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的这篇文章到底写了什么,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南宋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岳飞给皇帝宋高宗赵构上书《乞出师札子》。这篇文章篇幅不长,大约只有一千字左右,但是岳飞写这篇文章却饱含热情。
原来,就在不久之前,赵构将岳飞召到自己内殿,亲自接见岳飞,并且许诺,他绝对信任岳飞,愿意将刘光世所属的军队交付给岳飞,命岳飞专断北伐。
我们都知道,岳飞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北伐女真,洗雪靖康之耻。听到赵构如此许诺,岳飞当然十分高兴。
于是岳飞就写了这篇《乞出师札子》,这篇文章中,岳飞表达了自己忠君为国的决心,同时陈述了自己的北伐方略。
岳飞的方略是亲自率领精锐三年之内夺回洛阳关中,命韩世忠、张俊等人死守淮南,堵住伪齐政权和金军,这样就能形成战略合围,最终获胜。
最初赵构答应了岳飞的请求,但是之后却发生了变化。
当时的宰相张浚,其北伐战略与岳飞不同,他主张几路大军齐头并进,与金兵直接进行战略决战。
而且张浚还没有把刘光世的部队交给岳飞,而是派了个监军前去。
岳飞听说后很生气,便离开军队去为母亲守墓去了,后来还是宋高宗出面劝说,才把岳飞劝回来。
岳飞生气可以理解,毕竟是朝廷出尔反尔。
但是张浚的行为带了一个严重的后果,却是南宋朝廷始料不及的。
那就是刘光世的部下兵变了!这就是著名的“淮西兵变”事件。
原来,刘光世麾下五万大军,虽然骁勇善战,但是成分复杂,其中很多都是山贼流寇收编而来。刘光世在时,还能勉强节制。
刘光世本身作风腐败,被责令免去主将之职务。这批人原本是要交付给岳飞的,岳飞也还十分愿意接手这批人,以满足他大规模北伐的需要。
但是,张浚临时派监军去接受,而没有直接交给岳飞,导致刘光世部下突然发难,杀监军,投靠了金人。四万大军,齐装满员的投敌了,顺道还带走了十几万百姓。
“淮西兵变”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刘光世的军队是防备战略要地淮南地区的主力,是与岳家军韩家军齐名的主力兵团,如今突然倒戈,使得南宋最为重要的淮南防线立刻城门洞开。
后来南宋政府北伐,东线始终进展不顺利,和这次兵变有直接关系。
岳飞在后来的北伐中,孤军深入中原,虽然打得金兵望风披靡,但是他侧翼即东线的友军,却无法形成协同,导致岳飞北伐无功而返,前功尽弃。而这种局面,与“淮西兵变”有直接的关系。
造成淮西兵变的直接责任人张浚被罢免,主和派的秦桧等人更加得势。而岳飞因为擅自离开军队的事件,与宋高宗之间也有了嫌隙。
所以这一切,都为后来南宋北伐失败,岳飞被杀埋下了伏笔。
可以说,没有淮西兵变,南宋北伐成功的几率会大增,岳飞或许就不会死。
这次兵变造成的后果之严重,影响之恶劣,其实远远超出了一场战役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