个笑话,是因为正好看到神童甘罗

  • 被西方嘲讽的夏朝,到底有没有文字?贾湖考古有助跳出思维陷阱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贾湖考古视频完整版,夏朝的考古资料为什么不多,贾湖有多少人口

    摩尔根的论著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西方社会判定文明的一个基本标准。事实上,国家的出现并非凭空而至,它的产生必然有人的智慧因素在内,即人类脱离了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开始利用智慧和所掌握的技术去创造和延续文明。我国的学者也同样认同文字对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作用,毕竟,文字的出现可以使后人在前人基础上发展和演进

  • 扁鹊也被踢出教科书,专家给出解释:不严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还记得初中时候学的文言文课文《扁鹊见蔡桓公》吗?在这篇文章里,我学到了一个成语叫作:讳疾忌医。不过教材每年都在删改,很多之前的课文都会被替换或者删除,扁鹊见蔡桓公也不例外。为什么要删掉这文章呢?它好像也没有什么跑歪的理论观点啊。说白了,这篇文章被删,是因为专家们觉得这文章不够严谨。[var1]因

  • 舜传位给禹后,为何却死在两千里外的湖南?考古有了颠覆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孔子说“舜之少也,恶悴劳苦,二十以孝闻乎天下”,司马迁在《史记》中夸赞舜帝是“天下明德,皆自舜帝始。”《国语》甚至将舜帝统治时期称之为“虞朝”,与夏商周三代并列。但就是这样一位“仁德”的部落首领,其结局却充满了谜团。舜出生于上古的有虞氏部落,妫姓姚氏,又被称作虞舜。关于舜的出生地,目前还有不少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