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还记得初中时候学的文言文课文《扁鹊见蔡桓公》吗?在这篇文章里,我学到了一个成语叫作:讳疾忌医。
不过教材每年都在删改,很多之前的课文都会被替换或者删除,扁鹊见蔡桓公也不例外。为什么要删掉这文章呢?它好像也没有什么跑歪的理论观点啊。说白了,这篇文章被删,是因为专家们觉得这文章不够严谨。
[var1]
因为年代久远,再加上文献太少,我们没法确定扁鹊的准确生卒年月。但是根据史料记载他的三次出诊案例,我们可以推断出个大概。这三位病人分别是:蔡桓公还有赵简子、虢国太子。
那时还有晋国,赵简子是晋国时期赵家的领袖,他的儿子赵襄子当时得了一种怪病,嗜睡,一次连续睡了五天五夜,寻遍了名医也不得其果。于是扁鹊一出手,药到病除,自然,他得到了很多赏钱。
[var1]
再后来,扁鹊巡游列国的时候,来到了虢国,虢国的太子也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尸厥症。但是再奇怪的病,到了扁鹊的手里那都是小意思。虢国太子的病被看好之后,对扁鹊刮目相看,于是决定跟随他去学医。
然后就是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了,大家都知道,不赘述了。
这些故事乍听问题不大,问题在哪呢?时间线。
[var1]
扁鹊见蔡桓公的时候,是公元前357年,而赵简子是在公元前476年去世的。发现问题了没?这中间差一百多年。
换言之,如果这俩都是扁鹊,那么扁鹊最少也得活个二百岁吧?但是这可能吗?在现代医疗卫生条件这么好的环境里,最长寿的人也就一百三十多岁,在过去能活到二百岁得吃什么灵丹妙药?
[var1]
不都说七十古来稀,也就是说,七十岁就是古稀之年。虽然在古代典籍里也记载了很多活了几百年的人,比如张三丰就跨了三个朝代,但是我觉得可信度不高。
还有一篇文章中记载说,扁鹊在喝了一碗师傅赐的汤药之后,就可以看清楚人的五脏六腑(这下知道扁鹊见蔡桓公为啥能看到”君有疾在腠理“了吧?),这是三娃吗?
[var1]
所以教科组认为扁鹊的事迹不够严谨,因此决定把这文章删除。
但是,现在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其实“扁鹊”很有可能是一种代指,对神医的一种称呼。所以,扁鹊有很多,如果这样解释的话,一百多年的时间跨度也就可以理解了。
那么大家觉得,扁鹊被删了合适吗?
[var1]
[va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