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楚国因为犯了一个什么错误,才导致了被秦国灭亡的结局?

楚国因为犯了一个什么错误,才导致了被秦国灭亡的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419 更新时间:2024/1/7 17:52:20

七雄之中,

楚国也曾大败晋国、雄霸中原,

论兵马之强壮,幅员之辽阔,堪称当世之首。各小国为求自保,一会对秦国投怀送抱,一会对楚国暗送秋波,朝秦暮楚,便源于此。然此大国却败于秦,并非敌手太强大,而是自己的失误太多。

孙子兵法有云: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楚国之失,正在于自己没做到“不可胜”。

一、战略摇摆不定

七国之争,乃你死我活的斗争,

战略选择尤为关键。

要么变革,要么守旧,

舍此两者,再无他途。比如齐燕两国,就坚定地遵循旧制,祖宗之法不可变,爷爷画圈我画圈。魏秦韩赵四国,则选择另一条路——变革图强。

[var1]

前406年魏国李悝变法,纵横十二年,中国变法之先河,国富兵强,雄霸天下;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历时十九年,一跃为战国最强,奠定统一大业,后商鞅车裂,然政令仍行;前351年韩国申不害变法,相韩十五年,政局稳定,终其之身,无侵韩者;前307年赵武灵王变革,前后十八年,胡服骑射,习胡人之长,军事崛起,与秦并立。

唯有

楚国,始终在变革与守旧之间,左右摇摆。

前386年吴起变法,短短六年,成效初显,然悼王病逝,吴起被诛,政令废止。前317年楚怀王再启变法,仅仅三年,便听信谗言,罢黜变法,变革再次终止。

变革还是守旧,这个事关国家战略的问题上,

楚国缺少一个明确的、坚定的方向,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方向不一,终徒劳无功。

二、政策频繁更张

七国之间,表相上的合纵连横,说到底都是在谋划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所以会有结盟、会有对抗、会有吵架,但这些都是手段,目的在于谋发展或求自保。但很少有像

楚国那般,国策频繁变更。

缺少了长远规划,自然在同秦国的外交中,步步被动,招招下风。

[var1]

前318年在魏相公孙衍的运筹下,

六国合纵,楚为纵长,相约攻秦,一时风头无双,

走路都要横着走,政策为“战秦”;前313年张仪入楚,以六百里之地的口头约定,忽悠楚王废除盟约,

与齐断交,楚国的策略改为“和秦”。

等到与齐断交,要交割土地时,六百里变六里,你当楚王是乞丐?为人厚道,但也要面子啊。前312年楚王愤然起兵,策略再回“战秦”。然丹阳会战、蓝田会战、召陵之战,三战三败,屡遭蹂躏。

一个女人出现了,《芈月传》中的芈八子,昔日的楚国公主,今日的秦国太后,又许诺嫁女联姻,美女于前,怒气顿消,策略又变“和秦”。没过多久,

秦国借口楚国太子之事,发动战争,楚王被迫“战秦”。

世界这么乱,纯洁总被骗。楚怀王彻底醒悟,不去主动制定政策,就只能被动接受,战与和的国策,不在于楚而在于秦。

三、组织建设不强

[var1]

反观楚国,创始人熊绎,“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征服群蛮。因为多民族的融合,世族势力的存在,楚国政权,

就连其军队,也分作正军、王卒、私卒。正军是为国家的军事力量,楚武王时已有“三军”建制。王卒是楚王的随身卫队,以公族子弟为其兵员,是楚国的精锐部队。私卒楚国贵族的宗族亲军,不属于国家编制。

政令不一、兵源不同,

楚国大将项燕,曾击败秦将李信20万军队。面对复仇而来的老将王翦,双方对峙。按常理来看,秦军客场作战,劳师袭远,不宜僵持。然其有组织保障之优势,后勤充足、士气高昂。

对峙近一年,楚军军心动荡,项燕只能撤退后方休整。王翦正等这一刻,立刻下令,全军出动,发起总攻,

大败楚军,项燕亦死于乱军。

如果楚国组织建设得力,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时商鞅变法,按道理是行不通的,但是没想到他却成功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战国商鞅变法政治影响,商鞅与秦王讨论变法,商鞅英雄杀怎么变法的

    [var1]但分析商鞅的绝大多数改革政策,秦国民众无疑就是这场改革的牺牲品,他们处于被盘剥与被侮辱的地位。照理,这样的改革应该是行不通的,但非常奇怪的是,商鞅的改革居然很快就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var1]按太史公的说法,那就是,当商鞅的改革进行到第十个年头时,“秦国民众对新法非常满意,路上没有人

  • 春秋战国时期,中山国究竟是个怎样的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山周孝国,中山国是现在的哪里,中山国国君世系

    西周灭亡后,周天子虽然在洛邑重新建立了王朝,但威望已经大打折扣,诸侯们开始互相征伐,上演了许多精彩的故事。最初,诸侯国都是周天子分封而产生的,但久而久之,一些新的国家不受分封而被建立,如晋国分裂后形成的韩、赵、魏三国,又如中山国。[var1]鲜虞氏最初生活在今陕西北部的绥德县一带,后来又辗转来到了太

  • 春秋强国晋国突然解体,是因为内部发生了哪些矛盾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春秋时期超级大国晋国的解体,临汾曲沃春秋晋国城,春秋晋国地图详细

    春秋时期的盔甲那么,为什么晋国的解体是不可避免的呢?是天灾还是人祸呢?为什么晋朝的历代国君不采取补救措施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来寻找答案。[var1]晋献公像晋国霸主地位当仁不让自晋献公后,晋国还先后出了晋文公,晋襄公,晋悼公等多位雄主,这几位国君在位期间,都极大的提升了晋国的综合

  • 春秋战国时期,墨子究竟是囚徒还是大夫?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墨子战国时期提倡什么,墨子是哪里人,墨子是战国时期的吗

    墨子像其学术理论高深,门徒众多,广为流传。[var1]墨子和弟子们我们并不能因为墨家销声匿迹就否定他的重要地位,相反,我们更应该鞭辟入里的了解学习墨家的理论,来了解墨家的思想内涵。接下来,我们就将走进墨家创始人墨子的故事,了解他光辉灿烂的一生。求学于儒和创立墨家墨子,名翟,春秋末期人。墨子是宋国贵族

  •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对后来有哪些影响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春秋时期的楚庄王是谁,春秋5霸是什么,春秋楚庄王完整版

    [var1]楚庄王称王的时候很早,一直活跃在长江地区和汉水两个地方,因其居住的地方偏僻所以很好被关注,进入春秋不久,当时的楚国国军就给自己立了个王位,不久楚国便发展成中疆域最大的国家,这也是真的厉害。[var1]后来发展到了楚穆王时期,楚穆王字在位不到十二年就去世了,当时就把自己位置交给了长子熊侣,

  • 秦穆公原名叫什么,春秋霸主秦穆公是怎么继位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穆公为什么成为霸主,历史上的秦穆公之死,秦穆公为什么又叫秦伯

    但是没过多久,晋国就发生了政变,晋献公的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逃到其他国家避难去了。晋献公死了以后,秦穆公便支持夷吾当国王,但是这个夷吾背信弃义,不仅追杀自己的兄弟,还攻打秦国。[var1]所以,秦穆公思考之下决定帮助重耳当上国王,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耳果然取得了胜利。从这一点上来看,秦穆公的确是对晋国有

  • 秦王政善用文臣武将,一鼓作气,拿下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王政横扫六国,秦王嬴政手下最强武将,秦王嬴政上阵杀敌

    [var1]赵国大将李牧是个有勇有谋,尽忠职守的人,他带兵誓死捍卫赵国的领土。秦军久攻不下,派出间谍重金贿赂和挑唆赵国大臣,赵王听取小人建议,杀害了李牧,在秦王政继位的第十八年,王翦领兵十万为前锋,蒙恬率军十万,蒙毅统兵十万,秦王政亲自领兵二十万,几路兵马会合于赵国都城,以破竹之势攻占赵国。[var

  • 秦晋之好,秦国连送六个媳妇是在做样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国美女图片,谁灭了秦国,秦晋之好是夫妻关系吗

    从五贤到两个绝世红颜,一路走一路爱,不少人都秀了无双演技,唯一缺的就是自己秀演技机会。两大红颜。戎国美女季隗,苦等25年也要等他王者归来,齐国公主姜氏,不折手段激励丈夫勇往直前。至于五贤者,那更是典故不断。成功的男人背后,除了男人还要有红颜,然后需要的就是顺时而动,秀吧演技。[var1](时来运转需

  • 秦昭襄王和孟尝君两人之间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孟尝君和齐王的关系,冯谖客孟尝君人物形象,田文孟尝君

    燕昭王因曾在赵国做人质,受赵武灵王所扶持,回到燕国为君,逐渐站稳脚跟。燕昭王筑黄金台,引天下人才入燕,燕国渐渐恢复中。[var1]战争在春秋战国就是家常便饭但燕国的政治局势依然复杂,国家的贫瘠程度和改革开放过程中的苦楚,也只有生活在燕国的人们才能体会。不管是秦惠文王还是秦武王,将嬴稷放逐到贫困交加且

  • 秦孝公和商鞅这对完美君臣为了打造一个强大秦国,都牺牲了爱情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孝公评价商鞅,秦孝公的妹妹嫁给商鞅了吗,商鞅与秦孝公在渭水交谈

    历史上最完美的君臣模式,就是明君强臣,而秦孝公和商鞅就是这样的一对完美君臣。[var1]1秦孝公即位,接手的秦国有多穷,多弱,举两个例子就很清楚了。当时,秦国的国库里只有5000金子,这既是秦国十万大军的军饷,又是秦国官员的俸禄,还要支撑秦国所有其他的开销。那么,5000金很多吗?那可是金子耶。我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