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诗里的风云史》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唐朝中期有一个叫李涉的诗人。这个人在整个耀眼的唐朝诗人圈中算不上出名,但在当时却是小有名气。
有一天,李涉要过九江,却不小心碰上了一伙强盗。
强盗们本来是凶神恶煞,但是听到船上是有一定威望的李涉后,便提出,只要李涉为他们做一首诗,他们就不抢劫了。
出口成章,这对于唐朝的诗人们来说,信手拈来。
只见李涉写道: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她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不管强盗有没有听懂诗中劝慰的话语,但强盗们看到诗后真的放过了李涉,没有再抢钱财。
看上去很像是杜撰的故事,但在唐朝,这真的是可以发生的事情。
唐朝,真的给诗一个很好的养分,在《全唐诗》中,保存的唐诗有49000首,如今,知名的唐朝诗人,大抵有两千多人。
这庞大的数量,都说明了,唐诗在唐朝得到了怎样份足的养料。
因为唐诗中的一句一词,都在告诉我们唐朝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李白是诗仙,他的诗很飘逸,会让小学生都背诵不断,他的诗也很狂妄,读一遍就令人向往。
只是,李白的晚年,诗中却没有了仙气,为什么?
不是因为李白才尽了,也不是李白的心气没了,而是因为他陷入了一场风波中——永王之乱。
李白第一次入皇宫的时候,兴奋地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虽狂,但让人读
是的,李白一直都希望可以入仕,为百姓做一番事业。
但这次进宫,无疑是失败的,他只不过是被帝王当作锦上添花、歌颂盛世的存在。
所以,在李白五十六岁的时候,面对永王的邀请,他再次心动。
只可惜,他还没有来得及发挥什么才干,永王便在内乱中败了下来,进入永王府不到三个月的李白,亦受到牵连。
入狱、流放,李白经历了从没有想过的一切。
而更让他心中不平的,是胜利者对这段争斗的篡改,所谓成王败寇,但是李白却不想就这么算了,他要告诉世人这段历史的真相,所以,他的诗风变了,他开始写“鸟去天路长,人愁春光短”、“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只是,人们并不喜欢这样的李白,大家依然看着那个走遍万水的李白的诗,那个意气奋发的李白的诗。
只有杜甫,不管李白落魄与否,都把他放在心里。
令人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