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地三个人的身影逐渐清晰,赵构欣喜若狂,他打开屋门,大步向三人走去。拉着其中一位身着铠甲的将军的手,大声恸哭不已。至此,历时一个月的“苗刘兵变”宣告结束。而那位被赵构执手恸哭的将军便是—南宋“中兴四将”之一的韩世忠。
而后来的事情证明,韩世忠成为了这场兵变中最大的赢家!而关于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还要从两个月前说起……
韩世忠
建炎三年,二月。金兀术率领金军奔袭赵构所在的扬州,前锋军已经抵达天长军(今安徽天长市)。三日,赵构正在扬州行宫行欢作乐,乍闻战报,吓得从此丧失了性功能,再也不能生育。慌忙带领少数随从策马出城,仓皇渡江。传说中“泥马渡康王”的故事就源出于此。
次日,金军攻入扬州,追至江边。仓皇出逃的赵构未做任何抗敌的部署,只留下十余万来不及渡江的军民,致使堕江而死者过半,金军纵火焚城,幸存者仅千余人。由此酿成了震惊朝野的扬州之变。
宋高宗赵构
从扬州向南出逃,赵构终于来到了他梦寐以求的杭州府,随同赵构一起来的,还有上百条装满货物的大船,这些大船上装的全都是官员及宦官们,在扬州溃退时所搬的家私。其中尤以统制王渊所携带的金玉最多。而事变就是从这个王渊身上开始。
王渊在扬州时的职务是御营都统制,是掌握实际兵权的核心职位。可是当金军直扑扬州时,坐拥数万大军的他,却不思抵抗,遇敌不战,带着从扬州搜刮的大量金银家私,同赵构一起向南出逃。到了杭州以后,这个原本要治罪的败军之将,却因为与宦官康履、蓝珪沆瀣一气,而被赵构提拔为同签书枢密院事(枢密院副职)。
王渊画像
这起“未经过中央常委会”决定的重大人事任命,在当时的杭州中下层军官阶层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就以戍守杭州的武将苗傅和刘正彦最为不服。兵变也就是从这里开始预谋。
但仅仅一个“违规”的人事任命,却不是发动兵变的最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集中在赵构身上!
靖康之变时,赵构两度出使金营,表现还算不错。但不知道是不是被金人给打怕了。自建炎元年五月继位以来,赵构的所有决策只有一个中心思想,那就是跑,能逃跑绝不和金人硬碰硬。
建炎元年五月,起用投降派黄潜善、汪伯彦为左右相;八月,罢免抗战派领袖李纲的相位,不惜违背祖制,杀害了上书议政的太学生陈东与欧阳澈;十月,高宗拒绝宗泽还驾东京的建议,借口“法古巡狩”,实则是苟且偷安的托辞,把朝廷迁到扬州;建炎二年正月,他下诏解散北方抗金义军,颠倒黑白,公然指斥抗金武装,“假勤王之名,行盗寇之实”;二月,解散两河义军的主要力量“八字军”。
宋高宗南逃路线
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康王爷,却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投降派。任由金军在两河与江淮之间肆意践踏,扬州之变就是其结下的恶果。所以当时的军民看透了赵构的本质,不但不再对其寄予领导抗战的希望,相反,一有机会就对他投降逃跑行径发泄强烈的不满。
扬州溃败之际,就有赵构的贴身禁卫,对赵构一路溃逃,不思抵抗的行为出言不逊,赵构竟亲掣手剑将其刺杀。
而大敌当前,国难当头,南逃的老百姓一边要躲避金人的进攻,一边还要应付赵构集团的搜刮,不满和愤懑的情绪在军民的心中挤压已久。他们聚集在一起,只需要一个导火索,就会点燃这个火药桶。而王渊就是这个“称职”的导火索。
兵变发难前夕,主要参加者之一张逵向士兵散布流言;赵构宠信康履、蓝珪等宦官,从扬州来的上百条大船上,装满了他们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其中统制王渊的船上,金玉最多。并指出王渊这次到杭州来也必定大肆搜刮,进而鼓动军士说,杀了王渊与康履等宦官“而取其物”,“可人人致富”。
当人们一旦找到了合理的宣泄对象,兵变就在这种分外眼红的情形下开始了!
电视剧《精忠岳飞》中的苗傅、刘正彦
然而,就在兵变前夕,内侍康履收到兵变参与者的告发情报,康履慌忙奏禀皇帝,赵构即命康履通知新任宰执朱胜非,朱胜非又叫王渊预先在兵变者的集中地天竺寺布置伏兵。
后来证明,这个所谓的告发也是兵变者的有意为之。实际上,康履的情报恰好中了兵变者的调虎离山之计。
三月二十六日,这一天是赵构的祖父宋神宗的忌日,百官行香祭祀后,包括王渊在内的大臣需入朝听朝廷最新的人事任命诏书。然而,兵变并没有如康履等人设想的从天竺寺开始,刘正彦早已率人埋伏在出宫必经的城北桥下,待王渊退朝时,埋伏在城北桥下的军士即一拥而上, 将王渊拖下马,妄称他勾结宦官密谋造反,被刘正彦就地处斩。
随后叛军分头包围行宫和众宦官住宅,凡未在行宫值班的宦官,“皆为其所杀,而财物尽劫取”,甚至无胡须者也被误杀。期间共杀死了一百多名宦官,算是彻底发泄了自宋徽宗晚年以来宦官祸国的愤恨。
电视剧《精忠岳飞》剧照
刘正彦一边挑着王渊的首级,率军进围皇宫,在守宫门的中军统制吴湛的协助下,顺利进入内宫。另一边,在闹市中张贴榜文,指斥“奸臣误国,内侍弄权”,宣称“天其以予为民除害”。
杭州知州康允之见贼兵势大,请赵构在御楼之上,凭栏与叛军交涉。苗刘二人见赵构,仍下马山呼万岁。赵构质问其为何叛乱,苗傅言道:陛下宠信宦官、赏罚不明,汪伯彦、黄潜善等奸佞误国,若要平息战乱,斩康履等宦官,以谢三军,罢黄汪等奸佞,以息民愤,陛下若不从,我等便不还营。其言下之意,下一步便是逼宫。
赵构无奈之下,只好下令将康履交给叛兵,当场被腰斩,并分割其肉。另一宦官曾择流放广南,后又被斩首。蓝珪、高邈、张去为、张旦、陈永锡等人都贬窜远方。同时,加封苗傅为御营都统制,刘正彦为御营副都统制,希望二人得了便宜,便引兵退去。但是赵构显然将苗刘二人想得太简单了。
电视剧《精忠岳飞》中刘正彦影视形象
电视剧《精忠岳飞》中苗傅影视形象
苗傅、刘正彦虽然是武将,没有知识分子那么多花花肠子,但事要做绝这个道理,他俩还是懂的。此时的赵构很明显是迫于种种压力,不得已向二人低头,一旦等他回过手来,干掉两个不入流的中层将官,并不是特别费力的事。所以在借赵构之手整死一众宦官后,矛头直指赵构本人。
苗傅、刘正彦说话是真损,指着赵构的鼻子说道:陛下不当即大位,渊圣皇帝(宋钦宗)归来,你何以自处!其实,宋钦宗回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是只要宋钦宗还活着,就总有人拿他说事。因为这件事,此前的赵构不惜违背宋太祖制定的“不杀上疏言事者”的祖训,杀掉太学生陈东。但是这次苗、刘二人再次提出来,可完全不是以上疏言事者的姿态和赵构谈话,而是有一个很明确的目的:这个皇帝你不要干了!
苗、刘二人提出,赵构必须退位,由年仅三岁的皇太子赵旉(fū)继位,改元明受,宋哲宗的皇后孟氏,也就是赵构的叔母垂帘听政。年逾五十七岁的孟太后,一生浮浮沉沉,垂暮之年,还得再次出山,替这个不争气的婆家侄子收拾烂摊子。
孟太后
虽然孟太后为保赵构皇位,与苗刘二人据理力争,但赵构最终还是向叛军妥协,当即写下退位诏书,被尊为“睿圣仁孝皇帝”,只保留宦官十五人,其余都编遣解散,且处于苗傅的监视之下。
到目前为止,兵变的初始目的,基本上已经全部达成。但是苗、刘二人显然有些飘,他们觉得,皇帝已经被自己捏在手里,自己便可以发号施令,执天下牛耳。但他俩错了,而且大错特错。他们只知道关注杭州城内的情况,而忘了赵构不是杭州一个城市的皇帝。而在杭州城外,几乎所有握有实权的大臣和将领无一不奉赵构为正统皇帝。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苗、刘二人才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赵构退位后,苗、刘以新皇帝的名义,向当时的主战派人物张浚发了一封诏书。由张浚率军赴任凤翔(今陕西宝鸡),以经营陕川西线战场。
张浚
这封诏书的内容一点问题都没有,甚至于可以说是富有远见,对当时的宋金交战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判断,从后来张浚被赵构任命经略陕川战场,就能说明这一点。但问题就出在这封诏书的签发人身上。
诏书是以明受皇帝,也就是小皇帝赵旉的名义发出,说白了,就是苗、刘二人的旨意。张浚马上就明白,杭州城出事了!
张浚既不接受“伪命”,也不声讨苗、刘二人。而是与其虚与委蛇,保持书信往来。其间,苗傅还致信张浚,准备授以执政要职,代行伊尹周公之事,寄望他能负起领导抗金的大任。但这张大饼,张浚显然不怎么爱吃。
得到“伪命”诏书的,不止张浚一个人,还有同签书枢密院事的吕颐浩,他马上也意识到杭州出事了。于是与张浚约定,联络刘光世、韩世忠等人,在平江(今江苏苏州市)集结。
电视剧《精忠岳飞》中的韩世忠影视形象
其实,这个时候的韩世忠只是宋军中的一个中下层军官,经过扬州之变后,手下几乎没有什么兵,他在盐城只集结了几十人,便匆匆赶往平江会师。
但韩世忠之勇是出了名的,张浚知道韩世忠前来会师,喜悦不已,韩世忠也大为感动,言道:今日大事,世忠愿以身任之,公(张浚)可无忧!
张浚在召集众将的同时,其实也做了另一手准备,他遣人先进入杭州城,先行安抚苗、刘等人。到三月中旬,由韩世忠率领两千余人,先至秀州(今浙江省嘉兴市),韩世忠谎称染病,无法前行。实则暗中制造云梯,准备攻城。
苗、刘二人得知韩世忠前来,颇为忌惮。以小皇帝的名义发布诏书,让其屯兵江阴,韩世忠则以好言相抚,告诉苗、刘二人,自己所部残兵,愿入城拥护二人。苗、刘二人欣然同意,但还是要以其妻子梁氏及儿子为人质,但宰执朱胜非则告诉二人:孟太后有令,应将梁氏及儿子送与韩世忠,以安抚其心,同样也能使远在平江的张浚等人安心。
擂鼓战金山的梁红玉
于是,带着孟太后号召勤王的诏书,梁氏夫人一路直奔在秀州的韩世忠。几日后,苗、刘二人再次以小皇帝的名义,向韩世忠发出诏书,但这次韩世忠不再虚与委蛇,而是直言道:“吾知有建炎,不知有明受。”斩杀了使者,焚烧了书信,疾奔杭州。
在杭州北关,韩世忠遇到了叛军的守城部队,韩世忠手持刀刃,振臂高呼:“今日当以死报国,面不被数矢者皆斩”,将士无不用命。叛军以神臂弩严阵以待,而韩世忠丝毫不惧,挺刃突前,神臂弩未及发射,便被韩世忠突破战阵。杭州城破,苗、刘二人不敌,引兵自涌金门出逃。
于是,我们看到了文章开头那一幕,被囚禁了一个月的赵构紧握着韩世忠的手,恸哭不已,如同见到久违的亲人一般。而他恨透了那个为叛军开城门的中军吴湛,在恸哭之时,还不忘告诉韩世忠,还有一个附逆的吴湛没有被诛杀。恰在此时,吴湛率兵迎接韩世忠,伸手与韩世忠相握,韩世忠力大,捏断了吴湛的中指,喝令拿下,斩于市曹。
随后,韩世忠主动请缨,追击流窜的苗、刘二人,在浦城(今福建浦城县)抓获刘正彦,在建阳(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抓获苗傅。二人被韩世忠押往建康(今江苏南京)后,被赵构寸磔(肢解)而死。
苗刘兵变虽然夹杂着苗傅、刘正彦的私念,但是不可否认,兵变是当时底层军民情绪的直接反应,是对南宋小朝廷长期执行逃跑路线的抨击。也迫使此后的赵构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有所收敛,在抗金问题上也不再是一味地逃跑。但在统治阶层看来,兵变是反叛行为,是不可否认的动乱因素。
而在民间,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兵变是顺应人心的事情,是“以义胜不义,以公灭私”。对苗、刘二人,时人以“忠义”相称。即使伏诛以后,民间仍有人在为苗、刘抱冤叫屈。所以在民间与官方,两种声音和评价截然相反。
这就让人不禁令人联想到近代史上的西安事变。有意思的是,对张学良、杨虎城的兵谏,国共双方的评价也是大相径庭的,一方认定是犯上作乱,一方表彰为爱国之举。当然,历史是不宜类比的。苗刘兵变终究还是传统社会下产生的激荡,无法掀起更大的波澜。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场兵变的三个当事人苗傅、刘正彦和赵构,都未从这场兵变中获得任何的好处。苗傅、刘正彦前文已经交代过,被韩世忠抓获后,被肢解于建康。而赵构受到的伤害,显然不只是被囚禁一个月那么简单。
先是在扬州之变时,赵构受到惊吓,丧失了生育能力。紧接着,在苗刘兵变后的七月,一名宫人不慎踢翻一只鼎,太子赵旉受到惊吓抽搐不止,赵构大怒,斩杀了这名宫人,但赵旉还是停止了呼吸。赵构就此失去了唯一的子嗣,也才有了后来的,宋太祖赵匡胤一脉的孝宗继位。宋太宗赵光义一脉在宋朝的传承,到了赵构这里,算是彻底结束了。
电视剧《精忠岳飞》中的赵构影视形象
而且苗刘兵变对此后赵构的统治心理与朝政决策,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赵构在控诉兵变的文告里直斥苗、刘:“包藏祸心,乘间辄发,逼胁上下,反易天常”,表达了极度的惊悸与震怒。
而且兵变的阴影在赵构心中挥之不去,致使他以后再也无法完全信任统兵的将领。所以也就有了后来南宋初年解除三大将军权的事件。而其中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杀害岳飞。
苗刘兵变时,岳飞在河南正忙着对付金兀术的金兵,所以在后来的勤王行动中,并没有岳飞的身影。但随着后来抗金形势的不断严峻,特别是收复中原的呼声不断高涨,主战派逐渐占据了上风。其中以岳飞的军队实力最为强劲,人数最为众多,据说占据了当时天下十分之七的兵马。而且岳飞在民间的声望非常高,这在赵构的眼里就距离造反已经不远了。所以岳飞的功劳越大,赵构心里就越犯嘀咕。而且这种心理是不可遏制的滋生蔓延。最终不得不借秦桧之手杀害岳飞,以确保岳飞不会真的威胁到自己的统治。所以岳飞之死算是苗刘兵变结下的另一个恶果。
电视剧《精忠岳飞》中岳飞的影视形象
但这场兵变也不是没有赢家。韩世忠在平定兵变后,被擢升为武胜军节度使、御营左军都统制。从中下层军官一步跨进高级军官阶层,成为有宋一代为数不多,开府建节的武将。而在后来追捕苗、刘二人时,又被赵构任命为江浙制置使,全权节制江浙两地的兵马,成为掌握实际兵权的权力阶层。
但是这些还不够。苗、刘二人伏诛后,赵构御书“忠勇”二字赐与韩世忠,赞扬其忠心。加授检校少保,擢升武胜、昭庆两镇节度使,其夫人梁氏被封为护国夫人,一人兼两镇节度使及功臣之妻受封赏皆始于韩世忠。
而韩世忠不忘旧时曾提拔自己的王渊,知恩图报安葬了王渊。而韩世忠由此也确立了在南宋将领中的名声和地位,可谓是整场兵变中最大的赢家。
参考资料:《宋史》、《宋史纪事本末》
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言史社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关于赵构你有什么想说的,请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