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借荆州借的是整个州还是一座城?孙权为何要借? 非借不可?

刘备借荆州借的是整个州还是一座城?孙权为何要借? 非借不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69 更新时间:2024/1/27 9:59:37

这句话出自,刘备借荆州的相关史料,简单翻译一下就是,刘备认为周瑜给的土地太少了,不足以安置百姓,所以又向孙权借荆州数郡,而此句的典故就是,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只知道这个歇后语,可很少知道,刘备借荆州,究竟借的是整个州,还是借了一大片土,地所建的这些土地,占地面积又是多少?

以及这些土地后期究竟归了谁?

咱们今天就来揭秘一下。

第1点,东吴主动给予刘备一块土地

在最开始的时候,曹操准备一统天下,准确的说,当时已经没有人,是曹操的对手,想的很简单,此次战争一举消灭东吴和蜀汉,然后收复天下。

曹操带兵来袭东吴,明显感觉力不从心,如何能够防御,成为了重中之重?

尤其是在曹操退兵之后,东吴此时需要面对襄阳、山越,淮南,这三大主战场,而这三大主战场,都没有办法做到100%的战胜敌军。

这就意味着,如果三大战场同时发战,将会不复存在。

所以东吴这边考虑再三,决定给刘备一点优惠和特权,这里的优惠和特权,大家不要想歪,只是简单地画出了,南郡的一块土地,当作了刘备的栖身之所。

这块土地给刘备也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够在这个地方抵抗。

实际情况是这样的,之前刘备曾经在刘表的麾下,为他劳心劳力,所以刘备拥有自己土地之后,大面积拉拢刘表的部队,把这些部队指挥到自己手下。

但人多地少是一个基本局面,所以刘备又找到了东吴。

孙权明确告诉他:我现在的士兵太多了,想让我继续来帮助你,就必须给我更多的土地,一个叫荆州的地方。

我们要明白荆州一共有七郡,分别是:南郡、南阳郡、江夏郡、长沙郡、桂阳郡、零陵郡、武陵郡。

在赤壁之战之后,曹操就控制了整个,以及半个南郡和江夏郡。

孙权这边也占领了,半个南郡和江夏郡,以及半个长沙郡,那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几个地方一共是三个半左右。

换句话来说荆州一共7个郡,但是有三个半是处于,自治或半自治状态,没有任何权力介入。

那我们再来看一下,刘备借荆州,究竟借的是哪些地方?

根据当时的历史文献来看,一共是武陵郡,贵阳郡,零陵郡和长沙郡,这4个地方。

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孙权的势力并没有涉足曹操,说的直白一些,这4块地方都属于三不管地带。

所以我们能够得出一条结论来,所谓的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当中最主要的一块土地,也就是南郡。

实际情况是,根本没有在东吴那边掌控当中,掌控的只是零陵郡。

刘备找孙权,借到其他的地方,理论上来说,这些地方压根就没有,在东吴的实际控制范围之内,只是在影响辐射范围之内。

就比如在明朝或者清朝的时候,无论是朝鲜地区,还是越南地区,都属于明清的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的负责范围,并没有实际统治,也没有在当地设立官职。

所以对于孙权来说,也是如此,东吴虽然对这些地方有着影响力,但也仅限于影响力而已,这些地方全部都是,自治或半自治状态。

更重要的是,在三国演义当中,我们似乎认为刘备仁义,却忽略了军事指挥能力。

当时的刘备,控制了荆州的部分地区,也就是属于自己的部分地区之后,让关羽张飞诸葛亮,分别驻守在不同的地方,自己则居中镇守。

这就意味着,东吴那边想要,再把江陵拿到自己的手里来,根本不可能。

周瑜去世,东吴那边需要忙着给周瑜办理丧事,就更没有办法,也没有时间,在江陵这个地方动手。

江陵这个地方,已经被刘备围成死水,东吴那边就算是想拿,也拿不了,也正因如此在,鲁肃等人考量或权衡之下,做了一个顺水人情,把这块地方给了刘备。

第2点,真正意义上的三国

如果我们熟读三国演义的话,就会发现刘备是仁慈的,也只是仁义而已。

阿斗是扶不起来的,因为他的脑子真的笨,但如果拿出真实的历史资料,来分析的话,就会发现,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这句话是被人误解的。

刘备除了仁义之外,还有非常高的军事造诣,而阿斗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堪。

因为一个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的人,指望着,能够把自己的国家,在乱世当中持续41年,那是不太可能的。

除此之外,刘备有借不还,背后还有很多的深意,当时的东吴是不得已,不给不行了。

不给的话,就不能共同抵御曹操,也是东吴这边,做出来的最大妥协和让步,从当时来看是值得的。

示录

至于历史的发展,我们没有办法改变,那只能当做一个参考。

其实后面,大家也能看得出来,刘备借荆州之后,因为大意失荆州,把荆州又给了东吴。

东吴那边,趁着刘备这边不注意,一不留神,又火烧连营,最终刘、关,曹三家当中的赢家只能有一家,就是曹操。

可是也没有想到三家归晋,最终竟然让晋国从中间摘了桃子,不得不说,历史真是一个若大的讽刺。

更多文章

  • 魏蜀吴晋分别对应什么动物?蜀汉霸气,东吴最无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曹魏蜀汉东吴这些名字咋来的,东吴马忠和蜀汉马忠,蜀汉灭亡东吴为何不派兵

    第一,曹魏对应龙。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其中曹操最有战略眼光,挟天子以令诸侯,利用汉献帝刘协这个掌中傀儡,向各地发号施令,掌握了实际上的最高皇权,而龙正是中国文化中至高皇权的象征。曹操死后,曹丕继承大业,没有给汉献帝任何喘息之机,通过三次禅让等一系列正规程序,剥夺了汉献帝仅存的名义皇权。在魏蜀吴三国中

  • 面对司马懿龟缩不战,诸葛亮全无破解之策吗?这几个办法可以一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加大骚扰。司马懿龟缩不战,诸葛亮虽无法与其野战,但仍然可以通过军事骚扰的手段来削弱司马懿。比如,诸葛亮可以令士兵在魏军营寨附近时不时的擂鼓呐喊,令魏军昼夜不得安寝,时间一久,魏军神经衰弱,战力必定大打折扣。比如,诸葛亮可以让小股士兵向魏军营寨射火箭,当时的营寨用材大都是木头,很容易引发小范围火

  • 面对三国时期的“硬骨头”城市,孙权:确实啃不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孙权简介,三国大乔和孙权秘史,孙权扮演者老版三国

    第一次合肥之战。公元208年,这时候的孙权,只有26岁,意气风发正当年,正值曹操赤壁惨败后北撤,于是,孙权挟吴军大胜余威,亲率大军10万进攻合肥地区,但只是在合肥城外留下了一堆尸体,便无功而返。按理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但是,谁也不会想到,这只是孙权噩梦的开始,他的余生,都

  • 陈寿为什么贬低诸葛亮?看完你就知道:人都很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陈寿与诸葛亮谁厉害,陈寿评诸葛亮原文,陈寿如何评价的诸葛亮

    第一,陈寿编写《三国志》时已经是晋朝人。晋朝是司马氏的天下,而司马氏的老祖宗,就是曾与诸葛亮多次军事对垒的司马懿。因此,陈寿作为晋朝史官,在叙述、评价诸葛亮时,只要涉及到司马懿的军事战争,陈寿都投鼠忌器,尤其是在评价诸葛亮的军事成绩方面,陈寿更是讳莫如深,这个很好理解,倘若把诸葛亮的一次次军事大捷淋

  • 陆逊对东吴的贡献有多大?陈寿的四字评价太精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陆逊和陈寿什么关系,陆逊在东吴的地位,东吴四大都督陈寿

    第一,荆州之战。很多人认为,东吴夺取荆州,是吕蒙的功劳,实际上,真正的功臣,应该是陆逊。东吴夺取荆州,其关键不是东吴怎么夺,而是关羽会不会大意,这才是整个问题的重点难点。如果关羽能够保持对东吴的警惕,那么,以东吴的攻城能力,只能干瞪眼,毕竟,你总不能指望东吴水军把战船开到荆州城墙上吧。于是,陆逊提出

  • 那些丑化诸葛亮的“亮黑”们,到底有多“双标”?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诸葛亮北伐是“穷兵黩武”,司马昭伐蜀就成了“大势所趋”?有一部分“亮黑”不遗余力的攻击诸葛亮,就咬着诸葛亮“五次北伐”不放,说诸葛亮是“战争贩子”,给魏蜀两国的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云云。但仔细一琢磨,就会发现这个说法太“双标”,几十年后,司马昭调集18万大军三路伐蜀,怎么他们就认为,这是历

  • 邢道荣为什么是三国第一猛将?且看他曾经说过的四句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邢道荣简介,第一猛将邢道荣什么梗,三国公认的第一猛将死后悲惨凄凉

    邢道荣在三国中的出场时间并不多,可他却在有限的机会中迅速脱颖而出,展现了三国第一猛将的风采!关于邢将军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可能用几百万字都难以一一列举,因此笔者只能另辟蹊径,试图从不同角度来描述邢道荣将军的万夫不当之勇,本文呢,就只是围绕邢道荣将军曾经说过的四句话来开展重点分析。第一句,"凭末将手中

  • 赵云为什么不被刘备重用?这四点让他永远比不上关羽张飞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备张飞赵云枪兵战法,三国志s2刘备张飞赵云,s3刘备张飞赵云开荒

    赵云作为三国爱好者们耳熟能详的一个人物,其在长坂坡七进七出斩杀54名曹军大将救出阿斗、在蜀汉北伐中制造韩德一家五口灭门惨案、在零陵城下与张飞联手勇斗三国第一猛将邢道荣,等等光辉事迹,多年来传唱不衰。不过,赵云作为刘备军事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没有获得刘备的绝对信任,到了后期甚至逐渐被刘备边缘化了,

  • 赤壁之战,曹操的谋士们,为什么集体沉默?原因其实就三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赤壁小乔和曹操吻戏,曹操赤壁兵败后讲话,曹操赤壁阅兵背景音乐

    第一是怕。遥想赤壁大战前的中国,发生了什么呢,曹操破袁绍,擒吕布,灭袁术,征辽东,取徐州,下荆州,横槊赋诗,盛极一时,像极了现如今某个超级大国先后擒杀萨达姆卡扎菲本拉登时的模样。连战连捷之下,曹操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先的礼贤下士和海纳百川已经丧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嚣张跋扈和不可一世,听不进

  • 诸葛亮错付一生:刘备留下四个大坑,最后一个堪称无底洞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飞死后诸葛亮才真正看清刘备,三国志诸葛亮刘备张飞,假如刘备有100个诸葛亮

    诸葛亮是毋庸置疑的三国智谋第一人,同时,他也是三国劳动模范第一人、三国道德模范第一人,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拿出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干劲,最终仍然落得一个“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凄凉结局,问题出在何处呢?笔者认为,诸葛亮之所以壮志未酬,主要原因就是其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