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var1]
[var1]
儒家学说的创立可以说是孔子最大的成就,这也是在两千多年后代仍能被世人铭记的不朽之处!孔子的儒家学说虽对后世影响深远,但在诞生之初,却很不受诸侯王待见。孔子带着一干弟子四处周游便是最好的例证,在十多年里,周游各国的孔子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最后又回到鲁国,被后世尊崇的孔子最终死在了自己的故乡。至于“万世师表”的尊号,已经是很多年以后的事了!
[var1]
[var1]
[var1]
[var1]
“仁”是儒家的重要主张,当时的诸侯王都听说过孔子的名望,在一定的程度上是赞许孔子的思想主张,所以有些诸侯王会好好招待孔子一行人。从实际情况考虑,直到孔子死去,也没有一个诸侯王真正而完全的推行儒家学说。那为什么诸侯王认可孔子的能力而不采用儒家学说治理国家呢?
孔子的时代是个周王室衰落,诸侯王崛起的时代,强国兼并弱国,诸侯王比周天子还会享受。天下不以仁义道德为准绳,而是以各国军队的战斗力为强弱。孔子的理想是重建尧舜时期的有序社会,崇尚“礼”,使百姓人人懂礼、知礼。而这需要长时间的投入和发展,在各诸侯王看来,这种思想固然是好的,但却收效甚微,很容易被强国兼并。在这纷繁乱世,武力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但在先秦时期有国一个诸侯王推崇儒家学说,只不过没过多久便彻底消失在历史中,直到现代考古发掘才证实了该国确实存在过!
战国时期,世人更多的是知道“战国七雄”的强大,却对“中山国”少有耳闻。而中山国便是战国的一股清流,在邻国赵国向北学习胡服骑射的同时,中山国却推行儒、墨学说。赵国因胡服骑射而军队更加强大,中山国却反其道行之。
其他各国奖励耕战,中山国因儒墨学说的影响,推行贵儒学、贱勇士的方针。这样一来,军队士兵不愿意打仗,农夫不愿意种田,很快中山国的军队战斗力变弱,国家也变得越来越穷。没过多久便被赵国击败,彻底灭亡,就这样中山国成为了第一个因推行儒家学说而灭亡的国家。
回顾先秦时期,一统天下用的并不是儒家学说,但在后世,儒家学说却能大放异彩,是不是说明后世的儒家学说已经发生了改变呢?欢迎评论关注:广闻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