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实际上,这一夜非同寻常。天京城内的交通要道上人影憧憧,好多人在黑暗的掩护下奔走集结,当然有窃窃私语,有低沉却坚决的命令,甚至还有不小心刀剑相碰发出的声音,不过都被凌厉的目光阻止,让众多安睡的人们几乎无知无觉。
深夜时分,喊杀声忽然响彻城市的大街小巷,并且整整持续了一夜。第二天清晨,天京全城戒严,所有官员百姓无不震惊惶恐:原来就在这一夜间,天京城里已经换了主人,掌握太平天国军政大权的东王杨秀清和家人部属被深夜入城的北王韦昌辉和燕王秦日纲杀害。杀戮还没有结束,北王和燕王的部下依旧在全城搜捕东王的部下。
这就是让太平天国和清方都震惊不已的天京事变。
震惊之余,人们也不解:天京城从三年前被太平军占领后,就牢牢控制在杨秀清的手中。领兵在外作战的韦昌辉和秦日纲未曾奉令,是怎么进城的呢?又怎么能毫无阻拦地冲入东王府?
当然是因为有内应。这个内应事先安排好了一切,想方设法瞒住了杨秀清,再偷偷打开城门,将城外人马引进来。能完成如此机密而重要的一切,这个内应绝非寻常。
这人叫陈承瑢,此时在太平天国官居佐天侯,是诸王以下官职最高的人。
陈承瑢是广西藤县人,在广西参加了拜上帝会和太平军。陈承瑢生得短小精悍,虽然识字不多,但因为是车夫出身,走南闯北结识了很多人,学会了察言观色,知道怎么沟通处事,也懂得克制隐忍,用现在的话说,应该有比较高的情商智商。
陈承瑢不仅深得领导喜欢,也跟同僚相处得十分融洽。与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燕王秦日纲都保持着不错的友谊。定都天京的第二年,燕王秦日纲的一个马夫因为对杨秀清的亲戚没有起立行礼,因为事情很小,并且杨的亲戚已经打了马夫一顿,负责刑部的黄玉昆(石达开岳父)就没有重罚这个马夫。这个合理的处置却让杨秀清十分生气,他认为自己的权威被挑战,于是下令惩罚拘捕黄玉昆。黄玉昆闻讯辞职,当时担任朝内文官领袖的陈承瑢也觉得东王处理不公,因为义愤,也因为与黄玉昆秦日纲交情深厚,所以同时提出辞职。最终杨秀清没同意他们辞职,将他们三个人都打了一顿板子,把马夫五马分尸。
陈承瑢被打了200板子,当然十分生气。不过他非常能隐忍,表面上对东王越加恭顺,内心却早已离心离德。暗地里寻机报复。骄横的杨秀清自以为自己的权威已经吓住了陈承瑢,他已经对自己死心塌地了。于是对他完全放下了戒心,把他引为心腹,甚至将天京城门的掌控权交给了他。
眼看着趾高气扬、威风不可一世的杨秀清终于死去,那些依仗东王权势作威作福的杨秀清部属也跟着被杀,陈承瑢十分开心。只是,他的开心只持续了两个月,韦昌辉和秦日纲就因为滥杀引起了太平天国官员百姓的痛恨,很快就失败被杀。陈承瑢有没有跟着滥杀呢?历史没有记载,不过他在这场事变中的作用太大了,无论有没有参与滥杀,也必然要承担这个责任。
因为朝内是文官,陈承瑢不怎么为后人所知,在当时太平天国方和清方的记载中也不多。但他却是太平天国前期一个不能忽视的显赫人物,直接引发了天京事变。天京事变深刻影响力了历史,也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和命运。因为天京事变,韦昌辉和陈承瑢被杀了;同样因为天京事变,韦昌辉和陈承瑢的兄弟子侄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韦昌辉的弟弟韦俊在天京事变三年后投降了清军,而陈承瑢的侄子,却在天京事变后脱颖而出,一步步成为太平天国最高军事统帅,他就是后期赫赫有名的英王陈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