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陈寿为什么贬低诸葛亮?看完你就知道:人都很现实!

陈寿为什么贬低诸葛亮?看完你就知道:人都很现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095 更新时间:2024/1/13 5:10:55

第一,陈寿编写《三国志》时已经是晋朝人。晋朝是司马氏的天下,而司马氏的老祖宗,就是曾与诸葛亮多次军事对垒的司马懿。因此,陈寿作为晋朝史官,在叙述、评价诸葛亮时,只要涉及到司马懿的军事战争,陈寿都投鼠忌器,尤其是在评价诸葛亮的军事成绩方面,陈寿更是讳莫如深,这个很好理解,倘若把诸葛亮的一次次军事大捷淋漓尽致的记录下来,那岂不是对司马懿的一次次丑化和羞辱吗?要知道,司马氏可是一贯残忍冷血,司马懿的诛灭曹氏宗族、辽东大屠杀,司马昭的杀害成济事件,这些都历历在目,在这样的恐怖高压下,陈寿贬诸葛而捧司马,也是人之常情。

第二,陈寿家族与诸葛家族的恩怨。陈寿是晋朝人不假,但他的真正身份是“亡国贱俘”,他曾是蜀汉人,后来司马氏一统三国,陈寿这才摇身一变成了晋朝人,而其家族与诸葛家族的恩怨,就形成于蜀汉期间。陈寿父亲曾经是马谡的参军,马谡丢失街亭后被诸葛亮处以极刑,而陈寿父亲作为相关责任人员,自然也受到了严惩,这种严惩,曾亲历战事的陈寿父亲也许毫无怨言,但不曾亲历战事的陈寿却未必能释怀。另外,陈寿出生的第二年,诸葛亮就病死了,二人当然没有交集,但命运弄人,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偏偏又是陈寿的顶头上司,而陈寿又曾经“为瞻所辱”。这样一来,集中了两代人恩怨的陈寿,在记录诸葛亮时,怎么可能公正客观呢?

第三,益州本土势力对荆州集团的怨恨。在刘备建立的蜀汉帝国中,有三股势力集团,其一是荆州集团,比如诸葛亮、魏延,这是蜀汉的核心力量,其二是东州集团,比如李严法正,这是蜀汉的主要拉拢对象,其三是益州本土势力,比如黄权谯周,这是蜀汉的主要打压对象。那么,陈寿隶属于什么集团呢,答案是益州本土势力,陈寿是土生土长的益州人,他的老师谯周又是益州本土势力的典型代表,其在仕途中遭受打压就在所难免了,这种长期的“区别对待”,使得陈寿对整个蜀汉、对荆州集团充满了偏见。因此,诸葛亮作为蜀汉实际上的总负责人、荆州集团的一把手,其不被陈寿待见,也就顺理成章了。

第四,陈寿的个人层次局限性。上面我们也提到了,陈寿在蜀汉的层次很低,甚至可以说早已被边缘化,这就决定了,其难以接触到蜀汉核心层,至于诸葛亮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军事决定,陈寿就更加无法精准把握其原委了。比如诸葛亮的北伐,一方面是战术进攻,另一方面也是战略防守,是要通过“以攻代守”的方式,来落实“与其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战略考量,在这种情况下,奇谋本来就不是必需品,重要的是不能轻易丧失有生力量,这就好比在足球比赛中,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但前提是你能拿住球,不能轻易丧失球权。陈寿的视角,到不了诸葛亮的高度,自然就会武断的评价诸葛亮“奇谋为短”了。

结语:以上就是笔者总结的,陈寿贬低诸葛亮的四个原因:忌惮司马、家族恩怨、派系斗争、个人局限。史书固然是最接近真实历史的,但仍旧难以摆脱人的倾向性和局限性,毕竟,行走社会的人,都很现实。看来,研究历史,最重要的是能够独立思考,绝不能陷入人云亦云的“历史虚无主义”中去。

更多文章

  • 陆逊对东吴的贡献有多大?陈寿的四字评价太精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陆逊和陈寿什么关系,陆逊在东吴的地位,东吴四大都督陈寿

    第一,荆州之战。很多人认为,东吴夺取荆州,是吕蒙的功劳,实际上,真正的功臣,应该是陆逊。东吴夺取荆州,其关键不是东吴怎么夺,而是关羽会不会大意,这才是整个问题的重点难点。如果关羽能够保持对东吴的警惕,那么,以东吴的攻城能力,只能干瞪眼,毕竟,你总不能指望东吴水军把战船开到荆州城墙上吧。于是,陆逊提出

  • 那些丑化诸葛亮的“亮黑”们,到底有多“双标”?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诸葛亮北伐是“穷兵黩武”,司马昭伐蜀就成了“大势所趋”?有一部分“亮黑”不遗余力的攻击诸葛亮,就咬着诸葛亮“五次北伐”不放,说诸葛亮是“战争贩子”,给魏蜀两国的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云云。但仔细一琢磨,就会发现这个说法太“双标”,几十年后,司马昭调集18万大军三路伐蜀,怎么他们就认为,这是历

  • 邢道荣为什么是三国第一猛将?且看他曾经说过的四句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邢道荣简介,第一猛将邢道荣什么梗,三国公认的第一猛将死后悲惨凄凉

    邢道荣在三国中的出场时间并不多,可他却在有限的机会中迅速脱颖而出,展现了三国第一猛将的风采!关于邢将军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可能用几百万字都难以一一列举,因此笔者只能另辟蹊径,试图从不同角度来描述邢道荣将军的万夫不当之勇,本文呢,就只是围绕邢道荣将军曾经说过的四句话来开展重点分析。第一句,"凭末将手中

  • 赵云为什么不被刘备重用?这四点让他永远比不上关羽张飞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备张飞赵云枪兵战法,三国志s2刘备张飞赵云,s3刘备张飞赵云开荒

    赵云作为三国爱好者们耳熟能详的一个人物,其在长坂坡七进七出斩杀54名曹军大将救出阿斗、在蜀汉北伐中制造韩德一家五口灭门惨案、在零陵城下与张飞联手勇斗三国第一猛将邢道荣,等等光辉事迹,多年来传唱不衰。不过,赵云作为刘备军事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没有获得刘备的绝对信任,到了后期甚至逐渐被刘备边缘化了,

  • 赤壁之战,曹操的谋士们,为什么集体沉默?原因其实就三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赤壁小乔和曹操吻戏,曹操赤壁兵败后讲话,曹操赤壁阅兵背景音乐

    第一是怕。遥想赤壁大战前的中国,发生了什么呢,曹操破袁绍,擒吕布,灭袁术,征辽东,取徐州,下荆州,横槊赋诗,盛极一时,像极了现如今某个超级大国先后擒杀萨达姆卡扎菲本拉登时的模样。连战连捷之下,曹操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先的礼贤下士和海纳百川已经丧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嚣张跋扈和不可一世,听不进

  • 诸葛亮错付一生:刘备留下四个大坑,最后一个堪称无底洞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飞死后诸葛亮才真正看清刘备,三国志诸葛亮刘备张飞,假如刘备有100个诸葛亮

    诸葛亮是毋庸置疑的三国智谋第一人,同时,他也是三国劳动模范第一人、三国道德模范第一人,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拿出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干劲,最终仍然落得一个“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凄凉结局,问题出在何处呢?笔者认为,诸葛亮之所以壮志未酬,主要原因就是其领导

  • 诸葛亮穷兵黩武?答案很简单,只需看一个指标就行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诸葛亮算不算穷兵黩武,穷兵黩武下半句,历史上穷兵黩武的皇帝

    第一,何谓“兵民比”?所谓“兵民比”,实际上就是指一个国家士兵和人口的比例。总体来看,这个比例越高,说明士兵较多,就代表“穷兵黩武”程度比较高,这个比例越低,说明士兵较少,就代表“穷兵黩武”程度比较低。比如二战时,德国的兵民比达到22%,美国的兵民比则只有12%,不难看出,当时德国的“穷兵黩武”指数

  • 诸葛亮的运气到底有多差?答案:不是一般的点背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刘伯温差多少年,司马懿比诸葛亮差吗,诸葛亮借东风是实力还是运气

    第一,主要对手曹魏正处于最稳定期。诸葛亮北伐曹魏发生于公元228年春至234年冬,这7年恰逢曹魏第三代掌门人曹睿主政,曹睿在曹操、曹丕打下的良好基础上,一方面重用以曹真为代表的曹氏宗族,另一方面又大胆使用以司马懿为代表的司马氏族,曹睿本人也是一代明主,因此魏国朝政正处于一个最稳定的时期。诸葛亮却时运

  • 诸葛亮的理想主义和刘备的现实主义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理想主义,诸葛亮张飞刘备阵容,刘备死时诸葛亮多少岁

    笔者在前面的一篇文章《取长沙时,诸葛亮想杀魏延,刘备坚决反对,二人谁的格局更高?》中分析了诸葛亮和刘备二人对魏延献降事件的不同意见,其中着重分析了诸葛亮的谨慎、保守,其实也就是有点"理想主义"的特点了,刘备呢,能够抓大放小,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有点"现实主义"的色彩了。魏延事件只是二人不同主义的一个缩

  • 诸葛亮的强大,恰恰是蜀汉最大的软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诸葛亮在蜀汉的建树,诸葛亮北伐对蜀汉的影响,诸葛亮真的对蜀汉忠心耿耿吗

    诸葛亮乃是一代名相、军事奇才、科学巨匠,甚至说他是神一样的强大都不为过,但刘备死后,诸葛亮六次北伐曹魏均告失败,原因莫衷一是,在笔者看来,诸葛亮“太强了”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原因有四:其一,对魏国边境将领而言,诸葛亮固然军事能力超群,但恰因如此,魏国将领们不约而同的把抵御诸葛亮作为了他们的表演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