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三国志》的客观评价,曹操可谓非常之人物,超越世之杰矣。这句话藏着什么意思呢?大概就是夸赞当年得势的曹操雄才已经超过了天下所有英雄豪杰,甚至包含了刘备。
曹操既然才能超过刘备,为什么还要听信了他的忽悠呢?
一、三姓家奴
其实,在吕布被擒住后,谋士郭嘉就紧随曹操左右,这时曹操并没有让郭嘉给出意见,反而听从刘备之言,诛杀了吕奉先。明确来讲,曹操本意也是想除掉吕布的。下面用几点原因分析曹操的想法。
首先,吕布有一个绰号叫“三姓家奴”他前前后后跟了几个人,认贼作父,说反就反。足以看出吕布是一个极其自私自利的人,而且不懂得报恩,在利益面前唯我独尊,翻脸比翻书还快,事后还理所当然,毫无愧疚之意。
早年前,吕布拜入并州刺史丁原麾下,深得对方器重,赏金赐银,还提升为州主簿。不久后,宦官作妖败坏朝纲,将军何进就命丁原率部抵京铲除乱党。当时丁原带着爱将前往,还没有开打,宦官就抢先除掉了何进,导致丁原所部的计划落空。
混乱过后,西凉董卓趁机入京夺取政权,要挟了献帝。可是丁原始终看不惯董卓的所作所为,对此董卓便暗中收买了吕布,策反他前去杀死丁原,还把丁原的部队给收编了。事后,吕布为了平步青云甘愿认董卓为干爹,官至中郎将,风光无限。
董卓的为非作歹,不仅京城的忠臣想方设法要除掉他。天下各地的军阀也联合了起来,组成讨董大军要与董卓决一死战。对此董卓心感不敌,火烧洛阳,胁献帝迁都到长安。
这时,吕布已成为了董卓的亲信,一下提拔到贴身侍卫负责他的人身安全。不过,吕布对此也是小心翼翼,毕竟有一次董卓因为一件小事,就故意拿起利刃投向吕布,虽然没伤到吕布,但让已有了忌惮心。
不久,官至司徒的王允拉拢了吕布,指派他暗中杀掉了董卓,之后吕布因功受赏,封为温侯,给予三司之礼,并且负责协助王允执政。
吕布先是背叛的丁原,还如出一辙背刺董卓,这让他的名声渐渐变坏。当汉军旧部杀到长安,吕布兵败后,仓促而逃,因无路可去,就选择投诚了袁绍。起初,袁绍并没有重用吕布,只想观察期,但吕布去不甘心,伸手向袁绍讨要兵马,成功地引起袁绍的戒心。所以吕布只能不辞而别,另寻出路去了。
自从吕布逃离袁绍军后,转而就带着精锐人马攻击兖州,也就是当时曹操的老巢。守城的陈宫听闻吕布兵临城下,因为此前非常不满曹操滥杀文人儒士,陈宫就背叛了曹操,直接大开城门迎接吕布,主动与他联合的一起,想凭借自己的智谋吕布的英勇,干一番大事业。
曹操对此万分震怒,中途被迫退出对陶谦的攻伐,领着大军赶回来救援。
后来徐州大战,吕布再次被打败,跟随他的大部分兵马也被打没了,基本成不了气候,自己便沦为了一个光杆司令。而这时跟随吕布的张辽就选择了投诚曹操。
二、吕布被杀
当初,吕布被擒住后,如果留他性命,按他的性格很难一心一意的忠于一个主公。倘若被他再遇到机会,说不定会再次谋反。所以说留住吕布等于是放养一头白眼狼,说不准那天就被它回过头咬上一口。
相信这点曹操也是看得很明白的。另外吕布麾下的虎豹骑等精锐,若想归化他们,只有杀掉头子吕布,才能让这些精锐对曹操死心塌地。
还有一点就是吕布当时已沦为朝廷的逆贼,是人人得而诛之的罪人。徐州战役中,吕布数次联合称帝的袁术对抗朝廷,因此得了逆贼的称号。曹操不仅是出于私人仇恨想杀他,而且还是替朝廷除掉了一个谋反逆贼。
综上所述,吕布的种种作死行为,是天下人所不能容的。包括刘备、曹操在内都想除了吕布,只不过曹操当时没有主动说出口,而是有意让刘备前来劝说一番,然后以刘备的提议为借口,除掉吕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