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魏初伐公孙渊为什么派毌丘俭出场?(揭秘魏国的权力鄙视链)

曹魏初伐公孙渊为什么派毌丘俭出场?(揭秘魏国的权力鄙视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891 更新时间:2023/12/11 4:24:14

自226年继位后,八年时间,曹叡经受了吴蜀两国轮番北伐。

蜀汉:一共对魏用兵六次

街亭之战上部,诸葛亮首次北伐的初期形势到底有多好?(数万蜀军拿不下祁山背后的原因)

街亭之战中部,丞相为什么选街亭进行阻击(除马谡外蜀汉无将可派的根本原因)

街亭之战下部:马谡到底在想什么?(丞相北伐唯一一次大溃的背后原因)

诸葛亮二次北伐为什么没能拿下陈仓?(冷兵器时代的四种主流攻城方法)

第三次北伐背后的时间谜团(三国史里一场既坦诚但又不认真的谈判)

诸葛亮执政时期蜀军第一次在正面战场战胜魏军的幕后功臣是谁?

第五次北伐上部:诸葛亮与司马懿的第一次交手(司马懿和诸葛亮比差在了哪?)

第五次北伐下部:诸葛亮大败司马懿后为什么主动撤军?(张郃之死揭示了一条重要的职场生存原则)

诸葛亮第六次北伐上部:曹魏立国后遭遇最严重的危机是哪次?

第六次北伐下部:诸葛亮在五丈原是如何与司马懿斗智斗勇的?(曹魏最强君臣组合是谁)

孙吴:陆逊、孙权各自对魏用兵两次

石亭之战上部:曹休凭借什么被擢升为大司马,成为魏军的最高统帅?

石亭之战中部:三国最成功的一次诈降(曹魏最敢赌的将领是谁?)

石亭之战下部:为什么说石亭之战是曹魏国运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陆逊否掉朱恒计策的缘由)

三战合肥,孙权为何一直没能打穿曹魏淮南防线(江东军的弱点是什么?)

孙权最后一次亲征始末(如果陆逊得到更多权力,他能否北伐成功呢?)

蜀吴联手,合计发起了10大战!

相比之下,曹丕在位六年,蜀汉在励精图治,孙权也一直持战略防守态势,反而是曹魏主动对江东发动了三次南征。

现在好不容易熬走了那位让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的伟大丞相,吴国声势浩大的三路北伐无功而返,也让孙权彻底没了心气。这为曹魏解决久悬未决的辽东问题,腾出了战略窗口期(蜀道难行,打江东又需要强大的水军,两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只能去收拾那个相比较而言,更容易打的公孙渊了)

这次曹睿不想再用司马懿,他要用自己的心腹:毌丘俭

毌丘俭字仲恭,河东闻喜人。

毌丘俭幼时因酷爱读书,文采出众,被曹丕任命为文学掾,负责曹叡读书养德之事(俭袭父爵,为平原侯文学)

当然毌丘俭能入宫,他的父亲毌丘兴背后一定出了力,毌丘兴官至武威太守、将作大匠,封高阳乡侯(人才流动的禁锢从魏国开始已经显现,家世好的年轻俊杰做官之路一片坦途)

有了这层关系,毌丘俭的仕途随后开始了三级跳。

曹叡登基后,任命他做了羽林监,掌宿卫,那是真正的心腹才可以干的岗位。(明帝即位,为尚书郎,迁羽林监。以东宫之旧,甚见亲待)

丞相北伐时,曹叡还打算大兴土木,自三公起朝中大臣几乎都曾上书予以劝谏,毌丘俭亦在其中,上疏曰:“臣愚以为天下所急除者二贼,所急务者衣食。诚使二贼不灭,士民饥冻,虽崇美宫室,犹无益也。”

明帝虽然不予理会,但仍将毌丘俭迁荆州刺史,这一跃,毌丘俭就成为曹魏的地方重臣!

毌丘俭在荆州表现出色,成功抵御了陆逊的北伐。

丞相走后,西线暂无战事,毌丘俭揣摩圣意,上疏曰:“陛下即位已来,未有可书。吴、蜀恃险,未可卒平,聊可以此方无用之士克定辽东”

曹叡让众人商议毌丘俭的征辽计划,尚书右仆射,侍中卫臻反对:“俭所陈皆战国细术,非王者之事也。吴频岁称兵,寇乱边境,而犹案甲养士,未果寻致讨者,诚以百姓疲劳故也。且渊生长海表,相承三世,外抚戎夷,内脩战射,而俭欲以偏军长驱,朝至夕卷,知其妄矣”

卫臻反对的主要理由就是:百姓疲劳,连年征战,军费开支庞大,曹魏统治区的百姓负担相当沉重,好不容易可以喘息会,为何不犹案甲养士呢?

再说公孙渊家族对辽东的统治已经沿续了三代,他们对外安抚胡人,对内整修武备,习练战阵,凭你毌丘俭行吗?

卫臻背景很深厚,他是卫兹的儿子。

卫兹可是曹操创业的天使投资人,曹操起兵的人马很大一部分都是卫兹赞助的:陈留起兵,曹操军事生涯的第一场败仗输给了谁?

曹家也给予卫家丰厚的回报,卫臻在曹操时就加封关内侯,曹丕时任侍中、吏部尚书,到了曹睿朝,累迁光禄大夫、司空、司徒,做到了最高等的三公!

曹叡本还在犹豫,但公孙渊很快就打了他的脸。

魏遣使者傅容、聂夔拜渊为乐浪公。

刚好辽东郡的计吏这时从洛阳回来,向公孙渊报告说这些使者都勇力超群,其中有个叫左骏伯的人更是勇猛无比,怀疑这帮人是魏国派来的死士(渊计吏从洛阳还,语渊曰:“使者左骏伯,使皆择勇力者,非凡人也。”)

公孙渊听完既惊且惧,于是派出大部队把使者下榻的学馆重重包围,之后才进去受拜(渊由是疑怖。容、夔至,住学馆中。渊先以步骑围之,乃入受拜)

公孙渊出兵的时候,傅容、聂夔估计吓尿了,公孙渊不会再搞一次斩杀使者的蠢事吧?

受此大辱,两人回去后就向曹睿告了状(容、夔大怖,由是还洛言状)

虽然公孙家是辽东的土皇帝,但怎么说,你现在也是魏国的臣子,你打了使者的脸,不就是打曹睿的脸吗?

曹叡决心已下,必须解决辽东问题!

他把毌丘俭调到幽州,担任幽州刺史。

还记得之前的幽州刺史是谁吗?

三国时发生在渤海湾的一场伏击战(曹魏老黄牛田豫的悲催经历)

挤走田豫的王雄(幽州刺史王雄支党欲令雄领乌丸校尉,毁豫乱边,为国生事。遂转豫为汝南太守,加殄夷将军)

轲比能叛乱时,王雄派剑客韩龙除掉轲比能,从此鲜卑各部种落离散(互相侵伐。强者远遁,弱者请服,边陲遂安)

两任幽州刺史都很能打,但是有用嘛?管你三朝老臣还是世家大族,在皇帝心腹面前都得乖乖让路,权力的鄙视链:皇帝心腹》世家大族》平民草根。

曹叡给予毌丘俭最高权力,在幽州刺史外,还加了度辽将军的头衔,同时兼任护乌桓校尉,把北方的军政大权都一并交给了他,临事可决断(持节)(帝图讨辽东,以俭有干策,徙为幽州刺史,加度辽将军,使持节,护乌丸校尉)

度辽将军和护乌桓校尉有什么区别呢?

查阅了一些文献,可以这么理解

护乌桓校尉更多是地方上的常备军,专管辽东方面的乌桓、公孙家,度辽将军不是一个杂号将军,相当于整个北方的军区司令,从职位和级别上都高于护乌桓校尉。

当然如果有历史专业的朋友看了,发现有问题的话, 欢迎指正。

比如昨天文章就有个笔误,方向写错了。

毌丘俭在积极备战,曹睿则开始为开战寻找借口,公孙渊当下并没有谋反,此前还拒绝了孙权册封的燕王,师出得有名。

办法很简单,曹睿就出了一招,公孙渊就没辙了:召唤大司马来洛阳述职(乃遣幽州刺史毌丘俭等赍玺书徵渊)

公孙渊自然清楚这一去定是有去无回,立刻发兵备战(渊遂发兵)

毌丘俭立即整顿幽州一带的魏军,率大军直扑辽东。

初期进展十分顺利,毌丘俭招降;右北平乌桓单于寇娄敦、辽西乌桓都督王护留,以及当年追随袁尚流亡辽东者共计五千余部众。

率领幽州、鲜卑、乌桓联军进抵辽河西岸,然后渡过辽河,进军辽东郡最西部,位于辽河东岸的“辽隧”县(辽宁海城市西北高坨镇)。

[var1]

但公孙家在辽东根基深厚,毌丘俭在军中又缺乏足够威望,双方战于辽隧军作战不利,这时天又下起了大雨,一连下了十几天,辽水大涨,魏军长途奔袭,轻装而来,面对洪水一筹莫展,只好撤回右北平(渊发兵反,俭进军讨之,会连雨十日,辽水大涨,诏俭引军还)

公孙渊大胜后备受鼓舞,索性自立为王,置列百官,正式与曹魏分庭抗礼,马上就要变成四国鼎立了!(渊遂自立为燕王,置百官有司。遣使者持节,假鲜卑单于玺,封拜边民,诱呼鲜卑,侵扰北方)

既然毌丘俭不行,那只能请出大魏国最能打的司马宣王了,属于司马懿的精彩时刻开始了。。。。。

更多文章

  • “纵身投江”只为祭屈原,网友口诛笔伐,你怎么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2020-06-26 11:35:02“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在一句悲壮的大声疾呼之后,“屈原”身穿黑色汉服带着悲愤之气,大义凛然地跳入了四川省西昌市海河里。看到这里肯定会有人跳出来指正,屈原当时跳的是汨罗江,明明是在湖南省境内,怎么会跑到了四川?没错,这个在四川跳河的“屈原”,并非我

  • 从西周开始到清朝:想要治理好人民,就需要先治理好官员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里面,每个朝代都不可避免的涉及到的问题,就是权力的划分。从古至今,中国都是出于一种官员政治的治理之下的,这样就使得权力在官员之间更加的明显。权力是会让人感觉到膨胀的,如果不加以约束的话,很多的官员可能就会被诱发处自己内心的贪婪,从而导致一系列负面的影响。从西周开始,直到清朝,甚至到

  • 长平之战后,站在白起与秦昭襄王的位子上来讲,谁的眼光更独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以来各诸侯国之间的局势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或许下一刻某些国家将会不存在。局势就是这样的走向,到了战国中后期天下局势与其说秦对山东六国,还不如说是秦赵之间的对决。有关秦赵对决中的转折点想来大家也是十分的明白的,就是战国末期重要的战役之一——长平之战。[var1]其实在这场战役中白起与秦昭襄王两人

  • 他是明朝大汉奸,自称是孔子后人,为清朝打下江山后惨淡收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孔子最高境界的一句话,孔子祖籍是哪里人,历史人物故事50字孔子

    实际上汉奸并不是近代才有的,也不是哪一个时期特有的角色,而是每一个朝代都存在。有很多汉奸甚至是一个朝代覆灭的罪人,比如满清,之所以能够成功入主中原,明朝的汉奸们功不可没。有很多人都以为满清是吴三桂引进关内的,实际上并非如此,而是名气远比不上吴三桂的孔有德。为什么要下这个结论呢?咱们今天就来聊聊此人。

  • 为什么在秦朝会有“亡秦必楚”的传言?看看秦国对于楚国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哪个省是正宗楚国人,楚国47位君主列表,楚国vs秦国

    而他们为什么要采取这个名号呢?《史记项羽本纪》中也有言论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将楚作为一个旗号来推动他们的政治诉求。[var1]那么为什么以楚反秦,天下人就能够响应,六国旧人就能够接受呢?否则就没有这种效果呢?这还要从战国晚期的历史说起,特别是当时秦国与楚国的斗争。[var1]在战国晚期,楚国

  • 战国七雄中,除了最终胜者秦国,也曾辉煌的其余六国是如何衰落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战国七雄秦国篇,秦国600年纪录片,秦国十大漂亮美女

    [var1] 魏国:曾为战国初期霸主,“马陵之战”后迅速衰败 “三家分晋”后,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改革,同时汇集各国刑典,著成《法经》,巩固变法成果,从而使得魏国国力大涨。魏文侯死后,其子魏武侯又任用吴起进行改革,使得魏国军事实力大涨,继而确立了魏国战国初期霸主的地位。[var1]魏国经历变

  • 西周史密簋出土,铭文揭秘夏朝失踪真相,网友:西方双重标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老梁讲夏朝完整版,夏朝的真正祖先,夏朝一级文物图片

    但遗憾的是,确切自证夏朝的文字目前并未发现,即使是在被认为是夏遗存的二里头遗址,也没有找到“夏”作为一个朝代标记出现。而众所周知,商朝这一朝代的得名,正是源自甲骨文中商人自称“大邑商”。所以,西方学者在描述中华文明时,往往将商朝算作中国文明的起源,而把夏朝算作神话。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夏朝不存在呢?当然

  • 扒一扒甘罗12岁拜相的黑幕:这小子原来狐假虎威,吕不韦才是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甘罗个人简历,甘罗和吕不韦关系,神童甘罗到底有多厉害

    与朋友谈天,说起给领导写报告需要小心谨慎,不能给头儿挖坑。比如有位秘书准备的报告十分精彩,但分页没弄好,结果里面有句引用语录的话,领导看了,拍桌子加重语气道:“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众哗然之下,领导翻到下一页,愣了片刻,道:“……吗?”[var1] 说到这个笑话,是因为正好看到神童甘罗

  • 被西方嘲讽的夏朝,到底有没有文字?贾湖考古有助跳出思维陷阱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贾湖考古视频完整版,夏朝的考古资料为什么不多,贾湖有多少人口

    摩尔根的论著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西方社会判定文明的一个基本标准。事实上,国家的出现并非凭空而至,它的产生必然有人的智慧因素在内,即人类脱离了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开始利用智慧和所掌握的技术去创造和延续文明。我国的学者也同样认同文字对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作用,毕竟,文字的出现可以使后人在前人基础上发展和演进

  • 扁鹊也被踢出教科书,专家给出解释:不严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还记得初中时候学的文言文课文《扁鹊见蔡桓公》吗?在这篇文章里,我学到了一个成语叫作:讳疾忌医。不过教材每年都在删改,很多之前的课文都会被替换或者删除,扁鹊见蔡桓公也不例外。为什么要删掉这文章呢?它好像也没有什么跑歪的理论观点啊。说白了,这篇文章被删,是因为专家们觉得这文章不够严谨。[var1]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