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1140年)“北伐”的时代背景
据《金史。宗弼传》记载:
…宗弼查清楚了挞懒和宋人勾结互相贿赂,馈赠礼品,竟将河南、陕西拱手献给宋朝,所以上奏请求杀了挞懒,恢复旧有疆土。
当时,宗磐已经被杀,挞懒在行台,他于是又与鹘懒谋划造反。行台正好设置在燕京,皇上诏令宗弼为太保,领导行台尚书省,原任都元帅还像以前一样,宗弼以这样的身份前往燕京诛杀挞懒,挞懒从燕京向南跑,将要逃亡进入宋朝,被宗弼追到祁州,杀了他。
……
皇上说:“他们将说我没有覆盖河南的气概。况且都元帅在那一方时间长了,深深了解利害关系,应该立即发兵讨伐他。”于是命令元帅府收复河南疆土,并诏示中外。
宗弼率军从黎阳直奔汴州,右监军撒离喝从河中出兵赴陕西。宋朝岳飞、韩世忠分别据守河南州郡的要害之地,又出兵渡河到河东,驻守在岚、石、保德境内,用来牵制宗弼兵力。宗弼派孔彦舟去进攻汴、郑两州,派遣王伯龙去攻打陈州,李成攻打洛阳,宗弼自己率领军队去攻打亳州及顺昌府,嵩、汝等州也都相继攻下。
当时正值夏天,宗弼军队回师汴州,岳飞等人的军队已经都退了兵,河南平定了。
当时是天眷三年(1140)。皇上(金国)派遣使者来慰劳宗弼及其属下将士,立功的军士三千人,一起加封为忠勇校尉。后来攻打岚、石、保德,也都攻克了。
宗弼入朝见君,这时皇上巡察燕京,宗弼在皇上巡行所在场所朝见了皇上。居住十天,宗弼要回部队,皇上起立给他斟酒喝,并赐给他甲胄、弓矢及两匹马。
以下摘自《宋史。高宗传》
。。。。。。
绍兴九年(1139)八月初九,金国因挞懒主张讲和割地,怀疑他对金国不忠,杀死了他。
绍兴十年(1140)
五月初六,金朝背弃盟约,兀等人率军分四路来进攻。
十二日,兀进人东京,留守孟庚据城投降,兴仁知府李师雄、淮宁知府李正民和河南各州接着投降。
十三日,金军攻陷拱州,守臣王性战死。撒离易从河中攻向永兴军,陕西州县都投降。
十四日,金军攻陷南京,留守路允迪投降。刘倚率兵到顺昌府。
十八日,胡世将从河池派遣径源经略使田晨率三千军队迎战金军。京、湖宣抚司忠义统领李宝在兴仁府境上打败金军。
二十六日,命令刘光世为三京招抚处置使,救援刘倚军。
十八日,金军攻打凤翔府的石壁寨,吴瞒派遣统制姚仲等打退金军。金军攻打耀州,郭浩派兵救援,金军退去。
二十九日,金军围攻顺昌府,三路都统葛王娜率大军赶到,刘倚率军力战,打败金军。
六月初一,任命太保韩世忠、少师张俊、少保岳飞都兼河南、北招讨使。
初二,刘纂抓遣阎充在顺昌的李村打败金军。
初六,吴瞒派遣统制李师颜等在扶风打败金军,攻取扶风。
初九,兀与宋叛将孔彦舟、丽仔琼、赵荣等率兵十余万攻打顺昌府,刘倚率领将士拼死战斗,大败金军。开始,秦桧上奏命令刘倚选择有利时机班师,刘倚没有奉命,只是更加努力地作战,于是以少胜多。
十二日,顺昌围解除,兀退回。任命平江知府梁汝嘉兼浙西沿海制置使。
十三日,岳飞军将领牛皋与金军在京西交战,打败金军。
十六日,刘光世军进到和州。郭浩派遣统制郑建充在醛州攻破金军,收复州城。
二十一日,撒离易攻打青溪镇,延经略使王彦率兵战败金军,撒离易退还屯驻凤翔。命令赵士可主管祭祀攫王事务。张俊派遣左护军都统制王德救援刘倚,王德刚到顺昌,恰逢顺昌围解除,又退回到庐州。派遣司农少卿李若虚到岳飞军传达班师的命令,岳飞没有听从。
二十七日,任命刘倚为武泰军节度使、侍卫马军都虞候。韩世忠派遣统制王胜、亲卫军将领成阂率兵到淮阳军南,与金军相遇,打退金军。这个月,金军围攻庆阳府,代理守臣宋万年顽强镇守,金军没能攻下。
岳飞率兵救援刘倚,在蔡州与金军交战,打败金军,收复蔡州。
闰六月初一,张俊派遣统制宋超在永城县朱家村打败金军。
十二日,田晨在径州又与金军交战,打败金军,金军退归凤翔。
十四日,任命胡世将为端明殿学士,吴瞒为镇西节度使,杨政为武当节度使,郭浩为奉国节度使。王德在宿州攻击金军,夜晚攻破金军,迫使金守将马秦投降。
十七日,永兴军铃辖傅忠信等在华阴县与金军交战,打败金军。
二十日,岳飞派遣统制张宪在颖昌府出击金将韩常,打败韩常,收复颖昌。
二十四日,张宪收复淮宁府。
二十五日,赵鼎遭受处罚,兴化军居住。岳飞派遣统制郝等在郑州北与金军交战,收复郑州。李兴收复汝州,与金军在河清县交战,打败金军,收复伊阳等八县,李成逃跑。韩世忠派遣统制王胜、王权攻打海州,攻取海州,俘虏守将王山。
二十六日,张俊率统制宋超等与王德在城父县会合,丽仔琼和葛王娜逃跑,于是收复毫州。
二十七日,金军救援海州,王权等率军抵抗,打败金军,收复怀仁县。
秋七月初一,岳飞派将领张应、韩清到西京,会同李兴收复永安军。
初七,岳飞与金兀在哪城大战,打败金军。
初八,因特殊情况赦免海州。永兴军统领辛镇与金军在长安城下交战,打败金军。
十二日,岳飞派统制杨再兴、王兰等在小商桥截击金军,二将均战死。
十三日,金军攻打颖昌府,岳飞派将领王贵、姚政联合出兵努力奋战,打败金军。
二十日,岳飞因为多次接到诏书要他班师,于是从哪城还师,军队士气低落,溃散不群,金军追击没有追上。颖昌、蔡州、郑州等地又被金军占领。
从《宋史。高宗传》和《金史。宗弼传》中我们可以看出,和秦桧和谈并签订“绍兴和议”的是金国的主和派完颜昌(挞懒),绍兴九年(1139)八月初九,金国因挞懒主张讲和割地,怀疑他对金国不忠,被金国主战的金兀术杀死了。
此时河南陕西属于南宋的地盘,但南宋并没有军队驻扎,刘錡作为东京副留守带兵正在赶往东京的路上,到达顺昌得知金国毁约,此时离东京还有600多里路。
按金国的说法这是收复失地,河南陕西被卖国贼挞懒出卖了,而最有意思的是,挞懒是在逃亡南宋的路上被截杀的,那么挞懒被南宋收买,出卖国家利益的罪名就做实了。
金兀术收复失地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大多都是望风而降,因为很多地方官员是伪齐的班底,大家对换老板已没有多少心理障碍。
作为南宋,此时必须有所动作,一是牵制金军,防止其进一步南下,而是为以后的和谈争取主动。
因为区域广阔,金军的兵力分散,南宋部队找准金军的薄弱环节,打胜一些骚扰战并不难,但宋军一直没有和金军的主力交锋,而金兀术围顺昌的目的是想“围点打援”,虽然宋高宗命令岳飞、韩世忠救援顺昌,但都是“迟迟没到”。
后来,金兀术发现岳飞深入河南腹地,发现了围歼岳家军的战机,回军河南,但岳飞也及时撤军了。
以下是《宋史。岳飞传》中的记载:
。。。。。。
岳飞大军既已撤归(按评书上说是十二道金牌召回的),原来所收复的州县,立即又全部丧失。岳飞极力请求解除自己的兵权,高宗没有批准,自庐山入朝觐见高宗,高宗问他,除了拜谢之外别无他言。
从岳飞在河南的表现其实并没有什么骄人的战绩,收复的失地其实大多是空城,并没有多少金军驻守,收复了也守不住,最重要的意义可能就是吸引金军向河南集结,解顺昌之围。
最后一句话“高宗问他,除了拜谢之外别无他言”,大有深意:
一是并没有怪罪岳飞河南违抗军令,
二是岳飞颖昌郾城大捷、朱仙镇大捷其实都是小胜,如果真如传说的那样,那就不是轻描淡写的“拜谢”,而是大大的“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