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高宗的“黑暗三十天”,坑了岳飞,却成就了韩世忠

宋高宗的“黑暗三十天”,坑了岳飞,却成就了韩世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294 更新时间:2023/12/28 16:14:01

渐渐地三个人的身影逐渐清晰,赵构欣喜若狂,他打开屋门,大步向三人走去。拉着其中一位身着铠甲的将军的手,大声恸哭不已。至此,历时一个月的“苗刘兵变”宣告结束。而那位被赵构执手恸哭的将军便是—南宋“中兴四将”之一的韩世忠。

而后来的事情证明,韩世忠成为了这场兵变中最大的赢家!而关于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还要从两个月前说起……

韩世忠

建炎三年,二月。金兀术率领金军奔袭赵构所在的扬州,前锋军已经抵达天长军(今安徽天长市)。三日,赵构正在扬州行宫行欢作乐,乍闻战报,吓得从此丧失了性功能,再也不能生育。慌忙带领少数随从策马出城,仓皇渡江。传说中“泥马渡康王”的故事就源出于此。

次日,金军攻入扬州,追至江边。仓皇出逃的赵构未做任何抗敌的部署,只留下十余万来不及渡江的军民,致使堕江而死者过半,金军纵火焚城,幸存者仅千余人。由此酿成了震惊朝野的扬州之变。

宋高宗赵构

从扬州向南出逃,赵构终于来到了他梦寐以求的杭州府,随同赵构一起来的,还有上百条装满货物的大船,这些大船上装的全都是官员及宦官们,在扬州溃退时所搬的家私。其中尤以统制王渊所携带的金玉最多。而事变就是从这个王渊身上开始。

王渊在扬州时的职务是御营都统制,是掌握实际兵权的核心职位。可是当金军直扑扬州时,坐拥数万大军的他,却不思抵抗,遇敌不战,带着从扬州搜刮的大量金银家私,同赵构一起向南出逃。到了杭州以后,这个原本要治罪的败军之将,却因为与宦官康履、蓝珪沆瀣一气,而被赵构提拔为同签书枢密院事(枢密院副职)。

王渊画像

这起“未经过中央常委会”决定的重大人事任命,在当时的杭州中下层军官阶层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就以戍守杭州的武将苗傅和刘正彦最为不服。兵变也就是从这里开始预谋。

但仅仅一个“违规”的人事任命,却不是发动兵变的最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集中在赵构身上!

靖康之变时,赵构两度出使金营,表现还算不错。但不知道是不是被金人给打怕了。自建炎元年五月继位以来,赵构的所有决策只有一个中心思想,那就是跑,能逃跑绝不和金人硬碰硬。

建炎元年五月,起用投降派黄潜善汪伯彦为左右相;八月,罢免抗战派领袖李纲的相位,不惜违背祖制,杀害了上书议政的太学生陈东与欧阳澈;十月,高宗拒绝宗泽还驾东京的建议,借口“法古巡狩”,实则是苟且偷安的托辞,把朝廷迁到扬州;建炎二年正月,他下诏解散北方抗金义军,颠倒黑白,公然指斥抗金武装,“假勤王之名,行盗寇之实”;二月,解散两河义军的主要力量“八字军”。

宋高宗南逃路线

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康王爷,却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投降派。任由金军在两河与江淮之间肆意践踏,扬州之变就是其结下的恶果。所以当时的军民看透了赵构的本质,不但不再对其寄予领导抗战的希望,相反,一有机会就对他投降逃跑行径发泄强烈的不满。

扬州溃败之际,就有赵构的贴身禁卫,对赵构一路溃逃,不思抵抗的行为出言不逊,赵构竟亲掣手剑将其刺杀。

而大敌当前,国难当头,南逃的老百姓一边要躲避金人的进攻,一边还要应付赵构集团的搜刮,不满和愤懑的情绪在军民的心中挤压已久。他们聚集在一起,只需要一个导火索,就会点燃这个火药桶。而王渊就是这个“称职”的导火索。

兵变发难前夕,主要参加者之一张逵向士兵散布流言;赵构宠信康履、蓝珪等宦官,从扬州来的上百条大船上,装满了他们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其中统制王渊的船上,金玉最多。并指出王渊这次到杭州来也必定大肆搜刮,进而鼓动军士说,杀了王渊与康履等宦官“而取其物”,“可人人致富”。

当人们一旦找到了合理的宣泄对象,兵变就在这种分外眼红的情形下开始了!

电视剧《精忠岳飞》中的苗傅、刘正彦

然而,就在兵变前夕,内侍康履收到兵变参与者的告发情报,康履慌忙奏禀皇帝,赵构即命康履通知新任宰执朱胜非,朱胜非又叫王渊预先在兵变者的集中地天竺寺布置伏兵。

后来证明,这个所谓的告发也是兵变者的有意为之。实际上,康履的情报恰好中了兵变者的调虎离山之计。

三月二十六日,这一天是赵构的祖父宋神宗的忌日,百官行香祭祀后,包括王渊在内的大臣需入朝听朝廷最新的人事任命诏书。然而,兵变并没有如康履等人设想的从天竺寺开始,刘正彦早已率人埋伏在出宫必经的城北桥下,待王渊退朝时,埋伏在城北桥下的军士即一拥而上, 将王渊拖下马,妄称他勾结宦官密谋造反,被刘正彦就地处斩。

随后叛军分头包围行宫和众宦官住宅,凡未在行宫值班的宦官,“皆为其所杀,而财物尽劫取”,甚至无胡须者也被误杀。期间共杀死了一百多名宦官,算是彻底发泄了自宋徽宗晚年以来宦官祸国的愤恨。

电视剧《精忠岳飞》剧照

刘正彦一边挑着王渊的首级,率军进围皇宫,在守宫门的中军统制吴湛的协助下,顺利进入内宫。另一边,在闹市中张贴榜文,指斥“奸臣误国,内侍弄权”,宣称“天其以予为民除害”。

杭州知州康允之见贼兵势大,请赵构在御楼之上,凭栏与叛军交涉。苗刘二人见赵构,仍下马山呼万岁。赵构质问其为何叛乱,苗傅言道:陛下宠信宦官、赏罚不明,汪伯彦、黄潜善等奸佞误国,若要平息战乱,斩康履等宦官,以谢三军,罢黄汪等奸佞,以息民愤,陛下若不从,我等便不还营。其言下之意,下一步便是逼宫。

赵构无奈之下,只好下令将康履交给叛兵,当场被腰斩,并分割其肉。另一宦官曾择流放广南,后又被斩首。蓝珪、高邈、张去为、张旦、陈永锡等人都贬窜远方。同时,加封苗傅为御营都统制,刘正彦为御营副都统制,希望二人得了便宜,便引兵退去。但是赵构显然将苗刘二人想得太简单了。

电视剧《精忠岳飞》中刘正彦影视形象

电视剧《精忠岳飞》中苗傅影视形象

苗傅、刘正彦虽然是武将,没有知识分子那么多花花肠子,但事要做绝这个道理,他俩还是懂的。此时的赵构很明显是迫于种种压力,不得已向二人低头,一旦等他回过手来,干掉两个不入流的中层将官,并不是特别费力的事。所以在借赵构之手整死一众宦官后,矛头直指赵构本人。

苗傅、刘正彦说话是真损,指着赵构的鼻子说道:陛下不当即大位,渊圣皇帝(宋钦宗)归来,你何以自处!其实,宋钦宗回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是只要宋钦宗还活着,就总有人拿他说事。因为这件事,此前的赵构不惜违背宋太祖制定的“不杀上疏言事者”的祖训,杀掉太学生陈东。但是这次苗、刘二人再次提出来,可完全不是以上疏言事者的姿态和赵构谈话,而是有一个很明确的目的:这个皇帝你不要干了!

苗、刘二人提出,赵构必须退位,由年仅三岁的皇太子赵旉(fū)继位,改元明受,宋哲宗的皇后孟氏,也就是赵构的叔母垂帘听政。年逾五十七岁的孟太后,一生浮浮沉沉,垂暮之年,还得再次出山,替这个不争气的婆家侄子收拾烂摊子。

孟太后

虽然孟太后为保赵构皇位,与苗刘二人据理力争,但赵构最终还是向叛军妥协,当即写下退位诏书,被尊为“睿圣仁孝皇帝”,只保留宦官十五人,其余都编遣解散,且处于苗傅的监视之下。

到目前为止,兵变的初始目的,基本上已经全部达成。但是苗、刘二人显然有些飘,他们觉得,皇帝已经被自己捏在手里,自己便可以发号施令,执天下牛耳。但他俩错了,而且大错特错。他们只知道关注杭州城内的情况,而忘了赵构不是杭州一个城市的皇帝。而在杭州城外,几乎所有握有实权的大臣和将领无一不奉赵构为正统皇帝。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苗、刘二人才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赵构退位后,苗、刘以新皇帝的名义,向当时的主战派人物张浚发了一封诏书。由张浚率军赴任凤翔(今陕西宝鸡),以经营陕川西线战场。

张浚

这封诏书的内容一点问题都没有,甚至于可以说是富有远见,对当时的宋金交战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判断,从后来张浚被赵构任命经略陕川战场,就能说明这一点。但问题就出在这封诏书的签发人身上。

诏书是以明受皇帝,也就是小皇帝赵旉的名义发出,说白了,就是苗、刘二人的旨意。张浚马上就明白,杭州城出事了!

张浚既不接受“伪命”,也不声讨苗、刘二人。而是与其虚与委蛇,保持书信往来。其间,苗傅还致信张浚,准备授以执政要职,代行伊尹周公之事,寄望他能负起领导抗金的大任。但这张大饼,张浚显然不怎么爱吃。

得到“伪命”诏书的,不止张浚一个人,还有同签书枢密院事的吕颐浩,他马上也意识到杭州出事了。于是与张浚约定,联络刘光世、韩世忠等人,在平江(今江苏苏州市)集结。

电视剧《精忠岳飞》中的韩世忠影视形象

其实,这个时候的韩世忠只是宋军中的一个中下层军官,经过扬州之变后,手下几乎没有什么兵,他在盐城只集结了几十人,便匆匆赶往平江会师。

但韩世忠之勇是出了名的,张浚知道韩世忠前来会师,喜悦不已,韩世忠也大为感动,言道:今日大事,世忠愿以身任之,公(张浚)可无忧!

张浚在召集众将的同时,其实也做了另一手准备,他遣人先进入杭州城,先行安抚苗、刘等人。到三月中旬,由韩世忠率领两千余人,先至秀州(今浙江省嘉兴市),韩世忠谎称染病,无法前行。实则暗中制造云梯,准备攻城。

苗、刘二人得知韩世忠前来,颇为忌惮。以小皇帝的名义发布诏书,让其屯兵江阴,韩世忠则以好言相抚,告诉苗、刘二人,自己所部残兵,愿入城拥护二人。苗、刘二人欣然同意,但还是要以其妻子梁氏及儿子为人质,但宰执朱胜非则告诉二人:孟太后有令,应将梁氏及儿子送与韩世忠,以安抚其心,同样也能使远在平江的张浚等人安心。

擂鼓战金山的梁红玉

于是,带着孟太后号召勤王的诏书,梁氏夫人一路直奔在秀州的韩世忠。几日后,苗、刘二人再次以小皇帝的名义,向韩世忠发出诏书,但这次韩世忠不再虚与委蛇,而是直言道:“吾知有建炎,不知有明受。”斩杀了使者,焚烧了书信,疾奔杭州。

在杭州北关,韩世忠遇到了叛军的守城部队,韩世忠手持刀刃,振臂高呼:“今日当以死报国,面不被数矢者皆斩”,将士无不用命。叛军以神臂弩严阵以待,而韩世忠丝毫不惧,挺刃突前,神臂弩未及发射,便被韩世忠突破战阵。杭州城破,苗、刘二人不敌,引兵自涌金门出逃。

于是,我们看到了文章开头那一幕,被囚禁了一个月的赵构紧握着韩世忠的手,恸哭不已,如同见到久违的亲人一般。而他恨透了那个为叛军开城门的中军吴湛,在恸哭之时,还不忘告诉韩世忠,还有一个附逆的吴湛没有被诛杀。恰在此时,吴湛率兵迎接韩世忠,伸手与韩世忠相握,韩世忠力大,捏断了吴湛的中指,喝令拿下,斩于市曹。

随后,韩世忠主动请缨,追击流窜的苗、刘二人,在浦城(今福建浦城县)抓获刘正彦,在建阳(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抓获苗傅。二人被韩世忠押往建康(今江苏南京)后,被赵构寸磔(肢解)而死。

苗刘兵变虽然夹杂着苗傅、刘正彦的私念,但是不可否认,兵变是当时底层军民情绪的直接反应,是对南宋小朝廷长期执行逃跑路线的抨击。也迫使此后的赵构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有所收敛,在抗金问题上也不再是一味地逃跑。但在统治阶层看来,兵变是反叛行为,是不可否认的动乱因素。

而在民间,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兵变是顺应人心的事情,是“以义胜不义,以公灭私”。对苗、刘二人,时人以“忠义”相称。即使伏诛以后,民间仍有人在为苗、刘抱冤叫屈。所以在民间与官方,两种声音和评价截然相反。

这就让人不禁令人联想到近代史上的西安事变。有意思的是,对张学良、杨虎城的兵谏,国共双方的评价也是大相径庭的,一方认定是犯上作乱,一方表彰为爱国之举。当然,历史是不宜类比的。苗刘兵变终究还是传统社会下产生的激荡,无法掀起更大的波澜。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场兵变的三个当事人苗傅、刘正彦和赵构,都未从这场兵变中获得任何的好处。苗傅、刘正彦前文已经交代过,被韩世忠抓获后,被肢解于建康。而赵构受到的伤害,显然不只是被囚禁一个月那么简单。

先是在扬州之变时,赵构受到惊吓,丧失了生育能力。紧接着,在苗刘兵变后的七月,一名宫人不慎踢翻一只鼎,太子赵旉受到惊吓抽搐不止,赵构大怒,斩杀了这名宫人,但赵旉还是停止了呼吸。赵构就此失去了唯一的子嗣,也才有了后来的,宋太祖赵匡胤一脉的孝宗继位。宋太宗赵光义一脉在宋朝的传承,到了赵构这里,算是彻底结束了。

电视剧《精忠岳飞》中的赵构影视形象

而且苗刘兵变对此后赵构的统治心理与朝政决策,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赵构在控诉兵变的文告里直斥苗、刘:“包藏祸心,乘间辄发,逼胁上下,反易天常”,表达了极度的惊悸与震怒。

而且兵变的阴影在赵构心中挥之不去,致使他以后再也无法完全信任统兵的将领。所以也就有了后来南宋初年解除三大将军权的事件。而其中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杀害岳飞。

苗刘兵变时,岳飞在河南正忙着对付金兀术的金兵,所以在后来的勤王行动中,并没有岳飞的身影。但随着后来抗金形势的不断严峻,特别是收复中原的呼声不断高涨,主战派逐渐占据了上风。其中以岳飞的军队实力最为强劲,人数最为众多,据说占据了当时天下十分之七的兵马。而且岳飞在民间的声望非常高,这在赵构的眼里就距离造反已经不远了。所以岳飞的功劳越大,赵构心里就越犯嘀咕。而且这种心理是不可遏制的滋生蔓延。最终不得不借秦桧之手杀害岳飞,以确保岳飞不会真的威胁到自己的统治。所以岳飞之死算是苗刘兵变结下的另一个恶果。

电视剧《精忠岳飞》中岳飞的影视形象

但这场兵变也不是没有赢家。韩世忠在平定兵变后,被擢升为武胜军节度使、御营左军都统制。从中下层军官一步跨进高级军官阶层,成为有宋一代为数不多,开府建节的武将。而在后来追捕苗、刘二人时,又被赵构任命为江浙制置使,全权节制江浙两地的兵马,成为掌握实际兵权的权力阶层。

但是这些还不够。苗、刘二人伏诛后,赵构御书“忠勇”二字赐与韩世忠,赞扬其忠心。加授检校少保,擢升武胜、昭庆两镇节度使,其夫人梁氏被封为护国夫人,一人兼两镇节度使及功臣之妻受封赏皆始于韩世忠。

而韩世忠不忘旧时曾提拔自己的王渊,知恩图报安葬了王渊。而韩世忠由此也确立了在南宋将领中的名声和地位,可谓是整场兵变中最大的赢家。

参考资料:《宋史》、《宋史纪事本末》

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言史社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关于赵构你有什么想说的,请在评论区留言!

更多文章

  • 岳家军那么厉害,可为何没有去搭救岳飞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岳飞为何会被处死,向来的猜测与说法很多,比如什么岳飞一定要迎回徽钦二帝被宋高宗所顾忌啊等等不一而足,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哪种说法都涉及到了岳飞掌握战斗力极为强大的岳家军,被朝廷所顾忌,岳飞掌握了岳家军有可能成为一方军阀,甚至威胁到朝廷这才是重文轻武的宋朝提防岳飞的真正因素,毕竟那句“太祖当初也

  • 屡立奇功的岳飞,因性格太过刚直,输给了戚继光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戚继光谈岳飞,戚继光比岳飞厉害吗,戚继光和岳飞谁名气大

    南宋的岳飞有“岳家军”,他们的对手是装称赞他们的,撼山易,憾岳家军难;大明的戚继光有“戚家军”,南方为患数十载的倭寇被戚家军打得发誓永不来犯。岳飞正处于事业黄金时期被十二道金牌召回,屈死在风波亭,而戚继光却立下旷世奇功,两人的结果让大家不禁感叹。岳飞出生于河南安阳的一个普通佃农家庭,传说岳飞出生的时

  • 就算岳飞没被杀,他也难收复北方河山!宏图大业终归不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南宋军民评价岳飞,岳飞真实战绩简介,岳飞到底能不能收复失地

    “惟中兴之初,先武穆王手扶天戈,忠义与日月争光。名在旗常,功在社稷。天报勋劳,克昌厥后,虽百世可知也。”岳飞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一生矢志报国,为沦陷于金人之手的北方河山戎马倥偬,将一片“精忠报国”的赤诚之心献给了赵宋王朝,自己却最终落得因“莫须有”之罪冤死风波亭的凄惨结局。可即便他“直捣黄

  • 对削兵权不同态度,决定了岳飞、张俊、韩世忠不同的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分析岳飞和韩世忠谁高,韩世忠被削兵权,张俊与韩世忠官职谁大

    。。。。。。命林待聘草诏书、奖谕诏词略曰李郭在唐俱称名将有大功于王室、然光弼负不释位之衅陷于嫌隙、而子仪闻命就道以勋名福禄自终、是则功臣去就趋舍之际是非利害之端岂不较然著明、意盖有所指也——《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这是1140年27日,张俊交兵权后,林待聘起草的一份诏书,里面讲了郭子仪与李光弼。赵构的用

  • 宋朝有位抗金名将,当逃兵被岳飞逮捕,为活命不顾39个兄弟的死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南宋抗金10大名将,宋朝三大抗金将领,宋朝抗金名将排行榜

    导语:古代封建社会,曾经出现了很多兴盛一时的王朝,在这些王朝建立后,为了使自己国家拥有强大的战斗力,很重视国家的武力,甚至有的国家更是以武立国,这点最为突出的就属元朝,那时候的元朝率领着军队征服了许多国家,但在历史上,也有一个朝代,他建立之后重文轻武,这个朝代就是我国的宋朝。宋朝以文治国,虽然国家富

  • 宋高宗赵构为何执意要将屡次立下战功的岳飞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面对骁勇善战的北方少数民族,宋朝一直处于弱势地位。无论是面对辽人还是金兵,我们大多都是战败,因此而损失大量资源、流失大量土地,导致边关人们的日子过得苦不堪言。在最苦最难的时候,岳飞,作为一名天才军事家,他的出现给南宋,甚至于给整个宋朝都带来了希望。如果当时宋高宗没有选择12道金牌召回岳飞,向金兵投降

  • 宋朝宰相谥号与政治的关系-以岳飞与秦桧谥号变化为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岳飞是赵构还是秦桧害死的,郭德纲讲岳飞秦桧,岳飞后人与秦桧后人同朝为臣

    谥号也分美谥,平谥与恶谥。如果此名官员为官清廉,处事干练,一般会得到美谥;若只是平庸,与皇帝关系不好不坏,通常会给一个平谥;若是公认的奸臣,朝廷会直接给个恶谥,比如秦桧谥号“缪丑”。不过通常情况下,得恶谥的官员家人不会主动请谥,再加上宋朝一般不轻易给大臣恶谥,所以整个宋朝只有秦桧一人是恶谥。宋朝大臣

  • 纣王兵败自焚后,他的儿子差点成功复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纣王为什么要杀儿子,纣王和美人抱在一起吻戏,妲己水池迷惑纣王

    对于商周那段历史,一般人是从古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获得的,其中,纣王帝辛的两个儿子殷郊与殷洪学成下山后,为申公豹策反,助纣伐周,后都应誓而亡,被分别封为“执年太岁”与“五谷神”。其实,真实的历史中,帝辛的儿子并不是殷郊与殷洪,而是一个叫武庚的人。周文王姬昌崩逝,其嫡次子姬发继位为王,是为周武王。

  • 元始天尊的算计有多厉害?在姜子牙三十二岁之时就已经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元始大天尊有多强,元始天尊授予姜子牙的三大法宝,元始天尊为什么对付姜子牙

    但是在他下山之时,元始天尊与南极仙翁纷纷对他说道:下山之时有人叫你,万不可答应。姜子牙很听话,下山有人叫,他果然没有答应。无奈背后叫他的人是申公豹,申公豹是一个很执拗的人,不叫到姜子牙答应,绝不松口。申公豹呼喊道:“姜尚!你忒薄情而忘旧也!你今就做丞相,位极人臣,独不思在玉虚宫与你学道四十年,今日连

  • 谁说夏朝不存在?现在被发现的关于夏朝的古代遗址不止二里头一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有人说,当下没有出土过夏代的文物,没有发现夏代的遗址。其实这句话不全对,在近几十年的考古发掘中,很多和夏朝同时期的龙山文化晚期以及二里头文化早期的遗址被发掘出来,而且大部分集中在河南中部以及山西南部――这无疑和历史上记载的夏王朝的中央区域极其吻合。而在一些龙山文化遗址中所呈现的考古现象甚至和史书上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