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演义中藐视关羽的六人:两人100回合战平关羽,四人被他斩于马下

演义中藐视关羽的六人:两人100回合战平关羽,四人被他斩于马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992 更新时间:2024/1/15 18:27:13

关羽藐视天下群雄,但是天下群雄也有六个人藐视关羽,其中有两人100回合战平关羽,四人被关羽斩于马下。依据演义中相关内容,分析如下。

100回合战平关羽的两人:黄忠庞德

黄忠,关羽在征讨长沙郡前,认为黄忠是一个老卒,何足道哉,他只带着五百校刀手就可以收拾了韩玄、黄忠,拿下长沙郡。无独有偶,黄忠同样也蔑视关羽,探听到关羽大军来到后,他劝说主公韩玄不要忧虑,他依靠宝刀和宝弓,来一个杀一个,来一千杀一千。总之,黄忠的话也非常狂,丝毫不把关羽放在眼里。事实证明,黄忠有狂的资本,他和关羽大战三天,平分秋色,尤其是第一天的战斗中,两人100回合战成平手。

庞德,原本是马超手下副将,被马超“遗弃”后,辗转之下,归顺了曹操。从此,庞德摇身一变,成为马超手下的大将。他继承马超的勇猛,在曹营之中战力无限接近虎痴许褚。襄樊之战中,庞德带着棺材出征,意思是,不是关羽死,就是他亡。他曾对众曹将说道:“大王何重视关某也?吾料此去,当挫关某三十年之声价。”他还对关平说道:“来取汝父之首!”他还对关羽本人说道:“汝若怕死,早下马受降!”这些话,都说明庞德从心里对关羽蔑视,并不惧怕关羽。两人在第一天的对战中,100回合战成平手。

被关羽斩于马下的四人:蔡阳、秦琪、荀正、杨龄

蔡阳,在关羽得知大哥刘备下落,挂印封金离开曹营后,他第一个出声向曹操请命,想带领三千铁骑,生擒关羽,献给曹操。由此可知,蔡阳对关羽并不惧怕,也不感冒,没有“畏羽如鼠”。然而理想很丰满,但是现实很残酷。蔡阳虽然夸下海口,但是他的实力和关羽相比,实在差太远了。

在古城外,关羽为了自证清白,大战追杀而来的蔡阳,张飞一通鼓还未敲完,他便将蔡阳斩于马下。

秦琪,是蔡阳的外甥,是夏侯惇手下部将,奉命镇守黄河渡口。关羽千里走单骑,想要向秦琪借船过黄河。然而秦琪却拒绝了,并说了蔑视关羽的言语,他认为关羽斩杀的都是无名下将(包含颜良文丑),如果碰到他,定教关羽没有好果子吃。言外之意,秦琪想要教训一下关羽,然而却被关羽一刀斩于马下。

荀正,是袁术手下大将纪灵的副将,他在纪灵和关羽三十回合战平,中场休息的时候,代替纪灵出战关羽。关羽认为这是对他的侮辱,于是让荀正回去,还是让纪灵出场。然而荀正却说道:“汝乃无名下将,非纪将军对手!”在荀正的眼中,他的将军纪灵就是天下第一猛将,其他战将都不是纪灵的对手,还将关羽看成是“无名下将”。关羽岂能忍受小人物荀正如此蔑视的言语,大怒,上去一个回合,将荀正斩于马下。

杨龄,是长沙郡的管军校尉,他认为不需要老将黄忠出马,他出手就能够生擒活捉关羽。看看杨龄的话,有多狂,有多藐视关羽。为此,杨龄出城五十里迎战关羽,还在两军阵前骂阵。杨龄的行为成功激怒关羽,被关羽手起刀落,斩于马下。

结语

三国演义中,一共有六个人藐视关羽,说一些小瞧关羽的言语,然而只有黄忠和庞德两人有真本事,和关羽一百回合战平,蔡阳、秦琪、荀正、杨龄四人都是说大话的无能之辈,都被关羽斩于马下。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更多文章

  • 项羽宁死不渡乌江,并不是没有勇气重来,其实背后还藏有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于是项梁就把项羽召进来,结果项羽在项梁的指示之下将太守杀死,然后项梁手提会稽太守的人头,手里拿着官印,让太守的部下非常恐慌,混乱之下项羽杀了一百多人。项梁开始集结曾经熟悉的官员们,发动了吴中之兵起义,共获得了精兵八千多人,项羽被封为禆将,主要负责占领下属的各县。后来项梁大破秦军,分别派遣了刘邦与项羽

  • 东汉只有两位皇帝在位超30年,一位是刘秀,另一位则是傀儡!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一、刘秀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公元57年3月29日),字文叔,籍贯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省枣阳市西南)。刘秀是汉高帝刘邦九世孙,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后裔。西汉建平元年(公元前5年),刘秀出生于陈留郡济阳(今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东北)。王莽篡汉自立后,刘秀和兄长刘縯等率宾客起兵加入绿林起义军。刘玄

  • 益州派:蜀汉第三大派系,长期受到压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蜀汉东州派和益州派,蜀汉十大派系排名,益州派代表人物

    一、黄权黄权(?-240年),字公衡。巴西郡阆中县(今四川省阆中市)人。黄权曾劝谏刘璋不要迎接刘备。公元214年,刘璋放弃抵抗后,黄权才归降刘备,被拜为偏将军。建计取汉中,拜护军。刘备为汉中王,仍领益州牧,以黄权为治中从事。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准备讨伐东吴,黄权劝谏而不纳。以其为镇北将军,刘备伐

  • 襄樊之战,曹操为何派于禁救援曹仁?因为当时他身边无人可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曹仁和于禁打魏盾如何,曹仁许褚于禁魏盾,三国志曹操曹仁于禁

    所以刚刚结束汉中之战的曹操赶紧调兵遣将前去支援曹仁,可是曹操号称兵多将广,为什么最先派出的第一波援军是于禁,而不是其他的大将?关于这点分析很多,大部分都说是于禁能力出众,治军严谨,有假节钺的特权可与关羽匹敌等等,没错,这些是有道理,但不是主要原因,关键的原因在于当时曹操身边无人可用,为什么这么说?我

  • 项羽本有机会杀了刘邦成就伟业,因为这个人而痛失项家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周老师讲项羽和刘邦,刘邦跟项羽争哪个女人,老梁说项羽刘邦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我们一直以来都认为,刘邦之所以能够逃过鸿门宴一劫,是因为项羽的妇人之仁。其实认真读史,我们发现,这只是其中原因之一,如果没有这个人的出现,或者说没有这个人从中插了一脚,或许,历史真的会改写。那么这个人是谁呢?说起此人,还真的挺替项羽叫屈的,他是项羽的叔父,叫项伯。

  • 诸葛亮首次北伐时究竟败得有多惨?损失10位大将,看看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曾经有着五虎上将的蜀国,后来竟然无人可用,如此巨大的前后差距,实在令人唏嘘。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一方面是老牌将领们要么战死或老死,另一方,面则是诸葛亮首次北伐时,损失了十一位大将。仅仅只看名单便知道,此次北伐,诸葛亮败得太惨,蜀魏之间的竞争结局,基本也就此注定。

  • 一代枭雄曹操,为何将7个漂亮女儿,嫁给同一人?事后才知其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操一生三大丑事,曹操最著名的两个儿子,一代枭雄曹操一生轨迹

    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步入了新时代,但是那段封建社会的历史不可抹去,它会始终在我国的历史上,留下深刻的烙印。提到封建社会,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在那个阶级决定一切的年代,条条框框的约束,几乎让每一个人,都活在一个预先设计好的框架里,压的人喘不过来气。这也就是古代人,大多古板刻薄的原因。在那个年代,许多的规俗

  • 为什么赵云死诸葛亮只是落泪,张苞亡诸葛亮却吐血?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赵云死时诸葛亮说什么,赵云张苞之死,三国志赵云张飞张苞

    熟读《三国演义》,大多数人都会被赵云的魅力所吸引。他武艺高强,能单枪匹马,在乱军之中七进七出;他忠义耿耿,曾两扶幼主,且终生效忠刘备;他威名赫赫,一出场便能让敌军闻风丧胆,滚落山涧。在小说中,他对蜀汉的贡献极大,是蜀汉不可或缺的顶梁柱之一。除此之外,他先后随刘备与诸葛亮到往东吴,护卫了这二人的安危。

  • 李世民是如何开创贞观之治的?俩数据表明,贞观比开皇更值得尊敬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开元贞观和开皇哪个好,贞观九年和贞观十年

    这里面,要论名气最大的恐怕要属“贞观之治”。不过,如果真的把它们的成绩单亮出来比一比就会发现,所谓“贞观之治”有点徒有虚表,不光与前面的几大盛世不是一个量级,甚至连东汉的“明章之治”都没法比。李世民就曾经说过:“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意思是,隋朝粮仓的储蓄足够天下吃五六十年,而唐朝直

  • 唐太宗李世民乃一代明君,但他因为这个远房表亲,居然开始排斥“忠臣”!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盛世明君李世民,李世民为什么能成千古明君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常用来比喻只有经过危难和动乱的考验,才能识别出谁的意志坚强,谁是靠得住的人!这句诗出自李世民作的《赐萧瑀》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知者必怀仁。”萧瑀是谁?说起来那也是大名鼎鼎!他出身高贵,是梁明帝萧岿第七子,隋炀帝萧皇后同母弟。唐太宗时期,他六任宰相,六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