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平天国的“大脚蛮婆”是如何从“女兵”变为“女奴”的?

太平天国的“大脚蛮婆”是如何从“女兵”变为“女奴”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305 更新时间:2024/1/21 10:53:37

1856年9月的一天,"北"韦昌辉叛乱,三千名披坚执锐的叛军包围了天王洪秀全的府邸。当宫门打开的时候,一群妇女,手持大刀长矛,呼喊着从天王府内杀出,与惊诧不已的三千士兵杀作一团,这支英勇的女兵队伍,就是天王洪秀全的女保镖,为"天王"洪秀全筑起了最后一道屏障......。

1864年天京城破,大批清兵杀向天王府,守卫的女兵们以宗教徒特有的狂热,自焚而尽。从此,这支平均年龄不到二十岁的女兵团队全军覆没,正如曾国藩的心腹幕僚赵烈文记:城破之日,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哀号之声达于四远,秦淮长河,尸首如麻其乱如此。

这些英勇保卫洪秀全的女兵团是洪秀全最早的女信徒,也是太平天国最早的一批女兵。在太平天国鼎盛时期,曾拥有十余万女兵,是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女性军事组织。太平天国女兵的诞生,还要追溯到1844年

"拜上帝教"中的"大脚蛮婆"

洪秀全十分重视女兵队伍的建设,从1843年6月创立拜上帝教那天起,就宣扬"一切人都是上帝的子女,都是平等的"、"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的平等思想,生存在大山深处的万千烧炭佬、矿工、特别是农村贫困的劳动妇女们成了拜上帝教的最早信徒。在拜上帝教发源地广西桂平县,涌现出以杨云娇为首的许多妇女积极分子,流传着"男学冯云山,女学杨云娇"的民谣。这些女信徒大部分来自客家族,由于不缠足,她们在战斗中的勇猛一点也不比男人逊色。被曾国藩痛恨地称为"大脚蛮婆"。

天国女兵的传奇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誓师起义,规定"别男行女行",设立女营。这是天国女兵的最早记载。也中国历史上有史可考的第一支女兵队伍。这些女兵主要由广西壮族、汉族、瑶族等妇女组成,她们和男军并肩作战,赤足裹头,腰横长刀,奋勇杀敌,攀援岩谷,如履平地,勇健胜过一些男子。太平军攻打桂林的时候,驻扎在漓江上的的女军,张帆摇橹,与清军水师激战,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女兵们还创造过七个人打败二千多人的奇迹。后来,这些妇女随军出征,屡建奇功。她们不仅战斗,还搬运武器,军粮、挖掘战壕,修筑防御工事,侦察敌情,慰劳战士等,出色地完成了支前任务,她们英姿飒爽,屡创顽敌,为天国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太平天国的妇女着实让外界感到了一股新鲜的气息。她们或骑马,或步行,大大方方地走在道路上,外国人称"这是前所未见的新现象,使我们想起了国内的生活情景。如果此次革命可以打破迄今一直遵行的妇女不出闺门的制度,那将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在太平天国鼎盛时期,这个兼有政治、军事、宗教多重色彩的政权,曾拥有十余万女兵,是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女性军事组织。

女兵变女奴

太平军占领南京后,洪秀全一声令下,太平天国三千女兵进驻后宫,从男女分营制度的建立,到洪秀全《多妻诏》的颁发,太平天国的女兵们无疑完成了一次从冲锋陷阵的军营战士到供各大王府"王爷"们任意宰割的床上性奴的历史转身。那么,太平天国的女兵们为何出现如此天地落差的命运呢?

1、实行男女分营制度

洪秀全认为"男有男行,女有女行,不得混杂。"也正因此,太平天国建立了男女分营制度,实行严格的男女隔离的措施,即使是夫妻同居也要被砍头。洪秀全的儿子幼天王,要想与自己的母亲姐妹见上一面,只有趁洪秀全上朝时偷偷地溜出去,天王的孩子尚且如此,那么在整个天京,似乎再难找一个地方还存有家庭的幸福与温情。男女分离的制度,在天国的事业鼎盛时,却走向了无比尴尬的地步。于是,1855年,在进驻天京一年半后,洪秀全终于下达了解散女馆的命令。一并而来的,还有准许男女配偶的诏命,专门设立媒官负责。这与其说是解散女馆,还不如说是将妇女赏赐给太平天国大大小小的官员们。出于担心卫队与后宫有染的顾虑,千余名来自广西的女兵,成了天王府的守卫者。

2、统治者的糜烂生活

3、"拜上帝教"的鼓动

驰骋大半个中国的天国女兵就这样凄惨落幕。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后武则天时代,唐朝最有权势的女人太平公主,为何死于李隆基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比如说,武则天儿子唐中宗李显的老婆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就都想成为女皇帝,为此不惜毒杀李显,可以说是人伦惨剧了。可以说,武则天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但成功的人却只有她一个,她的众多追随者,无一得到善终,比如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再比如她最喜欢的女儿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最小的女儿,也是最

  • 解析唐朝战争:唐朝初年,刘黑闼为何被李世民击溃?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喜绕后突袭,擅围点打援。早年,他攻打宋金刚的时候,在介休直接切断了宋金刚的后路,宋金刚全军溃败。后来,他攻打窦建德,同样用着相同的方法,在虎牢关取得大捷,窦建德十万大军溃败,自己也被押往长安斩首。而李世民此次对于刘黑闼的方法,同样如此。公元622年,正月。刘黑闼自称汉东王,定都洺州。这一年,李世民提

  • 誓死效忠隋朝的屈突通,为何最终还是降了大唐,一句话天意难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屈突通生平简介,屈突通墓,屈突通为什么守不住长安

    屈突通在隋文帝时就已经是大隋的重臣,官拜亲卫大都督,深受隋文帝杨坚的倚重。他为人正直,秉公执法,决不会包庇宽容,哪怕是亲属也不例外。因此在当时有“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的谚语,可见人们对屈突通的敬畏之心。屈突通虽然执法严明,但并非是严苛酷吏。比如在隋文帝时期,有一次屈突通奉命巡查朝廷的牧马,他秉公

  • 汉末群雄:孙权尊贤接士基业渐固,袁绍聚众官渡与曹决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既而许都遣回张纮,令为会稽东部都尉,且赍奉诏书,授孙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张纮前为孙策所遣,入贡方物,曹操留他为侍御史,差不多有两三年。至袁、曹相争,孙策欲袭许都,颇有风声传入许都中,自曹操以下,俱有戒心;独郭嘉料孙策轻佻无备,必为匹夫所制,未足深忧,果然不出所料,孙策即殒命。曹操得到孙策凶耗,

  • 成功躲开了官盗和私盗的霸陵,真是源于汉文帝的低调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概而言之,就是切勿劳民伤财,简简单单低调最好。这显然与动辄就厚葬,以显示气派的多数皇帝不同,他这样节俭的皇帝,自然受到了当时与后世的一致称赞。他就是汉文帝刘恒,去世于公元前157年,享年46岁。随着时间滚滚流逝,刘氏皇族的陵墓几乎被盗了个遍,那些曾经厚葬,把陵墓修建得如高山一般的都未幸免。如刘恒的老

  • 西晋亡后为何流行大家族观念?庄园经济发展,大家族观念有功利性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西晋灭亡是中华民族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中原大地短暂和平的破灭,带来了臭名昭著的五胡乱华,给中国古代历史带来深重灾难和不可磨灭的影响。彼时蛮夷猾夏,中国不绝如缕。然而,俗话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西晋的灭亡固然使大部分汉族士族跟随琅琊王前去江东经营,但北方仍有不少未曾迁徙的“留守”士族。对于这些人

  • 他若年轻20岁,吕布和他谁是第一猛将恐怕就要改写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五虎将和吕布比谁能赢,能接住他射出的箭也只有吕布了,没想到还有比吕布更勇猛的人

    史书记载,黄忠勇冠三军,十分勇猛,每次交兵都冲在最前面,勇不可当。《三国志黄忠传》记载: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黄忠和万人敌关羽大战上百回合,不分胜负,要知道,黄忠当时是晚年,关羽是壮年,正是巅峰的时分,晚年的黄忠能和巅峰时期的关羽战平,可想年青时分的黄

  • 西晋将军王沈的私生子偶然上位,引来胡兵入华生乱,8000妇女遭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晋朝王沈简介,西晋左卫镇国大将军,西晋王沈有孩子吗

    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位名为王沈的曹魏将军,一直参与了这个过程,因为立功所以得到晋封,在西晋建立以后,官拜骠骑将军。西晋将军王沈的私生子偶然上位但是王沈建功的方式并不光彩,他属于卖主求荣的典型人物。曹髦在位的时候,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不甘心坐以待毙,于是召集来几位“心腹”,决定做最后一搏,其中就有王

  • 汉中之战,曹操并未战败,为何最终主动撤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实际上曹操的撤军是战略撤退,并不是兵败后的逃亡,在撤退途中刘备也没有去追击和袭扰,曹军甚至将汉中大部分百姓和辎重都迁走了,留给刘备的汉中不过是个空壳子。那么为何曹操要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主动撤军呢?首先是因为曹军在战争前期已经失利了,等到曹操亲率大军赶到救援时,战争形势已经不占优势。就连对曹老板屡战屡

  • 西安发现李建成的墓志铭,专家看到一字后:李世民果真是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要说起唐朝的皇帝的话,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李世民了吧?确实李世民他不仅非常善于去治理国家,而且他的品行也是让人们都赞叹不已的。在2005年的时候,考古学家在西安发现了李建成的墓志铭,当专家们再看到他墓上的一行字的时候,更是忍不住的感叹,李世民真的不愧为千古一帝呀。李世民从小就非常的有才华,但